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操作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05478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带电作业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操作杆。



背景技术:

地电位作业法,是指人体处在地电位上,使用绝缘工具间接接触设备的作业方法。它是带电作业工作的一种主要方式,也是其他作业方法的基础。地电位作业法的最大特点,在于作业人员可以在带电设备四周进行操作。

10千伏带电作业中绝缘杆作业法,有其适用范围广、投资小等优势,在电力行业带电作业中广泛应用。在山区,线路多处丘陵、高山之中,绝缘斗臂车无法到达的特点,则需要采用绝缘操作杆间接作业法。但是由于采取绝缘杆间接作业,操作较为复杂,对人员体力和装置要求较高。

在带电拆除支线引线项目中,以往在拆除固定支线引线的线夹时,稍不当心就有可能线夹在脱离主导线同时也脱离操作杆套筒,掉到下方支线的设备上,造成设备损坏或人身伤害。

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决操作杆操作中上方物体下落砸人的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杆,该操作杆可以有效地解决操作杆操作中上方物体下落砸人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操作杆,包括杆件主体,还包括接物装置,所述接物装置设置有绕所述杆件主体设置的接物面,所述接物面设置在所述杆件主体的工作端下方且朝向所述工作端设置。

优选地,所述接物面为接物口面,所述接物口面的下侧设置有储料容腔。

优选地,所述接物装置包括网兜。

优选地,所述接物装置还包括用于撑开所述网兜口部的开口圈和用于固定在所述杆件主体上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开口圈相对固定。

优选地,还包括多根沿所述开口圈的周向依次布置的撑杆,所述开口圈高于所述固定件设置,所述撑杆的上端与所述开口圈连接、下端与所述固定件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用于收拢所述网兜下端开口的收口绳,所述收口绳上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收口绳收口大小的弹簧松紧扣。

优选地,各个所述撑杆与所述固定件之间均形成槽口朝外的凹槽,所述收口绳卡在所述凹槽内。

优选地,所述固定件为卡箍。

优选地,所述网兜为尼龙绳网兜。

优选地,所述开口圈和所述撑杆均为不锈钢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操作杆,具体的该操作杆包括杆件主体和接物装置,其中杆件主体的上端为工作端。其中接物装置设置有绕杆件主体设置的接物面,且该接物面设置在杆件主体的工作端下方,并朝向工作端设置,以使从工作端处落下的物料能够落在接物面上,以通过接物面暂时接住落下的物体。

根据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知道,在应用该操作杆时,通过杆件主体上端的工作端,采用地电位作业法,带电拆除支线引线的固定线夹。而当松线夹螺丝过松,造成线夹或螺栓或垫片脱离套筒坠落时,因为下方设置了接物装置,接物装置的接物面会接住下落的物体。在该操作杆中,在工作端的下方设置有了接物装置,并可以通过接物装置的接物面接住工作端处下落的物体,从而可以避免下落的物体砸到下方的物体或工作人员,进而可以有效地保证使用安全。所以该操作杆能够有效地解决操作杆操作中上方物体下落砸人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操作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如下:

杆件主体1、网兜2、开口圈3、撑杆4、固定件5。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操作杆,以有效地解决操作杆操作中上方物体下落砸人的问题。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操作杆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操作杆,具体的该操作杆包括杆件主体1和接物装置。

其中杆件主体1,指绝缘操作杆的主体,杆件主体1的上端为工作端,以使该杆件主体1能够通过工作端采用地电位作业法,带电拆除支线引线的固定线夹。此时若松线夹螺丝过松,造成线夹或螺栓或垫片脱离套筒坠落,具体的结构、形状可以参考现有技术。

其中接物装置设置有绕杆件主体1设置的接物面,且该接物面设置在杆件主体1的工作端下方,并朝向工作端设置,以使从工作端处落下的物料能够落在接物面上,以通过接物面暂时接住落下的物体,进而有效的避免砸人。具体的接物面可以是接物盘面,此时该接物装置可以是接物盘。当然还可以使接物面为接物口面,而相应的,在接物口面的下侧设置有储料容腔,以当从接物口面进入的物品等部件会被留置在储料容腔中,而不会从接物口面直接脱落接物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其中接物面绕杆件主体1设置,可以不是完全围绕,如仅仅围绕180度角,当然可以是完全围绕杆件主体1设置,以使杆件主体1位于接物面中部。

