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电用编码器防雷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92323发布日期:2018-08-29 01:02阅读:37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风电用编码器防雷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编码器属于精密器件,在各行各业中应用广泛,当编码器使用环境比较恶劣时,就对编码器产生严重影响。在风电行业中,经常会遇到极寒、雷电等天气,从而对编码器产生致命的损害。一旦编码器损坏,需要停机整修,同时因为编码器往往安装于高空的风机内,所以更换编码器会造成巨大的成本浪费,拆卸、安装编码器又会造成人工、时间浪费。

在控制柜内安装防雷模块是常用的方法,但这一方面占用了空间,另一方面防雷模块离编码器较远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积小、成本低、更换方便的风电用编码器防雷保护装置。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风电用编码器防雷保护装置,包括编码器电缆和防雷保护模块,其中:

编码器电缆包括电缆、插头,插头与编码器连接紧固;

防雷保护模块设置于电缆上,且防雷保护模块包括保护外壳、电路板、防水夹头;所述电路板的输出端通过电缆接入编码器的电源端,电路板外围设置保护外壳,保护外壳两端设置开口,电缆从开口中穿过,穿出的电缆通过防水夹头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保护外壳包括套筒、端盖和螺钉,电路板固定于套筒内,套筒两端分别设置一个端盖,套筒和端盖通过螺钉固定连接,端盖设有开口用于穿出电缆。

进一步地,所述插头与防雷保护模块之间的电缆长度为10~20cm。

进一步地,所述保护外壳中套筒、端盖均采用金属铝。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为:(1)将防雷保护模块设计在编码器电缆中,节约了空间,同时离编码器距离近,效果好;(2)具有体积小、成本低、更换方便的特点,如果电缆装置损坏,及时更换电缆装置即可,解决了因编码器损坏造成的成本浪费问题和因更换编码器带来的时间浪费问题,提高了设备的工作效率;(3)可以使编码器电源通过4级浪涌冲击试验,大大提高了编码器抗雷击能力,同时提高了风电系统长时间连续工作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风电用编码器防雷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风电用编码器防雷保护装置中防雷模块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结合图1,本发明风电用编码器防雷保护装置,包括编码器电缆Ⅰ和防雷保护模块Ⅱ,其中:

编码器电缆Ⅰ包括电缆1、插头2,插头2与编码器连接紧固;

防雷保护模块Ⅱ设置于电缆1上,且防雷保护模块Ⅱ包括保护外壳、电路板3、防水夹头5;所述电路板3的输出端通过电缆1接入编码器的电源端,电路板3外围设置保护外壳,保护外壳两端设置开口,电缆1从开口中穿过,穿出的电缆1通过防水夹头5固定。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保护外壳包括套筒7、端盖4和螺钉6,电路板3固定于套筒7内,套筒7两端分别设置一个端盖4,套筒7和端盖4通过螺钉6固定连接,端盖4设有开口用于穿出电缆1。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插头2与防雷保护模块Ⅱ之间的电缆1长度为10~20cm。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保护外壳中套筒7、端盖4均采用金属铝。

本实用新型风电用编码器防雷保护装置,工作原理如下:

1)构建检测系统:

将电缆插头2与编码器插座相连;

2)设计防雷保护模块Ⅱ中的电路板3,如图2所示;

3)设计防雷保护模块Ⅱ外壳;

4)如图2所示,正常情况下,编码器正常工作,外部系统提供给编码器的电源电压一般为24VDC,一旦编码器电缆中的导线上因雷电,或者是接通、断开电感负载或大型负载时产生感应电压时,在防雷保护模块Ⅱ输入端口会产生瞬间上千伏高电压,保护模块中的TVS管将瞬间感应的高电压释放到大地,并将高电压箝制到40VDC左右水平,40VDC是不超过电源转换芯片的工作范围的,故不影响电源转换芯片正常工作,也就保证了进入编码器的电压为12V,从而达到了保护编码器的目的。

经验证,防雷保护模块Ⅱ可以通过GB/T 17626.5做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的4级浪涌冲击试验。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电用编码器防雷保护装置,具有体积小、成本低、更换方便的特点,同时编码器电源可以通过4级浪涌冲击试验,大大提高了编码器抗雷击能力,当系统发现编码器故障,更换编码器电缆装置即可,解决了因编码器损坏造成的成本浪费问题和因更换编码器带来的时间浪费问题。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实施例。可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思的前提下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其他改进和变化,均应认为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