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的安装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08357发布日期:2018-08-04 17:45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太阳能的安装机构。



背景技术:

太阳能发电是一种利用太阳能电池半导体材料的光伏效应,将太阳光辐射能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新型发电系统,随着社会的发展太阳能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现有技术中太阳能板通常通过框架安装固定,即太阳能板安装在框架内,而框架又与轨道固定连接,上述连接方式通常采用螺纹钻孔连接和安装,主要的缺陷有安装步骤复杂。繁琐,同时拆卸也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装拆卸更加方便的太阳能的安装机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太阳能的安装机构,包括轨道和与轨道连接且沿着轨道长度方向分布的若干个单侧支撑机构,所述轨道上设有框架,所述单侧支撑架构包括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和斜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与第二支撑柱相互平行,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上端和第二支撑柱的上端分别与斜支撑柱固定,所述斜支撑柱与第二支撑柱之间连接设有侧加强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的下端分别设有平衡支撑片,所述相邻两个单侧支撑机构的第二支撑柱之间设有背加强支撑柱,所述轨道与框架的连接处设有压块,所述压块包括上框架、设在上框架两侧的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左侧板上端与上框架固定连接,所述右侧板上端与上框架固定连接,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分别设有插缝。

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分别设有向外侧弯折的齿形凸起。

所述左侧板下端设有左弯折片,所述右侧板下端设有右弯折片。

所述上框架设有向下弯折的斜块。

所述左弯折片的下端与右弯折片的下端相抵。

所述斜块设有第一突起。

所述左侧板设有左压边,所述右侧板设有右压边。

所述左侧板设有左倾斜弹片,所述右侧板设有右倾斜弹片。

所述左倾斜弹片与右倾斜弹片分别设有隆起的加强筋。

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分别设有与对应齿形凸起相连的三角筋。

工作原理:所述框架底板插入插缝,所述左压边、右压边和斜块分别对框架底板进行限位,形成稳定的三角限位,所述齿形凸起对轨道进行限位。

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设置插缝供框架底板插入定位。

2、设置齿形凸起对轨道两内侧相抵进行限位固定。

3、所述左压边、右压边和斜块分别对框架底板进行限位,形成稳定的三角限位

4、设置第一突起进一步加强了斜块对框架底板的限位。

5、设置加强筋加强了左倾斜弹片和右倾斜弹片的整体强度。

6、齿形突起相连设有三角筋,加强齿形突起的整体强度。

7、所述左弯折片的下端与右弯折片的下端相抵,提升压块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8、设置背加强支撑柱使相邻两个单侧支撑机构和边框整体的结构稳定性更好。

