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线安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53153发布日期:2019-01-18 19:36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线安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安装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管线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油气资源的进一步勘探开采,柔性好、耐腐蚀、易安装的复合材料管逐步取代金属管材,在陆地及海洋油气田的开采中工程应用越来越多。由于复合材料柔性管具有连续性好、单管距离长等特点,在铺设安装的施工过程中,对安装装置的便捷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提出了要求。当铺设安装较长的管线时,易出现过度弯曲、轴线不固定等现象,造成管线的损坏,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目前工程中一般使用排线器解决上述问题,尤其是铺设安装电缆、光线缆等。较大口径和大口径管线的最小弯曲半径一般大于排线器导辊直径,在铺设安装过程中易发生弯曲过度,对管线造成损坏。另外,长距离管线的铺设安装过程中易形成扭转,使得管线轴线不固定,所产生的扭矩直接影响管线的力学性能指标,难以保证正常的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操作方便且安全可靠性高的管线安装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管线安装装置,包括底架和控制系统,所述底架上表面设有立架,所述立架上端设有第一牵引机构,所述立架下端设有第二牵引机构,所述立架上端设有鹅颈轮,所述鹅颈轮接近立架一端下方的立架侧面设有与鹅颈轮配合使用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张紧履带总成,所述两个张紧履带总成之间的水平距离通过调整机构调整,所述两个张紧履带总成之间对应底架的位置设有管线通道,所述管线通道圆周设有可伸缩的夹紧机构,所述控制系统通过第二牵引装置调整管线的首端从鹅颈轮引入两个张紧履带总成之间和底架上的管线通道,所述控制系统通过第一牵引装置调整管线的末端从鹅颈轮引入两个张紧履带总成之间和管线通道,所述驱动机构用于管线端部引入管线通道后驱动管线向远离驱动机构方向移动。

所述底架设有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底座为矩形排骨架,所述第一底座上表面设有两个相平行的第三导轨,所述第三导轨上套设有立架支架,所述立架支架为矩形框架,所述立架支架上表面与立架下端之间设有支架机构,所述第一底座与立架支架之间设有第九液压伸缩杆,所述控制系统通过第九液压伸缩杆的伸缩状态调整立架支架、支架机构、立架和与管线通道之间的距离。

所述支架机构设有配套使用的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转轴,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为长条形,所述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通过转轴枢接,所述第一支架远离转轴的一端与立架支架上表面相连,所述第二支架远离转轴的一端与立架下端下表面相连,所述立架支架远离管线通道一端的上表面与立架对应的侧面之间设有第一液压伸缩杆,所述立架通过第一液压伸缩杆和支架机构改变立架与立架支架之间的角度。

所述第一牵引机构设有第一滑轮和第一卷扬机,所述第一滑轮设在鹅颈轮下方对应立架顶部位置,所述第一滑轮通过第一滑轮支架与立架对应位置相连,所述第一滑轮支架设有与立架相连的第二液压伸缩杆,所述第一牵引机构通过调整第二液压伸缩杆的伸缩状态调整第一滑轮的工作位置,所述第一卷扬机设在第一滑轮下方的立架上,所述第一卷扬机的钢丝绳的端部设有第一挂钩,所述第二牵引机构设有第二滑轮和第二卷扬机,所述第二滑轮设在管线通道上端与张紧履带总成下端之间对应立架位置,所述第二滑轮通过第二滑轮支架与立架对应位置相连,所述第二滑轮支架设有与立架相连的第三液压伸缩杆,所述第二牵引机构通过调整第三液压伸缩杆的伸缩状态调整第二滑轮的工作位置,所述第二卷扬机设在第二滑轮上方的立架上,所述第二卷扬机的钢丝绳的端部设有第二挂钩。

所述立架上表面设有可向内外侧方向来回移动的鹅颈轮支架,所述鹅颈轮设在鹅颈轮支架上表面,所述鹅颈轮支架与立架之间设有第四液压伸缩杆,所述第四液压伸缩杆的一端与鹅颈轮支架下表面相连,所述第四液压伸缩杆的另一端与立架上表面相连,所述立架对应驱动机构的侧面设有两个相平行的驱动机构轨道,所述驱动机构设有壳体,所述壳体的一端套设在驱动机构轨道上,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与立架相连的第五液压伸缩杆,所述控制系统通过控制第四液压伸缩杆和第五液压伸缩杆的伸缩状态调整鹅颈轮和驱动机构与管线通道的相对位置。

