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高温下可靠工作的电机正反转触发互锁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92800发布日期:2019-01-04 23:35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用于高温下可靠工作的电机正反转触发互锁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高温下可靠工作的电机正反转触发互锁电路。



背景技术:

常温下,通常采用光耦触发可控硅控制正反转电路,从而控制电机正反转,如图1和图2所示,但是在某些恶劣坏境下,如炼钢厂,环境温度高达60、70度,由于光耦触发侧是光敏半导体,受温度影响较大,长时间高温使用后,自身电气特性会下降,耐压会降低、漏电流会增大,从而图1中光电耦合器U1、U2、U3、U4、U5可能会因漏电电流过大而误触发图2中可控硅T1、T2、T3、T4、T5,从而导致主电路短路,造成电路损坏,不能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高温下可靠工作的电机正反转触发互锁电路,电特性不受温度影响,长时间使用后不会出现耐压性能降低及漏电的现象,同时能够确保统一时刻不会同时接通正反转开关,避免电路短路事故发生,保证电路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高温下可靠工作的电机正反转触发互锁电路,包括STC互锁延时控制器,STC互锁延时控制器分别通过正转控制电路、反转控制电路与可控硅触发电路电连接,可控硅触发电路电连接有电机电,电机通过常通触发电路与STC互锁延时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正转控制电路包括三极管Q1、Q2,工业继电器J1,二极管D3、D4、D6、D7、D9,电阻R4、R6、R7、R8、R9、R10、R11、R12;所述反转控制电路包括三极管Q3、Q4,工业继电器J2,二极管D10、D11、D13、D14、D15、D16,电阻R13、R14、R15、R16、R17、R18、 R19、R20、R21;所述常通触发电路包括电阻R1、R2、R3、二极管D1、D2;

所述电阻R1一端接二极管D1负极,另一端接STC互锁延时控制器触发信号输出端,电阻R2与二极管D1并联,电阻R3一端接STC互锁延时控制器触发信号输出端,另一端接可控硅触发电路,电阻R4一端接二极管D3负极,另一端通过工业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3 接电阻R11一端,电阻R11另一端接可控硅触发电路,电阻R5并联在二极管D3上;电阻 R6一端通过工业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4接电阻R9一端,另一端接可控硅触发电路,电阻R7一端接在三极管Q1基极,另一端接STC互锁延时控制器正转信号DC+输出端,电阻 R8一端接三极管Q1集电极,另一端接电阻R7,电阻R9另一端接二极管D8负极,电阻R10 并联在二极管D8上;电阻R12接在三极管Q2发射极与三极管Q1发射极之间,电阻R13一端接二极管D10负极,另一端通过工业继电器J2的常开触点J2-3接电阻R20一端,电阻 R20另一端接可控硅触发电路,电阻R14并联在二极管D10上;电阻R15通过工业继电器 J2的常开触点J2-4接电阻R18一端,电阻R18另一端接二极管D15负极,电阻R16一端接三极管Q3基极,另一端接STC延时互锁控制器反转信号DC-输出端,电阻R17一端接三极管Q3集电极,另一端接电阻R16,电阻R19并联在二极管D15上;电阻R21接在三极管Q4 发射极与三极管Q3发射极之间;

所述二极管D1、D2、D3、D6、D8、D9、D10、D13、D15、D16正极均与可控硅触发电路电连接,其中,二极管D2与电阻R3并联,二极管D6与电阻R6并联,二极管D9与电阻R11 并联,二极管D13与电阻R15并联,二极管D16与电阻R20并联;所述二极管D4正极接正转信号DC+,负极接STC互锁延时控制器正转信号输入端,二极管D7正极接三极管Q1集电极,负极接电阻R7,二极管D11正极接反转信号DC-,负极接STC互锁延时控制器反转信号输入端,二极管D14正极接三极管Q3集电极,负极接电阻R16;

三极管Q1发射极接三极管Q2基极,基极接三极管Q2集电极、STC互锁延时控制器正转信号输出端;三极管Q3发射极接三极管Q4基极,基极接三极管Q4集电极、STC互锁延时控制器反转信号输出端;

