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接供电接口的网络测试仪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37249阅读:4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外接供电接口的网络测试仪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测试仪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外接供电接口的网络测试仪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常用网络测试仪来检测网线是否正确连通。网络测试仪包括主机和副机,主机和副机的壳体正面上分别设置有一排led灯,主机和副机的顶部或底部设置有插口。将网线的两端(水晶头)分别插入一个插口,若网线正确连通,则主机和副机上的led灯同步同顺序点亮。若两排led灯点亮的顺序不同,则表示有连接线有开路、短路或线错位的问题。

现有的网络测试仪常用9v电池供电。由于9v电池的电流极小,网络测试仪在工作中消耗的电量非常多。据统计,用在网络测试仪上的9v电池,一年最少要消耗100万个。电池的使用不仅不环保、而且更换成本较高。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接供电接口的网络测试仪及其控制方法,旨在解决现有网络测试仪使用电池供电不环保、且更换成本较高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外接供电接口的网络测试仪,包括主机和副机,主机和副机通过连接线连接,所述主机内设置有电路板,其中,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升压电路、振荡电路、灯控电路、低压检测电路和接口电路;

所述接口电路连接外设获得电源电压,升压电路所述电源电压升压至网络测试仪所需的供电电压;低压检测电路检测供电电压大于预设电压时、输出供电电压至振荡电路和灯控电路;所述振荡电路在供电电压的激励下启动振荡,输出振荡信号至灯控电路;灯控电路根据振荡信号控制主机和副机上指示灯的亮灭状态;低压检测电路检测供电电压小于等于预设电压时停止输出供电电压,网络测试仪停止工作。

所述的外接供电接口的网络测试仪中,所述接口电路包括usb插座,所述usb插座的vcc脚连接升压电路,usb插座的gnd脚接地。

所述的外接供电接口的网络测试仪中,所述升压电路包括升压芯片、第一电感、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

所述升压芯片的sw_c脚连接第一二极管的正极和第一电感的一端;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二二极管的正极、第一电容的正极和第二电阻的一端;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供电端,第一电容的负极接地,升压芯片的sw_e脚连接第二电容的一端和地,升压芯片的tim_c脚连接第二电容的另一端;升压芯片的com_i脚连接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还通过第一电阻接地;升压芯片的vcc脚连接第三电阻的一端和usb插座的vcc脚;第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四电阻的一端、第一电感的另一端和升压芯片的ipk_s脚,第四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升压芯片的dri_c脚;升压芯片的gnd脚地。

所述的外接供电接口的网络测试仪中,所述升压电路还包括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

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连接第六电阻的一端、usb插座的vcc脚和升压芯片的vcc脚,第五电阻的另一端和第六电阻的另一端均接地。

所述的外接供电接口的网络测试仪中,所述升压电路还包括第三电容、第四电容和第三二极管;

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连接第四电容的正极和第五电阻的一端,第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usb插座的vcc脚和第六电阻的一端;第三电容的另一端、第四电容的负极和第三二极管的正极均接地。

所述的外接供电接口的网络测试仪中,所述振荡电路包括:第一开关、振荡指示灯、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五电容、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和第十二电阻;

所述第一开关的第3脚连接第九电阻的一端、第十一电阻的一端和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一开关的第2脚连接第一开关的第6脚和低压检测电路;第一开关的第4脚连接第一开关的第8脚、供电端和第四二极管的负极;第四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电池的正极;第一开关的第5脚连接第八电阻的一端和第九电阻的另一端;第八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七电阻的一端和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第七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五电容的一端;第五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振荡指示灯的负极和灯控电路;振荡指示灯的正极连接第十二电阻的一端;第十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灯控电路和低压检测电路;所述第二三级的基极通过第十电阻连接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和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均接地。

所述的外接供电接口的网络测试仪中,所述灯控电路包括计数芯片、第一插座、第二插座、第一指示灯、第二指示灯、第三指示灯、第四指示灯、第五指示灯、第六指示灯、第七指示灯、第八指示灯和第九指示灯;