在本实施例中,在应用该操作杆时,通过杆件主体1上端的工作端,采用地电位作业法,带电拆除支线引线的固定线夹。而当松线夹螺丝过松,造成线夹或螺栓或垫片脱离套筒坠落时,因为下方设置了接物装置,接物装置的接物面会接住下落的物体。在该操作杆中,在工作端的下方设置有了接物装置,并可以通过接物装置的接物面接住工作端处下落的物体,从而可以避免下落的物体砸到下方的物体或工作人员,进而可以有效地保证使用安全。所以该操作杆能够有效地解决操作杆操作中上方物体下落砸人的问题。

如上所述,为了刚好接物,此处优选接物面为接物口面,通过储物容腔可以使下落的物料不易脱离接物装置。需要说明的是,其中接物口越大,则更易接到下落物体。但是接物口越大,则更易干涉操作人员的视觉。基于此,可以使接物装置为透明接物装置,如采用透明塑料或透明玻璃制成的透明装置,但是考虑到随着使用时间延长,会导致透明收料装置呈浑浊状,而导致会继续干涉操作人员的视觉。基于此,可以使接物装置包括网兜2,网兜2具有网眼,可以通过网眼观测到另一侧,继而可以通过网眼观测到工作端,而因为网眼不大,一般远小于下落的物体,可以有效地阻止下落的物体穿过网眼。具体的网兜2可以是钢丝绳网兜,但是考虑到钢丝绳会导电,此处优选网兜2为尼龙绳网兜。

为了方便展开尼龙绳网兜,或其它软绳网兜,如软链网兜,可以使接物装置包括开口圈3和固定件5,其中开口圈3用于撑开网兜2的口部,而其中固定件5固定在杆件主体1上,而其中固定件5与开口圈3相对固定,以通过固定件5支撑开口圈3。其中开口圈3优选采用圆形圈体,且优选套设在杆件主体1上。其中固定件5固定安装在杆件主体1上,具体的固定件5可以是套设在杆件主体1上的环形件,并设置有锁紧螺钉与环形件螺纹件并且尾部抵在杆件主体1的侧面。为了连接方便,可以使杆件为卡箍或抱箍,其中卡箍指的是环形开口件,并设置有锁口的螺钉或螺栓,而其中的抱箍件指的是两个半圆件,两端分别通过螺栓或螺钉连接,具体的结构可以参考现有技术。

其中固定件5和开口圈3相对固定,可以是直接固定连接,为了方便支撑,又不干涉接物口落入的物料。可以设置有多根沿开口圈3的周向依次布置的撑杆4。并使开口圈3高于固定件5设置,并使撑杆4的上端与开口圈3连接,而使撑杆4的下端与固定件5连接,可以均是铰接,也可以均是固定连接。而且使开口圈3高于固定件5设置,并使撑杆4上下延伸设置,以有效地使撑杆4位于储料容腔内,使得下落触碰撑杆4时,物体已经位于储料容腔内,有效地避免物体弹出接物装置。为了更好的支撑,保证使用寿命,撑杆4和开口圈3可以均为不锈钢件。

为了方便杆件主体1穿设网兜2设置,一般会在网兜2的下端设置有开口,当使开口设置的过大时使开口与杆件主体1之间的间隙过大,而若开口过小,则会导致杆件穿入穿出不便。基于此,此处优选设置有收口绳,以用于收拢网兜2下端开口,并使收口绳上设置有用于调节收口绳收口大小的弹簧松紧扣,具体的弹簧松紧扣的结构可以参考现有技术。为了方便收口,可以使各个撑杆4与固定件5均形成槽口朝外的凹槽,收口绳卡在凹槽内,以更好的收拢网兜2下端开口。其中撑杆4与固定件5形成凹槽,可以使撑杆4的下端错开固定件5的外侧并偏向内侧设置,即可以使固定件5与撑杆4形成凹槽。当然还可以直接在撑杆4上开设有凹槽,或在固定件5开设有凹槽。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