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配电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66425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6104212126、发明名称为:一种电力配电柜、申请日为:

2016年6月14日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发明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力配电柜。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力配电柜使用时,由于电器元件会产生热量导致柜内的温度上升,当温度达到一定值时会影响电器元件的正常运行,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电器元件的损坏。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电力配电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力配电柜,所述电力配电柜包括柜体、收容于所述柜体内的挡板、位于所述挡板上方的第一过滤装置、位于所述柜体右侧的循环装置、位于所述柜体下方的支架装置、设置于所述支架装置上的第二过滤装置及位于所述支架装置下方的底板装置,所述柜体上设有位于其左表面的第一通孔、位于其右表面的第二通孔、第三通孔、位于其下表面的第四通孔、位于其左侧的进气管、设置于所述进气管上的第一风机、第一阀门、位于所述进气管下方的第一竖杆、位于所述第一竖杆下方的第一支架及位于所述第一支架下方的第一斜杆,所述挡板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五通孔、位于所述第五通孔上方的第一海绵块、位于所述第一海绵块左侧的第一竖板、位于所述第一竖板上方的第一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一竖板右侧的第一水管、位于所述第一水管上方的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过滤装置包括第一弹簧、位于所述第一弹簧左侧的第二海绵块、位于所述第二海绵块左侧的第二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二过滤网右侧的第二水管、位于所述第二水管下方的第二弹簧、位于所述第二海绵块右侧的第一横杆、位于所述第一横杆下方的第三弹簧、位于所述第三弹簧右侧的第三水管,所述循环装置包括循环管、设置于所述循环管上的第二风机、第二阀门、位于所述第二风机左侧的第二横杆、位于所述循环管上方的第二支架、位于所述循环管下方的第一支撑杆及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左侧的第三横杆,所述支架装置包括框体、位于所述框体左右两侧的第二斜杆、位于所述第二斜杆上方的第三支架,所述第二过滤装置包括海绵环、位于所述海绵环下方的支撑框、收容于所述支撑框内的第三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三过滤网上方的出气管、设置于所述出气管上的第三阀门、位于所述海绵环左右两侧的第四弹簧、位于所述第四弹簧下方的第三海绵块、位于所述第三海绵块下方的第五弹簧、位于所述第五弹簧下方的第四过滤网、收容于所述第四过滤网内的第四海绵块及位于所述支撑框下方的第二支撑杆,所述底板装置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第三支撑杆、第六弹簧及位于所述第六弹簧上方的第五海绵块。

所述进气管的右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且与所述柜体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呈竖直状,所述第一竖杆的上端与所述进气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与所述柜体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风机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一斜杆的下端与所述柜体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支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海绵块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海绵块的下表面与所述挡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海绵块位于所述第五通孔的上方,所述第一海绵块的右表面与所述柜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板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竖板的下表面与所述挡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海绵块的左表面与所述第一竖板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过滤网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竖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的上表面与所述柜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水管呈空心的圆柱体,所述第一水管水平放置,所述第一连接杆呈竖直状,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上端与所述柜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水管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弹簧呈水平状,所述第一弹簧的右端与所述第一过滤网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左端与所述第二海绵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过滤网呈竖直状,所述第二过滤网的左表面与所述柜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过滤网挡住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过滤网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海绵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海绵块呈弯曲状,所述第二海绵块的上下两端与所述柜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水管的横截面呈圆环状,所述第二水管与所述柜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呈水平状,所述第二弹簧的右端与所述第二海绵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左端与所述第二过滤网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二海绵块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三弹簧的下端与所述挡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横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水管的横截面呈圆环状,所述第三水管与所述柜体固定连接。

所述循环管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二通孔且与所述柜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循环管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三通孔且与所述柜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呈水平状,所述第二横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二风机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的左端与所述柜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循环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柜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呈竖直状,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循环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横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横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横杆的左端与所述柜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框体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框体的上表面与所述柜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斜杆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框体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斜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二斜杆的下端与所述框体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斜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支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呈凹字形,所述第三支架的一端与所述柜体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框体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三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框体的下表面设有两个第六通孔。