工业继电器J1的线圈与工业继电器J2的常闭触点J2-2串联后接STC互锁延时控制器输出端;工业继电器J2的线圈与工业继电器J1常闭触点J1-2串联后接三极管Q3集电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工业继电器,断开闭合为确定量,相比较于半导体,电特性几乎不受温度影响,长时间使用后不会出现耐压性能降低及漏电现象,且本实用新型设有两个工业继电器,电路成互锁结构,即使前端有错误控制信号,因工业继电器J2串联的工业继电器J1的常闭触点断开,工业继电器J2也不会吸合,不会触发可控硅T2、T4,主电路不会出现短路现象,确保了同一时刻两个工业继电器不会同时接通,造成主电路短路,同时确保了电路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正反转控制电路原理图;

图2是现有技术的可控硅触发电路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路原理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3和图4所示,一种用于高温下可靠工作的电机正反转触发互锁电路,包括STC 互锁延时控制器,STC互锁延时控制器分别通过正转控制电路、反转控制电路与可控硅触发电路电连接,可控硅触发电路电连接有电机电,电机通过常通触发电路与STC互锁延时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正转控制电路包括三极管Q1、Q2,工业继电器J1,二极管D3、D4、D6、D7、D9,电阻R4、R6、R7、R8、R9、R10、R11、R12;所述反转控制电路包括三极管Q3、Q4,工业继电器J2,二极管D10、D11、D13、D14、D15、D16,电阻R13、R14、R15、R16、R17、R18、 R19、R20、R21;所述常通触发电路包括电阻R1、R2、R3、二极管D1、D2;

所述电阻R1一端接二极管D1负极,另一端接STC互锁延时控制器触发信号输出端,电阻R2与二极管D1并联,电阻R3一端接STC互锁延时控制器触发信号输出端,另一端接可控硅触发电路,电阻R4一端接二极管D3负极,另一端通过工业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3 接电阻R11一端,电阻R11另一端接可控硅触发电路,电阻R5并联在二极管D3上;电阻 R6一端通过工业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4接电阻R9一端,另一端接可控硅触发电路,电阻R7一端接在三极管Q1基极,另一端接STC互锁延时控制器正转信号DC+输出端,电阻 R8一端接三极管Q1集电极,另一端接电阻R7,电阻R9另一端接二极管D8负极,电阻R10 并联在二极管D8上;电阻R12接在三极管Q2发射极与三极管Q1发射极之间,电阻R13一端接二极管D10负极,另一端通过工业继电器J2的常开触点J2-3接电阻R20一端,电阻R20另一端接可控硅触发电路,电阻R14并联在二极管D10上;电阻R15通过工业继电器 J2的常开触点J2-4接电阻R18一端,电阻R18另一端接二极管D15负极,电阻R16一端接三极管Q3基极,另一端接STC延时互锁控制器反转信号DC-输出端,电阻R17一端接三极管Q3集电极,另一端接电阻R16,电阻R19并联在二极管D15上;电阻R21接在三极管Q4 发射极与三极管Q3发射极之间;

所述二极管D1、D2、D3、D6、D8、D9、D10、D13、D15、D16正极均与可控硅触发电路电连接,其中,二极管D2与电阻R3并联,二极管D6与电阻R6并联,二极管D9与电阻R11 并联,二极管D13与电阻R15并联,二极管D16与电阻R20并联;所述二极管D4正极接正转信号DC+,负极接STC互锁延时控制器正转信号输入端,二极管D7正极接三极管Q1集电极,负极接电阻R7,二极管D11正极接反转信号DC-,负极接STC互锁延时控制器反转信号输入端,二极管D14正极接三极管Q3集电极,负极接电阻R16;

三极管Q1发射极接三极管Q2基极,基极接三极管Q2集电极、STC互锁延时控制器正转信号输出端;三极管Q3发射极接三极管Q4基极,基极接三极管Q4集电极、STC互锁延时控制器反转信号输出端;

工业继电器J1的线圈与工业继电器J2的常闭触点J2-2串联后接STC互锁延时控制器输出端;工业继电器J2的线圈与工业继电器J1常闭触点J1-2串联后接三极管Q3集电极。

