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转接井的电缆布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55822发布日期:2019-01-02 22:10阅读:6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转接井的电缆布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变电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有转接井的电缆布线结构。



背景技术:

变电站与变电站之间,通过地下的电缆连接,往往一个通道地表眼线上设有多个变电站,需要在一个电缆沟内投入多条的电缆,有的电缆在穿入的过程中会发生扭曲等现象,而变电站之间的距离往往比较长,不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检修,同时一个电缆管道内通入多跟电缆,每根电缆的通入都会对其他的电缆进行磨损。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有转接井的电缆布线结构,用于在两个变电站之间进行电缆连接,包括电缆沟,所述的电缆沟里埋有电缆管道,在电缆沟长度走向上设有多处的转接井,所述的电缆管道与转接井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的电缆管道内为多层次多个子通道设计。

进一步地,在转接井的内侧上设有一网状支架,所述支架的网格与电缆管道的子通道形状数量相互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的转接井侧壁上凹进一凹槽,所述的凹槽的上端面倾斜角度为15-30度,下端面为水平设计,同时在凹槽的上端面上设有一水位传感器,所述的传感器与一控制器连接,控制器与一报警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每个网格的下端边的两侧均设有一水平凸沿。

进一步地,所述的转接井具有一盖体。

进一步地,在电缆管道内沿着电缆管道长度方向上设有一具有高度的电缆保护架,所述的保护架上部设有多个平行设计的横杆,横杆上串有多个表面光滑的滚球,电缆置于滚球上面,滚球在电缆行走的过程中可旋转。

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在需要通入电缆的两个变电站之间设置多个电缆转接井,可以很方便的对穿入电缆故障进行检修,使得每段电缆的距离变短,便于故障排除,同时在电缆管道内设置的多个彼此独立的子通道,可以很好是进行电缆的穿入,防止穿入电缆时,造成电缆之间摩擦。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A剖面图;

图3为支架结构的左视图;

图4为保护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保护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考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有转接井的电缆布线结构,用于在两个变电站之间进行电缆9连接,包括电缆沟1,所述的电缆沟1里埋有电缆管道2,在电缆沟1长度走向上设有多处的转接井3,所述的电缆管道2与转接井3连通,此转接井3可以根据两个变电站之间的距离设置为多个,也可以在整个电缆沟1需要拐弯的地方设置一个。

作为方案的改进,所述的电缆管道2设有呈多层次的多个独立子通道5。

作为方案的改进,在转接井3的内侧上设有一网状支架4,所述支架4的网格与电缆管道2内的子通道5形状数量相互匹配。

作为方案的改进,所述的转接井3侧壁上凹进一凹槽6,所述的凹槽6的上端面倾斜角度为15-30度,下端面为水平设计,此设计的优势是,上面的水向下流入到观察井的时候,不能直接滴到传感器上。同时在凹槽6的上端面上设有一水位传感器7,所述的传感器7与一控制器连接,控制器与一报警器连接,当转接井3内的水位到达一定高度时候,则发出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报警器进行报警,工作人员对井里的水进行处理。

作为方案的改进,所述的每个网格的下端边的两侧均设有一水平凸沿8,对经由网架上的电缆进行支撑。

作为方案的改进,所述的转接井3上部设有一盖体,主要用来阻挡树叶之类的杂物,非密封状态。

作为方案的改进,参考图4-5,在电缆管道内沿着电缆管道长度方向上设有一具有高度的电缆保护架10,所述的保护架上部设有多个平行设计的横杆,横杆上串有多个表面光滑的滚球11,电缆置于滚球上面,滚球在电缆行走的过程中可旋转,方便省力。这里可以将保护架10预埋到电缆管道的底部上。为了防止电缆从保护架10上滑落,在保护架10的左右两端设有凸起沿12。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