9、设置平衡支撑片有利于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与地面接触时,更加稳定。

10、设置侧加强支撑柱,使边框整体的结构稳定性更好。

作为改进,所述左倾斜弹片的下端与左侧板固定且两者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右倾斜弹片的下端与右侧板固定且两者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左倾斜弹片的上端设有左内倾斜弹片且两者的夹角对钝角,所述右倾斜弹片的上端设有右内倾斜弹片且两者的夹角为钝角,采用这种结构后,使用时,先将压块压入轨道内,在压的过程中,首先左倾斜弹片和右倾斜弹片的下端进入轨道内,之后轨道内侧与左倾斜弹片和右倾斜弹片相抵,之后继续下压,当左倾斜弹片与左内倾斜弹片的连接处和右倾斜弹片与右内倾斜弹片的连接处也进入轨道内后,左内倾斜弹片与右内倾斜弹片与轨道内侧的下沿相抵,实现防止压块向上脱离轨道的目的,之后将框架底板插入插缝,实现完全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局部轴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压块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压块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压块、轨道、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压块、轨道、框架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01、框架,02、轨道,03、轨道内侧,04、框架底板,05、下沿,1、上框架,2、左侧板,3、右侧板,4、插缝,5、左弯折片,6、右弯折片,7、齿形凸起,8、斜块,9、第一突起,10、左压边,11、右压边,12、左倾斜弹片,13、右倾斜弹片,14、加强筋,15、三角筋,16、左内倾斜弹片、17、右内倾斜弹片,18、第一支撑柱,19、第二支撑柱,20、斜支撑柱,21、侧加强支撑柱,22、平衡支撑片,23、背加强支撑柱,24、压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太阳能的安装机构,包括轨道02和与轨道02连接且沿着轨道02长度方向分布的若干个单侧支撑机构,所述轨道02上设有框架01,所述单侧支撑架构包括第一支撑柱18、第二支撑柱19和斜支撑柱20,所述第一支撑柱18与第二支撑柱19相互平行,所述第一支撑柱18的上端和第二支撑柱19的上端分别与斜支撑柱20固定,所述斜支撑柱20与第二支撑柱19之间连接设有侧加强支撑柱21,所述第一支撑柱18和第二支撑柱19的下端分别设有平衡支撑片22,所述相邻两个单侧支撑机构的第二支撑柱19之间设有背加强支撑柱23,所述轨道02与框架01的连接处设有压块24,所述压块24包括上框架1、设在上框架1两侧的左侧板2和右侧板3,所述左侧板2上端与上框架1固定连接,所述右侧板3上端与上框架1固定连接,所述左侧板2和右侧板3分别设有插缝4。

所述左侧板2和右侧板3分别设有向外侧弯折的齿形凸起7。

所述左侧板2下端设有左弯折片5,所述右侧板3下端设有右弯折片6。

所述上框架1设有向下弯折的斜块8。

所述左弯折片5的下端与右弯折片6的下端相抵。

所述斜块8设有第一突起9。

所述左侧板2设有左压边10,所述右侧板3设有右压边11。

所述左侧板2设有左倾斜弹片12,所述右侧板3设有右倾斜弹片13。

所述左倾斜弹片12与右倾斜弹片13分别设有隆起的加强筋14。

所述左侧板2和右侧板3分别设有与对应齿形凸起7相连的三角筋15。

工作原理:所述框架底板04插入插缝4,所述左压边10、右压边11和斜块8分别对框架底板04进行限位,形成稳定的三角限位,所述齿形凸起7对轨道02进行限位。

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设置插缝4供框架底板插入定位。

2、设置齿形凸起7对轨道两内侧相抵进行限位固定。

3、所述左压边10、右压边11和斜块8分别对框架底板04进行限位,形成稳定的三角限位

4、设置第一突起9进一步加强了斜块8对框架底板04的限位。

5、设置加强筋14加强了左倾斜弹片12和右倾斜弹片13的整体强度。

6、齿形突起7相连设有三角筋15,加强齿形突起7的整体强度。

7、所述左弯折片5的下端与右弯折片6的下端相抵,提升压块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8、设置背加强支撑柱23使相邻两个单侧支撑机构和边框整体的结构稳定性更好。

9、设置平衡支撑片22有利于第一支撑柱18和第二支撑柱19与地面接触时,更加稳定。

10、设置侧加强支撑柱21,使边框整体的结构稳定性更好。

作为改进,所述左倾斜弹片12的下端与左侧板2固定且两者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右倾斜弹片13的下端与右侧板3固定且两者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左倾斜弹片12的上端设有左内倾斜弹片16且两者的夹角对钝角,所述右倾斜弹片13的上端设有右内倾斜弹片17且两者的夹角为钝角,采用这种结构后,使用时,先将压块压入轨道02内,在压的过程中,首先左倾斜弹片12和右倾斜弹片13的下端进入轨道02内,之后轨道02内侧与左倾斜弹片12和右倾斜弹片13相抵,之后继续下压,当左倾斜弹片12与左内倾斜弹片16的连接处和右倾斜弹片13与右内倾斜弹片17的连接处也进入轨道02内后,左内倾斜弹片16与右内倾斜弹片17与轨道02内侧的下沿05相抵,实现防止压块向上脱离轨道02的目的,之后将框架底板04插入插缝4,实现完全安装。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