所述海绵环呈横截面为圆环的柱体,所述海绵环的上表面与所述柜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海绵环的下表面与所述支撑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框呈空心的半球状,所述第二支撑杆呈竖直状,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框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过滤网呈水平状,所述第三过滤网的侧面与所述支撑框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出气管呈竖直状,所述出气管的上端对准所述第四通孔且与所述柜体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出气管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三过滤网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海绵环的左右两侧,所述第四弹簧呈水平状,所述第四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海绵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海绵块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海绵块的侧面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框贯穿所述第三海绵块的上下表面且与其固定连接。

所述第五弹簧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五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五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海绵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四过滤网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过滤网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左右两侧,所述第四过滤网呈空心的半球状,所述第四过滤网位于所述第六通孔的上方,所述第四过滤网的下表面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海绵块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四过滤网内,所述第四海绵块的下表面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海绵块的侧面与所述第四过滤网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海绵块挡住所述第六通孔。

所述底板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支撑杆设有三个,所述第三支撑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框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六弹簧设有两个,所述第六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六弹簧的下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六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五海绵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海绵块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五海绵块的上表面与所述框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海绵块位于所述第六通孔的下方。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电力配电柜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有效的降低柜内的温度,保护电器元件,使得电器元件能够正常稳定的运行,并且可以实现空气的循环流动,防止不断的将热空气排出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并且可以对空气进行充分的过滤,清除掉空气中的灰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电力配电柜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电力配电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电力配电柜包括柜体1、收容于所述柜体1内的挡板2、位于所述挡板2上方的第一过滤装置3、位于所述柜体1右侧的循环装置4、位于所述柜体1下方的支架装置5、设置于所述支架装置5上的第二过滤装置6及位于所述支架装置5下方的底板装置7。

