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源器件,尤其涉及一种电源适配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源适配器整体体积都较大,外壳基本由对半设置的上下壳组成,整体外壳基本成多边形,对角处手感不好。此外,现有的电源适配器的尾卡出线端子外皮部分都是一体连接或固定在外壳端部上,实现电连接的导线或插针部分从外皮部分引出。现有的该种尾卡出线端子的外皮部分在使用中经常来回弯折,导致容易出现损伤裂开,缩短电源适配器的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电源适配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源适配器,包括外壳、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定位组件、pcb组件、输入端子和尾卡出线端子,所述pcb组件通过所述定位组件固定在所述外壳内,所述输入端子和尾卡出线端子分别配合在所述pcb组件两侧并与所述pcb组件电连接;
所述外壳的两侧设有分别与所述输入端子和尾卡出线端子相适配的第一孔部和第二孔部,所述输入端子和尾卡出线端子分别露出所述第一孔部和第二孔部;所述pcb组件和定位组件从所述筒体的开放端置入其中,并通过所述盖体在所述筒体上的配合封闭在所述外壳内。
优选地,所述外壳包括一端开放的筒体、盖合在所述筒体开放端上的盖体;所述第一孔部和第二孔部分别设置在所述筒体和盖体上。
优选地,所述盖体通过超声固定在所述筒体的开放端上;和/或,
所述盖体朝向所述筒体的表面设有凸出的扣合部,所述扣合部沿所述盖体周缘的设置,并且与所述筒体开放端的内周紧配合。
优选地,所述第二孔部在所述盖体上靠近所述筒体的侧面,所述筒体的侧面设有与所述第二孔部相连通的第三孔部;
所述尾卡出线端子的一端配合在所述第二孔部内,另一端朝向所述筒体的侧面,并从所述第三孔部伸出。
优选地,所述第二孔部的周缘设有向所述筒体方向延伸的围壁,所述尾卡出线端子的一端容置在所述围壁内。
优选地,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相适配的绝缘底座和绝缘盖板,所述pcb组件配合在所述绝缘底座上,所述绝缘盖板盖合在所述pcb组件上并与所述绝缘底座配合;
所述绝缘底座和绝缘盖板之间设有分别供所述输入端子和尾卡出线端子配合其中的第一卡位和第二卡位。
优选地,所述绝缘底座包括底板、连接在所述底板相对两侧的两个侧板;
所述绝缘盖板对应所述侧板的相对两侧分别抵接在所述侧板上;或者,所述绝缘盖板对应所述侧板的相对两侧设有凸出的定位台阶,所述定位台阶分别卡接在所述侧板上。
优选地,所述电源适配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定位组件和外壳之间并贴合所述外壳内壁的屏蔽壳体;所述屏蔽壳体和所述定位组件设有相扣合的定位凸点和定位凹孔。
优选地,所述屏蔽壳体包括配合所述绝缘底座的屏蔽底壳、配合所述绝缘盖板的屏蔽盖板;
所述绝缘底座上设有限位在所述屏蔽底壳长度方向上相对两侧的第一筋条;和/或,所述绝缘盖板上设有限位在所述屏蔽盖板长度方向上相对两侧的第二筋条。
优选地,所述输入端子为单芯、两芯或三芯的插座。
优选地,所述外壳的外周呈多边形,并且对角处经倒角设置形成弧形的倒角。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整体结构紧凑合理,方便电源适配器体积的小化发展;输入端子和尾卡出线端子内置外壳中,不容易因在外壳上而出现外皮裂开等情况,更加耐用,提高电源适配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源适配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源适配器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源适配器的爆炸图;
图4是图3所示电源适配器中内部组件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源适配器,包括外壳10、设置在外壳10内的定位组件20、pcb组件30、输入端子40和尾卡出线端子50,pcb组件30通过定位组件20固定在外壳10内,输入端子40和尾卡出线端子50分别配合在pcb组件30两侧并与pcb组件30电连接。
外壳10的两侧设有分别与输入端子40和尾卡出线端子50相适配的第一孔部13和第二孔部14,输入端子40和尾卡出线端子50分别露出第一孔部13和第二孔部14。
其中,外壳10可包括一端开放的筒体11、盖合在筒体11开放端上的盖体12;第一孔部13和第二孔部14分别设置在筒体11和盖体12上。第一孔部13和第二孔部14可相对设置,从而位于外壳10的相对两端,分别用于插接。pcb组件30和定位组件20从筒体11的开放端置入其中,并通过盖体12在筒体11上的配合封闭在外壳10内。
优选地,盖体12通过超声固定在筒体11的开放端上,从而两者的连接不需螺丝等紧固件实现,减少零部件及简化装配。