所述立架上表面设有两个相平行的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与鹅颈轮的两端之间连线水平连线相平行,所述第一导轨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滑块,所述鹅颈轮支架下表面与对应第一滑块上表面相连,所述鹅颈轮支架上表面与鹅颈轮下端之间设有斜撑,所述鹅颈轮远离驱动机构的一端与斜撑之间设有第八液压伸缩杆。

所述调整机构设有两个第二导轨和第六液压伸缩杆,所述两个第二导轨相对平行设在壳体内与立架相垂直的内侧面远离立架的一端,所述第二导轨与立架相垂直,所述第二导轨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远离壳体的表面设有第一履带支架,所述壳体内与立架相垂直的内侧面接近立架的一端设有第二履带支架,所述两个张紧履带总成对应设在第一履带支架和第二履带支架上,所述第六液压伸缩杆设在第一履带支架远离立架的侧面与壳体远离立架的内侧面之间,所述控制系统通过第六液压伸缩杆的伸缩状态调整两个履带总成之间的水平距离。

所述第一履带支架或第二履带支架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一个转动轮,所述第一履带支架或第二履带支架的两个转动轮的外圆之间套设有履带,所述履带总成的转动轮内设有液压马达和减速机,所述减速机的输出轴与第一履带支架或第二履带支架的转动轮中心相连,所述液压马达的输出轴与减速机的输入轴通过联轴器相连。

所述底架上管线通道上方设有第二底座,所述夹紧机构设有两个夹紧块和两个第七液压伸缩杆,所述两个夹紧块设在第二底座对应管线通道圆周且与第二底座枢接,所述第七液压伸缩杆的一端通过夹紧支架与第二底座相连,所述第七液压伸缩杆的另一端与夹紧块远离管线通道的侧面相连,所述控制系统通过第七液压伸缩杆的伸缩状态调整两个夹紧块之间的距离。

所述鹅颈轮的横截面为圆弧形,所述鹅颈轮内均布设有n个轴向滚轮,所述n≥2,所述n为正整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合理、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性高且施工效率高,能够在铺设安装过程中防止管线过度弯曲,保持管线的轴线固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A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局部B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1的局部C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待传送的管线首端使用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局部A放大示意图;

图7是图5的局部B放大示意图;

图8是图5的局部C放大示意图;

图9是图5的局部D放大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待传送的管线末端使用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的局部A放大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驱动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13是图12的均布切割正视示意图。

图中标记:1.底架,2.立架,3.鹅颈轮机构,4.驱动机构,5.第一牵引机构,6.第二牵引机构,7.夹紧机构,8.待传送的管线,11.支撑杆,12. 第二底座,13.第一底座,14.立架支架,15.第一支腿,16.第三导轨, 17.支架机构,18.第二支腿,21.第一液压伸缩杆,22.第一滑轮框架,23. 驱动机构轨道,24.第五液压伸缩杆,31.第一导轨,32.第一滑块,33.鹅颈轮支架,34.鹅颈轮,35.斜撑,36.第八液压伸缩杆,37.第四液压伸缩杆,38.第一固定块,39.管道座,41.壳体,42.调整机构,43.张紧履带总成,51.第一滑轮,52.第一卷扬机,53.第三滑轮,54.第一滑轮支架, 55.第二液压伸缩杆,56.第三滑轮支架,57.第一挂钩,58.第一连接块,61.第二滑轮,62.第二卷扬机,63.第四滑轮,64.第二滑轮支架, 65.第一固定架,66.第三液压伸缩杆,67.第四滑轮支架,68.第二挂钩,71.夹紧块,72.第七液压伸缩杆,73.防护架,74.旋转支架,171. 第一支架,172.第二支架,173.转轴,411.第一侧板,412.第二侧板, 413.驱动机构支架,414.第九液压支架,421.第二导轨,422.第二导轨滑块,423.第一履带支架,424.第二履带支架,425.第六液压伸缩杆, 431.转动轮,432.履带,433.液压马达,434.减速机,711.弧形槽, 731.第十四液压支架,741.第十三液压支架,4131.透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助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如图1-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线安装装置,包括底架1和控制系统,底架1设有两个相平行的支撑杆11,支撑杆11为长条形,两个支撑杆11上表面的一端设有第一底座13和第二底座12,第一底座13 和第二底座12之间设有间隙,第一底座13和第二底座12为矩形排骨架。

