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电缆管道防水封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19743发布日期:2018-10-19 22:36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力电缆管道防水封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防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力电缆管道防水封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以及电力和通讯事业的迅猛发展,由于地面、高空架设电线、电缆既影响运输同时也占据大量空间,从而逐渐转换为地下管道安装国家电力、通讯等方面电线、电缆,通常这些地方处于多水或者潮湿的环境当中,因此,这就对电缆的密封防水性能要求较高。

公告号为CN204858498U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缆管道密封器,包括具有密封内腔的直条状袋体,袋体的上表面设有一条防水胶条,袋体的下表面设有一条粘结条,使用时将袋体卷在电缆上,然后向袋体内注入高压惰性气体,使袋体膨胀,袋体膨胀后上表面的防水胶条与管道壁贴牢,下表面的粘贴条紧贴电缆,从而使管道中相邻袋体之间的空间密封,但往往这部分密封空间中的电缆是浸泡在水中的,长时间的浸泡会使影响电缆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力电缆管道防水封堵装置,其具有隔离电缆与管道积水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电力电缆管道防水封堵装置,包括对称地设于管道两端的一对锥形管,锥形管的较大开口朝向管口,且锥形管与管道同轴,电缆架设于锥形管的较小开口中,锥形管上沿母线方向设有若干漏水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电缆架设于锥形管的较小开口中,保持电缆不弯曲下垂即可将电缆整体架高,漏入管道中的水从漏水孔流出锥形管,在积水高度低于锥形管较小开口端的情况下,均可使电缆与积水分离,从而提高电缆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锥形管外套有圆筒,圆筒与锥形管围成储水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管道漏水从漏水孔流入储水腔内,储水腔可贮存积水,防止积水乱流。

优选的,所述锥形管的大开口端设有环形板,管道端部设有供环形板嵌入的环形槽,环形板可拆卸连接于环形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形板与管道端部可拆卸连接,可方便将锥形管从管道中取出倒水。

优选的,所述环形板内径小于锥形管大开口端的内径,大于锥形管小开口端的内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环形板内径小于锥形管大开口端的内径,可一定程度地防止积水顺着锥形管内壁流至相邻管道中,环形板起挡水作用;设置环形板内径大于锥形管小开口端的内径,可为电缆提供通过的空间。

优选的,还包括加长管,加长管可拆地连接位于同一管道内的一对相邻锥形管的较小开口端,电缆穿设于加长管内,加长管上设有若干用于漏水的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管道过长的情况下,利用在一对锥形管之间可拆地连接加长管,可保证锥形管具有较大的斜度,从而保证积水不会积留在锥形管内壁上。

优选的,所述加长管两端插入锥形管的较小开口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方便地将锥形管与加长管连接或分离。

优选的,还包括设于相邻管道之间的连接管,连接管底部设有下凹的、位置低于锥形管的储水室。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管道内积水过多时,积水可流入连接管内的出水室中,从而减轻管道的积水压力。

优选的,所述储水室内设有通至连接管外的水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方便在连接管外将储水室中的积水抽出,无需打开连接管。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可隔离相邻管道中的积水,防止积水乱流,且抽水方便;

2、可使电缆远离积水,延长电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电力电缆管道防水封堵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半剖图;

图3是实施例2中电力电缆管道防水封堵装置的半剖正视图。

图中,1、管道;11、环形槽;2、连接管;21、储水室;3、锥形管;31、漏水孔;4、加长管;41、通孔;5、环形板;6、圆筒;61、储水腔;7、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电力电缆管道防水封堵装置,如图1、图2所示,包括设于同一根管道1内的一对锥形管3,锥形管3为塑料或金属等任何疏水材质制成,一对锥形管3分别与管道1同轴地设于管道1的两端,且它们的较小开口端相对。锥形管3的较小开口端穿有电缆,在管道1中穿设电缆时,保持电缆不向下弯曲,使电缆高度处于管道1轴线或以上,如此可在管道1中积水低于锥形管3的较小开口端时,保持电缆与积水分离,从而避免电缆泡于水中,提高电缆使用寿命。

如图2所示,锥形管3上沿母线方向均匀设有多道长条状的漏水孔31,每个锥形管3外还套有圆筒6,圆筒6也与锥形管3同轴,且圆筒6的两端与锥形管3的两端封闭围成储水腔61。漏水点主要有两处,一处为作为连接处的管道1端部漏水,另一处为管道1内壁漏水,管道1内壁漏的水也顺着管壁流至管道1端部,积水涨到一定高度后流入锥形管3内,继而从漏水孔31漏入储水腔61。

如图1、图2所示,相邻管道1之间通过连接管2连接,连接管2与管道1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连接管2内的底部开设有下凹的储水室21,储水式位置低于锥形管3的最低处,用于收集才从管道1中流至连接管2中的积水。连接管2顶部穿插有水管7,水管7顶端与外界相通,底端伸至储水室21内,可方便不拆下连接管2即可抽出储水室21内的积水,可在水管7顶端塞入塞子,避免外界水流入连接管2中。

如图2所示,管道1端部具有环形槽11,锥形管3的较大开口端一体成型有环形板5,环形板5通过螺钉可拆卸地固定于环形槽11内。环形板5的内径小于锥形管3较大开口端、大于锥形管3较小开口端。

设置环形板5内径小于锥形管3的大开口,是为了挡住锥形管3内壁较少量的水,当积水高度超过环形板5高度时,积水才能流入连接管2内的储水室21中,另外还可将环形板5作为把手将锥形管3拉出管道1,以便倒出锥形管3中的积水。设置环形板5内径大于锥形管3较小开口端,是为防止环形板5内径设计得过小而导致电缆穿线空间狭小。

实施例2

由于在管道1过长的情况下,若要求一对锥形管3在同一根管道1内相接,则锥形管3内壁的坡度将会变得很小,粘附有水液的锥形管3管壁将会与电缆接触,同样会影响电缆使用寿命。因此,如图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在同一根管道1内的一对锥形管3之间增设加长管4,电缆穿设于加长管4内,加长管4的两端直接插于锥形管3的较小开口端上,加长管4上开设有若干用于漏水的通孔41。

上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