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触电充电底座以及电熨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3206发布日期:2018-12-07 22:07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触电充电底座以及电熨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更详而言之涉及一种防触电充电底座以及电熨斗。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电熨斗是一种利用电热熨烫衣物的工具,是现代家庭中必不可少的电器之一。近年来,无绳电熨斗由于其使用方便,受到了市场的广泛欢迎。无绳电熨斗一般包括熨斗主体和连接有电源线的充电底座,所述熨斗主体不设有电源线。在充电时,将所述熨斗主体置于所述充电底座上,所述熨斗主体的电连接部与所述充电底座的导电电极相接触,所述电源线与外部电源进行电连接,以藉由外部电源将电能通过所述充电底座供应给所述熨斗主体。使用时将所述熨斗主体从所述充电底座上取出,通过这样的结构使得所述熨斗主体在使用时可进行无绳操作,为使用者带来了便利。

但是,现有的无绳电熨斗存在以下缺陷:当所述熨斗主体从所述充电底座上取出后,所述充电底座的导电电极会直接暴露在外部,容易造成使用者的误触,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触电充电底座以及电熨斗,加强了电熨斗的使用安全性,解决了导电电极在非充电状态下直接暴露在充电底座外部的问题,避免了使用者的误触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熨斗,其包括:

熨斗主体;和

充电底座;其中所述熨斗主体可分离地连接于所述充电底座,所述熨斗主体包括主体外壳和设置在所述主体外壳底部的主体电连接部,所述充电底座包括底座外壳、设置在所述底座外壳内的底座电连接部、以及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底座外壳内的防触电隔离机构,所述防触电隔离机构将所述底座电连接部隔离在所述底座外壳内,所述底座外壳具有一套孔,所述主体电连接部的底面穿过所述套孔下压所述防触电隔离机构使得所述底座电连接部从所述防触电隔离机构与所述底座外壳的壳壁之间露出,当所述防触电隔离机构被下压时,所述底座电连接部与所述主体电连接部电连接进行充电,通过这样的结构,实现了所述底座电连接部在非充电状态下被隐藏在所述底座外壳内,避免了使用者的误触,提高了电熨斗的使用安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所述主体电连接部具有一圆环形的连接腔,所述充电底座进一步包括一与所述连接腔相适配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适于插入到所述连接腔中。通过所述连接管与所述连接腔的配合,实现了所述主体电连接部与所述充电底座可分离且可转动地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所述主体电连接部进一步包括受电壁和接线柱,所述受电壁设置在所述主体电连接部的侧面,所述接线柱设置在所述连接腔内,所述底座电连接部包括第一电极片、第二电极片、以及接地电极,所述接地电极设置在所述连接管内部,所述防触电隔离机构可活动地套接于所述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具有一与所述接线柱同心的插槽,所述接线柱插入所述插槽内与所述接地电极电连接,同时所述主体电连接部的底面下压所述防触电隔离机构使得所述第一电极片和所述第二电极片从所述防触电隔离机构与所述底座外壳的壳壁之间露出并与所述受电壁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所述防触电隔离机构包括环状隔离盖,所述环状隔离盖可活动地套接于所述连接管,所述充电底座进一步包括隔离盖复位弹簧,所述隔离盖复位弹簧套接于所述连接管并抵接于所述环状隔离盖,所述隔离盖复位弹簧对所述环状隔离盖持续施加向外的作用力以使得所述环状隔离盖在自然状态下封闭所述底座外壳的所述套孔并使得所述底座电连接部被隔离封闭在所述底座外壳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所述防触电隔离机构进一步包括至少两锁定件和至少两锁定件复位弹簧,所述连接管的管壁具有至少两定位槽,所述环状隔离盖具有至少两与所述定位槽相对应的锁槽,所述锁定件与所述锁定件复位弹簧设置在所述锁槽内,所述锁定件在所述锁定件复位弹簧的作用下插入所述定位槽内以使得所述环状隔离盖不能相对于所述连接管发生滑动。通过这样的结构,使得所述环状隔离盖在自然状态下被锁定在所述连接管顶端,所述环状隔离盖无法在外力的下压作用下向下移动露出所述第一电极片和所述第二电极片,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性。

优选地,所述防触电隔离机构进一步包括至少两引导部,所述引导部自所述环状隔离盖外向凸出地延伸形成,所述底座外壳的内壁设置有至少两与所述引导部相适配的引导槽,在所述引导部与所述引导槽的配合下,所述防触电隔离机构在所述底座外壳内移动时无法发生转动,加强了所述防触电隔离机构的移动稳定性。

依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种防触电充电底座,其包括:

底座外壳;

