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成型装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41908发布日期:2019-03-30 08:37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自动成型装壳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领域,具体涉及自动装配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在电子产品大量普及并且飞速发展的今天,对于电子产品内部的电子器件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带插针端子的连接器是一般电子常见的结构,采用插针端子连接器连接更便捷,且稳定性更高。

马达的结构通常包括线圈、壳体和插针端子,插针端子的一端与线圈的铜线连接,插针端子的另一端往外延伸用于接线,而马达的制作过程中,需要将壳体与线圈进行装配,在装配壳体前,需要对插针端子进行折弯,以便更好的进行连接。

现有技术中,对端子进行插针折弯和装壳操作时,传统的加工多为人工采用半自动操作,人工操作存在操作容易出错、容易产生危险等缺点,致使整体工作效率不高,而且人工成本高,人工操作的产品质量及精度都难得得到保证,在讲求效率及质量的今日,这种手工利用模具的插针方式也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以上缺陷,提供自动成型装壳机,其整体可实现自动化装配,工作效率高,且折弯效果良好。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自动成型装壳机,包括机架、主控电箱和加工平台,主控电箱设置于机架内部,加工平台设置于机架的顶面,所述加工平台包括人机界面控制箱、横向导料座、横向移料机构、成型机构、装壳机构和下料机构,横向导料座自左向右横向安装在机架的顶面,横向导料座的顶面设有用于配对放置马达线圈的横向导轨,横向导轨上自左向右依次为接线圈工位、折弯工位和夹持工位,夹持工位的后方自左向右依次设有送壳体工位、装壳工位和下料工位,横向导轨的左端连接有用于传送马达线圈的直震送料机构,横向移料机构设置于横向导料座的前方,横向移料机构用于带动马达线圈沿横向导轨向右移动,使马达线圈依次向右被移动进入对应的下一工位;成型机构设置于折弯工位的后方,成型机构用于将插入马达线圈后的多根pin针折弯成型,成型机构包括成型底座、预压组件和折弯组件,预压组件安装于成型底座的顶部,预压组件包括向下伸缩的预压气缸和预压板,预压板安装在预压气缸的伸缩杆上,由预压气缸带动进行升降动作,预压板位于折弯工位的正上方,且预压板的底面设有若干条用于配对压紧pin针的预压槽,折弯组件安装于成型底座的底部,折弯组件包括向上伸缩的折弯气缸和折弯板,折弯板安装在折弯气缸的伸缩杆上,由折弯气缸带动进行升降动作,且折弯板的上端向前倾斜,折弯板位于折弯工位的正下方,折弯板的顶面与前侧面的交角为倒圆角,折弯板的顶面及前侧面均设有若干条用于pin针滑动的导向槽;装壳机构设置于送壳体工位及装壳工位的上方,送壳体工位连接有用于自动传送壳体的壳体送料机构,装壳工位设置于夹持工位的正后方,装壳工位上设有用于配对固定壳体的定位治具,装壳机构包括装壳底座和三轴机械手,三轴机械手安装在装壳底座的上端,三轴机械手由x移动轴、z移动轴、自转轴和夹具构成,夹具用于配对夹紧壳体,夹具安装在自转轴的输出轴上,由自转轴带动夹具进行90度转向,z移动轴用于带动夹具进行升降动作,x移动轴用于带动夹具分别左右移动至送壳体工位和装壳工位;横向导料座的右末端设有夹持机构,夹持机构用于夹紧位于夹持工位的马达线圈,并带动马达线圈向后送入装壳工位进行装壳,下料机构设置于装壳工位及下料工位的上方,下料机构用于将装壳完成的马达线圈由装壳工位移动至下料工位。

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夹持机构包括y移动轴和夹持爪,夹持爪横向安装在y移动轴上,由y移动轴带动夹持爪进行前后移动,夹持爪的开口向左,夹持爪沿马达线圈的上下两端进行配对夹紧。

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夹持爪的后方设有向下倾斜的下料滑板,当夹持爪向后移动时,带动下料滑板同步移动至下料工位,装配完成的线圈由下料机构夹紧放置至下料滑板进行自动下料。

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下料机构通过下连杆安装在z移动轴上,由z移动轴及x移动轴分别带动其进行升降移动及左右移动,下料机构由用于配对夹紧壳体的下料夹构成,下料机构动作时,下料夹将装壳完成的线圈夹起,并向右移动至下料工位,使装壳完成的线圈自然下料。

