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进线一母联配电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58280阅读:951来源:国知局
一种三进线一母联配电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进线一母联配电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供电模式为单母线分段运行,正常供电为两个变压器各带一段母线分段运行;当任一路电源进线失电跳闸后,分段联络自动投入,来电后自复为分段运行;当二路电源均失压后,发电机自动投入,发电机进线断路器自动合闸,市电恢复后改由市电供给。此种供电模式需要2个微机保护器才能实现,一个微机保护用于二合一备自投,另一个微机保护用于两进线一母联的备自投,该技术体积大、笨重、价格贵,如一台微机保护坏了需要整体更换,维修成本高,且要在开关柜内设计独立的安装室。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三进线一母联配电控制系统,解决了供电模式中使用微机保护器在三进线一母线配电系统中的简化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三进线一母联配电控制系统,包括第一电源进线、第二电源进线、一段母线、二段母线和发电机进线,所述一段母线和二段母线之间连接有母联断路器,一段母线与第一电源进线之间连接有第一断路器,二段母线与第二电源进线之间连接有第二断路器,二段母线与发电机进线之间连接有第三断路器;

还包括第一电源监视继电器、第二电源监视继电器、第三电源监视继电器、母联电源切换继电器;第一电源合闸时间继电器、第二电源合闸时间继电器、第三电源合闸时间继电器和母联合闸时间继电器;第一电源跳闸中间继电器、第二电源跳闸中间继电器、第三电源跳闸中间继电器和母联跳闸中间继电器;第一电源信号扩展中间继电器、第二电源信号扩展中间继电器、第三电源信号扩展中间继电器和母联断路器信号扩展中间继电器;

所述第一断路器、第二断路器和第三断路器具有二次进线端检测分合闸功能;所述第一电源监视继电器、第二电源监视继电器和第三电源监视继电器的线圈分别依次对应取电于第一电源进线、第二电源进线和发电机进线;

所述第一电源信号扩展中间继电器、第二电源信号扩展中间继电器、第三电源信号扩展中间继电器和母联断路器信号扩展中间继电器的线圈和各自断路器的常开触点串联接;

上述电气元件之间的电气联锁关系为:

第一电源断路器第一对扩展常闭触点和母联断路器的第二对扩展常闭触点并联后再和第三断路器第二对扩展常闭触点串联后接入第二断路器合闸回路;第一断路器第二扩展常闭触点和第二断路器第二扩展常闭触点串联后接入第三断路器合闸回路;第二断路器第三扩展常闭触点和第三断路器第三扩展常闭触点串联后再与第一断路器第三扩展常闭触点并联后接入母联断路器合闸回路;第二断路器第一扩展常闭触点和第三断路器第一扩展常闭触点串联后再与母联断路器第一扩展常闭触点并联后接入第一断路器合闸回路;

第一电源监视继电器的第一对常开触点与第一断路器的第二对常闭触点串联后接入第一合闸时间继电器线圈上,第一合闸时间继电器的第一对延时常开触点串入第一断路器的合闸回路;第一电源监视继电器的第二对常闭触点与第一断路器的第三对常开触点串联后接入第一跳闸中间继电器线圈上,第一跳闸中间继电器的第一对常开触点串入第一断路器的分闸回路;

第二电源监视继电器的第一对常开触点与第二断路器的第二对常闭触点串联后接入第二合闸时间继电器线圈上,第二合闸时间继电器的第一对延时常开触点串入第二断路器的合闸回路;第二电源监视继电器的第二对常闭触点与第二断路器的第三对常开触点串联后接入第二跳闸中间继电器线圈上,第二跳闸中间继电器的第一对常开触点串入第二断路器的分闸回路;

第三电源监视继电器的第一对常开触点串联第一监视继电器的第三对常闭触点后再串联第二监视继电器的第三对常闭触点后最后与第三断路器的第二对常闭触点串联后接入第三合闸时间继电器线圈上,第三合闸时间继电器的第一对延时常开触点串入第三断路器的合闸回路;第一电源监视继电器的第四对常开触点与第二电源监视继电器的第四对常开触点并联后与第三断路器的第三对常开触点串联后接入第三跳闸中间继电器线圈上,第三跳闸中间继电器的第一对常开触点串入第三断路器的分闸回路;

第一断路器的第四对扩展常开触点串联第二断路器的第四对扩展常闭触点形成第一支路,第一断路器的第五对扩展常闭触点串联第二断路器的第五对扩展常开触点形成第二支路,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并联后串联母联断路器的第二对常闭触点串联后接入母联合闸时间继电器线圈上,母联合闸时间继电器的第一对延时常开触点串入母联断路器的合闸回路;第一电源监视继电器的第五对常开触点与第二电源监视继电器的第五对常开触点串联后与母联断路器的第三对常开触点串联后接入母联跳闸中间继电器线圈上,母联跳闸中间继电器的第一对常开触点串入母联断路器的分闸回路。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微机保护器在三进线一母线配电系统的替代问题,替代了微机保护器,用体积小得多中间继电器、时间继电器应用于备自投分合闸,取消了微机保护器的安装室,降低了产品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各个继电器可单独更换,减少了单次故障维修费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电路;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断路器的控制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断路器的控制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断路器的控制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母联断路器的控制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5所示,FU为保护熔断器。附图中,常闭触点或者常开触点两侧数字为接线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三进线一母联配电控制系统,包括第一电源进线1L1、第二电源进线2L1、一段母线、二段母线和发电机进线3L1,以及一段母线和二段母线之间连接的母联断路器4QF,一段母线与第一电源进线1L1之间连接有第一断路器1QF,二段母线与第二电源进线2L1之间连接有第二断路器2QF,二段母线与发电机进线3L1之间连接有第三断路器3QF;

