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变频器的机箱箱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85843发布日期:2018-12-14 23:15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用于变频器的机箱箱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频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变频器的机箱箱体。



背景技术:

变频器是应用变频技术与微电子技术,通过改变电机工作电源频率方式来控制交流电动机的电力控制设备,变频器使用过程中会一定量的热量,需要通过散热装置进行散热处理,从而保障变频器的正常使用。

市场上现有的变频器机箱基本上可以完成散热工作,但是散热效果不佳。同时防尘效果不好,在使用过程中,外部灰尘容易从散热口处进入机箱内部,使机箱内的电子元件上不可避免的堆积大量的灰尘,灰尘的大量堆积严重影响了电子元件的散热,造成机箱内电子元件的使用寿命降低,而且清理灰尘时需要打开机箱,使灰尘清理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了现有的变频器机箱的散热效果不佳、防尘效果不好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散热效果好,同时具有较好防尘功能的用于变频器的机箱箱体。

技术方案为:包括箱体,箱体两侧设有通风口,通风口外侧可拆御的连接有散热腔,散热腔通过通风口与箱体内部连通,散热腔远离通风口的一侧设有若干将箱体内部热量散出的散热管道,散热腔上端安装有散热驱动装置,散热驱动装置用于箱体内的空气自散热腔及散热管道排出至外界,若干散热管道远离散热腔的一端设有用于过滤空气中的灰尘和悬浮物的第一过滤结构,通风口内设有用于过滤空气中的灰尘和悬浮物的第二过滤结构。

优选地,散热腔远离通风口的一侧面设有若干通孔,散热管道的竖直截面大小与通孔相适配,散热管道的一端固定在通孔处,使散热管道与散热腔内部连通。

优选地,散热驱动装置为散热风扇,散热腔上端均设有开口,散热风扇可拆御连接在开口外侧。

优选地,第一过滤结构包括第一框体和沿嵌于第一框体内部的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二过滤结构包括第二框体和沿嵌于第二框体内部的第二过滤网,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均由棉纤维和竹炭纤维呈网状交织而成。

优选地,散热管道向下倾斜设置。

优选地,散热管道内部通过散热胶粘结有石墨烯层。

优选地,通风口外侧沿其周边设有向内凹陷的卡槽,卡槽内上设有若干连接柱,若干连接柱上均设有第一螺钉孔,散热腔上设有与卡槽相适配的连接块,连接块上设有相对连接块向上凸起且与连接柱相对应设置的连接槽,连接柱可套接于连接槽内部,连接槽上设有与第一螺钉孔相对应的第二螺钉孔,散热腔通过螺钉连接在通风口外侧。

优选地,卡槽上粘结有密封层。

本实用新型提供用于变频器的机箱箱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为:

1、通过散热驱动装置驱动箱体内的空气排出至外界,实现对箱体内的空气散热,提高了散热效率,设置两层过滤结构,将空气中的灰尘和悬浮物过滤干净,防止灰尘和悬浮物进入箱体内部;

2、散热腔及过滤结构均为可拆御的连接,方便将散热腔及过滤结构取下,定期对散热管道及散热腔进行清理,防止灰尘积累在散热管道及散热腔内部影响箱体内部散热;

3、在散热管道内部通过散热胶粘结有石墨烯层,因为石墨烯层具有较好的导热性和散热性,使散热管道的散热性和导热性的效果好;

4、过滤网由棉纤维和竹炭纤维呈网状交织而成,增加过滤网的透气性和散热性。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用于变频器的机箱箱体直视图;

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箱体侧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散热腔俯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散热腔侧视图;

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第一过滤结构俯视图;

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第一过滤结构结构图;

图7本实用新型提供第二过滤结构俯视图。

图中:1箱体、2通风口、3散热腔、4散热管道、5散热风扇、6第一框体、7第一过滤网、8卡槽、9连接柱、10第一螺钉孔、11连接块、12第二螺钉孔、13通孔、14第二框体、15第二过滤网、16连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实施例一、如图1~4所示,用于变频器的机箱箱体,包括箱体1,箱体1两侧设有通风口2。通风口2为矩形状的开口。通风口2外侧可拆御的连接有散热腔3。散热腔3可为铝材质制成,铝材质重量轻、散热性能好。散热腔3通过通风口2与箱体1内部连通。