如图1所示,所述柜体1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柜体1竖直放置,所述柜体1上设有位于其左表面的第一通孔11、位于其右表面的第二通孔12、第三通孔13、位于其下表面的第四通孔14、位于其左侧的进气管15、设置于所述进气管15上的第一风机16、第一阀门17、位于所述进气管15下方的第一竖杆18、位于所述第一竖杆18下方的第一支架10及位于所述第一支架10下方的第一斜杆19。所述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12、第三通孔13及第四通孔14呈圆形且与所述柜体1的内部相通。所述进气管15的右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11且与所述柜体1的侧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进气管15的内部与所述柜体2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一风机16用于将外界的空气抽入到所述进气管15内。所述第一阀门17用于控制所述进气管15内空气的流量。所述第一竖杆18呈竖直状,所述第一竖杆18的上端与所述进气管1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18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支架1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10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10的一端与所述柜体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1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风机16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第一风机16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一斜杆19呈倾斜状,所述第一斜杆19的下端与所述柜体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19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支架10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挡板2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挡板2的侧面与所述柜体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挡板2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五通孔21、位于所述第五通孔21上方的第一海绵块22、位于所述第一海绵块22左侧的第一竖板23、位于所述第一竖板23上方的第一过滤网24、位于所述第一竖板23右侧的第一水管25、位于所述第一水管25上方的第一连接杆26。所以第五通孔21设有三个。所述第一海绵块22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海绵块22的下表面与所述挡板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海绵块22位于所述第五通孔21的上方,所述第一海绵块22的右表面与所述柜体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板23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竖板23的下表面与所述挡板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海绵块22的左表面与所述第一竖板23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24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过滤网24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竖板2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24的上表面与所述柜体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水管25呈空心的圆柱体,所述第一水管25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水管25内储存温度较低的水。所述第一连接杆26呈竖直状,所述第一连接杆26的上端与所述柜体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26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水管25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第一水管25起到支撑作用。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过滤装置3包括第一弹簧31、位于所述第一弹簧31左侧的第二海绵块33、位于所述第二海绵块33左侧的第二过滤网32、位于所述第二过滤网31右侧的第二水管34、位于所述第二水管34下方的第二弹簧35、位于所述第二海绵块33右侧的第一横杆36、位于所述第一横杆36下方的第三弹簧37、位于所述第三弹簧37右侧的第三水管38。所述第一弹簧31呈水平状,所述第一弹簧31的右端与所述第一过滤网24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31的左端与所述第二海绵块3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过滤网32呈竖直状,所述第二过滤网32的左表面与所述柜体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过滤网32挡住所述第一通孔11,所述第二过滤网32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海绵块3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海绵块33呈弯曲状,所述第二海绵块33的上下两端与所述柜体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水管34的横截面呈圆环状,所述第二水管34内放置有温度较低的水,所述第二水管34与所述柜体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35呈水平状,所述第二弹簧35的右端与所述第二海绵块3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35的左端与所述第二过滤网32的侧面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第二海绵块33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一横杆36的左端与所述第二海绵块33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37呈竖直状,所述第三弹簧37的下端与所述挡板2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37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横杆3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第一横杆36及第二海绵块33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三水管38的横截面呈圆环状,所述第三水管38内放置有温度较低的水,所述第三水管38与所述柜体1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循环装置4包括循环管41、设置于所述循环管41上的第二风机42、第二阀门44、位于所述第二风机42左侧的第二横杆43、位于所述循环管41上方的第二支架45、位于所述循环管41下方的第一支撑杆46及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46左侧的第三横杆47。所述循环管41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二通孔12且与所述柜体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循环管41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三通孔13且与所述柜体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循环管41的内部与所述柜体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二风机42用于将柜体1内挡板2下方的空气抽入到所述循环管41内,然后从第二通孔12喷入到所述柜体1内。所述第二横杆43呈水平状,所述第二横杆43的右端与所述第二风机4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43的左端与所述柜体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45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45的一端与所述循环管4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45的另一端与所述柜体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46呈竖直状,所述第一支撑杆46的上端与所述循环管4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横杆47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横杆47的右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46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横杆47的左端与所述柜体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支架装置5包括框体51、位于所述框体51左右两侧的第二斜杆52、位于所述第二斜杆52上方的第三支架53。所述框体51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框体51的横截面呈凹字形,所述框体51的上表面与所述柜体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斜杆52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框体51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斜杆52呈倾斜状,所述第二斜杆52的下端与所述框体5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斜杆52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支架5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53呈凹字形,所述第三支架53的一端与所述柜体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53的另一端与所述框体5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46的下端与所述第三支架53固定连接。所述框体51的下表面设有两个第六通孔511,所述第六通孔511呈圆形且与所述框体51的内部相通。

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过滤装置6包括海绵环61、位于所述海绵环61下方的支撑框62、收容于所述支撑框62内的第三过滤网63、位于所述第三过滤网63上方的出气管64、设置于所述出气管64上的第三阀门65、位于所述海绵环61左右两侧的第四弹簧66、位于所述第四弹簧66下方的第三海绵块67、位于所述第三海绵块67下方的第五弹簧68、位于所述第五弹簧68下方的第四过滤网69、收容于所述第四过滤网69内的第四海绵块60及位于所述支撑框62下方的第二支撑杆。所述海绵环61呈横截面为圆环的柱体,所述海绵环61的上表面与所述柜体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海绵环61的下表面与所述支撑框6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框62呈空心的半球状。所述第二支撑杆呈竖直状,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框体5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框62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过滤网63呈水平状,所述第三过滤网63的侧面与所述支撑框62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出气管64呈竖直状,所述出气管64的上端对准所述第四通孔14且与所述柜体1而定下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出气管64的内部与所述柜体1的内部相通,所述出气管64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三过滤网6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阀门65用于控制所述出气管64内气体的流量。所述第四弹簧66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海绵环61的左右两侧,所述第四弹簧66呈水平状,所述第四弹簧66的一端与所述框体5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66的另一端与所述海绵环6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海绵61起到固定作用。所述第三海绵块67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海绵块67的侧面与所述框体5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框62贯穿所述第三海绵块67的上下表面且与其固定连接,从而可以对所述第三海绵块67上方的空气进行过滤。所述第五弹簧68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五弹簧68呈竖直状,所述第五弹簧68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海绵块6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弹簧68的下端与所述第四过滤网6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过滤网69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左右两侧,所述第四过滤网69呈空心的半球状,所述第四过滤网69位于所述第六通孔511的上方,所述第四过滤网69的下表面与所述框体5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海绵块60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四过滤网69内,所述第四海绵块60的下表面与所述框体5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海绵块60的侧面与所述第四过滤网69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海绵块60挡住所述第六通孔511。

