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引导装置及线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09927发布日期:2019-02-10 13:30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线缆引导装置及线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线缆引导装置及线束。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例如向装备于汽车的滑动门内的电气设备供电的线束等反复进行预定的弯曲动作的线束。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线束具有包围电线并对预定的弯曲动作进行引导的线缆引导件,线缆引导件的端部(引导端)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保持于在滑动门上固定的车门侧托架及在车身上固定的车身侧托架。在引导端的上表面设有呈圆盘状的鼓出部,在下表面突设有插入筒部。鼓出部较浅地嵌入设于托架的上部的支撑筒,插入筒部插入设于托架的下部的插入孔。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4236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上述那样的结构中,需要在托架的下部设置对引导端的下表面侧进行支撑的部分。因此,在想要进一步降低线束的搭载位置的情况下,难以进行应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那样的状况而作出,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降低线束的搭载位置的线缆引导装置及线束。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线缆引导装置具备:托架,固定于被固定部;引导端,配置在能够弯曲成预定的形状的线缆引导件的端部,并被上述托架保持;旋转部,设于上述引导端中的、由固定于上述被固定部的上述托架保持的状态下的上表面侧,并在外表面形成有曲面;及上侧凸缘部,从上述旋转部的外表面沿着被上述托架保持的状态下的大致水平方向突出,并进入形成于上述托架的槽部。

本发明的线束具备上述线缆引导装置及插通于上述线缆引导件的多个电线。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引导端以能够旋转的状态悬挂并保持于托架,因此也可以不在托架上设置对引导端的下表面侧进行支撑的部分,因此能够降低线束的搭载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线束,是表示搭载于车辆的状态的概略图。

图2是表示线缆引导件的引导端安装于托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线缆引导件的引导端安装于托架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线缆引导件的引导端安装于托架的状态的剖视图,是相当于图3中的a-a位置的截面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保持部打开的状态的托架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托架的仰视图。

图7是表示线缆引导件的引导端的立体图。

图8是线缆引导件的引导端的剖视图,是相当于图7中的b-b位置的截面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合体前的第一分割体及第二分割体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示出本发明的优选的方式。

本发明的线缆引导装置也可以是,上述旋转部在被上述托架保持的状态下的上述上侧凸缘部的上下两侧具备球面,上述托架具备沿着上述球面的弯曲面。根据这样的结构,引导端能够使球面在弯曲面上滑动而成为倾斜姿势,因此能够缩小旋转部与托架之间的间隙(引导端的晃动)。

另外,本发明的线缆引导装置也可以是,上述引导端具备在被上述托架保持的状态下能够与上述托架的下表面抵接的下侧凸缘部。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通过上侧凸缘部和下侧凸缘部夹着托架,所以能够防止引导端成为过度的倾斜姿势而旋转动作被阻碍。

<实施例>

以下,参照图1~图9来对将本发明具体化了的一实施例详细地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的线束w是搭载于具有滑动门d的车辆的、始终对装备在滑动门d内的电气设备供电的滑动门用线束。线束w架设于车辆车身b与滑动门d的下端之间。线束w具备:多根电线50及能够在大致水平面内弯曲成预定的形状的线缆引导件51。以下,在各结构部件中,将图3中的上侧(线束w搭载于车辆的状态下的上侧)作为上方,将下侧作为下方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线缆引导件51是将多个链节体52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接而成的结构,且在内部插通有电线50的束。在线缆引导件51的车身b侧的端部配置的引导端53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车身侧托架54,配置在滑动门d侧的端部的引导端10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车门侧托架(以后仅称为托架40)。

托架40固定于滑动门d的下端(被固定部),具有能够将引导端10支撑为悬吊状态的构造。

如图2所示,托架40具备保持引导端10的旋转部12的保持部41。保持部41呈包围旋转部12整周的筒形状。如图4所示,在保持部41的内周面形成有以沿着旋转部12的外表面的方式弯曲的弯曲面42。弯曲面42成为在保持部41的整周上及整个高度上连续的球面。

在保持部41上形成有能够供后述的上侧凸缘部19进入的槽部43。如图3所示,槽部43在将托架40固定于滑动门d的状态下大致水平且细长地延伸,并且在保持部41的内外方向(水平方向)上贯通。槽部43形成于弯曲面42的上下方向中央部,并在保持部41的整周上连续。槽部43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成为与上侧凸缘部19的厚度尺寸相比而具有允许引导端10的倾动动作的最小限度的间隙的尺寸。

