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引导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48407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多用引导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输配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用引导头,适用于在输、配电电缆线路上电缆管敷设电缆。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架空线路整体下移,地下线路电缆施工逐年增加,电缆直径的加粗加大,电缆施工也由过去老旧式直埋转为电缆管穿越式施工,施工大体方式是采用先预埋电缆管方式,将电缆管敷设好,后采用通过电缆导引绳索进行外力牵引。但目前采用的电缆穿管方式,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施工人员现场采用软包装,采用牵引绳索硬捆绑操作,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存在划破电缆管,拉断牵引绳,重复施工的可能。

2、架空线路整体下移至地下线路电缆施工逐年增加。电缆直径加粗加大。地下电缆由老式直埋转为电缆管穿越式施工。

随着用电量逐年增加,供电电缆直径也在逐年不断加大,在电缆牵引穿线施工中,电缆在转弯处和电缆管内极容易出现卡住、滑行不顺畅的现象,导致施工停止或重复施工的严重后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多用引导头,解决了电缆在电缆管的转弯处、电缆管接头处极容易出现卡住、滑行不顺畅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多用引导头,包括牵引主体、引导体、牵引环及拉环,所述的引导体由圆柱形底座和圆锥形本体构成,圆柱形底座和圆锥形本体为一体式结构,牵引主体套装在引导体底座上,引导体底座连接牵引环,引导体的圆锥形本体尖端连接拉环。

所述的牵引主体呈工字形,包括两个上下间隔设置的圆环本体,圆环本体的内沿设有内轴承,两个圆环本体之间设有外轴承,外轴承以60度开角均匀分布在圆环本体的外侧,每个外轴承上设有一组定滑轮。

所述的引导体的圆柱形底座与牵引主体的内轴承相匹配,圆柱形底座穿过牵引主体的内轴承,圆柱形底座的伸出端设有外螺纹,固定螺母通过圆柱形底座外螺纹将引导体与牵引主体固定。

所述的圆锥形本体为实心锥体。

所述的拉环与引导体的圆锥形本体尖端活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效果如下:

1、改变过去钢丝、麻绳,铁线直接缠绕电缆头。利用牵引环将电缆插入其中,提高现场作业的工作效率,减轻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牵引环也可以避免套管等其他电缆连接体在管道内角度较大的拐弯处容易卡住的问题,保证滑行顺畅。

2、引导体的本体为实心锥体,尖端在前部,有利于在电缆管中穿越,尖端连接有拉环,便于连接主牵引绳索或拉力旋转器。拉环主要是改变传统的将主牵引绳直接捆绑在待牵引电缆头端,从而将主牵引钢丝绳、麻绳直接固定在拉环上,绑扎更牢固;同时拉环与引导体活动连接,便于扭力的释放。同时,实心锥体可以避免拉杆或空心锥体拉力不足的问题,遇到较大直径的电缆在牵引过程中,多根拉杆构成的锥形或空心锥体容易变形,螺母容易脱扣,镂空设计遇到管壁内部异物容易卡住,实心锥体排除了上述弊端。

3、牵引主体呈工字形,并以60度开角分布6组定滑轮。主要是通过六组定滑轮不间断的与电缆管内壁接触,确保电缆平稳自如的滑行在电缆管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牵引主体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牵引主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牵引主体,2、圆柱形底座,3、圆锥形本体,4、拉环,5、牵引环,6、固定螺母,7、圆环本体,8、内轴承,9、外轴承,10、定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图所示,多用引导头,包括牵引主体1、引导体、牵引环5及拉环4,所述的引导体由圆柱形底座2和圆锥形本体3构成,圆柱形底座和实心圆锥形本体为一体式结构,牵引主体1套装在引导体底座上,引导体底座连接牵引环5,引导体的圆锥形本体尖端活动连接拉环4。

所述的牵引主体呈工字形,包括两个上下间隔设置的圆环本体7,圆环本体的内沿设有内轴承8,两个圆环本体之间设有外轴承9,外轴承以60度开角均匀分布在圆环本体的外侧,每个外轴承上设有一组定滑轮10。

所述的引导体的圆柱形底座2与牵引主体的内轴承8相匹配,圆柱形底座穿过牵引主体的内轴承,圆柱形底座的伸出端设有外螺纹,固定螺母6通过圆柱形底座外螺纹将引导体与牵引主体固定。

使用时,将待牵引的电缆固定在牵引环上,主牵引钢丝绳、麻绳直接固定在拉环上,即可实现电缆的牵引。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