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空气隔热腔的无线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56462发布日期:2018-09-05 00:01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无线充电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具有空气隔热腔的无线充电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移动设备也越来越智能化,在移动设备上人们可以接收邮件、浏览网页等,移动设备已经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移动设备的传统充电方式为有线充电,即通过充电线进行充电,无法满足现代人的充电需求,因此,无线充电技术已成为目前发展前景广阔的新技术,逐渐取代传统有线充电技术;无线充电技术是通过移动设备接收无线充电器发出的电磁波,利用电磁波的感应能力传递使移动设备获取电能从而完成充电。

现有的无线充电器存在以下问题:

1、电磁感应是无线充电的一个原理,但是电磁感应会产生热量,电源工作时也会产生热量,现有的无线充电器充电线圈和电源模块会出现热量叠加现象,导致无线充电器的散热效果不好,影响了产品的使用性能及使用寿命;现有技术中,也有一些设计是针对改善无线充电器的散热性能的,但是其普遍存在结构复杂、散热效果改善效果不显著等不足。

2、现有技术中的无线充电器和适配器大多通过充电接口连接,其无线充电控制模块和充电接口紧密连接在一起,适配器通过充电接口连接于无线充电控制模块,使用时无线充电控制模块和适配器均会产生温度,由于其结构的限制,导致适配器和无线充电控制模块产生的温度叠加在一起,温度较高,而长期使用中高温会影响产品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因此,需要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空气隔热腔的无线充电器,其对发射线圈、无线充电控制pcb板之间热量进行隔离,避免热量叠加,延长数据线起到避免适配器与无线充电器热量叠加的作用,同时,其结构设计巧妙合理、组装方便快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空气隔热腔的无线充电器,包括有上基座、下基座、发射线圈、无线充电控制pcb板及延长数据线;其中:

所述上基座的顶部向下凹设有上侧凹腔,上侧凹腔具有隔离底壁,发射线圈装设于上侧凹腔内;上侧凹腔的上端开口封装有上侧面板;

所述下基座的底部向上凹设有下侧凹腔,下侧凹腔具有隔离顶壁,无线充电控制pcb板装设于下侧凹腔内;下侧凹腔的下端开口封装有下侧面板;

所述上基座、下基座两者上下叠装,隔离底壁与隔离顶壁之间形成有空气隔热腔,空气隔热腔的外周设置有通孔,通孔贯通于空气隔热腔、无线充电器的外界;

所述发射线圈、无线充电控制pcb板两者电性连接;延长数据线的一端连接于无线充电控制pcb板,延长数据线的另一端连接有外接充电接口。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延长数据线的一端固定式连接于无线充电控制pcb板,或者,所述延长数据线的一端通过第一数据接口可插拔式连接于无线充电控制pcb板上的第二数据接口。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侧面板的外周设置有第一防滑垫圈,第一防滑垫圈向上凸露于上侧面板的顶面;所述上基座的顶部对应上侧凹腔的外周下凹形成有第一环形沉槽,上侧面板的周边连接于第一环形沉槽内底面,第一防滑垫圈的底面连接于第一环形沉槽内底面,第一防滑垫圈向上凸露上基座的顶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发射线圈的底端与隔离底壁相接触;所述发射线圈的顶端与上侧面板保持第一间隙,第一环形沉槽的内底面高于隔离底壁的顶面;所述上基座的顶部对应上侧凹腔的外周下凹形成有环形台阶槽,环形台阶槽位于上侧凹腔与第一环形沉槽之间,环形台阶槽的内底面低于第一环形沉槽的内底面且高于隔离底壁的顶面,环形台阶槽的内底面与上侧面板保持环形设置的第二间隙,第二间隙与第一间隙相贯通。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侧面板的外周设置有第二防滑垫圈,第二防滑垫圈向下凸露于下侧面板的底面;所述下基座的底部对应下侧凹腔的外周上凹形成有第二环形沉槽,下侧面板的周边连接于第二环形沉槽内顶面,第二防滑垫圈的顶面连接于第二环形沉槽内顶面,第二防滑垫圈向下凸露下基座的底面;所述无线充电控制pcb板的底面与下侧面板之间保持第三间隙;所述无线充电控制pcb板的顶面与隔离顶壁相接触。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基座和/或下基座为铝质件;或者,所述上基座和/或下基座为防火塑胶件。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基座、下基座之间形成有围绕空气隔热腔布置的卡线槽,卡线槽具有沿无线充电器的外周贯通外界的环形开口;以及,在卡线槽内进一步凹设有卷线定位孔,前述延长数据线的沿卡线槽绕设并且其外接充电接口可插拔式嵌入卷线定位孔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无线充电控制pcb板连接有充电指示灯,卷线定位孔内开设有供充电指示灯外露或供充电指示灯的光线透出的让位孔,让位孔贯通卡线槽;当外接充电接口嵌入卷线定位孔内,外接充电接口遮挡于供充电指示灯的外侧。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隔离底壁凸露于上基座的底部,上基座的底部对应隔离底壁的外周形成有第一环形凹位,第一环形凹位的底部及外周均敞口设计;

