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中组串式光伏逆变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53870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中组串式光伏逆变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逆变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集中组串式光伏逆变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光伏逆变系统中的组串式逆变方案,主要是通过多个电池板组串的输出接入各个逆变器,然后各个逆变器的输出端输出至交流配电箱进行汇流,最后通过箱式变压器并网。

该方案下的各个逆变器一般分散安装在电池板附近,比如安装在电池板支架上或是另搭支架;此时,若要实现各个逆变器的输出汇流至交流配电箱,就需要逆变器与交流配电箱之间复杂的现场安装固定、线缆走线排布、系统布局,而且后期的现场系统运维工作也比较繁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中组串式光伏逆变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逆变器与交流配电箱之间现场布局、安装及后期维运复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集中组串式光伏逆变系统,包括:

框架平台;

设置于所述框架平台上的N个逆变器,N个所述逆变器的直流输入端分别接收相应的光伏直流电能;N为大于1的正整数;

设置于所述框架平台上的至少一个配电箱,所述至少一个配电箱的N个输入端与N个所述逆变器的交流输出端一一对应相连,所述配电箱的输出端输出汇流后的交流电能;

设置于所述框架平台上的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的一端与上位机进行通信,另一端与所述N个逆变器的参数采集端及控制端相连。

优选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框架平台上的N个直流配电箱;

N个所述直流配电箱的输入端分别接收相应的光伏直流电能;

N个所述直流配电箱的输出端与N个所述逆变器的直流输入端一一对应相连;

所述直流配电箱中包括设置于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直流开关。

优选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框架平台上的一个直流配电箱;

所述直流配电箱的多个输入端分别接收相应的光伏直流电能;

所述直流配电箱的N个输出端分别与N个所述逆变器的直流输入端一一对应相连;

所述直流配电箱中包括分别设置于对应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N个直流开关。

优选的,所述配电箱包括:交流配电装置和直流配电装置;其中:

所述直流配电装置的N个输入端分别接收相应的光伏直流电能,所述直流配电装置的N个输出端分别与N个所述逆变器的直流输入端一一对应相连;

所述交流配电装置的输入端与N个所述逆变器的交流输出端一一对应相连,所述交流配电装置的输出端输出汇流后的交流电能;

所述直流配电装置中包括分别设置于对应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N个直流开关。

优选的,所述配电箱中包括:

一端与所述配电箱的各个输入端一一对应相连的多个交流开关;

一端与多个所述交流开关的另一端分别相连的汇流模块;所述汇流模块的另一端与所述配电箱的输出端相连。

优选的,所述通信装置设置于所述配电箱内。

优选的,所述通信装置包括显示面板。

优选的,所述直流开关为断路器。

优选的,所述交流开关为断路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中组串式光伏逆变系统,通过N个逆变器的直流输入端分别接收相应的光伏直流电能,由至少一个配电箱将N个逆变器输出的交流电能进行汇流,并通过通信装置实现上位机与N个逆变器之间的通信;且上述N个逆变器、至少一个配电箱及通信装置均设置于一个框架平台上,在应用时只需要实现与前级光伏组串及后级变压器之间的连接即可,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逆变器与交流配电箱之间复杂的现场安装固定、线缆走线排布、系统布局,并且简化了逆变器与交流配电箱之间后期的现场系统运维工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内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内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中组串式光伏逆变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集中组串式光伏逆变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集中组串式光伏逆变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集中组串式光伏逆变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集中组串式光伏逆变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中组串式光伏逆变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逆变器与交流配电箱之间现场布局、安装及后期维运复杂的问题。

具体的,参见图1,该集中组串式光伏逆变系统包括:

框架平台101;

设置于框架平台101上的N个逆变器102,N个逆变器102的直流输入端分别接收相应的光伏直流电能;N为大于1的正整数;

设置于框架平台101上的至少一个配电箱103,至少一个配电箱103的N个输入端与N个逆变器102的交流输出端一一对应相连,配电箱103的输出端输出汇流后的交流电能;

设置于框架平台101上的通信装置,通信装置的一端与上位机进行通信,另一端与N个逆变器102的参数采集端及控制端相连。

具体的工作原理为:

N个逆变器102的直流输入端分别接收相应的光伏直流电能,由至少一个配电箱103将N个逆变器102输出的交流电能进行汇流,并通过通信装置实现上位机与N个逆变器102之间的通信;且N个逆变器102、至少一个配电箱103及通信装置均设置于一个框架平台101上,作为一个一体化的平台,在应用时只需要实现与前级光伏组串及后级变压器之间的连接即可;且该一体化的平台整体作为一个独立的平台模块单元,其功率等于系统中所包含的各个独立逆变器102的功率总和。