所述计数芯片的vdd脚连接第十二电阻的另一端,计数芯片的reset脚连接计数芯片的clock_enable脚和地,计数芯片的clock脚连接振荡指示灯的负极;计数芯片的q0脚、q1脚、q2脚、q3脚、q4脚、q5脚、q6脚、q7脚、q8脚、分别与第一指示灯的正极、第二指示灯的正极、第三指示灯的正极、第四指示灯的正极、第五指示灯的正极、第六指示灯的正极、第七指示灯的正极、第八指示灯的正极、第九指示灯的正极一对一连接;第一插座的第7脚连接第二插座的第10脚;第一指示灯的负极连接第一插座的第5脚和第二插座的第8脚,第二指示灯的负极连接第一插座的第6脚和第二插座的第7脚,第三指示灯的负极连接第一插座的第3脚和第二插座的第6脚,第四指示灯的负极连接第一插座的第4脚和第二插座的第5脚,第五指示灯的负极连接第一插座的第1脚和第二插座的第4脚,第六指示灯的负极连接第一插座的第2脚和第二插座的第3脚,第七指示灯的负极连接第二插座的第2脚,第八指示灯的负极连接第二插座的第1脚;所述第九指示灯的负极连接第一插座的第7脚、第一插座的第8脚、第二插座的第9脚和第二插座的第10脚。

所述的外接供电接口的网络测试仪中,所述第一指示灯、第二指示灯、第三指示灯、第四指示灯、第五指示灯、第六指示灯、第七指示灯、第八指示灯和第九指示灯分别并联一二极管;各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对应指示灯的负极,各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对应指示灯的正极。

所述的外接供电接口的网络测试仪中,所述低压检测电路包括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第五二极管、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和第十六电阻;

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第十三电阻的一端、第五二极管的负极和第一开关的第6脚,第三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十三电阻的另一端和第十四电阻的一端;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十二电阻的另一端、还通过第七电容接地;第十四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第四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十五电阻的一端、第六电容的一端和第十六电阻的一端;第十六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五二极管的正极;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第十五电阻的另一端、第六电容的另一端均接地。

一种采用所述的外接供电接口的网络测试仪的控制方法,其包括:

步骤a、接口电路连接外设获得电源电压,升压电路将所述电源电压升压至网络测试仪所需的供电电压;

步骤b、低压检测电路检测供电电压是否大于预设电压,是则输出供电电压至振荡电路和灯控电路,执行步骤c;否则停止输出供电电压,网络测试仪停止工作;

步骤c、振荡电路在供电电压的激励下启动振荡,输出振荡信号至灯控电路;

步骤d、灯控电路根据振荡信号控制主机和副机上指示灯的亮灭状态。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外接供电接口的网络测试仪及其控制方法,网络测试仪包括主机和副机,主机和副机通过连接线连接,所述主机内设置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升压电路、振荡电路、灯控电路、低压检测电路和接口电路;所述接口电路连接外设获得电源电压,升压电路将所述电源电压升压至网络测试仪所需的供电电压;低压检测电路检测供电电压大于预设电压时、输出供电电压至振荡电路和灯控电路;所述振荡电路在供电电压的激励下启动振荡,输出振荡信号至灯控电路;灯控电路根据振荡信号控制主机和副机上指示灯的亮灭状态;低压检测电路检测供电电压小于等于预设电压时停止输出供电电压,网络测试仪停止工作。通过设置接口电路获得外部供电并升压获得网络测试仪需要的供电电压,从而减少电池的使用和更换,以节约能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外接供电接口的网络测试仪中主机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外接供电接口的网络测试仪中接口电路和升压电路的电路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外接供电接口的网络测试仪中振荡电路的电路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外接供电接口的网络测试仪中灯控电路的电路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外接供电接口的网络测试仪中副机的电路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外接供电接口的网络测试仪中低压检测电路的电路图。

图7本发明提供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外接供电接口的网络测试仪及其控制方法,通过设置usb插座外接充电宝、手机、充电器等来提供电能,再通过内部电压转换获得网络测试仪需要的供电电压,从而减少电池的使用和更换,以节约能源。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的外接供电接口的网络测试仪包括主机和副机,主机和副机通过连接线(也可以是网线)连接。所述主机内设置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升压电路10、振荡电路20、灯控电路30、低压检测电路40和接口电路50。所述灯控电路30内设置有若干个指示灯,且若干个指示灯排成一列设置在主机的壳体的正面。副机上对应设置若干个指示灯并排成一列的设置在副机的壳体的正面。主机上的指示灯个数与副机上的相同。所述接口电路50连接外设获得电源电压。升压电路10将所述电源电压升压至网络测试仪所需的供电电压,来给网络测试仪供电。低压检测电路40检测供电电压大于预设电压时输出供电电压至振荡电路20和灯控电路30,所述振荡电路20在供电电压的激励下启动振荡,输出振荡信号至灯控电路30。灯控电路30根据振荡信号控制主机和副机上指示灯的亮灭状态。若主机和副机上的指示灯同步对应点亮,则连接线或网线的各脚正确连通,若不同步,则连接线或网线故障。低压检测电路40检测供电电压小于等于预设电压(如7v)时停止输出供电电压,网络测试仪停止工作。

