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工用管道穿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88992阅读:282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工用管道穿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工用管道穿线装置。



背景技术:

管道穿线装置主要用于各类电缆线如:电线、网线、电话线等穿过布线管道。目前在建筑施工上,为了保证安全和美观,各类电缆线都是安装在墙体内部的管道内。在管道内穿线时由于管道有很多拐角,电线不容易穿过。传统方法是利用细钢丝做导线,从管道的一端穿至另一端,再将电线绑在钢丝上拉过来。由于布线管道通常都有三个以上拐点,一次性很难穿过,需要从另一端用钢丝一次到多次才能通过。操作麻烦,费时费力,效率低下。

如中国专利号CN106549342A,公告日期为2017年03月29日的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电工用穿线机,该穿线设备同时具备穿线和收线的功能,通过电机驱动引线盘完成收线动作;通过驱动机构内的两弹簧旋转使弹簧外壁形成的摩擦力推动引线穿线,并在引线下方设置弹性压线装置提高其摩擦力;利用一对紧缩的弹簧的外圈摩標引线能够提供最大的摩擦力,效果最佳。螺旋状的弹簧外壁既有齿轮外齿的效果,同时具有弹性,既有摩擦又有弹性投动,驱动效果好。外壁在出线管上设置润滑装置,通过海绵或者保湿纤维持续对引线润滑,既能降低引线在穿过管道时的摩擦力,又能保护引线,防止磨损,提高引线寿命。该发明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效率高,集放线和收线一体的穿线机。



技术实现要素:

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工用管道穿线装置,用于解决在布线施工时,管道穿线操作不便,效率低下的问题。

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电工用管道穿线装置,包括壳体、壳盖和电缆,所述壳体的后侧面中心处开设有通孔,所述壳盖的中心处设有导向孔;所述壳体的内部还包括线体夹紧部分和线体移动部分;所述线体夹紧部分关于通孔轴线上下对称分布,所述线体夹紧部分包括齿轮轴、穿线管、齿条、齿轮、连接杆和夹持板,所述齿轮转动连接在齿轮轴的轴向中心处,所述连接杆一端固定连接在齿轮上,另一端通过铰链连接有夹持板上;所述夹持板的纵向中轴线位于电缆的正上方,所述穿线管滑动连接在所述通孔内,所述齿条设在穿线管的前端,所述齿条与齿轮相啮合;所述线体移动部分关于通孔轴线上下对称分布,所述线体移动部分包括滑槽、第一连动杆和第二连动杆;所述第一连动杆固定连接在齿轮轴上,所述第二连动杆固定连接在穿线管前端,其位于齿条的后方;所述第一连动杆和第二连动杆通过弹簧连接在一起,所述齿轮轴滑动卡接在滑槽内,所述滑槽对称开设在壳体的内壁上。

优选的,所述壳盖通过螺纹连接在壳体上。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第一把手的中部通过铰链连接有第二把手,且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之间设有扭簧。

优选的,所述第二把手通过连接架与穿线管转动连接在一起。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相交处设有铰链。

优选的,所述夹持板分为内外两层板,两层板之间均匀设有弹簧,且内板与电缆接触的面上设有摩擦纹。

优选的,所述导向孔的前端配合安装有金属软管。

优选的,所述通孔内设有导向环,导向环与穿线管之间为间隙配合。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动杆和第二连动杆通过伸缩杆连接在一起。

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装置通过设有线体夹紧功能和线体移动功能,可以实现电缆线体快速地穿过布线管道。在壳体外部设有把手,把手之间连接处设有扭簧,且把手通过连接架与穿线管转动连接在一起,通过握紧和松开把手可以方便又快速完成穿线动作。通孔内设有导向环,导向环与穿线管之间为间隙配合,使穿线管可以顺利地前后移动,而且减少了碰撞从而提高了其使用寿命。