设置在所述底座外壳内的底座电连接部;以及

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底座外壳内的防触电隔离机构,所述防触电隔离机构将所述底座电连接部隔离在所述底座外壳内,所述底座外壳具有一套孔供外力下压所述防触电隔离机构使得所述底座电连接部从所述防触电隔离机构与所述底座外壳的壳壁之间露出并与外部电连接部电连接进行充电,通过这样的结构,实现了所述底座电连接部在非充电状态下被隐藏在所述底座外壳内,避免了使用者的误触,提高了电熨斗的使用安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所述充电底座进一步包括一连接管,所述底座电连接部包括第一电极片、第二电极片、以及接地电极,所述接地电极设置在所述连接管内部,所述连接管具有一插槽供外部接线柱插入所述插槽内与所述接地电极电连接,所述防触电隔离机构可活动地套接于所述连接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所述防触电隔离机构包括环状隔离盖,所述环状隔离盖可活动地套接于所述连接管,所述充电底座进一步包括隔离盖复位弹簧,所述隔离盖复位弹簧套接于所述连接管并抵接于所述环状隔离盖,所述隔离盖复位弹簧对所述环状隔离盖持续施加向外的作用力以使得所述环状隔离盖在自然状态下封闭所述底座外壳的所述套孔并使得所述底座电连接部被隔离封闭在所述底座外壳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所述防触电隔离机构进一步包括至少两锁定件和至少两锁定件复位弹簧,所述连接管的管壁具有至少两定位槽,所述环状隔离盖具有至少两与所述定位槽相对应的锁槽,所述锁定件与所述锁定件复位弹簧设置在所述锁槽内,所述锁定件在所述锁定件复位弹簧的作用下插入所述定位槽内以使得所述环状隔离盖不能相对于所述连接管发生滑动。通过这样的结构,使得所述环状隔离盖在自然状态下被锁定在所述连接管顶端,所述环状隔离盖无法在外力的下压作用下向下移动露出所述第一电极片和所述第二电极片,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性。

优选地,所述防触电隔离机构进一步包括至少两引导部,所述引导部自所述环状隔离盖外向凸出地延伸形成,所述底座外壳的内壁设置有至少两与所述引导部相适配的引导槽,在所述引导部与所述引导槽的配合下,所述防触电隔离机构在所述底座外壳内移动时无法发生转动,加强了所述防触电隔离机构的移动稳定性。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加强了电熨斗的使用安全性,实现了在非充电状态下将导电电极隐藏在充电底座内部,避免了使用者的误触。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说明、附图、以及所附的权利要求进一步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熨斗主体与充电底座分离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主体电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充电底座的爆炸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剖视图,其显示了防触电隔离机构被打开的状态;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另一剖视图,其显示了充电状态下主体电连接部与底座电连接部的配合;

图中:熨斗主体10;主体外壳11;主体电连接部20;受电壁21;第一导电部211;第二导电部212;接线柱22;连接腔23;底面24;充电底座30;底座外壳31;套孔311;底座电连接部32;第一电极片321;第二电极片322;接地电极323;防触电隔离机构33;环状隔离盖331;锁槽3311;锁定件332;锁定件复位弹簧333;引导部334;连接管34;插槽341;定位槽342;隔离盖复位弹簧3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参看附图之图1至图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防触电充电底座以及电熨斗将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被阐明,其中所述电熨斗包括熨斗主体10和充电底座30,所述熨斗主体10可分离地连接于所述充电底座30。所述充电底座30能够被连接于一个外部电源,例如所述充电底座30能够被电连接于市电网络,以藉由市电网络将电能通过所述充电底座30供应给所述熨斗主体10。所述熨斗主体10连接于所述充电底座30时进行充电,所述熨斗主体10脱离所述充电底座30后可以进行无绳操作。

具体地来说,所述熨斗主体10包括主体外壳11和设置在所述主体外壳11底部的主体电连接部20,所述充电底座30包括底座外壳31、设置在所述底座外壳31内的底座电连接部32、以及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底座外壳31内的防触电隔离机构33。所述防触电隔离机构33将所述底座电连接部32隔离在所述底座外壳31内。所述底座外壳31具有一套孔311,所述主体电连接部20的底面24穿过所述套孔311下压所述防触电隔离机构33使得所述底座电连接部32从所述防触电隔离机构33与所述底座外壳31的壳壁之间露出。所述底座电连接部32在所述防触电隔离机构33被下压的状态下与所述主体电连接部20电连接进行充电。通过这样的结构,实现了所述底座电连接部32在非充电状态下被隐藏在所述底座外壳31内,避免了使用者的误触,提高了电熨斗的使用安全性。

优选地,所述主体电连接部20具有一圆环形的连接腔23,所述充电底座30进一步包括一与所述连接腔23相适配的连接管34,所述连接管34适于插入到所述连接腔23中。通过所述连接管34与所述连接腔23的配合,所述主体电连接部20与所述充电底座30可分离且可转动地连接,实现了所述主体电连接部20可以以任意角度与所述充电底座30相连接。当所述主体电连接部20与所述充电底座30连接时,所述主体电连接部20与所述底座电连接部32电接触,以藉由所述充电底座30对所述熨斗主体10进行充电。