需要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是在现有网络测试仪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则网络测试仪还包括其他电路和结构,如现有的电池的安装槽和连接电路,此为现有技术,此处不作详述。

请一并参阅图2。所述接口电路50包括usb插座con0,所述usb插座con0的vcc脚连接升压电路10,usb插座con0的gnd脚接地。本实施例的usb插座con0(如microusb插座)通过连接线(如usb数据线)外接其他设备来获得外部的电源电压。其他设备可以为电源适配器(连接市电)、电脑、充电器、手机、或手机的5v充电器取。现有的网络测试仪常采用电池供电,其不能获得外部电源,工作时易受电池电压的影响,且电池的使用也不环保。

请继续参阅图2,所述升压电路10包括:升压芯片u1、第一电感l1、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所述升压芯片u1的sw_c脚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和第一电感l1的一端;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第一电容c1的正极和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供电端vdd,第一电容c1的负极接地,升压芯片u1的sw_e脚连接第二电容c2的一端和地,升压芯片u1的tim_c脚连接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升压芯片u1的com_i脚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还通过第一电阻r1接地;升压芯片u1的vcc脚连接第三电阻r3的一端和usb插座con0的vcc脚;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第四电阻r4的一端、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和升压芯片u1的ipk_s脚,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升压芯片u1的dri_c脚;升压芯片u1的gnd脚接地。

本实施例主要使用usb插座con0的vcc脚(即电源脚),usb插座的其他引脚(如数据脚)悬空。基于usb插座con0输入的外部的电源电压通常为5v,通过所述升压电路10将外接的5v电压升到9v的供电电压。

升压芯片u1(升压型dc-dc芯片)的型号为mc34063,通过外部供电给到usb插座con0,输入的5v的电源电压经过升压芯片u1升压,com_i脚输出脉冲信号。该脉冲信号经第一电感l1的储能及泄放,第一二极管d1的整流,第一电容c1的滤波,变成为9v左右的供电电压。

其中,供电电压的压值取决于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的比值,vout=1.25v*(r1+r2)/r1。本实施例中第一电阻r1的阻值较佳为3.3kω,第二电阻r2的阻值较佳为22kω,则计算结果为9.58v。第二二极管d2为隔离二极管,这样当仅使用9v电池供电时(即usb插座无外接时),电池的能量不会被升压电路消耗掉,还能保护现有的电池。

当外接电源为充电宝时,因充电宝有小电流保护功能,即在充电小于70ma时,一分钟后会关闭输出。则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升压电路10还包括第五电阻r5和第六电阻r6;所述第五电阻r5的一端连接第六电阻r6的一端、usb插座con0的vcc脚和升压芯片u1的vcc脚,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和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均接地。通过设置第五电阻r5和第六电阻r6(阻值较佳均为120rω)消耗83ma的电流,让充电宝提供电源来工作。

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升压电路10还包括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和第三二极管d3;所述第三电容c3的一端连接第四电容c4的正极和第五电阻r5的一端,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usb插座con0的vcc脚和第六电阻r6的一端;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第四电容c4的负极和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均接地。第三电容c3和第四电容c4对输入的电源电压进行滤波去噪,第三二极管d3用于稳压,使电源电压更加稳定平滑无干扰。

请一并参阅图3,本实施例中,所述振荡电路20包括:第一开关sw1、振荡指示灯led0、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四二极管d4、第五电容c5、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和第十二电阻r12。所述第一开关sw1的第3脚连接第九电阻r9的一端、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和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第一开关sw1的第2脚连接第一开关sw1的第6脚和低压检测电路40;第一开关sw1的第4脚连接第一开关sw1的第8脚、供电端vdd和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电池的正极(b+和b+1);第一开关sw1的第5脚连接第八电阻r8的一端和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第七电阻r7的一端和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第五电容c5的一端;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振荡指示灯led0的负极和灯控电路30;振荡指示灯led0的正极连接第十二电阻r12的一端;第十二电阻r12的另一端连接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灯控电路30和低压检测电路40;所述第二三级q2的基极通过第十电阻r10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均接地。