所述隔离顶壁凸露于下基座的顶,下基座的顶部对应隔离顶壁的外周形成有第二环形凹位,第二环形凹位的顶部及外周均敞口设计;

所述隔离底壁、隔离顶壁两者的相对面上,至少其一凸设有支撑凸柱,支撑凸柱的另一端则连接于另一相应的隔离底壁或隔离顶壁;前述通孔形成于相邻的支撑凸柱之间;

第一环形凹位、第二环形凹位两者贯通形成前述卡线槽。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充电指示灯具有安装座和设置于安装座上的led灯;所述安装座具有顶部限位凸部、底部限位凸部,相应地,于下基座的隔离顶壁上凹设有顶部限位凹槽,让位孔开设于下基座的下侧凹腔的侧壁;安装座对应让位孔安装,顶部限位凸部适配于顶部限位凹槽,底部限位凸部受限于下基座的下侧,下侧面板压于底部限位凸部的底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对发射线圈、无线充电控制pcb板之间热量进行隔离,避免热量叠加,延长数据线起到避免适配器与无线充电器热量叠加的作用,同时,其结构设计巧妙合理、组装方便快捷。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发明的结构特征、技术手段及其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和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之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结构示意图(延长数据线展开);

图2是本发明之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组装立体结构示意图(延长数据线展开);

图3是本发明之实施例的再一角度组装立体结构示意图(延长数据线卷绕扣住);

图4是本发明之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之实施例的的侧视图;

图7是本发明之实施例的另一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之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之实施例中下基座、无线充电控制pcb板、延长数据线、充电指示灯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所示结构的分解状态示意图;

图11是图9所示结构的另一分解状态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之实施例中上基座、发射线圈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之实施例中上基座、发射线圈的另一角度组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上基座101、第二连接孔

102、第一过线孔11、上侧凹腔

12、隔离底壁13、上侧面板

14、第一环形沉槽15、第一防滑垫圈

16、环形台阶槽17、第一间隙

18、第二间隙20、下基座

201、第二过线孔21、下侧凹腔

22、隔离顶壁23、下侧面板

24、第二防滑垫圈25、第二环形沉槽

26、第三间隙27、支撑凸柱

271、第一连接孔30、发射线圈

40、无线充电控制pcb板50、延长数据线

60、空气隔热腔61、通孔

70、卡线槽71、卷线定位孔

72、让位孔80、充电指示灯

81、顶部限位凸部82、底部限位凸部。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13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发明之实施例的具体结。

一种具有空气隔热腔60的无线充电器,包括有上基座10、下基座20、发射线圈30、无线充电控制pcb板40及延长数据线50;其中:所述上基座10和/或下基座20优选设计为铝质件,从而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上基座10、下基座20的表面处理易加工佳,产品可以呈现更好的质感,使用时体验效果佳。当然,也可以将上基座10和/或下基座20设计为防火塑胶件等。