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横向移料机构包括左右移料组件、升降组件和两组结构相同的移料臂,两组移料臂包括自左向右并列设置的第一移料臂和第二移料臂,移料臂的前端安装在升降组件上,由升降组件带动进行升降移动,升降组件安装在左右移料组件上,由左右移料组件带动进行左右移动,移料臂的后端延伸至横向导轨的上方,移料臂的后端底部设有向下延伸的移料柱,移料柱用于向下配对穿入马达线圈的中心,当左右移料组件移动至左限位时,第一移料臂位于接线圈工位的正上方,第二移料臂位于折弯工位的正上方,左右移料组件移动至右限位时,第一移料臂位于折弯工位的正上方,第二移料臂位于夹持工位的正上方。

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折弯工位与夹持工位之间还设有导料工位,导料工位上设有导料板,导料板的前侧面设有若干条用于引导pin针的导料槽,导料板并排安装于折弯板的右方,且导料板安装在折弯气缸的伸缩杆上,由折弯气缸带动导料板和折弯板进行同步升降动作。

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折弯板由不锈钢材料构成,且折弯板的表面镀有硬铬层,硬铬层可提高折弯板的硬度,且为光滑面,避免pin针折弯过程造成磨损。

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折弯板的前侧面向前倾斜角度为83°~86°,设置不同的倾斜角度可调节pin针的折弯角度,设计83°~86°的倾斜角度可保证pin针刚好折弯成90°。

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x移动轴横向安装在装壳底座的顶部,z移动轴纵向安装在x移动轴的滑块上,自转轴安装在z移动轴的滑块上。

本发明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如下:

1)成型机构可自动对折弯工位的pin针进行折弯成型,通过预压板向下压住pin针后,再由折弯板向上动作进行折弯,pin针在折弯过程沿折弯板的顶面及前侧面的导向槽进行滑动,且设置倒圆角可确保折弯顺畅,整个折弯过程连贯有序,导向槽可确保各pin针折弯过程的稳定性,保证pin针不被磨损,且保证pin针折弯过程不偏离原有位置,避免造成不良品,pin针的折弯角度可由折弯板的倾斜角度而调整,自动化控制折弯效率高;

2)装壳机构可实现自动送壳体和自动装壳,壳体通过三轴机械手移动至装壳工位,并可由自转轴转动至适合的装配角度,并通过夹持机构将马达线圈送入装壳工位进行装壳,装壳动作一次完成,壳体及马达线圈均定位准确,确保每次装壳动作均无误,整体过程自动化控制效率高;

3)整体可实现横移送料、自动折弯、自动装壳和自动下料,每个动作连贯有序,实现全自动化操作,工作效率高,且折弯效果良好,不良品低,因此不需要再另外设置检测机构,以减少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左视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右视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加工平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成型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折弯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折弯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装壳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夹持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横向移料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机架,2为人机界面控制箱,3为直震送料机构,4为成型机构,401为成型底座,402为折弯气缸,403为折弯板,404为预压气缸,405为预压板,406为导料板,407为导向槽,408为倒圆角,5为装壳机构,501为装壳底座,502为x移动轴,503为z移动轴,504为自转轴,505为夹具,506为下料夹,507为下连杆,6为横向移料机构,601为左右移料组件,602为升降组件,603为第一移料臂,604为第二移料臂,605为移料柱,606为横向导料座,7为夹持机构,701为y移动轴,702为夹持爪,703为下料滑板,8为壳体送料机构,9为马达线圈,10为pin针,11为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参照图1-图9,其具体实施的自动成型装壳机包括机架1、主控电箱和加工平台,主控电箱设置于机架1内部,加工平台设置于机架1的顶面,加工平台包括人机界面控制箱2、横向导料座606、横向移料机构6、成型机构4、装壳机构5和下料机构,横向导料座606自左向右横向安装在机架1的顶面,横向导料座606的顶面设有用于配对放置马达线圈9的横向导轨,横向导轨上自左向右依次为接线圈工位、折弯工位和夹持工位,夹持工位的后方自左向右依次设有送壳体工位、装壳工位和下料工位,横向导轨的左端连接有用于传送马达线圈9的直震送料机构3,横向移料机构6设置于横向导料座606的前方,横向移料机构6用于带动马达线圈9沿横向导轨向右移动,使马达线圈9依次向右被移动进入对应的下一工位。