为便于工作人员了解到电机此时处于正转还是反转,上述电路还包括发光二极管二极管D5、D12,所述二极管D5正极接二极管D7负极,负极接电阻R8;所述二极管D12正极接二极管D14负极,负极接电阻R17,发光二极管D5作为正转信号灯,当发光二极管D5亮时,电机处于正转状态,发光二极管D12作为反转信号灯,当发光二极管D12亮时,电机处于反转状态。

如图2所示,所述可控硅触发电路包括可控硅T1、T2、T3、T4、T5,所述可控硅T1由晶闸管V1、V2组成,所述可控硅T2由晶闸管V7、V8组成,所述可控硅T3由晶闸管V3、 V4组成,所述可控硅T4由晶闸管V9、V10组成,所述可控硅T5由晶闸管V5、V6组成;

所述晶闸管V1正极接电阻R6与二极管D6正极之间、晶闸管V8负极,负极分别接二极管D3正极、晶闸管V10正极、电机输入端,门极G1接在电阻R4与二极管D3负极之间;晶闸管V2反向并联在晶闸管V1上,晶闸管V2门极G2接在电阻R6与二极管D6负极之间;

所述晶闸管V3正极接电阻R11与二极管D9正极之间、晶闸管V10负极,负极接二极管D8正极、晶闸管V8正极、电机输入端,门极G3接在电阻R9与二极管D8负极之间;晶闸管V4反向并联在晶闸管V3上,晶闸管V4门极G4接在电阻R11与二极管D9负极之间;

所述晶闸管V5正极接电阻R3与二极管D2正极之间,负极接电机输入端,门极G5接在电阻R1与二极管D1负极之间;晶闸管V6反向并联接在晶闸管V5上,晶闸管V6门极G6 接在电阻R3与二极管D2负极之间;

所述晶闸管V7反向并联在晶闸管V8上,晶闸管V7门极G7接在电阻R13与二极管D10 负极之间;晶闸管V8门极G8接在电阻R15与二极管D13负极之间;

所述晶闸管V9反向并联在晶闸管V10上,晶闸管V9门极G9接在电阻R18与二极管 D15负极之间,晶闸管V10门极G10接在电阻R20与二极管D16负极之间。

当给正转信号DC+时,STC互锁延时控制器输出正转信号DC+,三极管Q1、Q2导通,发光二极管D5正转信号指示灯亮,工业继电器J1吸合导通,则其常开触点J1-4闭合,触发电路工作,触发可控硅T1、T3工作,同时STC互锁延时控制器输出触发信号触发可控硅T5 工作,则电机正转;同时工业继电器J1的常闭触点J1-2断开,而工业继电器J1的常闭触点J1-2串联在工业继电器J2的线圈中,即使前端有错误控制信号,因工业继电器J2的线圈串联的工业继电器J1的常闭触点J1-2断开,工业继电器J2也不会吸合,不会触发可控硅T2、T4工作,因此,主电路不会短路。

反转时同理,当给反转信号DC-时,STC互锁延时控制器输出反转信号DC-,三极管Q3、 Q4导通,发光二极管D12反转信号指示灯亮,从而工业继电器J2吸合导通,则其常开触点 J2-4闭合,触发电路工作,触发可控硅T2、T4工作,同时STC互锁延时控制器输出触发信号触发T5,则电机反转;同时工业继电器J2的常闭触点J2-2断开,而工业继电器J2的常闭触点J2-2串联在工业继电器J1的线圈中,即使前端有错误控制信号,因工业继电器J1 的线圈串联的工业继电器J2的常闭触点J2-2断开,工业继电器J1也不会吸合,不会触发可控硅T1、T3工作,因此,主电路不会短路。

本实用新型有效地保证了在高温状态下正常使用,同时避免了主电路短路现象,电路可靠性高。

图中,三极管Q1、Q2、Q3、Q4型号为S9014,工业继电器J1、J2型号为HF115,二极管D4、D7、D11、D14型号为1N4148,二极管D1、D2、D3、D6、D8、D9、D10、D13、D15、 D16型号为1N4007,二极管D5为红色发光二极管,二极管D12为绿色发光二极管,电阻R1、R2、R3、R7、R8、R16、R17阻值为5k-10k,其他电阻阻值在50k-300k之间。本实施例图1 至图4中这些元件的参数均是公知常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各个元件的参数进行调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