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电所电容补偿切换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66151发布日期:2018-07-18 02:32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用于煤矿供电的35KV变电所的低压电容补偿双回路自动切换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公知的技术是目前煤矿使用的35KV变电所低压供电为双回路供电,第一回路、第二回路共用一组电容器进行自动补偿,每次由第一回路向第二回路切换时,都必须将功率因数控制器电流信号由第一回路手动切换至第二回路,进行电容补偿,在手动切换的过程中易出现电流开路产生高压危及操作人员的安全,这是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变电所电容补偿切换控制装置,该装置实现双回路切换时功率因数补偿控制器也控制电容切换,实现自动电容补偿。降低了岗位工劳动强度,从根本上消除了人身和电气设备接触的不安全隐患。

本方案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变电所电容补偿切换控制装置,包括功率因数补偿控制器,所述的功率因数补偿控制器的输入端与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的控制模块包括第一电流互感器、第二电流互感器、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第一电流互感器设置在第一回路的相线上,第二电流互感器设置在第二回路的相线上,第一继电器串联在第一回路的两个相线之间,第二继电器串联在第二回路的两个相线之间,第一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与第一电流互感器串联形成回路,第一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串联在第一电流互感器和功率因数补偿控制器之间;第二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与第二电流互感器串联形成回路,第二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串联在第二电流互感器和功率因数补偿控制器之间。

在两个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与功率因数补偿控制器的连接导线上均设置有监控模块。所述的监控模块包括设置在功率因数补偿控制器的输入端线路上的第三电流互感器,第三电流互感器的一端接地,第三电流互感器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通过电阻R1与电容C1的正极连接,电容C1的负极接地,有电阻R2与所述电容C2并联,电容C1的正极与放大器IC的3脚连接,放大器IC的2脚通过滑动变阻器RB与电源负极连接,放大器IC的2脚通过电阻R3与电池正极连接,放大器IC的7脚与电源正极连接,放大器IC的4脚与电源负极连接,放大器IC的6脚通过电阻R4与三极管VT1的基极连接,放大器IC的6脚通过二极管D2与电源负极连接,有发光二极管LED与二极管D2串联,三极管VT1的发射极与电源负极连接,三极管VT1的集电极与三极管VT2的基极连接,三极管VT1的基极通过电容C2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VT2的发射极与电源正极连接,三极管VT2的集电极通过蜂鸣器与电源负极连接。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根据对上述方案的叙述得知,由于在该方案中有第一个和第二个电流互感器分别设置在两个回路的相线上,这样可以及时的检测每个相线是否有电流,有两个继电器分别串联在两个回路中,这样当某一回路接通时,此回路中的继电器得电工作,则相应的触点接触或闭合,这样此回路中的电流互感器的信号就可以传递到功率因数补偿控制器,功率因数补偿控制器就控制电容进行切换,进行电容补偿;在两个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与功率因数补偿控制器的连接导线上均设置有监控模块,这样可以分别监测两个回路是否接通,避免功率因数补偿控制器接收不到电流信号,如果两个回路发生切换,而功率因数补偿控制器接收不到相应线路的电流信号,则监控模块发出声光报警,提醒工作人员。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电路图。

图2为监控模块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通过附图可以看出,本方案的一种变电所电容补偿切换控制装置,包括功率因数补偿控制器,所述的功率因数补偿控制器的输入端与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的控制模块包括第一电流互感器T1、第二电流互感器T2、第一继电器KM1、第二继电器KM2,第一电流互感器T1设置在第一回路的相线B上,第二电流互感器T2设置在第二回路的相线B上,第一继电器KM串联在第一回路的两个相线B、C之间,第二继电器T2串联在第二回路的两个相线B、C之间,第一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与第一电流互感器T1串联形成回路,第一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串联在第一电流互感器T1和功率因数补偿控制器之间;第二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与第二电流互感器T2串联形成回路,第二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串联在第二电流互感器T2和功率因数补偿控制器之间。

在两个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与功率因数补偿控制器的连接导线上均设置有监控模块,即M1和M2。两个监控模块的电路相同,本实施例只写出第一回路中的监控模块M1电路图,监控模块M1包括设置在功率因数补偿控制器的输入端线路上的第三电流互感器T3,第三电流互感器T3的一端接地,第三电流互感器T3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通过电阻R1与电容C1的正极连接,电容C1的负极接地,有电阻R2与所述电容C2并联,电容C1的正极与放大器IC的3脚连接,放大器IC的2脚通过滑动变阻器RB与电源负极连接,放大器IC的2脚通过电阻R3与电池正极连接,放大器IC的7脚与电源正极连接,放大器IC的4脚与电源负极连接,放大器IC的6脚通过电阻R4与三极管VT1的基极连接,放大器IC的6脚通过二极管D2与电源负极连接,有发光二极管LED与二极管D2串联,三极管VT1的发射极与电源负极连接,三极管VT1的集电极与三极管VT2的基极连接,三极管VT1的基极通过电容C2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VT2的发射极与电源正极连接,三极管VT2的集电极通过蜂鸣器B与电源负极连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