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组件线盒组件及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05771发布日期:2019-05-31 21:43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伏组件线盒组件及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组件线缆包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伏组件线盒组件及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的光伏组件中,线缆的固定方式通常为:采用塑料尼龙扎带或橡皮筋捆扎线缆,或者将捆扎后线缆再通过塑料袋包裹,以使捆扎之后的线缆之间互相固定整齐摆放。

但是,采用上述固定方式有如下弊端:

1、尼龙扎带或橡皮筋的耐候性差,不利于长久保存;

2、施工现场管理较差,现场连线需要剪开捆扎,会产生固体废弃物;

3、拆卸不方便,需要用到剪刀等工具,有划伤线缆或者组件被面背板风险;

4、组件运输过程中,若线缆左右摇晃,则线缆以捆扎的整体形态左右击打层压件的表面,存在使光伏组件中的电池片产生隐裂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组件线盒组件。

一种光伏组件线盒组件,包括线盒、从线盒中引出的线缆和设置在所述线盒上的线缆固定夹,所述线缆固定夹上开设有能够卡持所述线缆的卡扣。

优选地,所述线缆固定夹呈条状,所述线缆固定夹的一端与线盒连接为一体,所述卡扣开设于线缆固定夹的另一端。

优选地,所述线缆固定夹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加劲肋,所述加劲肋靠近线盒的一侧与线盒连接为一体。

优选地,所述卡扣为从线缆固定夹表面向内开设的卡槽;从线缆固定夹表面向内,所述卡槽包括依次相连接的开口段、变径段和夹持段,所述开口段用于将线缆引入所述变径段,所述变径段用于逐渐对线缆进行压扁,所述夹持段用于对线缆进行夹持。

优选地,所述开口段的入口端与所述线缆固定夹表面光滑过渡连接,开口段的末端与变径段的入口端相切;开口段从入口端至末端的开口宽度逐渐减小,且开口段的入口端的入口宽度大于线缆的外径;变径段从入口端至末端的开口宽度逐渐减小。

优选地,夹持段的表面设有若干沿轴向延伸的齿槽,若干齿槽在夹持段的周向均匀分布。

优选地,当所述线缆卡持于所述卡扣时,所述线缆呈U型。

优选地,所述线盒为分体线盒。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

一种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具有所述的光伏组件线盒组件。

优选地,所述线盒与所述线缆固定夹均与光伏层压件的背板粘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光伏组件线盒组件,在线盒上设置线缆固定夹,线缆固定夹上开设能够卡持线缆的卡扣;在使用时,由于线缆外表皮具有弹性,因此能够通过将线缆自由端直接按压卡在卡扣中,即可实现对线缆的固定和收纳,在需要解除固定时,只需要将线缆从卡扣取出即可。本实用新型改变了传统线缆固定结构,不增加额外零部件(例如捆扎带、橡皮筋等)固定,同时也避免了因使用额外零部件(例如捆扎带、橡皮筋等)来固定线缆所带来的问题,同时还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带母头的光伏组件线盒组件的结构示意图(线缆非卡持状态);

图2:本实用新型带公头的光伏组件线盒组件的结构示意图(线缆非卡持状态);

图3:本实用新型带母头的光伏组件线盒组件的结构示意图(线缆卡持状态);

图4:本实用新型带公头的光伏组件线盒组件的结构示意图(线缆卡持状态);

图5:本实用新型线盒组件的截面图;

图6:图5中线缆卡入卡扣后的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线盒组件的卡扣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线盒,1-1-母头连接器,1-2-公头连接器,2-线缆固定夹,2-1-卡扣,2-1-1-开口段,2-1-2-变径段,2-1-3-夹持段,2-1-3-1-齿槽,2-2-加劲肋,3-线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照图1~图7,本实用新型的光伏组件线盒,包括线盒1、从线盒1中引出的线缆3和设置在所述线盒1上的线缆固定夹2,所述线缆固定夹2上开设有能够卡持所述线缆3的卡扣2-1。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线缆固定夹2呈条状,所述线缆固定夹2的一端与线盒1连接为一体,所述卡扣2-1开设于线缆固定夹2的另一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线缆固定夹2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加劲肋2-2,所述加劲肋2-2靠近线盒1的一侧与线盒1连接为一体结构。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线缆固定夹2的机械强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例,线缆固定夹2直接成型在线盒1上,线缆固定夹2与线盒1为同一材质。这样可以更加方便地制造整个线盒组件。

