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埋电缆敷设方法以及该方法专用的电缆保护套管与流程

文档序号:15496232发布日期:2018-09-21 21:47阅读:101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电缆敷设领域,特别涉及直埋电缆敷设方法以及该方法专用的电缆保护套管。



背景技术:

电缆敷设方式有以下几种:直埋电缆、在电缆桥架内敷设、沿钢缆敷设、穿管敷设、沿墙用线卡固定敷设以及电缆沟内沿电缆支架敷设。

直埋电缆是按照规范的要求,挖完直埋电缆沟后,在沟底铺砂垫层,并清除沟内杂物,再敷设电缆,电缆敷设完毕后,要马上再填砂,还要在电缆上面盖一层砖或者混凝土板来保护电缆,再进行回填的一种电缆敷设方式。直埋敷设方式一般适用于中低压电缆的敷设,具有能够减少对电缆的外力破坏和机械损伤且施工方便的优点。

在雨水较多的季节,地表水会下渗,使土壤中的水容易汇至缆沟的沟底,而缆沟内的空间比较小,如果缆沟内的水不及时排出,会使电缆泡在积水中,由于长时间的浸泡,会使电缆的护套发胀变形,从而影响电缆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直埋电缆敷设方法,具有通过增强缆沟的蓄排水能力,使电缆的护套不易与积水接触的优点。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直埋电缆敷设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电缆线路工程线路复测;

s2:电缆配盘;

s3:电缆敷设;

s4:缆沟回填;

所述s3的具体过程如下:

3-1、开挖缆沟:

(a)开挖基坑:采用工具铁锨和镐进行人工开挖出竖截面为倒梯形的基坑;

(b)形成垛:在基坑底部预埋两块基板,将土填入两块基板之间并夯实,使基坑底部堆叠成竖截面为梯形的垛后,将基板取出;

(c)粗修形:人工将垛的倾斜的两侧修出圆弧面并对垛的圆弧面进行夯实,使垛的两侧的圆弧面分别与基坑的倾斜的两侧形成竖截面呈扇形的排水通道,在垛的上端面中部沿其长度方向开挖电缆放置槽并夯实;

(d)精修形:人工对排水通道的沟底进行精修,从排水通道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向下越挖越深,使排水通道的沟底的倾斜角度为10°至20°;

(e)缆沟浇筑成形:缆沟的沟壁和沟底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

3-2:电缆敷设:

)清理电缆放置槽的落土、碎石,在电缆放置槽内铺上100mm厚的软土或者砂土;

)根据配盘表确认盘号顺序和a、b端别,将电缆架放在支架上,缓缓向一侧牵引放出,人工敷缆,抬放间距不大于10米,统一布放于缆沟一侧,并在电缆外侧包覆有电缆保护套管;

)由专人从一端理顺放入缆沟内;

s4:缆沟回填:

在基坑内位于电缆上方盖上钢盖板,在钢盖板上方对基坑进行回填,回填土分层回填,每回填10厘米,夯实一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雨水较多的季节,地表水会下渗,使土壤中水量增加,土壤中的水沿着钢盖板的边缘下渗,绝大部分均是沿这钢盖板长度方向的两侧沿着基坑倾斜的两侧向下流动进入排水通道,排水通道向下倾斜10°-30°,能够使积水很快从排水通道排出。另外,垛的两侧的圆弧面分别与基坑的倾斜的两侧形成竖截面呈扇形的排水通道,这样的设计增大了基坑中的储水量,为积水的排出争取了更多的时间,通过增强缆沟的蓄排水能力,使电缆的护套不易与积水接触,从而使电缆的护套不易因积水浸泡而发胀变形,延长电缆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s4后增设有s5标桩埋设:电缆直线段每隔50-100米处加设间距适当的路径标桩,标桩上涂覆反光涂料,标桩露出地面15至30厘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标桩能够清晰地指示出电缆的敷设路径,起到提示作用。在标桩上涂覆反光材料使行人能够远距离就能够看到标桩,从而减少行人意外对标桩的冲撞,降低标桩被损坏的可能性。

进一步的,所述s1的具体过程如下:

1-1、复测电缆敷设路径:确定电缆的径路走向,过桥、涵、过道、过轨防护以及接头的相对位置和数量以及线路土质情况;

1-2、合理计算并分配电缆余留:电缆的自然弯曲量一般在2%,对有各类隐患的地段和穿越障碍点确定位置及数量,并计算相应的电缆余留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电缆敷设之前,对电缆的敷设路径进行复测,根据各类不同路段制定不同的电缆敷设方案,做到因地制宜,降低电缆敷设过程中产生突发情况的可能性。