所述上基座10的顶部向下凹设有上侧凹腔11,上侧凹腔11具有隔离底壁12,发射线圈30装设于上侧凹腔11内;上侧凹腔11的上端开口封装有上侧面板;所述上侧面板13的外周设置有第一防滑垫圈15,第一防滑垫圈15向上凸露于上侧面板13的顶面;所述上基座10的顶部对应上侧凹腔11的外周下凹形成有第一环形沉槽14,上侧面板的周边连接于第一环形沉槽14内底面,第一防滑垫圈15的底面连接于第一环形沉槽14内底面,第一防滑垫圈15向上凸露上基座10的顶面。此处,所述发射线圈30的底端与隔离底壁12相接触;所述发射线圈30的顶端与上侧面板保持第一间隙17,第一环形沉槽14的内底面高于隔离底壁12的顶面;所述上基座10的顶部对应上侧凹腔11的外周下凹形成有环形台阶槽16,环形台阶槽16位于上侧凹腔11与第一环形沉槽14之间,环形台阶槽16的内底面低于第一环形沉槽14的内底面且高于隔离底壁12的顶面,环形台阶槽16的内底面与上侧面板保持环形设置的第二间隙18,第二间隙18与第一间隙17相贯通。

所述下基座20的底部向上凹设有下侧凹腔21,下侧凹腔21具有隔离顶壁22,无线充电控制pcb板40装设于下侧凹腔21内;下侧凹腔21的下端开口封装有下侧面板;所述23下侧面板23的外周设置有第二防滑垫圈24,第二防滑垫圈24向下凸露于下侧面板23的底面;所述下基座20的底部对应下侧凹腔21的外周上凹形成有第二环形沉槽25,下侧面板的周边连接于第二环形沉槽25内顶面,第二防滑垫圈24的顶面连接于第二环形沉槽25内顶面,第二防滑垫圈24向下凸露下基座20的底面;所述无线充电控制pcb板40的底面与下侧面板之间保持第三间隙26。所述无线充电控制pcb板40的顶面与隔离顶壁22相接触。本实施例中,所述上侧面板13、下侧面板23均可依需要选择材质,例如:为玻璃面板或pc面板,优选耐高温的玻璃面板、耐高温的pc面板等。

所述上基座10、下基座20两者上下叠装,隔离底壁12与隔离顶壁22之间形成有空气隔热腔60,空气隔热腔60的外周设置有通孔61,通孔61贯通于空气隔热腔60、无线充电器的外界;所述发射线圈30、无线充电控制pcb板40两者电性连接;延长数据线50的一端连接于无线充电控制pcb板40,延长数据线50的另一端连接有外接充电接口。前述空气隔热腔60的腔内高度一般设计为0.1毫米-20毫米之间,这样,可以兼顾到空气隔热性能(腔内高度值太大,其隔热性能会降低,腔内高度值太小,其隔热性能也得不到保证)以及对无线充电器产品整体体积的控制。利用空气隔热腔60能够很好地将发射线圈30、无线充电控制pcb板40两者各自产生的热量进行隔离,不会加重任一个的散热负担。发射线圈30的热量经隔离底壁12、空气隔热腔60、通孔散发到外界,以及,无线充电控制pcb板40的热量也可隔离顶壁22、空气隔热腔60、通孔散发到外界;当然,上基座10、下基座20优选设计为铝质件,其本身具有很好地散热性能,因此,发射线圈30的热量可以直接经上基座10往外散发,无线充电控制pcb板40的热量可以直接经下基座20往外散发;通常,无线充电控制pcb板40产生热量相对较多,无线充电控制pcb板40的顶面接触隔离顶壁22的底面,热量通常有往上更易于散发的趋势,因此,无线充电控制pcb板40的热量向上经隔离顶壁22、空气隔热腔60、通孔散发到外界,加快热量散发,有利于提高对无线充电控制pcb板40的散热。

