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防尘散热技术的建筑工程用暗设箱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23554发布日期:2019-03-16 00:04阅读:4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防尘散热技术的建筑工程用暗设箱体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防尘散热技术的建筑工程用暗设箱体。



背景技术:

建筑施工是指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生产活动,是各类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也可以说是把设计图纸上的各种线条,在指定的地点,变成实物的过程。它包括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施工、屋面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等。施工作业的场所称为“建筑施工现场”或叫“施工现场”,也叫工地。建筑的施工工地在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颗粒物,给施工设备的正常运行带来了诸多不便。

目前,建筑工程中传统的建筑用配电、接线等分体箱只是简单的把箱体和箱门分成两部分,而在配电箱在使用的过程中,建筑工地中含有大量的灰尘,灰尘的堆积覆盖在内部电气元件上,导致电气元件散热性能大幅下降,从而造成热损伤,甚至诱发线路短路,发生火灾,故需要经常的清扫,直接影响工程的正常的进行,造成工期延长。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基于防尘散热技术的建筑工程用暗设箱体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防尘散热技术的建筑工程用暗设箱体,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防尘散热技术的建筑工程用暗设箱体,包括外箱体和内箱体,外箱体是顶端敞口型结构,外箱体的顶端开口套设有顶盖,顶盖的内腔顶壁设有与外箱体相配合的内箱体。

进一步的,内箱体的内腔顶壁设有与顶盖相配合的供气腔,供气腔内设有吸气扇,吸气扇上均匀的设有若干连接杆,吸气扇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在供气腔的内腔壁上,顶盖的外侧端均匀的设有若干进气孔,进气孔的另一端均贯通连接在供气腔上。

进一步的,供气孔的底壁是倾斜设置,供气孔内设有滤尘网和第一防护网,第一防护网设在滤尘网的外侧。

进一步的,内箱体是底端敞口型结构,内箱体的右侧端设有出气孔,出气孔上设有第二防护网。

进一步的,预设门的一侧端中部设有预设门,吊板的顶端左右两侧对称设有吊耳。

进一步的,外箱体的底端均匀的设有若干支脚。

进一步的,内箱体的内腔底部设有支撑杆,外箱体的内腔底壁设有与内箱体相配合的动力箱,动力箱的顶端左右对称贯通连接通孔,动力箱的内腔底壁左右两侧对称设有与通孔相配合的液压缸,液压缸上的伸缩杆的顶端穿过通孔且固定连接在支撑杆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外箱体和内箱体的相互配合,实现双层隔绝,能降低外部减浮尘向内箱体渗透的能力,减少建筑粉尘进入内箱体,从而保证内箱体内的电气元件的正常运行;且通过吸气扇,牵引外部空气,通过供气腔进入内箱体的内腔,对内箱体的内腔直接进行风吹,既可以带走内箱体内部电气元件运行产生的热量,又能防止建筑浮尘在内箱体内积累,从而保证电气元件的运行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基于防尘散热技术的建筑工程用暗设箱体的正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基于防尘散热技术的建筑工程用暗设箱体的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基于防尘散热技术的建筑工程用暗设箱体的动力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箱体,2-动力箱,3-内箱体,4-顶盖,5-吊板,6-吊耳,7-供气腔,8-吸气扇,9-连接杆,10-进气孔,11-滤尘网,12-第一防护网,13-出气孔,14-第二防护网,15-安装板,16-电表,17-支撑杆,18-支脚,19-预设门,21-通孔,22-液压缸,23-伸缩杆。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3,一种基于防尘散热技术的建筑工程用暗设箱体,包括外箱体1和内箱体3,所述外箱体1是顶端敞口型结构,所述外箱体1的顶端开口套设有顶盖4,所述顶盖4的内腔顶壁设有与外箱体1相配合的内箱体3,通过外箱体1和内箱体3的相互配合,实现双层隔绝,能降低外部减浮尘向内箱体3渗透的能力,减少建筑粉尘进入内箱体3,从而保证内箱体3内的电气元件的正常运行。

所述内箱体3的内腔顶壁设有与顶盖4相配合的供气腔7,所述供气腔7内设有吸气扇8,所述吸气扇8上均匀的设有若干连接杆9,吸气扇通过连接杆9固定连接在供气腔7的内腔壁上,所述顶盖4的外侧端均匀的设有若干进气孔10,所述进气孔10的另一端均贯通连接在供气腔7上,供气孔10的底壁是倾斜设置,供气孔10内设有滤尘网11和第一防护网12,所述第一防护网12设在滤尘网11的外侧,启动吸气扇8,牵引外部空气,从进气孔10进入,经滤尘网11进行过滤,去除空气中的建筑浮尘,建筑浮尘落在供气孔10的底壁,并沿着底壁向外部滑动,从后排出,而过滤后的空气通过供气腔7进入内箱体3的内腔,对内箱体3的内腔直接进行风吹,既可以带走内箱体3内部电气元件运行产生的热量,又能防止建筑浮尘在内箱体3内积累,从而保证电气元件的运行安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的进一步阐述,所述内箱体3是底端敞口型结构,内箱体3的右侧端设有出气孔13,所述出气孔13上设有第二防护网14,吸气扇8牵引进来的气体,带走内箱体3内的热量后,通过出气孔13排出,保证内箱体3内部的空气流畅。

所述预设门3的一侧端中部设有预设门19,通过预设门19打开,便于对内箱体3内的电气元件进行检查、维护。

所述吊板5的顶端左右两侧对称设有吊耳6,便于对顶盖4和内箱体3进行吊装,便于运输、转移。

所述外箱体1的底端均匀的设有若干支脚18,利用支脚18支撑起整个装置,防止外箱体1直接接触地面,降低水汽对整个装置的腐蚀。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的进一步阐述,所述内箱体3的内腔底部设有支撑杆17,所述外箱体1的内腔底壁设有与内箱体3相配合的动力箱2,所述动力箱2的顶端左右对称贯通连接通孔21,动力箱2的内腔底壁左右两侧对称设有与通孔21相配合的液压缸22,所述液压缸22上的伸缩杆23的顶端穿过通孔21且固定连接在支撑杆17上,启动液压缸22,伸出伸缩杆23,通过定期内箱体3,内箱体3从外箱体1的顶端顶出,然后通过预设门19打开内箱体3,对其内的电气元件进行维护。

实施例1-3的工作原理,启动吸气扇8,牵引外部空气,从进气孔10进入,经滤尘网11进行过滤,去除空气中的建筑浮尘,建筑浮尘落在供气孔10的底壁,并沿着底壁向外部滑动,从后排出,而过滤后的空气通过供气腔7进入内箱体3的内腔,对内箱体3的内腔直接进行风吹,既可以带走内箱体3内部电气元件运行产生的热量,又能防止建筑浮尘在内箱体3内积累,从而保证电气元件的运行安全;启动液压缸22,伸出伸缩杆23,通过定期内箱体3,内箱体3从外箱体1的顶端顶出,然后通过预设门19打开内箱体3,对其内的电气元件进行维护。

本发明的创新点在于,通过外箱体1和内箱体3的相互配合,实现双层隔绝,能降低外部减浮尘向内箱体3渗透的能力,减少建筑粉尘进入内箱体3,从而保证内箱体3内的电气元件的正常运行。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