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箱式变电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95994发布日期:2018-09-21 21:43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箱式变电站。



背景技术:

箱式变电站是一种新型的供配电装置,由于它具有体积小、结构紧凑、安装简便、 供电迅速的特点,已经逐步取代了土建变电站,广泛应用于矿山、工厂企业、油气田和风力发电站住宅小区中。

在变电站产品中,由于装配于其中的电力设备的发热量很大,因而将变电站内的热量排出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一般以在变电站箱体开设散热孔的方式来实现,但是开设散热孔后会导致灰尘由其进入到箱体内,从而影响电力设备的使用寿命,为了克服该问题,因此人们会选择在散热孔内设置防尘网,但是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灰尘会聚集在防尘网上,导致变电站的散热性能越变越差,散热性能变差后会缩短变电站内电力设备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箱式变电站,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箱式变电站,包括箱体、第一挡水罩、第二挡水罩、进风防尘网、出风防尘网和排风扇,箱体的侧壁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防尘网设置在箱体的进风口内,且进风防尘网的中部朝远离箱体内腔的方向外突,并突伸到箱体外,第一挡水罩设置在箱体内,且第一挡水罩与箱体侧壁的内侧之间形成上端敞口的第一腔体,第一挡水罩罩着整个进风口;出风防尘网设置在箱体的出风口内,且出风防尘网的中部朝远离箱体内腔的方向外突,并突伸到箱体外,第二挡水罩设置在箱体内,且第二挡水罩罩着整个出风口,第二挡水罩包括第二底壁、第二前侧壁、第二后侧壁、第二背壁和第二顶壁,第二底壁、第二前侧壁、第二后侧壁、第二背壁和第二顶壁均与箱体的侧壁的内侧无缝连接,第二底壁与箱体侧壁相连的边沿与出风口的底面相平齐,第二挡水罩与箱体侧壁的内侧之间形成第二腔体,第二顶壁上设有安装口,安装口内设置有排风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让进风防尘网和出风防尘网均外突,这样可以利用雨水对其进行冲洗,从而避免灰尘吸附在进风防尘网和出风防尘网上,保证变电站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

2)通过第一挡水罩和第二挡水罩的作用,能够避免雨水通过进风口和出风口进入到箱体内,提升了变电站的防水性能;

3)排风扇的设置,这样可以提升变电站的散热性能,而由于排风扇设置在箱体内的第二挡水罩上,有效的防止排风扇受到雨水的冲淋,保证其使用寿命。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第一挡水罩包括第一底壁、第一前侧壁、第一后侧壁和第一背壁,第一底壁、第一前侧壁、第一后侧壁和第一背壁均与箱体的侧壁的内侧无缝连接,第一底壁与箱体侧壁相连的边沿与进风口的底面相平齐。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当有雨水进入到第一腔体内后,可以有效的被排出,避免雨水的聚集。

进一步,第一背壁的上端设有朝进风口倾斜的第一挡水板,第一挡水板位于进风口的上方,第一挡水板的前后两端分别与第一前侧壁和第一后侧壁相连接,第一挡水板与箱体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能够防止雨水飘入到箱体内部。

进一步,第二顶壁倾斜布置,且倾斜角度为45°-80°。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当有雨水进入到第一腔体内后,可以有效的被排出,避免雨水的聚集。

进一步,第二背壁的上端设有朝进风口倾斜的第二挡水板,第二挡水板位于出风口的上方,第二挡水板与箱体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第二挡水板的前后两端分别与第二前侧壁和第二后侧壁相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能够防止雨水飘入到箱体内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箱式变电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挡水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二挡水罩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箱体,110、进风口,120、出风口,2、第一挡水罩,210、第一底壁,220、第一前侧壁,230、第一后侧壁,240、第一背壁,241、第一挡水板,3、第二挡水罩,310、第二底壁,320、第二前侧壁,330、第二后侧壁,340、第二背壁,341、第二挡水板,350、第二顶壁,4、进风防尘网,5、出风防尘网,6、排风扇,7、第一腔体,8、第二腔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箱式变电站,包括箱体1、第一挡水罩2、第二挡水罩3、进风防尘网4、出风防尘网5和排风扇6。

