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式配电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3915阅读:432来源:国知局
升降式配电柜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升降式配电柜。



背景技术:

在电路系统中,常常需要使用配电柜来收容控制电路系统。所述配电柜一般包括箱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框架上的门体。所述箱体内形成有多个收容腔。由于所述箱体为固定式结构,其中的收容腔的容积也是固定的,当需要于所述配电柜内配置体积较大的电路系统时,常常需要另外定制合适体积的配电柜,因此使得所述配电柜的适用范围较窄,而且所述配电柜的高度也难以改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适用范围较广且高度可变的升降式配电柜。

一种升降式配电柜,包括:底柜、围绕框以及升降式顶柜。所述围绕框固定于所述底柜上,所述围绕框的侧壁上设置有两组升降翼片,所述两组升降翼片相对设置,每组升降翼片包括多个沿竖直方向依次排列的弹性片,所述弹性片沿所述围绕框的侧壁横向延伸,且所述弹性片的一侧边缘与所述围绕框的侧壁表面之间形成有卡口;所述升降式顶柜包括:罩设箱以及升降组件。所述罩设箱的底部具有开口,所述围绕框的顶部收容于所述罩设箱的开口中,所述罩设箱的开口边缘卡设于所述围绕框的卡口中;所述升降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围绕框内侧的导轨、齿条、齿轮以及驱动把手,所述导轨上开设有导槽,所述齿条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导槽中且所述齿条的顶部固定于所述罩设箱的顶部,所述齿轮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围绕框的底部并与所述齿条啮合,所述齿轮的中部开设有驱动槽,所述驱动把手穿设于所述围绕框的侧壁并卡合于所述驱动槽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片的厚度沿远离所述底柜的方向逐渐减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围绕框上设置有门体,所述罩设箱上设置有进出门,所述进出门与所述门体相互贴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罩设箱内侧活动地设置有两个引导条,所述两个引导条贴设于所述围绕框的侧壁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两个引导条相对设置且均沿竖直方向延伸。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把手包括驱动头以及连接于所述驱动头上的驱动杆。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槽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卡口槽,所述驱动头上凸设有多个驱动部,所述多个驱动部分别凸伸于所述多个卡扣槽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部为矩形块体状。

所述驱动把手可以驱动所述齿轮旋转并使所述齿条带动所述顶柜远离所述底柜,以使所述罩设箱的开口边缘卡持并支撑于另一个所述卡口中。因此,通过驱动所述齿轮旋转并带动所述升降式顶柜升降,即可将所述升降式顶柜的开口周缘卡入不同高度位置处的卡口中,从而实现对所述升降式配电柜的高度及体积的调整,因此提高了所述升降式配电柜的适用范围而且能够使得所述升降式配电柜的高度得到调整。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升降式配电柜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的底柜及围绕框的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的围绕框的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升降式配电柜。所述升降式配电柜包括:底柜、围绕框以及升降式顶柜。所述围绕框固定于所述底柜上,所述围绕框的侧壁上设置有两组升降翼片。例如,所述两组升降翼片相对设置,每组升降翼片包括多个沿竖直方向依次排列的弹性片,所述弹性片沿所述围绕框的侧壁横向延伸,且所述弹性片的一侧边缘与所述围绕框的侧壁表面之间形成有卡口。例如,所述升降式顶柜包括:罩设箱以及升降组件。所述罩设箱的底部具有开口,所述围绕框的顶部收容于所述罩设箱的开口中。例如,所述罩设箱的开口边缘卡设于所述围绕框的卡口中;所述升降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围绕框内侧的导轨、齿条、齿轮以及驱动把手,所述导轨上开设有导槽。例如,所述齿条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导槽中且所述齿条的顶部固定于所述罩设箱的顶部,所述齿轮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围绕框的底部并与所述齿条啮合,所述齿轮的中部开设有驱动槽,所述驱动把手穿设于所述围绕框的侧壁并卡合于所述驱动槽中。