如图7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卡扣2-1为从线缆固定夹2表面向内开设的卡槽;从线缆固定夹2表面向内,所述卡槽包括依次相连接的开口段2-1-1、变径段2-1-2和夹持段2-1-3,所述开口段2-1-1用于将线缆3引入所述变径段2-1-2,所述变径段2-1-2用于逐渐对线缆3进行压扁,所述夹持段2-1-3用于对线缆3进行夹持。这样可以更好地将线缆3卡合进线缆固定夹2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开口段2-1-1的入口端与所述线缆固定夹2表面光滑过渡连接,开口段2-1-1的末端与变径段2-1-2的入口端相切;开口段2-1-1从入口端至末端的开口宽度逐渐减小,且开口段2-1-1的入口端的入口宽度大于线缆3的外径;变径段2-1-2从入口端至末端的开口宽度逐渐减小。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例,为防止在组件震动过程中线缆发生位移,在夹持段2-1-3的表面设有若干沿轴向延伸的齿槽2-1-3-1,若干齿槽2-1-3-1在夹持段2-1-3的周向均匀分布。通过齿槽2-1-3-1能够增大线缆3与夹持段2-1-3内侧之间的摩擦,能够增强线缆3的固定强度。

如图6所示,参照图5和图7,线缆3的外表皮为橡胶弹性保护材料,微微用力向下按,在此过程中线缆3外层变形变细,直至线缆3完全进入夹持段2-1-3中时,线缆3的外表皮弹性恢复,自然状态下,线缆3被固定在夹持段2-1-3中。

如图7所示,参照图6,将线缆卡入卡扣2-1中时,主要分为3个阶段进行;在开口段2-1-1时,开口段2-1-1开口的入口处宽度L1大于线缆3的外径,由于开口段2-1-1从其入口端至末端的开口宽度逐渐变小,因此在线缆3进入时具有一定斜度,便于线缆3卡进槽口;当线缆3处于变径段2-1-2时,变径段2-1-2末端的开口宽度L2小于线缆直径,由于变径段2-1-2的开口宽度逐渐变小,因此能够利用线缆3具有一定弹性,通过按压作用,使线缆3能够快速通过变径段2-1-2并进入圆形的夹持段2-1-3内部,还由于变径段2-1-2末端尖端上下两侧对侧,因此方便线缆3进出;当线缆3进入夹持段2-1-3后,通过夹持段2-1-3能够实现对线缆3的稳定夹持。

如图3和图4所示,参照图1和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例,当所述线缆3卡持于所述卡扣2-1时,线缆3有一定的弯曲,弯曲后的线缆3呈U型。

在将线缆3卡持于卡扣2-1时,将母头连接器1-1(或公头连接器1-2)与线缆3的另一端连接,由于母头连接器1-1(或公头连接器1-2)的直径大于线缆3的直径,因此能够利用母头连接器1-1(或公头连接器1-2)在另外一个方向防止线缆3水平脱扣。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中的线盒1为分体线盒。

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光伏组件线盒组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具有上述的光伏组件线盒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例,为保证线缆3与线缆固定夹2的卡扣强度,在将线盒通过硅胶与光伏层压件的背板粘结时,将线盒1与所述线缆固定夹2一起通过硅胶与背板连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改变了传统线缆需要额外零件固定的方式,能够直接将线缆固定在线盒的外壳体上。使用此种线盒组件,能够节省线缆材料以及人工成本。同时,也能有效降低线缆在运输过程造成的组件电池隐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