箱体1的侧壁上设有进风口110和出风口120,在本实施例中,以在箱体1的左侧壁上设置进风口110和出风口120为例进行说明,其中,出风口120位于进风口110的上方。

进风防尘网4设置在箱体1的进风口110内,进风防尘网4的四周与箱体1相连接,其中连接方式可以是螺钉连接,进风防尘网4的中部朝远离箱体1内腔的方向外突,并突伸到箱体1外,这样在下雨天时,雨水能够淋到进风防尘网4上,从而对进风防尘网4进行冲洗。

第一挡水罩2设置在箱体1内,且第一挡水罩2的左侧与箱体1左侧壁的内侧之间形成上端敞口的第一腔体7,第一挡水罩2罩着整个进风口110,即进风口110的投影完全落在第一挡水罩2上,进风口110与第一腔体7连通。

第一挡水罩2的具体结构如下:第一挡水罩2包括第一底壁210、第一前侧壁220、第一后侧壁230和第一背壁240,其中,第一底壁210、第一前侧壁220、第一后侧壁230和第一背壁240均与箱体1的左侧壁的内侧无缝连接,第一底壁210与箱体1左侧壁相连的边沿与进风口110的底面相平齐,第一底壁210最好倾斜布置,且倾斜角度最好为20°-35°,另外,第一背壁240的上端位于进风口110的上方,且第一背壁240的上端面距进风口110的顶面的距离为5cm-18cm。

第一背壁240的上端设有朝进风口110倾斜的第一挡水板241,第一挡水板241的倾斜角度为45°-75°,第一挡水板241位于进风口110的上方,第一挡水板241的前后两端分别与第一前侧壁220和第一后侧壁230相连接,第一挡水板241与箱体1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最好为3cm-6cm。

出风防尘网5设置在箱体1的出风口120内,出风防尘网5的四周与箱体1相连接,其中连接方式可以是螺钉连接,出风防尘网5的中部朝远离箱体1内腔的方向外突,并突伸到箱体1外,这样在下雨天时,雨水能够淋到出风防尘网5上,从而对出风防尘网5进行冲洗。

第二挡水罩3设置在箱体1内,第二挡水罩3包括第二底壁310、第二前侧壁320、第二后侧壁330、第二背壁340和第二顶壁350,第二底壁310、第二前侧壁320、第二后侧壁330、第二背壁340和第二顶壁350均与箱体1的左侧壁的内侧无缝连接,第二挡水罩3罩着整个出风口120,即出风口120的投影完全落在第二背壁340上,第二底壁310与箱体1左侧壁相连的边沿与出风口120的底面相平齐,第二挡水罩3与箱体1左侧壁的内侧之间形成第二腔体8,出风口120与第二腔体8连通,第二顶壁350上设有安装口,安装口内设置有排风扇6,排风扇6位于出风口120的上方,且排风扇6距出风口120的距离值为10cm-25cm,第二顶壁350倾斜布置,且倾斜角度为45°-80°,在箱体1内设有用于为排风扇6供电的电源。

第二背壁340的上端设有朝进风口110倾斜的第二挡水板341,第二挡水板341位于出风口120与排风扇6之间,第二挡水板341与箱体1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最好为3cm-6cm,第二挡水板341的前后两端分别与第二前侧壁320和第二后侧壁330相连接。

另外,为了智能化控温,在箱体1内还设有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排风扇6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箱体1内的温度值后,将温度信号传输至控制器,由控制器判定是否开启排风扇6,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均采用现有技术,且其控制方法也采用现有技术。

箱体1外的空气通过进风防尘网4进入到进风口110内,然后由进风口110进入到第一腔体7内,再由第一腔体7的敞口端进入到箱体1,箱体1内的气体则由排风扇6的作用进入到第二腔体8内,再由第二腔体8进入到出风口120,最终由出风防尘网5排出。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