第一底座13上表面设有立架支架14,立架支架14为矩形框架,立架支架14的长度小于对应的第一底座13的长度,立架支架14的宽度小于对应的第一底座13的宽度,第二底座12与立架支架14之间的第一底座13的骨架上表面设有两个第一支腿15,立架支架14对应第第一底座 13的骨架上表面设有六个第一支腿15,每三个第一支腿15在一条直线上,第一支腿15上设有通透的固定孔,每三个第一支腿15之间设有第三导轨16,第三导轨16贯穿立架支架14接近第二底座12的端部套设在第一支腿15的固定孔内,两个第三导轨16相平行。

每个第三导轨16上套设有一组支架机构17,支架机构17设有使用的第一支架171、第二支架172和转轴173,第一支架171和第二支架172 为长条形,第一支架171与第二支架172通过转轴173枢接,第一支架 171远离转轴173的一端与立架支架14上表面相连,第二支架172远离转轴1333的一端设有立架2,立架2为长方体排骨架结构,立架2的下端表面与第二支架172远离转轴173的一端相连。

立架支架14接近第二滑轮62一端上表面设有与立架2下端配合使用的第二支腿18,第二支腿18为长条形,立架2与第一底座13相垂直时,立架2下端表面与立架支架14上表面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支腿18的高度,第二支腿18用于立架2与第一底座13相垂直时,对立架2起支撑作用。

立架支架14远离第一支架171的一端上表面与立架2对应的侧面之间设有第一液压伸缩杆21,第一液压伸缩杆21的缸筒端通过第一液压支架与立架支架14上表面相连,第一液压伸缩杆21的缸筒端与第一液压支架枢接,第一液压伸缩杆21的伸缩杆端通过第二液压支架与立架3下端的侧表面相连,第一液压伸缩杆21的伸缩杆端与第二液压支架枢接。

第一底座13远离第二滑轮61的一端与立架支架14接近第二滑轮61 的一端之间设有第九液压伸缩杆,第九液压伸缩杆的缸盖端通过第十七液压支架与第一底座13远离第二滑轮61的一端内侧表面相连,第九液压伸缩杆的伸缩杆端通过第十八液压支架与立架支架14的接近第二滑轮 61的一端内侧表面相连,第九液压伸缩杆的缸盖端与第十七液压支架枢接,第九液压伸缩杆的伸缩杆端与第十八液压支架枢接。

立架2的上表面设有可向内外侧方向来回移动鹅颈轮机构3,鹅颈轮机构3设有两个相平行的第一导轨31,第一导轨31与第三导轨16相垂直,第一导轨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滑块32。

优选的,每个第一导轨31上套设有两个第一滑块32。

第一滑块32远离导轨的表面设有鹅颈轮支架33,鹅颈轮支架33为矩形排骨架,鹅颈轮支架33的宽度小于立架2的宽度,鹅颈轮支架33 的长度大于立架2的长度,即鹅颈轮支架33接近第二底座12的一端凸出于立架2,鹅颈轮支架33上表面设有鹅颈轮34,鹅颈轮34为圆弧形,鹅颈轮34的一端与鹅颈轮支架33接近第二底座12的一端端部相连,鹅颈轮34接近鹅颈轮支架33的一端与鹅颈轮支架33上表面支架设有斜撑 35,斜撑35与鹅颈轮34远离鹅颈轮支架33的一端之间设有第八液压伸缩杆36,第八液压伸缩杆36的缸筒端通过第十五液压支架与斜撑35相连,第八液压伸缩杆36的缸筒端与第十五液压支架枢接,第八液压伸缩杆36的伸缩杆端通过第十六液压支架与鹅颈轮34相连,第八液压伸缩杆36的伸缩杆端与第十六液压支架枢接。