进一步的,所述s2的具体过程如下:

2-1、电缆的单盘测试:对每盘电缆的线间绝缘、对地绝缘、环线电阻、耐压特性以及线间电容技术参数作详细记录;

2-2、电缆预配:以不产生电缆短头为原则,根据单盘电缆的长度对电缆进行预配,并标明该电缆敷设的地点,电缆敷设前分清电缆a、b端顺向布放,电缆弯曲半径不得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单盘电缆测试,将不合格的电缆及时剔除,显著降低不合格电缆敷设至地下的可能性,减少后续电缆的返工过程,降低电缆的敷设成本。电缆预配能够根据单盘电缆的长度以及所敷设路径的特点,尽可能减少电缆接头,从而降低电缆后续的维护成本。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了开挖基坑、形成垛、粗修形、精修形以及缆沟浇筑成形的步骤,增强了缆沟的蓄排水能力,使电缆的护套不易与积水接触,从而使电缆的护套不易因积水浸泡而发胀变形,延长电缆的使用寿命;

2.采用了电缆线路工程线路复测s1、电缆配盘s2、电缆敷设s3、缆沟回填s4、以及标桩埋设s5的步骤,从而实现了直埋电缆的敷设,操作方便。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直埋电缆敷设方法专用的电缆保护套管,具有能够保护电缆,延长电缆使用寿命的优点。

一种直埋电缆敷设方法专用的电缆保护套管,所述电缆保护套管包括第一半圆管和第二半圆管;

所述第一半圆管下端延伸有卡钩,所述卡钩远离第一半圆管的一端呈圆弧型,所述第二半圆管上开设有与卡钩适配的钩槽,所述卡钩嵌入钩槽中;

所述第一半圆管上端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第一凹槽的槽底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t形块,所述第一t形块远离第一弹簧的一端呈圆弧形,所述第一t形块的水平段的周向固定连接有第一磁框;

所述第二半圆管上端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第二凹槽的槽底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t形块,所述第二t形块远离第二弹簧的一端呈圆弧形,所述第二t形块的水平段的周向固定连接有第二磁框,所述第一磁框和第二磁框的磁性相反;

所述第一半圆管和第二半圆管上部相对的两端之间设有t形条,所述t形条的竖直段相对的两侧均开设有供第一t形块和第二t形块嵌入的第一弧形槽和第二弧形槽;

所述t形条的水平段的下端设有用于t形条与第一半圆管卡紧的卡紧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电缆外侧包覆电缆保护套管能够显著减缓外界对其的腐蚀和老化并能够减少对电缆的外力破坏和机械损伤。传统的电缆保护套管为一体成型的空心圆管结构,在后期的电缆维修过程中,需要在空心圆管结构上打洞,寻找电缆的破损处,在修复好电缆后,传统的电缆保护套管往往也会被破坏,失去保护作用。而本发明中的电缆保护套管能够在检修时打开,检修结束后合上,可重复使用,对电缆进行持久保护,且该电缆保护套管通过拔出t形条能够实现自动打开,省时省力。

进一步的,所述卡紧机构包括u形弹片和卡紧块;

所述u形弹片一端与t形条固定连接,所述卡紧块位于u形弹片远离t形条的一侧;

所述第一半圆管上开设有供u形弹片嵌入的定位口,所述定位口的侧壁设有与卡紧块配合的卡紧槽;

当u形弹片完全嵌入定位口内时,所述卡紧块嵌入卡紧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t形条对准第一半圆管和第二半圆管上部相对的两端之间,按下t形条使u形弹片嵌入定位缺口内,此时u形弹片会通过自身的弹力使卡紧块嵌入卡紧槽内,从而能够实现t形条与第一半圆管的紧固卡接,同时,t形条也对第二半圆管进行压紧;拆卸时只需压缩u形弹片使卡紧块脱离卡紧槽即可。

进一步的,所述卡紧块上设有竖截面呈半圆形的凸起,所述卡紧槽的侧壁设有与凸起适配的限位凹槽;

当卡紧块嵌入卡紧槽内时,所述凸起嵌入限位凹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竖截面呈半圆形的凸起嵌入限位凹槽内能够在卡紧块嵌入卡紧槽内时,使t形条与第一半圆管的卡接更加牢固。

