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综合配电箱电容器一体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90255发布日期:2018-07-20 22:04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配电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综合配电箱电容器一体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配电变压器综合配电柜简称JP柜,随着农村电网改造的不断深入,大量的JP柜被应用于农村电力线路及各配电台区中。JP柜是为适应农村低压配电装置标准化、小型化、户外式的要求而设计的,它集配电、计量、保护(过载、短路、漏电、防雪)、电容无功补偿于一体的综合配电装置,同时也广泛运用在变电站、工厂、工矿企业、大型电厂、石油、化工企业、大型钢厂、高层建筑动力中心、无功补偿、计量、电能分配等场合。因其使用范围广,市场需求量大,国家电网公司也进行了标准化设计和典型设计工作。

目前JP柜国家电网公司典型设计方案电容补偿采用的是小型断路器+复合开关控制方式实现,复合开关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将可控硅与磁保持继电器并接,实现电压过零导通和电流过零切断,复合开关在接通和断开的瞬间具有可控硅开关过零投切的优点,而在正常接通期间又具有接触器开关无功耗的优点,现有的技术虽能够实现JP柜电容补偿控制,但采用的是小型断路器+复合开关控制方式实现且安装复杂、效率低。

小型断路器在使用过程中,复合开关上的金属部件容易产生影响,需要拉开一定的距离,但是在安装过程中,希望两者占用的体积越小越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综合配电箱电容器一体控制装置,采用的是小型断路器+复合开关控制方式,该复合开关可移动,节省小型断路器与复合开关连接的材料和空间,提高工人的安装效率,减少组装差错,且具备通讯功能,可将基层单位的电测量信息实时发送到上级电网,为发展智能化电网作好准备。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综合配电箱电容器一体控制装置,包括微型断路器和复合开关,所述的微型断路器和复合开关底部设置有固定板,微型断路器与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的微型断路器的下方设置三组连接片,所述的复合开关上设置有导线,所述的导线与连接片通过焊锡接点连接,所述的导线外套接有伸缩轴,所述的伸缩轴的一端顶在连接片的下方,另一端与复合开关连接,所述的固定板两侧设置滑槽,所述的复合开关的两侧设置滚轮。微型断路器和复合开关距离可以调节,微型断路器使用年限长。

作为优选,所述的伸缩轴的下方设置微型电机,所述的微型电机与复合开关连接。微型电机可以转换为气缸。

作为优选,所述的导线裸露部分压平,与连接片通过焊锡接点焊接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实现微型断路器和复合开关的相对滑动,不使用微型断路器时,两者距离近,需要使用时,使复合开关远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微型断路器和复合开关距离没拉开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微型断路器和复合开关距离拉开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综合配电箱电容器一体控制装置,包括微型断路器1和复合开关5,所述的微型断路器1和复合开关5底部设置有固定板6,微型断路器1与固定板6固定连接,所述的微型断路器1的下方设置三组连接片2,所述的复合开关5上设置有导线,所述的导线与连接片2通过焊锡接点3连接,所述的导线外套接有伸缩轴4,所述的伸缩轴4的一端顶在连接片2的下方,另一端与复合开关5连接,所述的固定板6两侧设置滑槽7,所述的复合开关5的两侧设置滚轮,所述的伸缩轴4的下方设置微型电机,所述的微型电机与复合开关5连接,所述的导线裸露部分压平,与连接片2通过焊锡接点3焊接固定。

微型断路器1下出线端口用螺钉固定连接片2,分A、B、C三相,共3个连接片2,导线裸露部分压平,与连接片2锡焊接好,锡焊接点3焊接部分要求宽度2毫米乘以高度10毫米的大小。小型断路器与复合开关组合在一起,具有远程通讯端口,且接线简单,二次线不需制作,只要数据线前后连接好就行,节约生产材料,提高生产效率,只需进线A、B、C相与电容总开关连接好,出线A、B、C相与电容连接好,充分采用集成电路,尽量减少分立元件,使得模块体积尽可能合理并减少,节约柜体空间,减少产品安装复杂度,易维护及安装调试。

当微型断路器1使用时,可以设置控制模块,控制微型电机启动,伸缩轴4分为大套筒和小套筒,原本小套筒隐藏在大套筒内,当微型电机启动后,小套筒伸出,向上顶连接片2,内部的卷绕的导线被拉开,微型断路器1与固定板6固定连接,复合开关5在反作用力下,向下滑动,复合开关5两侧的滚轮在滑槽7滑动,使得微型断路器1和复合开关5距离拉大,当微型断路器1不使用,电机反向转动,控制伸缩轴4变短。

将微型断路器1与复合开关5融为一体,大大节省了成本,降低产品复杂度,微型断路器1与复合开关一体式只需进出线A、B、C相连接好,由以前的接9根一次线降为6根,二次线全无,无需设计员出电气原理图,操作简单,车间员工无需培训可自主完成安装。与同类产品相比,高附加值、高效率、高性能、省材料、省能源,因此系统的寿命提高,故障率降低,可靠性和稳定性增强。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上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任何对本技术做出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替换、变形、改进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