鹅颈轮34内均布设有多个轴向滚轮,待传送的管线8通过轴向滚轮向前输送。

两个第一导轨31支架之间设有第四液压伸缩杆37,第四液压伸缩杆 37的缸筒端通过第七液压支架与立架2上表面相连,第四液压伸缩杆37 的缸筒端与第七液压支架枢接,鹅颈轮支架33下表面对应第四液压伸缩杆37位置设有第一固定块38,第四液压伸缩杆37的伸缩杆端与固定块相连。

鹅颈轮34接近立架2的一端设有管道座39,管道座39远离第二底座12的侧面与鹅颈轮支架33对应位置相连。

立架2上端设有第一牵引机构5,立架2下端设有第二牵引机构6,鹅颈轮34下方对应第二底座12位置设有上下通透的管线通道,鹅颈轮 34接近立架2一端下方立架2侧面设有驱动机构4,鹅颈轮34、驱动机构4和管线通道配合使用。

第一牵引机构5设有第一滑轮51、第一卷扬机52和第三滑轮53,鹅颈轮34接近立架2一端对应立架2的位置设有滑轮框架22,滑轮框架 22凸出于立架2接近第二底座12的一端,第一滑轮51设在鹅颈轮34下方的滑轮支架22上表面,第一滑轮51通过第一滑轮支架54与滑轮框架 22上表面枢接,第一滑轮51可转动的设在第一滑轮支架54远离滑轮框架22的一端,第一滑轮支架54上表面与滑轮框架22上表面之间设有第二液压伸缩杆55,第一滑轮支架54上表面设有第一连接块58,第二液压伸缩杆55的缸筒端通过第三液压支架与滑轮框架22上表面相连,第二液压伸缩杆55的缸筒端与第三液压支架枢接,第二液压伸缩杆55的伸缩杆端通过第四液压支架与第一连接块58相连,第二液压伸缩杆55 的伸缩杆端与第四液压支架枢接。

立架2远离第一滑轮51的一侧设有第三滑轮53,第三滑轮53通过第三滑轮支架56与立架2对应位置相连,第三滑轮53可转动的设在第三滑轮支架56远离立架2的一端。

第一卷扬机52设在第三滑轮53下方对应立架2的位置上,第一卷扬机52通过第一卷扬机支架与立架2对应位置相连,第一卷扬机52设有钢缆,第一卷扬机52钢缆的端部设有第一挂钩57。

驱动机构4设有壳体41,壳体41为上下通透且内部中空的长方体框架,壳体41设有两个第一侧板411和两个第二侧板412,第一侧板411 的长度大于第二侧板412的长度,第一侧板411的宽度等于第二侧板412 的宽度,第一侧板411平行设在对应的第二侧板412的两端且垂直相连。

任意一个第二侧板412的外侧面设有四个驱动机构支架413,四个驱动机构支架413之间连线为矩形,驱动机构支架413远离第二侧板412 的一端设有通透的透孔4131,第二侧板412中心设有第九液压支架414,第九液压支架414为两个竖直方向平行设置的矩形板。

立架2对应驱动机构4的侧面设有两个相平行的驱动机构轨道23,两个驱动机构轨道23之间的距离等于竖直方向两个驱动机构支架413对应的透孔4131中心之间的距离,壳体41通过透孔4131套设在驱动机构轨道23上。

第九液压支架414与对应的立架2侧面位置第五液压伸缩杆24,第五液压伸缩杆24的缸筒端通过第十液压支架与立架2对应位置相连,第十液压支架为两个竖直方向平行设置的矩形板,第五液压伸缩杆24的缸筒端与第十液压支架枢接,第五液压伸缩杆24的伸缩杆端通过第九液压支架与第二侧板412相连,第五液压伸缩杆24的伸缩杆端与第九液压支架枢接。

驱动机构4还设有调整机构42,调整机构42设在壳体41内腔远离立架2的一端。

调整机构42设有两个第二导轨421和第二导轨滑块422,第二导轨 421设在第一侧板411远离立架2的一端,两个第二导轨421与立架2相垂直设在对应的第一侧板411内表面上,两个第二导轨421设在壳体41 内腔同一高度,第二导轨421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导轨滑块422,第二导轨滑块422远离第二导轨421的表面设有第一履带支架423,两个第一履带支架之间设有一个张紧履带总成43,第一侧板411接近立架2的一端设有第二履带支架424,两个第二履带支架425的外侧面分别与第一侧板 411内侧面对应位置相连,两个第二履带支架424的内侧面之间设有另一个张紧履带总成43。