散热腔3远离通风口2的一侧设有若干将箱体1内部热量散出的散热管道4。散热管道4也可采用铝材质制成。散热腔3远离通风口2的一侧面设有若干通孔13,散热管道4的竖直截面大小与通孔13相适配,散热管道4一端通过焊接固定在通孔13内,使散热管道与散热腔内部连通。

散热腔3上端安装有散热驱动装置。散热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箱体1内的空气自散热腔3及散热管道4排出至外界。通过散热驱动装置,实现对箱体内的空气散热,提高了散热效率。

若干散热管道4远离散热腔3的一端设有用于过滤空气中的灰尘和悬浮物的第一过滤结构,通风口2内均设有用于过滤空气中的灰尘和悬浮物的第二过滤结构。通过设置两层过滤结构,将空气中的灰尘和悬浮物过滤干净,防止灰尘和悬浮物进入箱体1内部。

实施例二、在以上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散热驱动装置为散热风扇5。其中散热风扇5采用现有技术,其散热风扇5的结构、安装及工作原理等均与现有技术相似,例如广泛应用于电脑主机箱上,型号SJ1225HD2的散热风扇。

散热腔3上端均设有开口。开口与散热风扇5的外壳大小相适配,散热风扇5可拆御连接在开口外侧。散热风扇5通过螺钉安装在开口外侧。使散热风扇5安装、拆卸、更换等都较为方便。

实施例三、在以上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如图5和6所示,第一过滤结构包括第一框体6和沿嵌于第一框体6内部的第一过滤网7。如图7所示,第二过滤结构包括第二框体14和沿嵌于第二框体14内部的第二过滤网15。第一过滤网7和第二过滤网15均由棉纤维和竹炭纤维呈网状交织而成。增加过滤网的透气性和散热性。第一框体6和第二框体14可采用金属材质制成。

第一框体6与散热管道4内部大小相适配。散热管道4远离散热腔3的一端设有外螺纹段,此时第一框体6带有与外螺纹段相适配的内螺纹段,此时第一框体6通过螺纹连接在散热管道4上。方便将第一过滤结构取下进行清洗。

通风口2内的过滤结构的第二框体14与通风口2大小相适配。通风口2内设有卡槽(为标出,与第二框体14大小相适配),此时第二框体14卡接在卡槽内部。方便将第二过滤结构取下进行清洗。

实施例四、在以上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散热管道4向下倾斜设置。散热管道4与散热腔3呈30~60度夹角。利于第二散热驱动装置驱动散热腔3内的空气自散热管道4排出至外界,同时可防止灰尘通过散热管道4进入散热腔3内部。

散热管道4内部通过散热胶粘结有石墨烯层。石墨烯层厚度为50μm~0.001mm。散热胶采用现有技术,例如GD高导导热胶。在散热管道4内部设有石墨烯层,因为石墨烯层具有较好的导热性和散热性,使散热管道的散热性和导热性的效果好。

实施例五、在以上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通风口2外侧沿其周边设有向内凹陷的卡槽8。卡槽8竖直截面为矩形状。卡槽8内上设有若干连接柱9。连接柱9为金属材质制成的圆柱状,通过焊接固定在卡槽8内。若干连接柱9上均设有第一螺钉孔10。

散热腔3上设有与卡槽8相适配的连接块11。连接块11与散热腔3一体成型设置。连接块11上设有相对连接块11向上凸起且与连接柱9相对应设置的连接槽16。连接槽16与连接柱9大小相适配,使连接柱9可套接于连接槽16内部,连接槽16上设有与第一螺钉孔10相对应的第二螺钉孔12。散热腔3通过螺钉连接在通风口2外侧。采用螺钉连接使散热腔3与箱体1固定较为牢固,且去掉螺钉可将散热腔3从箱体1上拆卸下来,方便对散热腔3和散热管道4清洁。

卡槽8上粘结有密封层。密封层可采用橡胶条,厚度为0.5~1mm,密封条大小与卡槽8相适配,通过胶水粘结在卡槽8内部。密封条增加散热腔3与箱体1的密封性,防止外部灰尘从散热腔3与箱体1连接缝隙进入箱体1内部。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由此所引伸出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