其中,所述第一开关sw1的型号为w的两组三档开关。一组为电源的开关,档位1:其第2与第6脚接通,处于off状态;档位2:第4脚与第6脚接通,处于开机状态;档位3:第6脚与第8脚接通,处于开机状态。另外一组开关为快-慢速扫描切换,档位2:第3脚与第5脚接通,相当于将第九电阻r9短路,第一三极管q1与第二三极管q2及外围元件组成振荡器,第八电阻r8与第七电阻r7对第五电容c5的充电时间相对快,频率快,扫描速度就快。档位3:第5脚与第7脚接通,相当于第九电阻r9处于正常阻值状态,第九电阻r9、第八电阻r8与第七电阻r7对第五电容c5的充电时间相对慢,扫描速度就慢。

所述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七电阻r7、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振荡指示灯led0和第五电容c5组成振荡器。升压电路10输出的供电电压传输至第一开关sw1供电,通过第一开关sw1各引脚之间的切换连接使第五电容c5充放电,进而控制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2轮流导通截止,形成振荡信号(从图中c端输出,b端输出供电电压进行供电)。第一开关sw1的引脚连接由用户控制,当按一下时第一开关sw1的第3脚与第5脚导通,相当于短路第九电阻r9,此时振荡频率为2hz左右。再按一下时第一开关sw1的第3脚与第5脚开路,频率为0.7hz左右。

所述第四二极管d4为隔离二极管,用于防止外接电源供电时对电池充电(如对非充电电池充电,电池容易出现爆裂等现象)。振荡信号从c端输出至灯控电路30时,振荡指示灯led0闪烁,以方便用户判断振荡信号是否正确产生。振荡指示灯led0闪烁的快慢对应振荡信号频率的快慢。

请一并参阅图4,所述灯控电路30包括计数芯片u2、第一插座con1、第二插座con2、第一指示灯led1、第二指示灯led2、第三指示灯led3、第四指示灯led4、第五指示灯led1、第六指示灯led6、第七指示灯led7、第八指示灯led8和第九指示灯led9。所述计数芯片u2的vdd脚连接第十二电阻r12的另一端,计数芯片u2的reset脚连接计数芯片u2的clock_enable脚和地,计数芯片u2的clock脚连接振荡指示灯led0的负极;计数芯片u2的q0脚、q1脚、q2脚、q3脚、q4脚、q5脚、q6脚、q7脚、q8脚、分别与第一指示灯led1的正极、第二指示灯led2的正极、第三指示灯led3的正极、第四指示灯led4的正极、第五指示灯led1的正极、第六指示灯led6的正极、第七指示灯led7的正极、第八指示灯led8的正极、第九指示灯led9的正极一对一连接;第一插座con1的第7脚连接第二插座con2的第10脚;第一指示灯led1的负极连接第一插座con1的第5脚和第二插座con2的第8脚,第二指示灯led2的负极连接第一插座con1的第6脚和第二插座con2的第7脚,第三指示灯led3的负极连接第一插座con1的第3脚和第二插座con2的第6脚,第四指示灯led4的负极连接第一插座con1的第4脚和第二插座con2的第5脚,第五指示灯led5的负极连接第一插座con1的第1脚和第二插座con2的第4脚,第六指示灯led1的负极连接第一插座con1的第2脚和第二插座con2的第3脚,第七指示灯led7的负极连接第二插座con2的第2脚,第八指示灯led8的负极连接第二插座con2的第1脚;所述第九指示灯led9的负极连接第一插座con1的第7脚、第一插座con1的第8脚、第二插座con2的第9脚和第二插座con2的第10脚。

其中,所述计数芯片u2采用型号为cd4017的十进制计数器逻辑芯片。第一三极管q1与第二三极管q2及其外围元件组成的振荡器输出的振荡信号传输至计数芯片u2的clock脚(时钟脚)上,控制计数芯片u2的q0脚~q9脚之间按续输出高电平,则相应的指示灯闪烁。

在具体实施时,可对各指示灯分别并联一二极管,各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对应指示灯的负极,各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对应指示灯的正极。副机中的电路板上,指示灯(从下到上依次为第一指示灯~第九指示灯)与插座的电路结构如图5所示,此为现有技术,此处不作详述。进行网络测试时,将网线的两端分别插入主机和副机的插口中,副机上的第一插座(图5中右边上方的8脚插座)与主机的第一插座con1通过网线连接,可测试6pin脚的网线。副机上的第二插座(图5中右边下方的10脚插座)与主机的第二插座con2连接,可测试8pin脚的网线。