进一步的,所述u形弹片远离第一半圆管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按压块,所述按压块上平行分布有若干水平的防滑凸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当卡紧块嵌入卡紧槽内时,整个u形弹片均位于定位口内,再将其取出不方便操作,通过按下按压块便能够压缩u形弹片,从而使u形弹片取出更加方便。防滑凸棱能够增加与按压块接触时的摩擦力而不易打滑,从而在利用按压块取出t形条时更加轻松。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半圆管和第二半圆管的内侧均设有若干锯齿形的卡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齿能够增大第一半圆管和第二半圆管与电缆的摩擦力,使电缆线不易在电缆保护套管内转动,提高了电缆在电缆保护套管内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半圆管两端、第二半圆管两端内壁设有吸水垫,所述吸水垫靠近第一半圆管和第二半圆管的一侧设有楔形块,所述第一半圆管和第二半圆管内壁开设有与楔形块适配的燕尾槽,所述楔形块嵌入燕尾槽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吸水垫能够对电缆保护套管的两端进行吸水,降低水滴进入电缆保护套管的可能性,使电缆始终处于干爽的状态。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了第一半圆管、第二半圆管和t形条,达到了电缆保护套管可重复使用,对电缆进行持久保护,且通过拔出t形条能够实现自动打开,省时省力的优点。

2.采用了卡紧机构,达到了t形条与第一半圆管的紧固卡接,同时,t形条也对第二半圆管进行压紧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用于体现基坑、垛、电缆放置槽以及排水通道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2中用于体现第一半圆管、第二半圆管和t形条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2中用于体现第一t形块与第一弧形槽、第二t形块与第二弧形槽之间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部用于体现凸起与限位凹槽之间的配合关系放大图;

图5是实施例2中用于体现燕尾槽、楔形块以及吸水垫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中,1、基坑;11、基板;12、垛;121、电缆放置槽;13、排水通道;2、电缆保护套管;21、第一半圆管;211、卡钩;212、第一凹槽;2121、第一弹簧;2122、第一t形块;2123、第一磁框;213、定位口;2131、卡紧槽;2132、限位凹槽;22、第二半圆管;221、钩槽;222、第二凹槽;2221、第二弹簧;2222、第二t形块;2223、第二磁框;3、t形条;31、第一弧形槽;32、第二弧形槽;4、u形弹片;41、按压块;411、防滑凸棱;5、卡紧块;51、凸起;6、卡齿;7、吸水垫;71、楔形块;8、燕尾槽;9、橡胶软管;91、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1:一种直埋电缆敷设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电缆线路工程线路复测s1、电缆配盘s2、电缆敷设s3、缆沟回填s4、以及标桩埋设s5。

电缆线路工程线路复测s1的具体过程如下:

1-1、复测电缆敷设路径:根据设计施工径路图,确定电缆的径路走向,过桥、涵、过道、过轨防护以及接头的相对位置和数量以及线路土质情况,使光缆线路安全可靠,并便于施工和维护。测量时每100米一个标桩,接头、余留、拐点、过轨、过路的特殊地点另加标桩;

1-2、合理计算并分配电缆余留:电缆的自然弯曲量在2%,对有各类隐患的地段和穿越障碍点确定位置及数量,并计算相应的电缆余留量。

电缆配盘s2的具体过程如下:

2-1、电缆的单盘测试:核对光电缆规格、程式、盘号和盘长,检查光缆外观,是否包装严密、整洁,有无损坏;开盘后缆盘和缆身有无损伤,光缆端头封装是否良好,对每盘电缆的线间绝缘、对地绝缘、环线电阻、耐压特性以及线间电容技术参数作详细记录;

2-2、电缆预配:以不产生电缆短头为原则,根据单盘电缆的长度对电缆进行预配,并标明该电缆敷设的地点,电缆敷设前分清电缆a、b端顺向布放,电缆弯曲半径不得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

电缆敷设s3的具体过程如下:

3-1、开挖缆沟:

(a)参见图1,开挖基坑1:采用工具铁锨和镐进行人工开挖出竖截面为倒梯形的基坑1;

(b)参见图1,形成垛12:在基坑1底部预埋两块基板11,将土填入两块基板11之间并夯实,使基坑1底部堆叠成竖截面为梯形的垛12后,将基板11取出;

(c)参见图1,粗修形:人工将垛12的倾斜的两侧修出圆弧面并对垛12的圆弧面进行夯实,使垛12的两侧的圆弧面分别与基坑1的倾斜的两侧形成竖截面呈扇形的排水通道13,在垛12的上端面中部沿其长度方向开挖电缆放置槽121并夯实;