保持部41成为在托架40固定于滑动门d的状态下,被纵向分割的半分割构造(参照图5)。保持部41具有被垂直的分割面44分成两部分的一对半分割体45。在各半分割体45上形成有弯曲面42及槽部43,当半分割体45合起来(分割面44紧贴)时,弯曲面42及槽部43成为在整周上连续的状态。另外,具有半分割体45的部分彼此通过铰接部46连接。

如图4所示,托架40具有从保持部41向下方垂下的垂下部47。垂下部47以与引导端10的侧面相向的方式大致垂直地垂下。垂下部47以允许引导端10的旋转的方式成为在俯视时呈钝角地打开的形状(参照图6)。伴随着引导端10的旋转,引导端10的侧壁15或者端壁18与垂下部47接近或远离。

如图7所示,引导端10具备:筒状部11,包围电线50并在线缆引导件51的长度方向上开口;及旋转部12,突设于筒状部11的上表面并在外表面形成有曲面。

筒状部11的截面呈方形状,具有配置于上侧的上壁13、配置于下侧的下壁14及立在上壁13与下壁14之间的一对侧壁15。一对侧壁15相对于上壁13及下壁14大致垂直地立起。另外,筒状部11具有立设在线缆引导件51的长度方向上的端部的端壁18。端壁18在俯视时呈圆弧形状(半圆状)地弯曲,并相对于下壁14大致垂直地立起。

在筒状部11的线缆引导件51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部设有与其他链节体52连接的连接部16。在连接部16上沿着上下方向贯通上壁13及下壁14地形成有连接孔17。

如图7所示,旋转部12整体呈球形状,并在筒状部11中的与连接部16相反一侧的端部的上表面突出。

在旋转部12上设有沿着大致水平方向突出的上侧凸缘部19。上侧凸缘部19突设于旋转部12的上下方向中央部(水平方向的直径尺寸最大的部位),能够进入托架40的槽部43中。上侧凸缘部19在旋转部12的整周上具有恒定的突出尺寸地连续。上侧凸缘部19的上下两面成为大致水平的面。

在旋转部12的外表面形成有由一个球体的表面构成的球面。球面中的比上侧凸缘部19靠上侧的部分设为随着靠近上方而水平方向上的直径尺寸逐渐变小的上侧球面21,比上侧凸缘部19靠下侧的部分设为随着靠近下方而水平方向上的直径尺寸逐渐变小的下侧球面22。上侧球面21及下侧球面22在旋转部12的整周上连续。上侧球面21及下侧球面22呈以上侧凸缘部19为基准而上下对称的形状。上侧球面21及下侧球面22沿着托架40的弯曲面42配置。引导端10能够通过上侧球面21及下侧球面22沿着弯曲面42相对位移而成为倾斜姿势。

在旋转部12的内侧形成有电线插通孔23,该电线插通孔23将在线缆引导件51的内部插通的电线50向外部引出。

如图4所示,引导端10具备能够与托架40的下表面(垂下部47的下端面)接近或者抵接的下侧凸缘部24。如图7所示,下侧凸缘部24设于筒状部11的下端,并与上侧凸缘部19大致平行。下侧凸缘部24设于与连接部16相反一侧,沿着筒状部11的下表面向端壁18的外侧突出。下侧凸缘部24在俯视时呈在端壁18的形成范围整体上连续的圆环状。另外,下侧凸缘部24与上侧凸缘部19相比,厚度尺寸(上下方向的尺寸)稍大。

如图9所示,引导端10具有在周向上分割电线插通孔23的第一分割体25及第二分割体26,在第一分割体25与第二分割体26合体的状态下,电线插通孔23的整周闭合,在第一分割体25与第二分割体26未合体的状态下,电线插通孔23成为打开的状态。第一分割体25与第二分割体26成为在水平方向上合体的部件。

旋转部12在线缆引导件51的长度方向被分为两部分,电线插通孔23在线缆引导件51的长度方向上打开。旋转部12的分割面27呈大致垂直。

引导端10具有将合体后的第一分割体25和第二分割体26以无法分离的方式锁定的锁定构造28。锁定构造28具有能够在线缆引导件51的长度方向(水平方向)上卡止的锁定突起29及锁定片31。

第一分割体25和第二分割体26具备沿着水平方向滑动嵌合而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卡止的嵌合构造32。嵌合构造32设于引导端10的两个侧面并凹凸嵌合,且呈在滑动方向上较长地延伸的形状。