请参阅图1至图3,一种升降式配电柜100,包括底柜10、围绕框20以及升降式顶柜30,所述围绕框固定于所述底柜上,所述升降式顶柜滑动套设于所述围绕框的外围,所述围绕框的侧壁上设置有两组升降翼片21,所述两组升降翼片相对设置,每组升降翼片包括多个沿竖直方向依次排列的弹性片22,所述弹性片的底部边缘固定于所述围绕框的侧壁上;所述弹性片沿所述围绕框的侧壁横向延伸,且所述弹性片的一侧边缘与所述围绕框的侧壁表面之间形成有卡口23,即,每一所述弹性片与所述围绕框的侧壁表面之间形成有一卡口,亦可理解为所述弹性片的自由端,即顶部边缘与所述围绕框的侧壁表面之间形成有卡口,所述升降式顶柜包括罩设箱31以及升降组件32。所述罩设箱的底部具有开口,所述围绕框的顶部收容于所述罩设箱的开口中,所述罩设箱的开口边缘卡设于所述围绕框的卡口中,并且所述罩设箱的开口边缘支撑于所述围绕框的卡口中,即通过所述围绕框的卡口卡设所述罩设箱的开口边缘,从而支撑所述罩设箱的开口边缘,进而支撑所述罩设箱,所述升降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围绕框内侧的导轨321、齿条322、齿轮323以及驱动把手,所述导轨上开设有导槽3211,所述齿条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导槽中且所述齿条的顶部固定于所述罩设箱的顶部,所述齿轮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围绕框的底部并与所述齿条啮合。例如,所述齿轮的端面凸设有转动卡环,所述围绕框的侧壁上凹设有转动环槽,所述转动卡环转动地卡设于所述转动环槽中,从而实现所述齿轮与所述围绕框的侧壁的转动连接。所述齿轮的中部开设有驱动槽3221,所述驱动把手穿设于所述围绕框的侧壁并卡合于所述驱动槽中,所述驱动把手用于驱动所述齿轮旋转并使所述齿条带动所述顶柜远离所述底柜,以使所述罩设箱的开口边缘卡持并支撑于另一个所述卡口中。

例如,组装所述升降式配电柜时,将所述导轨设置于所述围绕框的内侧,将所述齿轮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围绕框的侧壁上并位于所述导轨的底部一端。然后,将所述齿条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导轨的导槽中并与所述齿轮配合。将所述升降式顶柜滑动套设于所述围绕框的外围并使所述罩设箱的开口周缘卡入最低位置的卡口中。然后将所述齿条的顶部穿过所述围绕框的顶部开口并连接于所述升降式顶柜的顶部。当需要增加所述升降式配电柜的高度时,将所述驱动把手伸入所述齿轮中并驱动所述齿轮旋转,所述齿条受所述齿轮的驱动沿所述导轨上升并带动所述升降式顶柜升高。当将所述驱动把手抽出时,所述升降式顶柜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所述围绕框的侧壁卡入对应的卡口中,此时的卡口比初始卡口的位置更高,从而使得所述升降式配电柜的高度增大,而且所述配电柜的体积也增大了,提高了所述配电柜的适用范围。另外,当需要减小所述配电柜的高度时,可以将所述升降式顶柜从所述卡口中拔出,然后使其他弹性片弯折并紧贴于所述围绕框的侧壁,再使所述升降式顶柜下降并卡入最低位置处的卡口中。

由于通过驱动所述齿轮旋转并带动所述升降式顶柜升降,即可将所述升降式顶柜的开口周缘卡入不同高度位置的卡口中,从而实现对所述升降式配电柜的高度及体积的调整,因此提高了所述升降式配电柜的适用范围而且能够使得所述升降式配电柜的高度得到调整。

例如,为了便于形成所述卡口,所述弹性片的厚度沿远离所述底柜的方向逐渐减小,从而可以形成沿竖直方向排列的多个卡口。例如,为了打开所述围绕框,所述围绕框上设置有门体24,所述罩设箱上设置有进出门35,所述进出门与所述门体相互贴合,且位置相互对应。当需要打开所述围绕框时,可以先将所述进出门打开,然后再将所述门体打开,从而将控制电路系统搬入或者搬出。可以理解,当所述围绕框中没有开设门体时,可以先将控制电路系统从所述围绕框的顶部搬入所述围绕框中,然后再将所述升降式顶柜套入所述围绕框的外侧并利用所述罩设箱封闭所述围绕框的顶部。

例如,为了使所述升降式顶柜下降,所述罩设箱内侧活动地设置有两个引导条,所述两个引导条贴设于所述围绕框的侧壁上。所述两个引导条相对设置且均沿竖直方向延伸。当需要使所述罩设箱下降时,先将所述罩设箱向上抬伸一段距离,使所述罩设箱的底部脱离所述卡口并位于所述卡口外侧,然后将所述两个引导条从所述罩设箱中拉出,使所述两个引导条挡设于所述围绕框侧壁上的多个弹性片的外围,并使所述引导条的端部收容于下方的卡口中。此时,所述引导条能够使所述多个弹性片弯折并紧贴于所述围绕框的侧壁上,然后再将所述升降式顶柜往下移动,直至所述罩设箱的开口周缘卡入对应的卡口中。例如,为了便于驱动所述齿条升降,所述驱动把手包括驱动头以及连接于所述驱动头上的驱动杆。所述驱动槽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卡口槽3222,所述驱动头上凸设有多个驱动部,所述多个驱动部分别凸伸于所述多个卡扣槽中。所述驱动部为矩形块体状。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还包括上述各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相互组合所形成的能够实施的技术方案。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