(d)参见图1,精修形:人工对排水通道13的沟底进行精修,从排水通道13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向下越挖越深,使排水通道13的沟底的倾斜角度为10°至20°,挖设完成后,可通过测量排水通道两端的沟底到基坑上端的距离,估算一下排水通道的沟底的倾斜角度;

(e)缆沟浇筑成形:缆沟的沟壁和沟底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

参见图1,当雨水较多的季节,地表水会下渗,使土壤中水量增加,土壤中的水沿着钢盖板的边缘下渗,绝大部分均是沿这钢盖板长度方向的两侧沿着基坑1倾斜的两侧向下流动进入排水通道13,排水通道13向下倾斜10°-30°,能够使积水很快从排水通道13排出。另外,垛12的两侧的圆弧面分别与基坑1的倾斜的两侧形成竖截面呈扇形的排水通道13,这样的设计增大了基坑1中的储水量,为积水的排出争取了更多的时间,通过增强缆沟的蓄排水能力,使电缆的护套不易与积水接触,从而使电缆的护套不易因积水浸泡而发胀变形,延长电缆的使用寿命;

3-2:电缆敷设:

(i)参见图1,清理电缆放置槽121的落土、碎石,在电缆放置槽121内铺上100mm厚的软土或者砂土;

(ii)参见图1,根据配盘表确认盘号顺序和a、b端别,将电缆架放在支架上,缓缓向一侧牵引放出,电缆通过防捻器,使电缆不易产生扭绞与背扣的情况,人工敷缆,抬放间距不大于10米,统一布放于缆沟一侧,并在电缆外侧包覆有电缆保护套管2;

(iii)由专人从一端理顺放入缆沟内。

缆沟回填s4的具体过程如下:在基坑1内位于电缆上方盖上钢盖板,在钢盖板上方对基坑1进行回填,回填土分层回填,每回填10厘米,夯实一次。

标桩埋设s5的具体过程如下:电缆直线段每隔50-100米处加设间距适当的路径标桩,标桩上涂覆反光涂料,标桩露出地面15至30厘米。

实施例2:一种直埋电缆敷设方法专用的电缆保护套管,如图2所示,每一根电缆保护套管2的长度为1米,相邻电缆保护套管2之间设有柔性的橡胶软管9,橡胶软管上端设有开口91,开口91可以随着电缆保护套管2打开而打开。橡胶软管9的设置,用于连接相邻的电缆保护套管2,同时能够使电缆保护套管2能够折叠收纳以减小电缆保护套管2的收纳长度,减小电缆保护套管2所需的收纳和运输空间,以下以单根电缆保护套管进行阐述。

如图2所示,传统的电缆保护套管2为一体成型的空心圆管结构,不仅在收纳时浪费空间,而且在后期的电缆维修过程中,需要在空心圆管结构上打洞,寻找电缆的破损处,在修复好电缆后,传统的电缆保护套管2往往也会被破坏,失去保护作用。因此,将电缆保护套管2设为相互配合的第一半圆管21和第二半圆管22,第一半圆管21下端延伸有卡钩211,卡钩211远离第一半圆管21的一端呈圆弧型,第二半圆管22上开设有与卡钩211适配的钩槽221,卡钩211嵌入钩槽221中。

如图3所示,第一半圆管21上端开设有第一凹槽212,第一凹槽212内设有第一弹簧2121,第一弹簧2121的一端与第一凹槽212的槽底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t形块2122,第一t形块2122远离第一弹簧2121的一端呈圆弧形,第一t形块2122的水平段的周向固定连接有第一磁框2123。第二半圆管22上端开设有第二凹槽222,第二凹槽222内设有第二弹簧2221,第二弹簧2221的一端与第二凹槽222的槽底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t形块2222,第二t形块2222远离第二弹簧2221的一端呈圆弧形,第二t形块2222的水平段的周向固定连接有第二磁框2223,第一磁框2123和第二磁框2223的磁性相反。第一半圆管21和第二半圆管22上部相对的两端之间设有t形条3,t形条3的竖直段相对的两侧均开设有供第一t形块2122和第二t形块2222嵌入的第一弧形槽31和第二弧形槽32。在电缆外侧包覆电缆保护套管2能够显著减缓外界对其的腐蚀和老化并能够减少对电缆的外力破坏和机械损伤。而橡胶软管9(参见图2)既可作为连接件用于连接相邻的电缆保护套管2,在第一半圆管21和第二半圆管22打开时,橡胶软管9还能够发生形变,不影响第一半圆管21和第二半圆管22打开。该电缆保护套管2能够在检修时打开,检修结束后合上,可重复使用,对电缆进行持久保护,且该电缆保护套管2通过拔出t形条3能够实现自动打开,省时省力。

