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钱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87925阅读:58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充电钱包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钱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充电钱包。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大力发展,各种类型的智能移动设备如手机、数码相机、媒体播放器、游戏机、导航装置、智能玩具等已被广泛普及应用,但是现在几乎所有电子产品的可使用时间都很不乐观,大部分智能设备都只能持续使用几小时,这迫使用户在外出时,不得不考虑携带充电器或者移动电源,并且不同类型的产品或者同类型不同型号的产品所需充电器或数据线不能通用,如果用户携带的设备比较多,用户将携带多种充电器及数据线,而充电器和数据线很不方便携带,这给用户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利用无线充电技术替代有线供电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

目前,智能的大屏手机耗电量越加厉害,所以,钱包和移动电源已经成为出门常备的装备,若将钱包和移动电源结合为一体会是比较理想的出门装备,而目前市场上带有充电功能的钱包均存在体积大、重量重的缺陷,因为都是将现有的移动电源封装于钱包内,携带笨重。

虽然现在出现了无线充电的钱包,使用户可以不用携带多余的充电线;但是蓄电池电量提示灯常见设置在钱包外侧,影响钱包本身的美观性;另外缺少手机是否处于正常充电状态的提示功能,打开无线充电功能后,将手机放入钱包充电,由于缺少这个功能,给用户判断手机是否处于充电状态带来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充电钱包,便于用户通过无线充电钱包充电时,对手机充电状态和蓄电池电量的查看,同时,保留钱包本身的美观性。

一种充电钱包,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其特征在于,在其中一个壳体内镶嵌有蓄电池(71)、无线能量发射模块(72)、充电模块、电量检测模块、放电状态检测模块和控制模块,在其中一个壳体的内壁上固设有电源开关(6)和显示模块(5);

其中,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电源开关(6)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电量检测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电量检测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蓄电池(71)的正负极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三输入端与所述放电状态检测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放电状态检测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无线能量发射模块(72)的负载感应检测端相连;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无线能量发射模块(72)的能量发射控制端相连,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显示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相连,通过所述显示模块显示所述蓄电池的电量信息,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三输出端与所述显示模块的第二输入端相连,通过所述显示模块(5)显示所述无线能量发射模块(72)的放电状态信息;所述充电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蓄电池(71)的正负极电性连接,所述无线能量发射模块(72)的输入端与所述蓄电池(71)的正负极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原理:控制模块从放电状态检测模块和电量检测模块获取信号,并在显示模块上显示所述无线能量发射模块(72)的充电状态信息,及显示所述蓄电池的电量信息。

为更好实现本实用新型,可进一步为:所述显示模块(5)包括一个充电状态指示灯和至少三个电量指示灯。

可进一步为:所述显示模块(5)包括第一显示屏,用于显示所述蓄电池(71) 的电量信息和所述无线能量发射模块(72)的充电状态信息。

可进一步为:所述充电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有Micro USB接口(8),所述 Micro USB接口(8)固设在连接所述上壳体(1)和下壳体(2)的连接壁(12) 上,且靠近所述连接壁(12)内壁的一端,这样的结构,使Micro USB接口(8) 更隐秘,保留钱包原始的美观性。

可进一步为:所述控制模块的第四输出端与放电模块的开关控制端电性连接,所述放电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蓄电池(71)的正负极电性连接,所述放电模块的输出端与USB接口(9)电性连接,所述USB接口(9)固设在连接所述上壳体(1)和下壳体(2)的连接壁(12)上,且靠近所述连接壁(12)内壁的一端,这样的结构,使USB接口(9)更隐秘,保留钱包原始的美观性;而且,使本实用新型既具有无线充电的功能,同时具有线充的功能。

可进一步为:其中一个壳体的外表面上设有条形系带(11)和滑销(13),所述条形系带(11)竖向设置,所述条形系带(11)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1) 固定连接,在所述条形系带(11)的另一端端部设有条形通槽(111),所述滑销(13)穿过所述条形通槽(111)后与该壳体固定连接,使手持本实用新型的时候,本实用新型不易从手中脱落。

