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化防风光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61169发布日期:2019-01-02 22:34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化防风光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光伏发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化防风光伏装置。



背景技术:

光伏发电设备是利用太阳能电池直接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的发电设备。它的主要部件是太阳能电池、蓄电池、控制器和逆变器。其特点是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不污染环境、能独立发电又能并网运行。

在光伏发电过程中,光伏板是关键的元件。为了更好地吸收太阳能,光伏板一般都设置在较高的地方,当遇到大风天气时,光伏板往往会因风力过大而脱落,给人们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化防风光伏装置,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光伏板在大风天气时容易被风刮落而导致经济损失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化防风光伏装置,包括:

底座,其内部上空、且上端具有开口,所述底座的上端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棱边、第二棱边、第三棱边和第四棱边,所述第一棱边和所述第三棱边位于所述开口的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二棱边和所述第四棱边也位于所述开口相对的两侧;

挡板,其包括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棱边连接,所述第二挡板的一端与所述第四棱边连接;

支撑柱,其一端与所述底座的底面连接,另一端伸出所述底座的上端开口;

光伏板,其包括第一光伏板和第二光伏板;所述第一光伏板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柱顶端的第一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光伏板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柱顶端的第二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相背;其中,在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光伏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光伏板的一端相抵,第一光伏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棱边相抵,所述第二光伏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棱边相抵,所述第一光伏板与所述第二光伏板两者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挡板相抵、另一侧与所述第二挡板相抵;

支撑板,其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用于在所述第一状态时对所述第一光伏板提供支撑,所述第二支撑板用于在所述第一状态时对所述第二光伏板提供支撑;

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支撑柱的第一侧设有第一导轨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导轨上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滑块上,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光伏板的中部;所述支撑柱的第二侧设有第二导轨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导轨上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二滑块上,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二光伏板的中部;以及,

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滑块和/或第二滑块运动,以通过所述第一滑块带动所述第一光伏板转动,和通过所述第二滑块带动所述第二光伏板转动。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在前述的自动化防风光伏装置中,可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缸,以通过所述驱动缸驱动所述第一滑块和/或第二滑块运动。

在前述的自动化防风光伏装置中,可选的,所述底座为固定在地面上的混凝土底座。

在前述的自动化防风光伏装置中,可选的,所述混凝土底座通过螺钉固定在地面上。

在前述的自动化防风光伏装置中,可选的,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均呈三角形。

在前述的自动化防风光伏装置中,可选的,所述支撑柱竖向设置。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自动化防风光伏装置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因为第一光伏板和第二光伏板均可相对支撑柱转动,在大风天气时,第一光伏板和第二光伏板两者可以转动至第一状态,在该第一状态下,第一光伏板、第二光伏板两者与底座配合形成类三角形结构,该结构相对较稳固,不易被大风刮落;另外,通过设置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对第一光伏板、第二光伏板提供支撑,可以进一步防止第一光伏板和第二光伏板被大风刮落。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化防风光伏装置在第一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底座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化防风光伏装置隐藏光伏板、连杆和支撑柱的侧视图;

图4是图3的侧视图;

图5是图3的俯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化防风光伏装置的第一光伏板和第二光伏板打开时的第一视角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化防风光伏装置的第一光伏板和第二光伏板打开时的第二视角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化防风光伏装置的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断电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化防风光伏装置的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通电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底座;11、第一棱边;12、第二棱边;13、第三棱边;14、第四棱边;101、开口;2、挡板;21、第一挡板;22、第二挡板;3、支撑柱;301、第一卡槽;302、第二卡槽;311、第一导轨;312、第一滑块;321、第二导轨;322、第二滑块;3121、第二连接块;3221、第四连接块;4、光伏板;41、第一光伏板;42、第二光伏板;5、支撑板;51、第一支撑板;511、第一避位孔;52、第二支撑板;521、第二避位孔;61、第一连杆;62、第二连杆;71、第一活动块;72、第二活动块;81、第一弹性件;82、第二弹性件;91、第一凹槽;92、第二凹槽;93、第一电磁铁;94、第二电磁铁;95、连接块;96、第三导轨;97、第一磁铁;98、第二磁铁;901、第一柔性橡胶条;902、第二柔性橡胶条;903、驱动缸;100、自动化防风光伏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自动化防风光伏装置100,其包括底座1、挡板2、支撑柱3、光伏板4以及支撑板5。