进一步,盖体12朝向筒体11的表面还可设有凸出的扣合部121,扣合部121沿盖体12周缘的设置;盖板12通过扣合部121与筒体11开放端的内周紧配合,加强盖体12在筒体11上的装配强度。扣合部121可以为整体的环形台阶,也可以是多个间隔的扣合板。
本实施例中,外壳10的外周呈多边形,并且对角处经倒角设置形成弧形的倒角,使得手感舒适,外观小巧美观,造型线条整体感好。
在电源适配器中,pcb组件30包括基板以及设置在基板上的电容、电感、电阻、二极管以及稳压芯片等器件。
输入端子40可为插座结构,包括绝缘壳体,设置在绝缘壳体上的插孔以及设置在插孔中的插芯,插芯与pcb组件30电连接。通过插芯的设置,使得输入端子40为单芯、两芯或三芯的插座。
输入端子40设置在外壳10的内部,并露出第一孔部13,方便插接。第一孔部13的尺寸小于输入端子40的尺寸,从而输入端子40外周边缘可抵止在第一孔部13的外围。
尾卡出线端子50为dc输出端。本实施例中,尾卡出线端子50伸出筒体11的侧面。具体地,如图2所示,第二孔部14在盖体12上靠近筒体11的侧面,筒体11的侧面设有与第二孔部14相连通的第三孔部15,尾卡出线端子50的一端配合在第二孔部14内,另一端朝向筒体11的侧面,并从第三孔部15伸出,如图1所示;尾卡出线端子50伸出外壳10的一端用于插接。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第二孔部14的周缘设有向筒体11方向延伸的围壁141,尾卡出线端子50的一端容置在围壁141内,通过围壁141进行定位。
如图3所示,定位组件20可包括相适配的绝缘底座21和绝缘盖板22,分体设置方便pcb组件30、输入端子40和尾卡出线端子50的装配。
pcb组件30配合在绝缘底座21上,绝缘底座21上可设有数个卡位对pcb组件30进行定位。绝缘盖板22盖合在pcb组件30上并与绝缘底座21配合,从而将pcb组件30包覆在定位组件20内。
绝缘底座21和绝缘盖板22之间设有分别供输入端子40和尾卡出线端子50配合其中的第一卡位和第二卡位。其中,第一卡位可包括设置在绝缘底座21上的固定槽211,输入端子40配合在固定槽211内并与pcb组件30连接。固定槽211内进一步可设有数个限位柱,以与输入端子40卡接。
尾卡出线端子50和输入端子40位于pcb组件30的相对两端,尾卡出线端子50可与pcb组件30的一端卡接,并支撑在绝缘底座21上,绝缘盖板22在绝缘底座21上的配合可抵接在尾卡出线端子50上,绝缘底座21和绝缘盖板22之间形成第二卡位,将尾卡出线端子50限位其中。
绝缘底座21可包括底板、连接在底板相对两侧的两个侧板,从而侧板和底板之间形成一个供pcb组件40配合其中的容置空间。
作为选择,绝缘盖板22对应侧板的相对两侧可分别抵接在侧板上。或者,如图3、4所示,绝缘盖板22对应侧板的相对两侧设有凸出的定位台阶221,定位台阶221分别卡接在绝缘底座21的侧板上。
进一步地,如图2、3所示,本发明的电源适配器还包括设置在定位组件20和外壳10之间的屏蔽壳体60。屏蔽壳体60在外壳10内贴合外壳10的内壁,解决散热和emc等问题,从而外壳10内不需额外设置散热片等结构,减小电源适配器的整体体积。
屏蔽壳体60和定位组件20设有相扣合的定位凸点71和定位凹孔72,实现两者之间的扣合连接;定位凸点71和定位凹孔72可任选其一者设置在屏蔽壳体60上,另一者对应地设置在定位组件20上。
屏蔽壳体60可以为整体的壳体结构,也可以分体设置。定位组件20采用塑胶等绝缘材料制成,屏蔽壳体60采用金属材料制成。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对应定位组件20,屏蔽壳体60可包括配合绝缘底座21的屏蔽底壳61、配合绝缘盖板22的屏蔽盖板62。相扣合的定位凸点71和定位凹孔72设置在绝缘底座21和屏蔽底壳61上,根据需要也还可设置在绝缘盖板22和屏蔽盖板62上。
结合图2-4,为进一步防止屏蔽底壳61相对绝缘底座21移动,绝缘底座21上设有限位在屏蔽底壳61长度方向上相对两侧的第一筋条212。屏蔽底壳61的长度小于绝缘底座21的长度,从而屏蔽底壳61可限位在相对的第一筋条212之间。
绝缘盖板22上也可设有限位在屏蔽盖板62长度方向上相对两侧的第二筋条222。屏蔽盖板62的长度小于绝缘盖板22的长度,从而屏蔽盖板62可限位在相对的第二筋条222之间。
屏蔽底壳61的形状大致与绝缘底座21相同,屏蔽盖板62的形状大致与绝缘盖板22相同,实现屏蔽壳体60和定位组件20的吻合装配。
例如,屏蔽底壳61包括底板以及连接在底板相对两侧的侧板,屏蔽壳体61的底板配合在绝缘底座21的底板一侧,屏蔽底壳61的两个侧板分别配合在绝缘底座21的两个侧板的一侧,形成包覆结构。第一筋条212可设置在绝缘底座21的底板和/或侧板上。
屏蔽盖板62盖合在绝缘盖板22上并与屏蔽底壳61接合。参考图2、4,屏蔽盖板62的相对两侧向外弯折延伸,形成覆盖在屏蔽底壳61侧板外侧(远离pcb组件30的一侧)上的接合部223。
本发明的电源适配器装配时,可先将定位组件20、pcb组件30、输入端子40和尾卡出线端子50装配形成一个整体的内部组件,再将内部组件从筒体11的开放端装入筒体11内,最后将盖体12固定到筒体11的开放端上,将内部组件封装在外壳10内,完成装配,装配过程可省去螺丝等紧固件,简化装配流程。
本发明的电源适配器适用且不限于65w电源适配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