如图4所示,t形条3的水平段的下端设有用于t形条3与第一半圆管21卡紧的卡紧机构。卡紧机构包括u形弹片4和卡紧块5,u形弹片4一端与t形条3固定连接,卡紧块5位于u形弹片4远离t形条3的一侧。第一半圆管21上开设有供u形弹片4嵌入的定位口213,定位口213的侧壁设有与卡紧块5配合的卡紧槽2131,当u形弹片4完全嵌入定位口213内时,卡紧块5嵌入卡紧槽2131内。

如图4所示,为使卡紧块5更容易嵌入至卡紧槽2131内,将其截面形状设置为呈梯形且其相邻的侧边之间均为圆弧过渡,这样可通过卡紧块5自身的结构特性使卡紧块5与卡紧槽2131配合更加轻松;同时卡紧块5与卡紧槽2131之间呈面接触,也使得卡紧块5与卡紧槽2131不易发生互相磨损现象。

如图4所示,卡紧块5上设有竖截面呈半圆形的凸起51,所述卡紧槽2131的侧壁设有与凸起51适配的限位凹槽2132,当卡紧块5嵌入卡紧槽2131内时,凸起51嵌入限位凹槽2132内,这样使得t形条3与第一半圆管21卡接时更加牢固。

如图4所示,在拔出t形条3时需先压缩u形弹片4使得卡紧块5脱离卡紧槽2131,而此时整个u形弹片4均位于定位口213内,操作空间较小,故在u形弹片4远离t形条3的一端一体延伸有按压块41,按压块41上平行分布有若干水平的防滑凸棱411。这样通过向靠近t形条3的方向按下按压块41便能够压缩u形弹片4,从而使整个卡紧机构取出更加方便。

如图3所示,第一半圆管21和第二半圆管22的内侧均设有若干锯齿形的卡齿6。卡齿6能够增大第一半圆管21和第二半圆管22与电缆的摩擦力,使电缆线不易在电缆保护套管2内转动,提高了电缆在电缆保护套管2内的稳定性。

如图5所示,第一半圆管21两端、第二半圆管22两端内壁设有吸水垫7,吸水垫7靠近第一半圆管21和第二半圆管22的一侧设有楔形块71,第一半圆管21和第二半圆管22内壁开设有与楔形块71适配的燕尾槽8,楔形块71滑动嵌入燕尾槽8中。吸水垫7能够对电缆保护套管2的两端进行吸水,降低水滴进入电缆保护套管2的可能性,使电缆始终处于干爽的状态。

具体实施过程:先将电缆保护套管2沿缆沟长度方向排好拉直,将第一半圆管21下端的卡钩211钩至第二半圆管22的钩槽221内,然后将旁边的电缆放置在第一半圆管21和第二半圆管22形成的弧形区域,在电缆放入时电缆保持捋直状态,操作人员将第一半圆管21和第二半圆管22相互扣合,并在第一半圆管21和第二半圆管22上部相对的两端之间插入t形条3。

在t形条3插入过程中,由于第一弹簧2121和第二弹簧2221的作用,第一t形块2122和第二t形块2222回缩,直至第一t形块2122和第二t形块2222的圆弧形端卡入第一弧形槽31和第二弧形槽32。当第一t形块2122和第二t形块2222的圆弧形端卡入第一弧形槽31和第二弧形槽32时,卡紧机构将t形条3与第一半圆管21卡紧,从而实现第一半圆管21和第二半圆管22的连接。最后将设有电缆保护套管2的电缆缓缓放入电缆放置槽121,然后进行盖板回填。

当电缆需要检修时,挖开回填土,打开盖板,将电缆保护套管2裸露出来,按下按压块41,使卡紧块5脱离卡紧槽2131,同时向上拔t形条3,使t形条3从第一半圆管21和第二半圆管22上部相对的两端之间脱离,在第一弹簧2121和第二弹簧2221的回复力的作用下,使第一t形块2122和第二t形块2222的两端相互靠近,此时,第一磁框2123和第二磁框2223从第一凹槽212和第二凹槽222中伸出,由于第一磁框2123和第二磁框2223相互排斥,使第一半圆管21和第二半圆管22向相互远离的方向转动,此时,第一半圆管21和第二半圆管22的下端发生松弛,故第一半圆管21和第二半圆管22自动打开,检修人员能够对电缆进行维修,维修好后再将第一半圆管21和第二半圆管22合上,具体步骤如上,在此不再赘述。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