如图1所示,所述底板装置7包括底板71、位于所述底板71上方的第三支撑杆72、第六弹簧73及位于所述第六弹簧73上方的第五海绵块74。所述底板71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支撑杆72设有三个,所述第三支撑杆72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三支撑杆72的下端与所述底板7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71的上端与所述框体5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六弹簧73设有两个,所述第六弹簧73呈竖直状,所述第六弹簧73的下端与所述底板71固定连接,所述第六弹簧73的上端与所述第五海绵块7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海绵块74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五海绵块74的上表面与所述框体5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海绵块74位于所述第六通孔511的下方,所述第六弹簧73对所述第五海绵块74起到支撑作用。

如图1所示,所述本发明电力配电柜使用时,电器元件主要放置在挡板2的下方。当柜体1内的温度升高时,且达到一定值时,启动第一风机16,且打开第一阀门17,使得温度较低的空气进入到所述进气管15内,然后进入到所述柜体1内,首先经过第二过滤网32的过滤后进入到所述第二过滤网32的右侧,然后与第二水管34接触,由于第二水管34内水的温度较低,使得与第二水管34接触的空气温度可以降低,然后空气再经过第二海绵块33的过滤后进入到所述第二海绵块33的右侧,所述第三弹簧37对所述第二海绵块33起到支撑作用。进入到所述第二海绵块33右侧的空气与第三水管38接触,由于第三水管38内的水的温度较低,从而可以对空气再次进行降温,然后经过降温后的空气经过第一过滤网24的过滤后进入到其右侧,然后与第一水管25接触,由于第一水管25内放置有温度较低的水,使得空气可以进一步的降温,然后经过第一海绵块22的过滤后穿过所述第五通孔21进入到所述挡板2的下方,使得进入到所述柜体2内的温度降低。同时柜体1内的温度较高的空气进入到所述第四通孔14进入到所述出气管64内,打开第三阀门65,使得进入到所述出气管64的空气经过第三过滤网63的过滤后进入到所述支撑框62的内部,然后再次经过第三过滤网63的过滤后进入到所述第三过滤网63的上方,然后竞购海绵环61的过滤后进入到海绵环61的外侧,然后再次经过第三海绵块67的过滤后进入到所述第三海绵块67的下方,然后在经过第四过滤网69及第四海绵块60的过滤后,经过第六通孔511且经过第五海绵块74的过滤后排出,从而使得排出的空气无灰尘,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并且可以将柜体1内的热空气排出,降低柜体1内的温度。同时可以启动第二风机42,使得柜体1内的空气经过第三通孔13进入到所述循环管41内,打开第二阀门44,使得循环管41内的空气经过第二通孔12进入到柜体1内,且与第一水管25接触,从而可以将温度降低,然后经过第一海绵块22的过滤后且经过第五通孔21进入到挡板2的下方,然后进入到所述第三通孔13进入到所述循环管41内,从而可以实现空气的流动,且可以不断的时间温度的降低,保证柜体1内适宜的温度。至此,本发明电力配电柜使用过程描述完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