如图2所示,底座1的内部上空、且上端具有开口101。底座1的上端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棱边11、第二棱边12、第三棱边13和第四棱边14。第一棱边11和第三棱边13位于开口101的相对的两侧,换句话说:第一棱边11位于底座1的开口101的一侧,第三棱边13位于底座1的开口101的与第一棱边11相对的一侧。第二棱边12和第四棱边14也位于开口101相对的两侧,换句话说:第二棱边12位于底座1的开口101的一侧,第四棱边14位于底座1的开口101的与第二棱边12相对的一侧。

如图3所示,挡板2包括第一挡板21和第二挡板22。第一挡板21的一端与第二棱边12连接。第二挡板22的一端与第四棱边14连接。

如图1所示,支撑柱3的一端与底座1的底面连接,另一端伸出底座1的上端开口101。

如图1所示,光伏板4包括第一光伏板41和第二光伏板42。第一光伏板41的一端与支撑柱3顶端的第一侧转动连接。第二光伏板42的一端与支撑柱3顶端的第二侧转动连接。第一侧与第二侧相背。其中,在第一状态时,第一光伏板41的一端与第二光伏板42的一端相抵,第一光伏板41的另一端与第一棱边11相抵,第二光伏板42的另一端与第三棱边13相抵,第一光伏板41与第二光伏板42两者的一侧与第一挡板21相抵、另一侧与第二挡板22相抵。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状态时,第一光伏板41与第二光伏板42两者呈夹角。在该第一状态下,当第一光伏板41的另一端与第二光伏板42的另一端通过连接板连接时,第一光伏板41、第二光伏板42以及连接板三者会形成一个三棱柱的形状。而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底座1充当了连接板的功能,如此形成一个棱柱的稳固结构,该结构的强度较佳,能够抵御大风天气,使第一光伏板41和第二光伏板42不会被大风刮落。

另外,在第一状态时,由于第一光伏板41与第二光伏板42两者的一侧与第一挡板21相抵、另一侧与第二挡板22相抵,从而可以防止大风吹入第一光伏板41和第二光伏板42的内侧,能够进一步防止第一光伏板41和第二光伏板42被大风刮落。

如图1和图5所示,前述的支撑板5包括设置在底座1上的第一支撑板51和第二支撑板52。第一支撑板51用于在第一状态时对第一光伏板41提供支撑。第二支撑板52用于在第一状态时对第二光伏板42提供支撑。在本示例中,通过设置的第一支撑板51和第二支撑板52,可以提高第一光伏板41和第二光伏板42的强度,进一步防止第一光伏板41和第二光伏板42被大风刮落。

进一步的,本发明自动化防风光伏装置100还可以包括驱动机构。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一光伏板41和第二光伏板42转动,如此具有节省人力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的,如图1、图6和图7所示,本发明自动化防风光伏装置100还可以包括第一连杆61和第二连杆62。支撑柱3的第一侧设有第一导轨311。第一导轨311上设有第一滑块312。第一滑块312可沿第一导轨311滑动。第一连杆61的一端铰接在第一滑块312上,另一端铰接在第一光伏板41的中部。

上述支撑柱3的第二侧设有第二导轨321。第二导轨321上设有第二滑块322。第二滑块322可沿第二导轨321滑动。第二连杆62的一端铰接在第二滑块322上,另一端铰接在第二光伏板42的中部。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光伏板41包括电池片以及用于对电池片提供支撑的第一支撑件,比如铝合金背板等。上述的第一连杆61的另一端为铰接在第一光伏板41的第一支撑件上。同样的,第二光伏板42包括电池片以及用于对电池片提供支撑的第二支撑件,比如铝合金背板等。上述的第二连杆62的另一端为铰接在第二光伏板42的第二支撑件上。

上述的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一滑块312和/或第二滑块322运动,以通过第一滑块312带动第一光伏板41转动,和通过第二滑块322带动第二光伏板42转动。

如图1所示,上述的驱动机构可以包括驱动缸903,以通过驱动缸903驱动第一滑块312和/或第二滑块322运动。

上述的驱动缸903可以为液压缸或气缸等。驱动缸903为市购件,购买和实施均较方便。

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5所示,前述第一支撑板51的一端与第一棱边11连接,另一端与支撑柱3的第一侧连接,第一支撑板51上设有供第一连杆61穿过的第一避位孔511。

