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出线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5532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平面出线板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控柜的出线板。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电控柜需要接线的电缆线一般通过电缆接头连接,但是由于每个电缆接头只能穿一根电缆,当需要接线的电缆线较多时,大量的电缆接头会占用很多空间,而且电缆接头的安装不方便,需要占用较多的工时。在各种机柜的穿线设计当中,最优的设计方法就是将内外接口都做成插头与插座的接插件的形式来实现机柜内外各种电缆线的连接,但有时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无法将内、外接口做成接插件形式,此时多采用穿线装置,该穿线装置包括固设在机柜壁上的穿线板,穿线板上开设有供信号线穿过的穿线孔。

为了解决电缆线穿过柜体与元器件连接的问题,传统的做法是在柜体的穿线板上开设有一个大穿线孔,机柜内的各种线缆都穿过此穿线孔,使得各种线缆互相缠绕在一起,非常混乱,更新维护不方便;后来有人进行了改进,在机柜的穿线板上开设有多个穿线孔用于穿线,根据电缆的数量来确定柜体开孔的数量,由于线缆从穿线孔穿进穿出,安装及维护比较麻烦,尤其是线缆较多时;而且柜体上穿线孔开好之后很难再改变,后续增加开口数量比较困难,对于开孔数量较多的柜体,为了满足安装空间的要求,柜体通常要做得很大,增加了人工成本和生产成本;另外由于线缆头比较大,在设计穿线孔时,需要按线缆头尺寸来设计其大小,而线缆主体的尺寸多小于线缆头的尺寸,按照线缆头的尺寸设计的穿线孔就与线缆主体之间存在较大的间隙,外界灰尘容易从该间隙处进入机柜中,影响机柜内部设备的散热和防尘;为保证较好的密封防护性,在穿线孔上需要增加密封胶圈,导致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安装在柜体上,以解决传统的柜体进线出线不方便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平面出线板,其特征是:包括一对上出线板和下出线板,在所述上出线板的下侧间隔开设有多个半圆形穿线孔A,所述下出线板的上侧对应间隔开设有多个半圆形穿线孔B,穿线孔A与穿线孔B构成完整的圆形穿线孔;上出线板上设有与柜体相连接的连接孔;所述的上出线板与下出线板之间设有连接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的连接装置为设置于下出线板两端上的第一卡脚和上出线板上相对应位置设置的第一卡槽,第一卡脚可卡入第一卡槽中。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连接装置还包括设置于上出线板中部的第二卡脚和下出线板上相对应位置设置的第二卡槽,第二卡脚可卡入第二卡槽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将出线板设计为具有上出线板和下出线板的分体式结构,便于电缆线穿过,可以实现电缆的无间断导入,安装快速,节省时间;出线板通过两个固定螺丝固定在柜体上,上出线板和下出线板通过卡扣连接,安装、连接方便;平面出线板通过模块化的设计,使开孔尺寸标准化,通过调整其数量和大小来适应电缆线的数量和外径变化,可适应不同线径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节省空间,提高安装密度,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使出线板与机柜融为一体;对于电器柜、各类机箱、机柜板面等,在需要电缆线、机柜总线、计算机电缆、服务器电缆等快速引入时,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出线板,不仅可以提高安装速度,还可以节省空间,减小柜体体积,解决现有技术中电缆线引入引出不方便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出线板和下出线板分体后的示意图;

图中:1上出线板,1-1第一卡槽,1-2第二卡脚,1-3穿线孔A,1-4连接孔,2下出线板,2-1第一卡脚,2-2第二卡槽,2-3穿线孔B。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图2,一种平面出线板,包括一对上出线板1和下出线板2,上出线板1上设有与柜体相连接的连接孔1-4,在连接孔1-4中穿入螺钉将上出线板1固连于柜体上;上出线板1的下侧间隔开设有4个半圆形穿线孔A1-3,下出线板2的上侧对应间隔开设有4个半圆形穿线孔B2-3,穿线孔A1-3与穿线孔B2-3构成4个完整的圆形穿线孔,4个穿线孔的直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实施例中,中间的2个穿线孔直径相同均为10mm,两端的2个穿线孔直径相同均为5mm;下出线板2的两端各设置有1个第一卡脚2-1、上出线板1上相对应位置各设置有1个第一卡槽1-1,第一卡脚2-1可卡入第一卡槽1-1中,上出线板1中部设置有第二卡脚1-2、下出线板2上相对应位置设置有第二卡槽2-2,第二卡脚1-2可卡入第二卡槽2-2中。先将上出线板1用两个固定螺丝固定在柜体上,穿线完毕后,将下出线板2通过第一卡脚2-1与第一卡槽1-1、第二卡脚1-2与第二卡槽2-2卡接在上出线板1上即可,非常方便。当然,也可以在下出线板2上设置如同上出线板1上一样的连接孔,将下出线板2通过螺钉连接于柜体上。

上述具体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个案,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方式。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皆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