可进一步为:在所述充电模块内增设放电电路和切换电路,所述放电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蓄电池的正负极电性连接,所述放电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 Micro USB接口(8)电性连接;在所述所述充电模块的充电电路中设有断路开关,所述切换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断路开关电性连接,所述切换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四输出端相连;按下电源开关,控制模块通过断路开关,电能可依次通过放电电路和Micro USB接口给手机充电,当然,需要的话手机与Micro USB接口之间可以增加转换接头;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充电电路内设有二极管,用于限定充电电路只能放电的功能。

可进一步为:所述上壳体(1)和下壳体(2)均为长方形,所述上壳体(1) 和下壳体(2)的一侧一体化相连,另外三侧边缘通过拉链连接,在所述上壳体 (1)和下壳体(2)的内壁上均设有钱夹(3)和卡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控制模块从放电状态检测模块和电量检测模块获取信号,并在显示模块上显示所述无线能量发射模块的充电状态信息,及显示所述蓄电池的电量信息,而且,将显示模块设置在钱包内部,便于用户充电时,直接查看和调整手机位于钱包内的位置,确保手机正常充电,这样还保留了钱包外部原始的美观性;采用本实用新型内部用显示屏显示信息,增加本实用新型内部的美观性和时尚感;Micro USB接口结构上的隐秘设置,保留了钱包原始的美观性。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电路框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电路框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结构的正面结构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结构的正面结构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是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第一实施例:如图1及图3至图5所示,一种充电钱包,包括长方形的上壳体1和下壳体2,所述上壳体1和下壳体2的一侧一体化相连,另外三侧边缘通过拉链4连接,在所述上壳体1和下壳体2的内壁上均设有钱夹3和卡夹,在所述下外壳2内镶嵌有蓄电池71、无线能量发射模块72、充电模块、电量检测模块、放电状态检测模块和控制模块,在所述下外壳2的内壁上固设有电源开关6和显示模块5;所述显示模块5包括一个充电状态指示灯和四个电量指示灯,电量指示灯、充电状态指示灯和电源开关6通过安装板固定在下壳体2 的右侧,且位于拉链4和钱夹3之间;

其中,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电源开关6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电量检测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电量检测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蓄电池71的正负极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三输入端与所述放电状态检测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放电状态检测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无线能量发射模块72的负载感应检测端相连;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无线能量发射模块72的能量发射控制端相连,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显示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相连,通过所述显示模块显示所述蓄电池的电量信息,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三输出端与所述显示模块的第二输入端相连,通过所述显示模块5显示所述无线能量发射模块72的放电状态信息;所述充电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蓄电池71的正负极电性连接,所述无线能量发射模块72的输入端与所述蓄电池71的正负极电性连接。

所述充电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有Micro USB接口8,所述Micro USB接口8 固设在连接所述上壳体1和下壳体2的连接壁12上,且靠近所述连接壁12内壁的上端。

第二实施例:如图2、图6至图8所示,其他技术特征在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情况下,所述显示模块5包括第一显示屏,用于显示所述蓄电池71的电量信息和所述无线能量发射模块72的充电状态信息;第一显示屏和电源开关6 通过安装板固定在第一壳体1的右侧,且位于拉链4和钱夹3之间。

所述控制模块的第四输出端与放电模块的开关控制端电性连接,所述放电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蓄电池71的正负极电性连接,所述放电模块的输出端与 USB接口9电性连接,所述USB接口9固设在连接所述上壳体1和下壳体2的连接壁12上,且靠近所述连接壁12内壁的下端;

所述下壳体2的外表面上设有条形系带11和滑销13,所述条形系带11竖向设置,所述条形系带11一端与所述下壳体2固定连接,在所述条形系带11 的另一端端部设有条形通槽111,所述滑销13穿过所述条形通槽111后与所述下壳体2固定连接。

第三实施例,其他技术特征在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情况下,在所述充电模块内增设放电电路和切换电路,所述放电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蓄电池的正负极电性连接,所述放电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Micro USB接口8电性连接;在所述所述充电模块的充电电路中设有断路开关,所述切换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断路开关电性连接,所述切换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四输出端相连。

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