通过上述的设置,第一支撑板51可以最大限度地对第一光伏板41提供支撑,提高了第一支撑板51对第一光伏板41提供支撑的支撑面积,如此可以增强第一光伏板41的强度,进一步防止第一光伏板41在大风天气下被刮落。

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5所示,前述第二支撑板52的一端与第三棱边13连接,另一端与支撑柱3的第二侧连接。第二支撑板52上设有供第二连杆62穿过的第二避位孔521。

通过上述的设置,第二支撑板52可以最大限度地对第二光伏板42提供支撑,提高了第二支撑板52对第二光伏板42提供支撑的支撑面积,如此可以增强第二光伏板42的强度,进一步防止第二光伏板42在大风天气下被刮落。

进一步的,如图8和图9所示,本发明自动化防风光伏装置100还可以包括第一活动块71和第一弹性件81。驱动缸903的活塞杆上设有第一连接块。第一连接块的一侧设有第一凹槽91。第一活动块71可活动地设置在第一凹槽91内。第一弹性件81用于提供第一活动块71收缩入第一凹槽91内部的力。第一活动块71的背离第一凹槽91底面的一侧嵌设有第一磁铁97。第一滑块312上设有第二连接块3121。第二连接块3121的一侧设有第一卡槽301。第一卡槽301的内部设有第一电磁铁93。第一电磁铁93用于通电时吸附第一磁铁97,以在第一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块3121相对时使第一磁铁97带动第一活动块71卡接入第一卡槽301内。

具体来说,当第一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块3121相对时,第一卡槽301与第一活动块71也相对,此时对第一电磁铁93通电,第一电磁铁93吸附第一磁铁97,在第一电磁铁93的吸附作用下,第一磁铁97带动第一活动块71伸出第一凹槽91并卡入第一卡槽301内,使得第一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块3121保持相对固定,从而驱动缸903启动时,可以通过第一连接块带动第二连接块3121和第一滑块312运动,第一滑块312运动时可以通过第一连杆61带动第一光伏板41转动。当第一电磁铁93断电时,第一活动块71在第一弹性件81的作用下又缩回第一凹槽91内。

通过上述的设置,使驱动缸903可以选择性地与第一滑块312上的第二连接块3121驱动连接,使用起来更加灵活。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电磁铁93通电时,如果第一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块3121两者不相对,即第一卡槽301与第一活动块71不相对,可以启动驱动缸903,驱动缸903带动第一连接块缓慢运动,以进行找准操作,直至第一磁铁97受第一电磁铁93的吸附带动第一活动块71卡接入第一卡槽301内,即说明第一连接块已经找准到第二连接块3121,此时第一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块3121相对。

进一步的,如图8和图9所示,本发明自动化防风光伏装置100还可以包括第二活动块72和第二弹性件82。驱动缸903的活塞杆上设有第三连接块。第三连接块的一侧设有第二凹槽92。第二活动块72可活动地设置在第二凹槽92内。第二弹性件82用于提供第二活动块72收缩入第二凹槽92内部的力。第二活动块72的背离第二凹槽92底面的一侧嵌设有第二磁铁98。第二滑块322上设有第四连接块3221。第四连接块3221的一侧设有第二卡槽302。第二卡槽302的内部设有第二电磁铁94。第二电磁铁94用于通电时吸附第二磁铁98,以在第三连接块与第四连接块3221相对时使第二磁铁98带动第二活动块72卡接入第二卡槽302内。

具体来说,当第三连接块与第四连接块3221相对时,第二卡槽302与第二活动块72也相对,此时对第二电磁铁94通电,第二电磁铁94吸附第二磁铁98,在第二电磁铁94的吸附作用下,第二磁铁98带动第二活动块72伸出第二凹槽92并卡入第二卡槽302内,使得第三连接块与第四连接块3221保持相对固定,从而驱动缸903启动时,可以通过第三连接块带动第四连接块3221和第二滑块322运动,第二滑块322运动时可以通过第二连杆62带动第二光伏板42转动。当第二电磁铁94断电时,第二活动块72在第二弹性件82的作用下又缩回第二凹槽92内。