两个第二导轨421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第六液压伸缩杆425,第六液压伸缩杆425的缸筒端与远离立架2的第二侧板412内侧面垂直相连,第六液压伸缩杆425的伸缩杆端与第一履带支架423的外侧面相连。

张紧履带总成43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一个转动轮431,两个转动轮431 的外圆之间套设有履带432,张紧履带总成43上端的转动轮431内设有液压马达433和减速机434,液压马达433的输出轴与减速机434的输入轴通过联轴器相连,减速机434的输出轴与张紧履带总成43上端的转动轮431相连。

第二牵引机构6设有第二滑轮61、第二卷扬机62和第四滑轮63,第二滑轮61通过第二换轮支架64设在驱动机构4下方的立架2上,第二滑轮61可转动的设在第二滑轮支架64远离立架2的一端,第二滑轮支架64接近立架2的一端通过第一固定架65与立架2对应位置相连,第二滑轮支架64接近立架2的一端与第一固定架65枢接。

第二滑轮支架64上表面与立架支架14上表面之间设有第三液压伸缩杆66,第二滑轮支架64下表面设有第二连接块,第三液压伸缩杆66 的缸筒端通过第五液压支架与立架支架14上表面对应位置相连,第三液压伸缩杆66的缸筒端与第五液压支架枢接,第三液压伸缩杆66的伸缩杆端通过第六液压支架与第二连接块相连,第三液压伸缩杆66的伸缩杆端与第六液压支架枢接。

第四滑轮63设在立架2远离第二滑轮61的一侧,第四滑轮63通过第四滑轮支架67与立架2对应位置相连,第四滑轮63可转动的设在第四滑轮支架67远离立架2的一端。

第二卷扬机62设在第三滑轮63与第一卷扬机52之间对应立架2的位置,第二卷扬机62通过第二卷扬机支架与立架2对应位置相连,第二卷扬机62设有钢缆,第二卷扬机62钢缆的端部设有第二挂钩68。

管线通道圆周设有可伸缩的夹紧机构7,夹紧机构7设有两个夹紧块 71和两个第七液压伸缩杆72,夹紧块71为矩形块,夹紧块71设有向远离管线通道中心方向凹陷的弧形槽711,两个夹紧块71的弧形槽711形成圆柱形槽,夹紧块71设在管线通道上方对应的第二底座12的上表面,夹紧块71远离管线通道中心的内外两侧面设有与其垂直相连的防护架 73,防护架73为直角三角形框架,防护架73的一个直角边分别与第二底座12上表面和对应的夹紧块71外表面垂直相连,防护架73的另一个直角边设在接近立架2的方向,防护架73的两个直角边相交处的外侧面设有旋转支架74,旋转支架74与第二底座12上表面枢接,旋转支架74 远离夹紧块71的外侧面底部位置设有第十三液压支架741,防护架73远离立架2且接近第二底座12的位置设有第十四液压支架731,第七液压伸缩杆72设在第十三液压支架741和第十四液压支架731之间,第七液压伸缩杆72的缸筒端与第十三液压支架741枢接相连,第七液压伸缩杆 72的伸缩杆端与第十四液压支架731枢接相连。

第一液压伸缩杆21~第九液压伸缩杆上分别设有伸到位磁性开关和缩到位磁性开关。

控制系统设有可编程控制或工控机,第一液压伸缩杆21~第九液压伸缩杆上的伸到位磁性开关和缩到位磁性开关分别与可编程控制或工控机的输入端对应相连,第一液压伸缩杆21~第九液压伸缩杆的液压管路上设有对应的液压阀,第一液压伸缩杆21~第九液压伸缩杆的液压管路上设有对应的液压阀的信号输入端与可编程控制或工控机的输出端对应相连,可编程控制或工控机通过控制回路与液压马达相连。

控制系统根据工艺流程控制第一液压伸缩杆21~第九液压伸缩杆的工作状态。

控制系统通过第六液压伸缩杆425的伸缩状态调整两个张紧履带总成43之间的距离,从而调整两个张紧履带总成43之间通过待传送的管线8的张紧力。

控制系统通过第七液压伸缩杆72的伸缩状态调整两个夹紧块71之间的距离。

待传送的管线8的首端通过第二卷扬机62引入管线通道时,第七液压伸缩杆72处于伸到位工作状态,两个夹紧块71的弧形槽711形成圆柱体槽;待传送的管线8出现断裂、张紧履带总盛43失控等意外情况时,第七液压伸缩杆72处于伸到位工作状态,两个夹紧块71的弧形槽711 形成圆柱体槽,圆柱体槽用于夹紧待传送的管线8。