如图8所示,嵌合构造32具备:设于第一分割体25的第一槽部33及第一突部34、设于第二分割体26的第二槽部35及第二突部36。第一突部34与第二槽部35嵌合,第二突部36与第一槽部33嵌合。

接下来,对本实施例的线束w的组装作业及向车辆的安装作业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首先,在电线50的端部连接未图示的连接器。在电线50的终端部压接端子配件,将端子配件插入连接器。

接下来,向线缆引导件51安装引导端10。如图9所示,使从线缆引导件51的链节体52引出的电线50的束成为沿着第一分割体25的状态,使第二分割体26滑动而与第一分割体25合体。此时,连接器比旋转部12向上侧伸出。通过嵌合构造32,第一分割体25与第二分割体26的滑动动作(合体动作)被顺畅地引导,最终旋转部12的分割面27紧贴,成为电线50的束贯通于电线插通孔23的状态。另外,锁定片31越过锁定突起29而弹性复原,锁定片31与锁定突起29成为卡止状态。将这样第一分割体25与第二分割体26合体的状态下的引导端10连接于链节体52,从而线缆引导件51的组装结束。

接下来,使托架40保持引导端10。使托架40的保持部41成为打开的状态,将引导端10的上侧凸缘部19放入托架40的一个半分割体45的槽部43,并关闭另一个半分割体45。上侧凸缘部19成为在整周上进入槽部43的状态。由此,旋转部12以向下方防脱的状态被保持于保持部41,引导端10以悬吊状态被固定。另外,旋转部12的上侧球面21及下侧球面22成为与保持部41的弯曲面42接近的状态。由此,引导端10使上侧球面21及下侧球面22在弯曲面42上滑动,可通过槽部43的间隙而成为倾斜姿势。

根据以上,线束w的组装作业及向车辆的安装作业结束。

接下来,对如上述那样构成的实施例的作用及效果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的线束w具备:托架40,固定于滑动门d;及引导端10,配置在能够弯曲成预定的形状的线缆引导件51的端部,并保持于托架40。在引导端10的上表面侧设有外表面形成有球面21、22的旋转部12,在旋转部12设有上侧凸缘部19,该上侧凸缘部19沿着大致水平方向突出并进入形成于托架40的槽部43。根据该结构,引导端10以能够旋转的状态被悬挂并保持于托架40,因此也可以不在托架40上设置对引导端10的下表面侧进行支撑的部分,从而能够降低线束w的搭载位置。

另外,旋转部12在上侧凸缘部19的上下两侧具备上侧球面21及下侧球面22,托架40具备沿着球面21、22的弯曲面42。根据该结构,引导端10能够使球面21、22在弯曲面42上滑动而成为倾斜姿势,因此能够减小旋转部12与托架40之间的间隙。由此,能够抑制引导端10相对于保持部41的晃动,能够防止产生较大的异响。

另外,引导端10具备能够与托架40的下表面抵接的下侧凸缘部24。根据该结构,通过上侧凸缘部19和下侧凸缘部24夹住托架40,因此能够防止引导端10成为过度的倾斜姿势而旋转动作被阻碍。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不限定于通过上述描述及附图而进行了说明的实施例,例如以下那样的实施例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1)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将本发明应用于滑动门d侧的引导端10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车身侧的引导端。

(2)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将本发明应用于滑动门用的线束w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具备能够弯曲成预定的形状的线缆引导件的各种线束(例如与滑动座椅连接的线束等)。

(3)在上述实施例中,在上侧凸缘部19的上下两侧形成有球面21、22,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仅具备下侧球面。

(4)在上述实施例中,旋转部12的外表面设为球面21、22,但不限于此,例如,旋转部的外表面也可以是由圆柱部件的周面构成的曲面。

(5)在上述实施例中,引导端10具备下侧凸缘部24,但也可以不一定具备下侧凸缘部。

(6)在上述实施例中,引导端10具有在周向上分割电线插通孔23的第一分割体25及第二分割体26,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将引导端例如分割为上侧(旋转部侧)和下侧(下壁侧)。

(7)在上述实施例中,上侧球面21及下侧球面22呈以上侧凸缘部19为基准而上下对称的形状,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一个球面比另一个球面小等。

附图标记说明

d…滑动门(被固定部);w…线束;10…引导端;12…旋转部;19…上侧凸缘部;21…上侧球面(曲面);22…下侧球面(曲面);24…下侧凸缘部;40…托架;42…弯曲面;43…槽部;50…电线;51…线缆引导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