成型机构4设置于折弯工位的后方,成型机构4用于将插入马达线圈9后的多根pin针10折弯成型,成型机构4包括成型底座401、预压组件和折弯组件,预压组件安装于成型底座401的顶部,预压组件包括向下伸缩的预压气缸404和预压板405,预压板405安装在预压气缸404的伸缩杆上,由预压气缸404带动进行升降动作,预压板405位于折弯工位的正上方,且预压板405的底面设有若干条用于配对压紧pin针10的预压槽,折弯组件安装于成型底座401的底部,折弯组件包括向上伸缩的折弯气缸402和折弯板403,折弯板403由不锈钢材料构成,且折弯板403的表面镀有硬铬层,硬铬层可提高折弯板403的硬度,且为光滑面,避免pin针10折弯过程造成磨损。折弯板403安装在折弯气缸402的伸缩杆上,由折弯气缸402带动进行升降动作,且折弯板403的上端向前倾斜,本实施例的折弯板403的前侧面向前倾斜角度为84.43°,可保证pin针10刚好向上折弯成90°。折弯板403位于折弯工位的正下方,折弯板403的顶面与前侧面的交角为倒圆角408,折弯板403的顶面及前侧面均设有若干条用于pin针10滑动的导向槽407。

折弯工位与夹持工位之间还设有导料工位,导料工位上设有导料板406,导料板406的前侧面设有若干条用于引导pin针10的导料槽,导料槽用于导正pin针10,确保相邻两根pin针10间距相等,导料板406并排安装于折弯板403的右方,且导料板406安装在折弯气缸402的伸缩杆上,由折弯气缸402带动导料板406和折弯板403进行同步升降动作。

装壳机构5设置于送壳体工位及装壳工位的上方,送壳体工位连接有用于自动传送壳体11的壳体送料机构8,装壳工位设置于夹持工位的正后方,装壳工位上设有用于配对固定壳体11的定位治具,装壳机构5包括装壳底座501和三轴机械手,三轴机械手安装在装壳底座501的上端,三轴机械手由x移动轴502、z移动轴503、自转轴504和夹具505构成,夹具505用于配对夹紧壳体11,夹具505安装在自转轴504的输出轴上,由自转轴504带动夹具505进行90度转向,自转轴504安装在z移动轴503的滑块上,z移动轴503纵向安装在x移动轴502的滑块上,z移动轴503用于带动夹具505进行升降动作,x移动轴502横向安装在装壳底座501的顶部,x移动轴502用于带动夹具505分别左右移动至送壳体工位和装壳工位。

横向导料座606的右末端设有夹持机构7,夹持机构7用于夹紧位于夹持工位的马达线圈9,并带动马达线圈9向后送入装壳工位进行装壳,夹持机构7包括y移动轴701和夹持爪702,夹持爪702横向安装在y移动轴701上,由y移动轴701带动夹持爪702进行前后移动,夹持爪702的开口向左,夹持爪702沿马达线圈9的上下两端进行配对夹紧。夹持爪702的后方设有向下倾斜的下料滑板703,当夹持爪702向后移动时,带动下料滑板703同步移动至下料工位,装配完成的线圈由下料机构夹紧放置至下料滑板703进行自动下料。

下料机构设置于装壳工位及下料工位的上方,下料机构用于将装壳完成的马达线圈9由装壳工位移动至下料工位。下料机构通过下连杆507安装在z移动轴503上,由z移动轴503及x移动轴502分别带动其进行升降移动及左右移动,下料机构由用于配对夹紧壳体11的下料夹506构成,下料机构动作时,下料夹506将装壳完成的线圈夹起,并向右移动至下料工位,使装壳完成的线圈自然下料。

横向移料机构6包括左右移料组件601、升降组件602和两组结构相同的移料臂,两组移料臂包括自左向右并列设置的第一移料臂603和第二移料臂604,移料臂的前端安装在升降组件602上,由升降组件602带动进行升降移动,升降组件602安装在左右移料组件601上,由左右移料组件601带动进行左右移动,移料臂的后端延伸至横向导轨的上方,移料臂的后端底部设有向下延伸的移料柱605,移料柱605用于向下配对穿入马达线圈9的中心,当左右移料组件601移动至左限位时,第一移料臂603位于接线圈工位的正上方,第二移料臂604位于折弯工位的正上方,左右移料组件601移动至右限位时,第一移料臂603位于折弯工位的正上方,第二移料臂604位于夹持工位的正上方。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