还包括第一、第二、第三电源监视继电器、母联电源切换继电器,第一、第二、第三电源和母联合闸时间继电器;第一、第二、第三电源和母联跳闸中间继电器;第一、第二、第三电源和母联断路器信号扩展中间继电器。

所述第一断路器1QF、第二断路器2QF和第三断路器3QF具有二次进线端检测分合闸功能;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电源监视继电器的控制回路分别依次对应取电于第一电源进线1L1、第二电源进线2L1和发电机进线3L1,此设计用于保证第一断路器1QF、第二断路器2QF和第三断路器3QF的进线端没电时的断路器为分闸状态;母联电源切换继电器4KA1取电于II段母线上,当II段母线带电时,4KA1线圈得电动作,第一对常开触点闭合,母联控制回路带电;当I段母线带电时,4L1取电通过4KA1第二对常闭触点使母联控制回路带电;其余的控制继电器为了保证正常运行,取电于各自电源进线侧。

图2示出了,第一断路器1QF的二次进线端检测分合闸功能的具体电路连接关系为: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一电源监视继电器1KA1、第一合闸时间继电器1SJ、第一断路器信号扩展中间继电器1KA2和第一跳闸中间继电器1TJ;所述第一电源监视继电器1KA1的第一对常开触点串联第一断路器1QF第二对常闭触点后接入第一合闸时间继电器1SJ的线圈,第一合闸时间继电器1SJ的第一对常开延时触电串联于第一断路器1QF的合闸回路,S2为合闸回路的端口;第一监视继电器1KA1的第二对常闭触点串联第一断路器1QF的第三对常开触点后接入第一跳闸中间继电器1TJ的线圈,第一跳闸中间继电器1TJ的第一对常开触点串联于第一断路器1QF的分闸回路,具体第一断路器1QF的S4为分闸回路的端口,S1为公共端,P1,P2为断路器操作电源;1SA为手动自投切换开关,1SB1为手动合闸,1SB2为手动跳闸按钮;断路器的合闸回路串入其他断路器的状态触点用于电气联锁;图2中第一合闸时间继电器1SJ的第一对延时常开触点与第一合闸回路之间串联电气联锁触点(第二断路器2QF的扩展第一对常闭触点2KA2:1与第三断路器3QF的扩展第一对常闭触点3KA2:1串联后与母联断路器4QF的扩展第一对常闭触点4KA2:1并联)。当第一电源进线1L1带电时,第一电源监视继电器1KA1闭合,第一对常开触点1KA1:1闭合,第一断路器1QF处于分闸状态,第二对常闭触点1QF:2闭合,第一合闸时间继电器1SJ闭合,1SJ的第一对延时闭合触点延时闭合,第一断路器1QF的合闸回路经过第一合闸时间继电器延时后闭合,第一断路器1QF合闸;当第一电源进线1L1不带电时,第一监视继电器1KA1断开,1KA1的第二对常闭触点1KA1:2恢复闭合,此时第一断路器1QF处于合闸状态,第三对常开触点1QF:3闭合,第一跳闸中间继电器1TJ得电闭合,1TJ的第一常开触点1TJ:1闭合,第一断路器的分闸回路得电,第一断路器1QF分闸。

图2、图3示出了:所述的第二断路器2QF的二次进线端检测分合闸功能的具体电路连接关系为:控制系统还包括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二监视继电器2KA1、第二合闸时间继电器2SJ、第二断路器信号扩展中间继电器2KA2和第二跳闸中间继电器2TJ;所述第二监视继电器2KA1的第一对常开触点2KA1:1串联第二断路器2QF第二对常闭触点2QF:2后接入第二合闸时间继电器2SJ的线圈,第二合闸时间继电器2SJ的第一对常开触电2SJ:1串联于第二断路器2QF的合闸回路,图3中第二合闸时间继电器2SJ的第一对延时常开触点2SJ:1与合闸回路之间串联电气联锁触点(第一电源断路器1QF第一对扩展常闭触点1KA2:1和母联断路器4QF的第二对扩展常闭触点4KA2:2并联后再和第三断路器3QF的第二对扩展常闭触点3KA2:2串联);第二监视继电器2KA1的第二对常闭触点2KA1:2串联第二断路器2QF的第三对常开触点2QF:3后接入第二跳闸中间继电器2TJ的线圈,第二跳闸中间继电器2TJ的第一对常开触点2TJ:1串联于第二断路器2QF的分闸回路。第二断路器2QF的S2为合闸回路的端口,S4为分闸回路端口,S1为公共端,P1,P2为断路器操作电源;2SA为手动自投切换开关,2SB1为手动合闸按钮,2SB2为手动跳闸按钮。