所述延长数据线50的一端固定式连接于无线充电控制pcb板40,或者,所述延长数据线50的一端通过第一数据接口可插拔式连接于无线充电控制pcb板40上的第二数据接口。所述延长数据线50的长度不限,并不以附图所示为限,延长数据线50的设置,可以使得无线充电控制pcb板40与外接充电接口(或适配器)之间保持延长数据线50长度的距离,有效避免无线充电控制pcb板40与适配器两者的热量叠加,从而,减少适配器的热量对无线充电器的不良影响,确保无线充电控制pcb板40能够保持良好的使用性能,提高无线充电器的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提升无线充电器的产品竞争力;所述延长数据线50的长度可以为80至120厘米,或者其它数值。所述外接充电接口一般为usb充电接口。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基座10、下基座20之间形成有围绕空气隔热腔60布置的卡线槽70,卡线槽70具有沿无线充电器的外周贯通外界的环形开口;以及,在卡线槽70内进一步凹设有卷线定位孔71,前述延长数据线50的沿卡线槽70绕设并且其外接充电接口可插拔式嵌入卷线定位孔71内。所述无线充电控制pcb板40连接有充电指示灯80,卷线定位孔71内开设有供充电指示灯80外露或供充电指示灯80的光线透出的让位孔72,让位孔72贯通卡线槽70;当外接充电接口嵌入卷线定位孔71内,外接充电接口遮挡于供充电指示灯80的外侧。

所述隔离底壁12凸露于上基座10的底部,上基座10的底部对应隔离底壁12的外周形成有第一环形凹位,第一环形凹位的底部及外周均敞口设计;所述隔离顶壁22凸露于下基座20的顶,下基座20的顶部对应隔离顶壁22的外周形成有第二环形凹位,第二环形凹位的顶部及外周均敞口设计;所述隔离底壁12、隔离顶壁22两者的相对面上,至少其一凸设有支撑凸柱27,支撑凸柱27的另一端则连接于另一相应的隔离底壁12或隔离顶壁22;前述通孔形成于相邻的支撑凸柱27之间;第一环形凹位、第二环形凹位两者贯通形成前述卡线槽70。支撑凸柱27与另一相应的隔离底壁12或隔离顶壁22的连接方式有多种,例如:锁螺丝、卡扣或铆压等,本实施例中,是通过在支撑凸柱27内设置第一连接孔271,在另一相应的隔离底壁12或隔离顶壁22则设置第二连接孔101,通过连接螺丝穿过第一连接孔271、第二连接孔101达成上基座10与下基座20之间的连接,也就是前述锁螺丝方式。为了定位精准及组装方便,在另一相应的隔离底壁12或隔离顶壁22的第二连接孔101处形成有定位凹位,在锁螺丝之前,上基座10、下基座20叠装在一起后,其支撑凸柱27则被定位于相应的定位凹位内,以形成初步的定位关系。

所述充电指示灯80具有安装座和设置于安装座上的led灯;所述安装座具有顶部限位凸部81、底部限位凸部82,相应地,于下基座20的隔离顶壁22上凹设有顶部限位凹槽,让位孔72开设于下基座20的下侧凹腔21的侧壁;安装座对应让位孔72安装,顶部限位凸部81适配于顶部限位凹槽,底部限位凸部82受限于下基座20的下侧,下侧面板压于底部限位凸部82的底部。

所述上基座10上对应上侧凹腔11的外周开设有第一过线孔102,第一过线孔102贯通隔离底壁12的上、下表面;下基座20上对应下侧凹腔21的外周开设有第二过线孔201,第二过线孔201贯通隔离顶壁22;所述发射线圈30、无线充电控制pcb板40两者之间的连接线,连接线穿过第一过线孔102、空气隔热腔60、第二过线孔201。

本发明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对发射线圈、无线充电控制pcb板之间热量进行隔离,避免热量叠加,延长数据线起到避免适配器与无线充电器热量叠加的作用,同时,其结构设计巧妙合理、组装方便快捷。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