2.壳盖通过螺纹连接在壳体上,在装置发生损坏时,方便打开维修。夹持板分为内外两层板,两层板之间均匀设有弹簧,且内板与电缆接触的面上设有摩擦纹,提高了摩擦力,保证了夹紧的稳定性。导向孔的前端配合安装有金属软管,通过变换金属软管的形状,可用于适应位置特殊或施工空间较小的管道穿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半剖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A-A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夹持板放大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分别代表:1-壳体、2-壳盖、3-电缆、4-齿轮轴、5-穿线管、6-齿条、7-齿轮、8-连接杆、9-夹持板、10-滑槽、11-第一连动杆、12-第二连动杆、13-第一把手、14-第二把手、15-扭簧、16-连接架、17-导向环、101-通孔、201-导向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一种电工用管道穿线装置,包括壳体1、壳盖2和电缆3,壳体1的后侧面中心处开设有通孔101,壳盖2的的中心处设有导向孔201,在导向孔201的前端配合安装有金属软管,通过变换金属软管的形状,可用于适应位置特殊或施工空间较小的管道穿线。壳盖2通过螺纹连接在壳体2上,在装置发生损坏时,拧开盒盖2即可看到内部机构,方便打开维修。壳体1的内部还包括线体夹紧部分和线体移动部分;线体夹紧部分关于通孔101轴线上下对称分布,结合附图1可知,电缆3的夹紧功能需通过两个相同且对称设置的线体夹紧部分配合实现,线体夹紧部分包括齿轮轴4、穿线管5、齿条6、齿轮7、连接杆8和夹持板9,齿轮7转动连接在齿轮轴4的轴向中心处,连接杆8一端固定连接在齿轮7上,另一端通过铰链连接有夹持板9上;夹持板9的纵向中轴线位于电缆3的正上方,夹持板9分为内外两层板,两层板之间均匀设有弹簧,且内板与电缆接触的面上设有摩擦纹,提高了摩擦力,保证了夹紧的稳定性。穿线管5滑动连接在通孔101内,齿条6设在穿线管5的前端,齿条6与齿轮7相啮合。

线体移动部分关于通孔101轴线上下对称分布,结合附图1可知,电缆3的移动功能需通过两个相同且对称设置的线体移动部分配合实现,线体移动部分包括滑槽10、第一连动杆11和第二连动杆12;第一连动杆11固定连接在齿轮轴4上,第二连动杆12固定连接在穿线管5前端,其位于齿条6的后方。第一连动杆11和第二连动杆12通过弹簧连接在一起或者通过伸缩杆连接在一起。齿轮轴4滑动卡接在滑槽10内,滑槽10对称开设在壳体1的内壁上。使齿轮轴4的两端均卡在对称两条滑槽10内,保证了移动的平稳性,通过滑槽10也为齿轮轴4提供了很好的支撑力。壳体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13,第一把手13的中部通过铰链连接有第二把手14,且第一把手13和第二把手14之间设有扭簧15,第二把手14通过连接架16与穿线管5转动连接在一起,这样通过握紧和松开第二把手14带动穿线管5往复运动,从而实现方便又快速完成穿线动作。通孔201内设有导向环,导向环与穿线管之间为间隙配合,使穿线管5可以顺利地前后移动,而且减少了碰撞从而提高了其使用寿命。

使用时将需要传入管道内的电缆通穿线管5的后端传入然后从壳盖2上的导向孔201内传出,并将导向孔201对准管道口,通过手动连续地握紧和松开第二把手14,使穿线管5不断地往复运动,最终完成穿线动作。

工作原理:本装置的管道穿线功能是通过对电缆线的先夹紧后移动的方式实现的。电缆线的夹紧是通过穿线管5的前移带动齿条6移动,齿条6通过于两个齿轮7啮合,使齿轮7在齿轮轴4上转动,齿轮7的转动带动了两条交叉的连接杆8向内转动,从而带动连接杆8末端的夹持板9抱紧电缆3;由于第一连动杆和第二连动杆之间的弹簧和伸缩杆拥有可压缩的长度,此时穿线管5的小距离前移并没有使齿轮轴4发生移动。

电缆线的移动是通过将穿线管5进一步地向前移动,此时第一连动杆和第二连动杆之间的弹簧和伸缩杆已经不可压缩,所以穿线管5的前移带着齿轮轴4在滑槽10内前移,通过齿轮轴4的前移带动整个夹紧部分前移,从而使电缆3在管道内前移。

一次进线完成后,穿线管5复位,是齿轮轴4复位,通过弹簧或伸缩杆复位使齿条6复位带动夹持板9打开。整体结构回到初始状态。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