请一并参阅图6,所述低压检测电路40包括第三三极管q3、第四三极管q4、第五二极管d5、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第十五电阻r15和第十六电阻r16。所述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第十三电阻r13的一端、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和第一开关sw1的第6脚,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第十三电阻r13的另一端和第十四电阻r14的一端;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第十二电阻r12的另一端、还通过第七电容c7接地;第十四电阻r14的另一端连接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第十五电阻r15的一端、第六电容c6的一端和第十六电阻r16的一端;第十六电阻r16的另一端连接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第十五电阻r15的另一端、第六电容c6的另一端均接地。

当供电电压的电压值正常时,供电电压会依次通过第五二极管d5(稳压管),接着通过第十六电阻r16传输至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第四三极管q4导通后,第十四电阻r14等于接地,使第三三极管q3导通,供电电压即传输至第十二电阻r12,给相应电路。

基于第四三极管q4的导通电压0.7v,加上第五二极管d5的导通电压6.2v,再加上第十五电阻r15和第十六电阻r16的分压;当第五二极管d5上的电压低于7v时,第四三极管q4不会导通,第三三极管q3截止,电压不会输出。则此低压检测电路要在7v以上才能工作。

因此,当9v的电池电压低到7v左右时,控制网络测试仪停止工作。因电池掉到7v时,能量已经较少,一开机供电电压就往下掉,会导致工作异常,所以增加该低压检测电路。由于usb插座外接供电,供电电压通常不会下降,从而可确保网络测试仪正常工作。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6,usb插座外接可供电的设备,usb插座上接入5v的dc电源,dc电源经过升压芯片u1升压后从其第5脚输出脉冲信号,该脉冲信号经第一电感l1的储能及泄放,第一二极管d1的整流,第一电容c1的滤波,变成为9v的电压,此电压经过隔离二极管d2输出供电电压至第一开关sw1的第4脚和第8脚。当第一开关sw1处于档位2或者3时,供电电压通过第一开关sw1输出给到低压检测电路。低压检测电路检测供电电压正常时,供电电压从第三三极管q3输出至振荡电路20和灯控电路30使其工作。振荡信号输出至计数芯片u2的clock脚,计数芯片u2的的q0~q9脚就相应按顺序输出高电平,一直循环。若网线正确连通,则电流从主机上的指示灯通过对应的插座、连接线(或网线)传输至副机上的指示灯,使副机上对应的指示灯点亮闪烁。电流再从其他线上的二极管、对应的插座流回到低电平的ic地上。例如,当计数芯片u2的q0脚(3pin)为高电平,其电流从主机的第一指示灯led1、第一插座con1的第5脚(或第二插座con2的第8脚)、网线流至副机的第一插座的第5脚(或第二插座的第8脚),副机上的第一指示灯点亮。电流然后从副机上其他指示灯并联的二极管流出,通过对应的插座、网线到主机灯控电路30中对应的二极管、最后回流至计数芯片u2的地上。

计数芯片u2内置的程序控制主机和副机上的各指示灯按续(从第一指示灯至第九指示灯)轮流点亮,查看的led的显示,若主机与副机的指示灯对应轮流点亮则网线连接正确。若副机上的指示灯没有对应点亮,说明没亮的指示灯对应的网线的脚故障。这样根据主机与副机指示灯的亮灭状态即可检测网线是否有开路、短路、线错位等故障。本实施例除了可以坚持网线外,还可以检测其他连接线是否有故障。

基于上述的外接供电接口的网络测试仪,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控制方法,请参阅图7,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s100、接口电路连接外设获得电源电压,升压电路将所述电源电压升压至网络测试仪所需的供电电压;

s200、低压检测电路检测供电电压是否大于预设电压,是则输出供电电压至振荡电路和灯控电路,执行步骤s300;否则停止输出供电电压,网络测试仪停止工作;

s300、振荡电路在供电电压的激励下启动振荡,输出振荡信号至灯控电路;

s400、灯控电路根据振荡信号控制主机和副机上指示灯的亮灭状态。

所述步骤s100~s400的具体过程可参见上述网络测试仪的工作原理,此处不作赘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外接供电接口的网络测试仪,通过设置usb插座外接充电宝、手机、充电器等来提供电能,通过升压电路获得网络测试仪需要的供电电压,通过低压检测电路检测供电电压低于预设电压时停止供电,在供电电压大于预设电压时才正常工作,在供电电压的激励下输出振荡信号来控制主机和副机上指示灯的亮灭闪烁状态。通过主机和副机上的指示灯是否同步对应点亮来方便用户判断连接线或网线的各脚是否正确连通,还能减少电池的使用和更换,节约能源。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