通过上述的设置,使驱动缸903可以选择性地与第二滑块322上的第四连接块3221驱动连接,使用起来更加灵活。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二电磁铁94通电时,如果第三连接块与第四连接块3221两者不相对,即第二卡槽302与第二活动块72不相对,可以启动驱动缸903,驱动缸903带动第三连接块缓慢运动,以进行找准操作,直至第二磁铁98受第二电磁铁94的吸附带动第二活动块72卡接入第二卡槽302内,即说明第三连接块已经找准到第四连接块3221,此时第三连接块与第四连接块3221相对。

综上可知,可以通过同一个驱动缸903选择性地驱动第一滑块312和/或第二滑块322运动。具体来说,当第一电磁铁93通电,第二电磁铁94断电时,驱动缸903可以驱动第一滑块312运动,第一滑块312通过第一连杆61带动第一光伏板41转动。当第一电磁铁93断电、第二电磁铁94通电时,驱动缸903可以驱动第二滑块322运动,第二滑块322通过第二连杆62带动第二光伏板42转动。当第一电磁铁93通电,第二电磁铁94也通电时,驱动缸903可以同时驱动第一滑块312和第二滑块322运动,以带动第一光伏板41和第二光伏板42同时转动。

上述通过一个驱动缸903即可选择性地驱动第一滑块312和/或第二滑块322运动,至少可以节省一个驱动机构,从而降低了成本。

进一步的,如图8和图9所示,当前述驱动缸903的活塞杆上设有第一连接块时,前述的第一连接块与第三连接块可以为同一连接块95,第一凹槽91和第二凹槽92位于连接块95的相背的两侧。由于第一连接块和第三连接块为同一连接块95,从而可以至少节省一个物料,节省了成本。

进一步的,如图8和图9所示,前述的支撑柱3上可以设有第三导轨96,连接块95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三导轨96上。在本示例中,第三导轨96可以对连接块95限位和导向,使连接块95具有较高的运动精度。

进一步的,前述驱动缸903的缸体可以固定在支撑柱3上,或者驱动缸903的缸体固定在底座1上。在本示例中,通过将驱动缸903的缸体固定,使驱动缸903的活塞杆可以稳定地运动。

进一步的,如图1、图6和图7所示,前述的第一棱边11上可以设有第一柔性橡胶条901。在第一状态时,第一光伏板41的另一端插入第一柔性橡胶条901内。在本示例中,第一柔性橡胶条901可以对第一光伏板41限位,防止第一光伏板41的另一端从第一棱边11上松脱,只有对第一光伏板41施加较大的力时才可以将第一光伏板41的另一端从第一柔性橡胶条901内拔出,如此可以进一步防止第一光伏板41在大风天气下被刮落。

进一步的,前述的第三棱边13上可以设有第二柔性橡胶条902。在第一状态时,第二光伏板42的另一端插入第二柔性橡胶条902内。在本示例中,第二柔性橡胶条902可以对第二光伏板42限位,防止第二光伏板42的另一端从第二棱边12上松脱,只有对第二光伏板42施加较大的力时才可以将第二光伏板42的另一端从第二柔性橡胶条902内拔出,如此可以进一步防止第二光伏板42在大风天气下被刮落。

进一步的,前述的底座1可以为固定在地面上的混凝土底座,混凝土底座具有较高的强度,能够抵御大风,为第一光伏板41和第二光伏板42提供稳定的支撑。

进一步的,前述的混凝土底座可以通过螺钉固定在地面上,以进一步提高底座1的稳固性。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前述的第一挡板21与第二挡板22均呈三角形。在第一状态时,第一挡板21刚好封闭第一光伏板41和第二光伏板42两者一侧的第一开口,第二挡板22刚好封闭第一光伏板41和第二光伏板42两者另一侧的第二开口。其中,第一挡板21具有与第一开口相适配的尺寸,第二挡板22具有与第二开口相适配的尺寸,如此一方面可以节省第一挡板21和第二挡板22体积,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第一挡板21和第二挡板22的尺寸过大而容易受到大风更大的冲击。

在一个具体的应用示例中,前述的支撑柱3可以竖向设置。

进一步的,前述底座1的内壁上可以设有加强筋,以进一步提高底座1的强度。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上述各示例中相关的技术特征相互组合,以达到相应的技术效果,具体对于各种组合情况在此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