实际应用中,N的取值视其应用的光伏发电系统的具体功率需要而定,比如可以取10或者24,此处不做具体限定,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根据实际应用环境需要,各个逆变器102的直流输入端可以直接与相应的光伏组串相连;或者,该集中组串式光伏逆变系统中也可以集成有相应的直流汇流功能,也就是说,各个逆变器102的直流输入端通过相应的直流汇流装置与多个光伏组串相连;此处不做具体限定,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优选的,该通信装置设置于配电箱103内,如图1所示。在具体的实际应用中,该通信装置还可以独立于配电箱103而单独设置于框架平台101上,此处不做具体限定,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优选的,该通信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能够将各个独立的逆变器的信息数据进行集中收集显示。

本实施例提供的该集中组串式光伏逆变系统,将系统所需的逆变器、配电箱及通信装置集成放置在一起,可承载相关框架、集装箱或其他箱体、平台类,整体构成一个大的平台模块,组成光伏发电系统的一部分,省去了逆变器、配电箱之间的安装及系统布线,可节约大量的现场安装操作工序与时间,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逆变器102与交流配电箱103之间复杂的现场安装固定、线缆走线排布、系统布局,并且简化了逆变器102与交流配电箱103之间后期的现场系统运维工作。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具体的集中组串式光伏逆变系统,在上述实施例及图1的基础之上,优选的,还包括:设置于框架平台101上的N个直流配电箱104;

N个直流配电箱104的输入端分别接收相应的光伏直流电能;

N个直流配电箱104的输出端与N个逆变器102的直流输入端一一对应相连;

直流配电箱104中包括设置于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直流开关。

图2也以通信装置设置于配电箱103内为例进行展示,但并不限定于此,可以视其具体应用环境而定,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假设N为10,则图2所示的集中组串式光伏逆变系统,包括:框架平台101、10台独立的逆变器102、配电箱103、10台独立的直流配电箱104。其中,配电箱103为交流配电箱,直流配电箱104的输入端分别与多路光伏组串一一对应相连,输出端分别与独立逆变器102的直流输入端一一对应相连。

优选的,直流配电箱104中设置有直流开关,比如断路器,可控制多路光伏组串与相应逆变器102之间的导通与断开。

其余工作原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另外一种具体的集中组串式光伏逆变系统,在图1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之上,优选的,参见图3和图4,还包括:设置于框架平台101上的一个直流配电箱104;

直流配电箱104的多N个输入端分别接收相应的光伏直流电能;

直流配电箱104的N个输出端分别与N个逆变器102的直流输入端一一对应相连;

直流配电箱104中包括分别设置于对应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N个直流开关。

在图3和图4中,通信装置,即通信箱105,以其独立设置于配电箱103外为例进行展示,但并不限定于此,可以视其具体应用环境而定,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假设N为10,则图3和图4所示的集中组串式光伏逆变系统,包括:框架平台101、10台独立的逆变器102、配电箱103、直流配电箱104及通讯箱105;

其中,10台独立的逆变器102安装放置在框架平台101中;

直流配电箱104的多个输入端分别与多路光伏组串一一对应相连,N个输出端分别与独立的逆变器102的直流输入端一一对应相连;直流配电箱104中设置有直流开关,比如断路器,用于控制多路光伏组串与相应逆变器102之间的导通与断开。

配电箱103为交流配电箱,其N个输入端分别与独立的逆变器102的交流输出端一一对应相连;配电箱103的输出端将交流汇流输出至下一级;

优选的,配电箱103中包括:

一端与配电箱103的各个输入端一一对应相连的多个交流开关;

一端与多个交流开关的另一端分别相连的汇流模块;汇流模块的另一端与配电箱103的输出端相连。

优选的,交流开关为断路器。

通讯箱105的一端作为该光伏逆变系统的通讯端、与上位机进行通信,另一端与N个逆变器102的参数采集端及控制端相连。

其余工作原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另外一种具体的集中组串式光伏逆变系统,在图1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之上,优选的,参见图5,配电箱103包括:交流配电装置和直流配电装置;其中:

直流配电装置的N个输入端分别接收相应的光伏直流电能,直流配电装置的N个输出端分别与N个逆变器102的直流输入端一一对应相连;

交流配电装置的输入端与N个逆变器102的交流输出端一一对应相连,交流配电装置的输出端输出汇流后的交流电能;

直流配电装置中包括分别设置于对应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N个直流开关。

图5也以通信装置设置于配电箱103内为例进行展示,但并不限定于此,可以视其具体应用环境而定,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假设N为24,则图5所示的集中组串式光伏逆变系统,包括:框架平台101、24台独立的逆变器102及两个配电箱103。

其中,24台独立的逆变器102分为四列两组,每组12台独立的逆变器102底部配有一个配电箱103;每个配电箱103中均设置有交流配电装置、直流配电装置以及通信装置。

其余工作原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本实用新型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