图4示出了:所述的第三断路器3QF的二次进线端检测分合闸功能的具体电路连接关系为:控制系统还包括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三监视继电器3KA1、第三合闸时间继电器3SJ、第三断路器信号扩展中间继电器3KA2和第三跳闸中间继电器3TJ;所述第三电源监视继电器3KA1的第一对常开触点3KA1:1串联第一监视继电器1KA1的第三对常闭触点1KA1:3后再串联第二监视继电器2KA1的第三对常闭触点2KA1:3后最后与第三断路器3QF的第二对常闭触点3QF:2串联后接入第三合闸时间继电器3SJ线圈上,第三合闸时间继电器3SJ的第一对延时常开触点3SJ:1串入第三断路器3QF的合闸回路,3SJ的第一对延时常开触点3SJ:1与合闸回路之间串联电气联锁触点(第一断路器1QF第二对扩展常闭触点1KA2:2和第二断路器2QF第二对扩展常闭触点2KA2:2串联);第一电源监视继电器1KA1的第四对常开触点1KA1:4与第二电源监视继电器2KA1的第四对常开触点2KA1:4并联后串入第三断路器3QF的第三对常开触点3QF:3串联后接入第三跳闸中间继电器3TJ线圈上,第三跳闸中间继电器3TJ的第一对常开触点3TJ:1串入第三断路器3QF的分闸回路。第三断路器3QF的S2为合闸回路的端口,S4为分闸回路端口,S1为公共端,P1,P2为断路器操作电源;3SA为手动自投切换开关,3SB1为手动合闸按钮,3SB2为手动跳闸按钮。

图5示出了:所述的母联断路器4QF的二次进线端检测分合闸功能的具体电路连接关系为:控制系统还包括切换电源继电器4KA1、母联合闸时间继电器4SJ、母联断路器信号扩展中间继电器4KA2和母联跳闸中间继电器4TJ;母联电源切换继电器4KA1的线圈通过4L11取电于II段母线上,当II段母线带电时,4KA1线圈得电动作,第一对常开触点4KA1:1闭合,母联控制回路带电;当I段母线带电时,4L1取电通过4KA1第二对常闭触点4KA1:2使母联控制回路带电;所述第一断路器1QF的第四对扩展常开触点1KA2:4串联第二断路器2QF的第四对扩展常闭触点2KA2:4,第一断路器1QF的第五对扩展常闭触点1KA2:5串联第二断路器2QF的第五对扩展常开触点2KA2:5,上述分别串联后再并联后与母联断路器4QF的第二对常闭触点4QF:2串联后接入母联合闸时间继电器4SJ线圈上,母联合闸时间继电器的第一对延时常开触点4SJ:1串入母联断路器的合闸回路,4SJ:1与母联合闸回路之间串联电气联锁触点(第二断路器2QF的第三对扩展常闭触点2KA2:3和第三断路器3QF第三对扩展常闭触点3KA2:3串联后再与第一断路器1QF的第三对扩展常闭触点1KA2:3并联);第一电源监视继电器1KA1的第五对常开触点1KA1:5与第二电源监视继电器2KA1的第五对常开触点2KA1:5串联后与母联断路器4QF的第三对常开触点4QF:3串联后接入母联跳闸中间继电器4TJ的线圈上,母联跳闸中间继电器4TJ的第一对常开触点4TJ:1串入母联断路器4QF的分闸回路;母联断路器4QF的S2为合闸回路的端口,S4为分闸回路端口,S1为公共端,P1,P2为断路器操作电源;4SA为手动自投切换开关,4SB1为手动合闸按钮,4SB2为手动跳闸按钮。

图5示出了:第一监视继电器1KA1取电第一电源进线1L1,当第一电源进线1L1没电时,第二电源进线2L1带电,第一监视继电器1KA1断开,第二对常闭触点1KA1:2闭合,此时第一断路器1QF在合闸状态,第三对常开触点1QF:3闭合,第一跳闸中间继电器1TJ闭合,第一断路器1QF跳闸回路得电,第一断路器跳闸,一段母线失电;此时第二监视继电器2KA1闭合,第二断路器2QF在合闸状态,第一断路器1QF的第五对扩展常闭触点1KA2:5恢复闭合状态,第二断路器2QF的第五对扩展常闭触点2KA2:5闭合,母联合闸时间继电器4SJ闭合,母联断路器4QF的合闸回路形成通路,母联断路器4QF合闸,一段母线带电;当两路市电均恢复时(第一电源监视继电器1KA1的第五对常开触点1KA1:5和第二电源监视继电器2KA1的第五对常开触点2KA1:5均闭合,母联断路器4QF在合闸状态,第三对常开触点4QF:3闭合,此时母联断路器跳闸中间继电器4TJ接通,第一常开触点4TJ:1闭合,母联断路器4QF的分闸回路形成通路,母联断路器跳闸。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