更具体地来说,所述主体电连接部20进一步包括受电壁21和接线柱22,所述受电壁21设置在所述主体电连接部20的侧面,所述接线柱22设置在所述连接腔23内。所述底座电连接部32包括第一电极片321、第二电极片322、以及接地电极323,所述接地电极323设置在所述连接管34内部。所述防触电隔离机构33可活动地套接于所述连接管34,所述连接管34具有一与所述接线柱22同心的插槽341,所述插槽341的孔径与所述接线柱22的直径相适配。所述接线柱22插入所述插槽341内与所述接地电极323电连接,同时所述主体电连接部20的底面24下压所述防触电隔离机构33使得所述第一电极片321和所述第二电极片322从所述防触电隔离机构33与所述底座外壳31的壳壁之间露出并与所述受电壁21电连接。

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所述受电壁21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导电部211和第二导电部212,当所述主体电连接部20与所述底座电连接部32连接时,所述第一电极片321与所述第一导电部211电接触,所述第二电极片322与所述第二导电部212电接触。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所述主体电连接部20为圆柱形,所述受电壁21设置在所述主体电连接部20的侧面,因此当所述主体电连接部20相对于所述充电底座30转动时,所述主体电连接部20与所述底座电连接部32始终保持电连接。

进一步参看附图之图3至图5,所述防触电隔离机构33包括环状隔离盖331,所述环状隔离盖331可活动地套接于所述连接管34。所述充电底座30进一步包括隔离盖复位弹簧35,所述隔离盖复位弹簧35套接于所述连接管34并抵接于所述环状隔离盖331。所述隔离盖复位弹簧35对所述环状隔离盖331持续施加向外的作用力以使得所述环状隔离盖331在自然状态下封闭所述底座外壳31的所述套孔311并使得所述底座电连接部32被隔离封闭在所述底座外壳31内。

所述防触电隔离机构33进一步包括至少两锁定件332和至少两锁定件复位弹簧333,所述连接管34的管壁具有至少两定位槽342,所述环状隔离盖331具有至少两与所述定位槽342相对应的锁槽3311。所述锁定件332与所述锁定件复位弹簧333设置在所述锁槽3311内,所述锁定件332在所述锁定件复位弹簧333的作用下向外移动并插入所述定位槽342内,所述锁定件332与所述连接管34的管壁相抵触以使得所述环状隔离盖331不能相对于所述连接管34发生滑动。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锁定件332的数量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充电底座30中不受限制,例如,在附图3至图5示出的所述电熨斗的具体示例中,以所述锁定件332的数量为两个以例来阐述和揭露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充电底座30的内容和特征,但所述锁定件332的数量为两个并不能被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充电底座30的内容和范围的限制。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充电底座30的其他可能的示例中,所述锁定件332的数量也可以但不限于被实施为3个、4个等。

优选地,所述定位槽342被设置在所述连接管34的顶端。通过这样的结构,使得所述环状隔离盖331在自然状态下被锁定在所述连接管34顶端,将所述第一电极片321和所述第二电极片322封闭隔离在所述底座外壳31内。所述环状隔离盖331无法在外力的下压作用下向下移动露出所述第一电极片321和所述第二电极片322,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性。

在所述接线柱22插入所述插槽341的过程中,所述接线柱22在经过所述定位槽342时会向外挤压两所述锁定件332以使得所述锁定件332退回到所述锁槽3311内,所述锁定件332脱离所述连接管34的管壁。也就是说,所述锁定件332在所述接线柱22的挤压下退回到所述锁槽3311内并结束对所述环状隔离盖331的锁定作用,所述主体电连接部20的底面24随着所述接线柱22的移动向下挤压所述环状隔离盖331向下移动。在此过程中,所述接线柱22与所述接地电极323实现电接触,所述第一电极片321和所述第二电极片322从所述环状隔离盖331与所述底座外壳31的壳壁之间露出并与所述主体电连接部20的所述受电壁21实现电接触。

当所述主体电连接部20脱离所述充电底座30,所述环状隔离盖331在所述隔离盖复位弹簧35的作用下复位到所述连接管34的顶端,实现将所述底座电连接部32重新隔离封闭在所述底座外壳31内;同时所述锁定件332在所述锁定件复位弹簧333的作用下复位插入到所述连接管34的所述定位槽342中,重新实现所述环状隔离盖331与所述连接管34的锁定。

优选地,所述防触电隔离机构33进一步包括至少两引导部334,所述引导部334自所述环状隔离盖331外向凸出地延伸形成。所述底座外壳31的内壁设置有至少两与所述引导部334相适配的引导槽(图中未示出),在所述引导部334与所述引导槽的配合下,所述防触电隔离机构33在所述底座外壳31内移动时无法发生转动,避免所述锁槽3311与所述定位槽342发生相对位移,加强了所述防触电隔离机构33的移动稳定性。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充电底座30同样可以适用于电水壶、咖啡壶、搅拌机、榨汁机等其他家用电器。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