待传送的管线8处于正常传送时,第七液压伸缩杆72处于缩到位工作状态,待传送的管线8的末端通过第一卷扬机52引入管线通道时,第七液压伸缩杆72处于缩到位工作状态。

该管线安装装置可设在车上,车体上设有与立架2配合使用的支座,立架2通过转轴173和第一液压伸缩杆21使立架2与立架支架14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即立架2与支座相接触,立架2处于放倒位置,便于运输。

在使用前,根据待传送的管线8的规格调整第一液压伸缩杆21~第八液压伸缩杆36上伸到位磁性开关和缩到位磁性开关的位置。

管线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开机前准备

通过调整转轴173和第一液压伸缩杆21使立架2与底架1处于垂直状态,即控制系统使第一液压伸缩杆21处于伸到位状态,为传送管线做准备;

(2)开机启动

通过调整第八液压伸缩杆36使鹅颈轮34处于伸展状态,根据管线的规格并通过调整第九液压伸缩杆21的伸出状态使立架2在第三导轨16 上移动,从而调整鹅颈轮34下端与管线通道之间的距离,通过调整第四液压伸缩杆37的伸缩位置使鹅颈轮支架33带动鹅颈轮34在第一导轨上移动从而调整鹅颈轮34下端的位置,通过调整第五液压伸缩杆24的伸缩位置使驱动机构4在驱动机构轨道上移动从而调整驱动机构4在内外侧方向的位置,鹅颈轮34接近立架2的一端、两个张紧履带总成43之间与管线通道在竖直方向处于一条直线上,此时第二液压伸缩杆55、第三液压伸缩杆66、第六液压伸缩杆425和第七液压伸缩杆72处于缩回状态;

(3)管线首端的输送装夹

1)控制系统使第三液压伸缩杆66处于伸出状态,操作人员将第二卷扬机62的钢缆和第二挂钩68依次通过第四滑轮63、第二滑轮61后放在驱动机构4上方位置,接着操作人员将带传送的管线8首端接头从管线大盘上引到鹅颈轮34内且在两个张紧履带总成43上方位置与第二挂钩 68相连,控制系统通过控制第二卷扬机62工作使待传送的管线8的首端贯穿两个张紧履带总成43之间位置引入管线通道;

2)操作人员将第二挂钩68从待传送的管线8的首端接头上取下,通过控制第七液压伸缩杆72处于伸出状态使夹紧机构7的弧形槽711处于夹紧待传送的管线8首端的状态,此时控制系统使第三液压伸缩杆66处于缩回状态,控制系统通过控制第六液压伸缩杆425处于伸出状态使远离立架2的张紧履带总成43向接近立架2方向移动,从而夹紧待传送的管线8;

(4)管线传送

控制系统通过控制液压马达433工作使待传送的管线8向下移动通过管线通道送入待安装管线位置,此时控制系统使夹紧机构7的第七液压伸缩杆72处于缩回状态;

(5)管线末端输送

1)控制系统使第二液压伸缩杆55处于伸出状态,此时第三液压伸缩杆66处于缩回状态,第一卷扬机52的钢缆设有第一挂钩57的一端依次通过第三滑轮53和第一滑轮51后与设在鹅颈轮内待传送的管线8的末端接头相连,此时控制系统通过控制第六液压伸缩杆425处于伸出状态使远离立架2的张紧履带总成43向接近立架2方向移动,两个张紧履带总成43之间的距离大于待传送管线8的最大直径,控制系统通过控制第一卷扬机52工作使待传送的管线8末端顺利通过两个张紧履带总成43 之间;

2)操作人员将第一挂钩57从待安装的管线末端接头上取下,控制系统使第二液压伸缩杆55处于缩回状态;

(6)操作人员更换缠设有待传送管线的大盘,重复步骤(2)-(5)。

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故其等同组件的置换,或依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改,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涵盖之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