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用固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22117发布日期:2019-02-10 22:53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隧道用固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线安装辅助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隧道用固线装置。



背景技术: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隧道内较黑等外部环境原因,通常需要在隧道内搭设各种电缆以方便施工人员进行作业,由于隧道内施工人员需要不断走动运输材料,电缆过多过乱可能会影响施工人员的正常走动,还有可能对施工人员造成危险,因此,电缆需要悬挂在墙壁上,为施工人员提供畅通的工作环境。

现有技术中,通常在隧道墙壁上设置一些钢丝,弯成钩子的形状用来悬挂电缆,该方法悬挂电缆时的稳定性较低,很容易从弯钩上滑落,且电缆与钢丝弯钩之间直接接触,长时间的使用,由于电缆与钢丝弯钩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小,电缆表皮会因长时间的摩擦造成损坏,可能会产生漏电等现象对施工人员造成一定的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用固线装置,其优点是将隧道内设置的各种电缆穿过卡线环中的穿线孔,穿线孔能够对各种电缆进行支撑,且电缆不会从卡线环中滑落,减少对施工人员造成的危险,穿线孔的直径能够调节,可以适用于各种不同尺寸不同数量的电缆,使用方便快捷,制作成本低,实用性较强。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包括竖直固定连接在隧道墙壁上的支撑管、设置在支撑管外壁上的加强板以及设置在加强板远离支撑管一侧的卡线环,所述卡线环的中间开设有供电缆贯穿的穿线孔,所述穿线孔的直径大小能够调节。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隧道内设置的各种电缆穿过卡线环中的穿线孔,穿线孔能够对各种电缆进行支撑,且电缆不会从卡线环中滑落,减少对施工人员造成的危险,穿线孔的直径能够调节,可以适用于各种不同尺寸不同数量的电缆,使用方便快捷,制作成本低,实用性较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线环包括设置在加强板上的定环以及与定环的其中一端相连接的动环,所述定环与所述动环围合呈一个圆环状,所述动环与所述定环远离连接端的一端形成能够开合的缺口;

所述定环远离连接端的一侧外壁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平行于所述穿线孔的轴线设置,所述动环远离连接端一侧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凹槽相适配的凸块,所述凸块卡接在所述凹槽内。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卡线环能够开合,可直接将卡线环打开将电缆放进穿线孔内,操作更加的方便快捷,将动环打开,将电缆放进穿线孔内,使动环上的凸块能够卡在定环的凹槽内,此时,穿线孔呈闭合状态,电缆不会从穿线孔中滑落,使用方便,能够较好的对电缆进行收纳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凹槽设置有多个,多个凹槽沿着定环的周面相互隔开且等间距分布。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动环转动打开,将电缆放置在穿线孔内,可根据电缆的大小以及数量,调节穿线孔的直径,转动动环,使动环上的凸块卡进合适的凹槽内,以适应电缆的粗细,实用性较强,不容易对电缆造成损坏,制作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动环远离连接端的一侧外壁上设置有阶梯槽,所述加强板上且位于卡线环的上端水平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朝向远离加强板的方向延伸,所述固定板远离加强板的一端设置有插接板,所述插接板垂直于所述固定板设置,所述插接板靠近卡线环的一端设置有与阶梯槽相适配的凸起,所述凸起卡接在所述阶梯槽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对穿线孔的直径进行调节时,可根据电缆的粗细程度使凸起卡接在合适的阶梯槽上,阶梯槽与凸起之间的配合,能够使卡线环闭合的更加牢固,在电缆的重力作用下,凸起与阶梯槽之间顶触的更加紧密,能够防止电缆从穿线孔中滑落,避免对施工人员造成危险。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强板上设置有插接条,所述插接条朝向远离加强板的方向延伸,所述插接条远离加强板的一端设置有至少两个弹性条,所述弹性条朝向靠近加强板的方向且逐渐远离插接条的方向延伸,所述弹性条与插接条之间存在距离,所述弹性条绕着所述插接条的轴向均匀阵列分布;

所述支撑管上开设有插接孔,所述插接孔沿着水平方向的宽度小于弹性条之间的最远距离,所述弹性条以及插接条插设在插接孔内。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弹性条以及插接条插入插接孔内,由于插接孔沿着水平方向的宽度小于弹性条之间的最远距离,当弹性条受到挤压时,会朝着相互靠近的方向运动,当弹性条全部进入插接孔内后,由于挤压力消失,弹性条会恢复原状,此时,弹性条无法再伸出插接孔,从而将卡线环与固定管连接为一体,使用较为方便,实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动环与所述定环的连接端处固定连接有加强块,所述加强块沿着平行于所述穿线孔的轴线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动环的转动,动环与定环连接处很容易发生磨损,可能会造成折断,因此在连接处设置一加强块,能够对定环与动环之间的连接处进行加固,使其不易损坏,延长卡线环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环的外壁上设置有拨片,所述拨片沿着平行于所述穿线孔的轴线设置且朝向远离定环的方向延伸。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将动环转动打开时,手与动环之间的摩擦力较小,手可能会从动环上滑落,拨片的设置,可以在打开动环时,手握拨片,能够更加方便省力的将卡线环打开或关闭,操作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线环沿着所述支撑管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多个卡线环相互间隔设置且等间隔分布。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多个卡线环能够对更多的电缆进行挂设,方便收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线环的圆周内壁沿着平行与卡线环轴向的长度为3cm~5cm。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卡线环的圆周内壁沿着平行与卡线环轴向的长度过短,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会对电缆与内壁接触的部分造成摩擦损坏,长度过长,会降低卡线环的使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线环为绝缘防火卡线环。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卡线环为绝缘防火卡线环,能够避免电缆与卡线环之间的摩擦生热而产生的安全隐患,使电缆固定的更加安全,同时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将隧道内设置的各种电缆穿过卡线环中的穿线孔,穿线孔能够对各种电缆进行支撑,且电缆不会从卡线环中滑落,穿线孔的直径能够调节,可以适用于各种不同尺寸不同数量的电缆,使用方便快捷,制作成本低,实用性较强;

2、通过设置的阶梯槽和凸起,在对电缆进行挂设后,卡线环能够闭合的更加紧固,电缆不会从穿线孔中滑落,操作方便,避免对施工人员造成危险;

3、通过设置的拨片,操作人员能够更加方便的对卡线环进行关闭或者打开的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体现卡线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体现卡线环与支撑管之间连接关系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支撑管;11、插接孔;12、固定板;13、插接板;131、凸起;2、卡线环;21、穿线孔;22、定环;221、凹槽;23、动环;231、凸块;232、阶梯槽;233、拨片;24、加强块;3、加强板;31、插接条;32、弹性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下”、“底面”和“顶面”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 “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一种隧道用固线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竖直固定连接在隧道墙壁上的支撑管1、设置在支撑管1外壁上的加强板3以及设置在加强板3远离支撑管一侧的卡线环2,卡线环2的中间开设有供电缆贯穿的穿线孔21。由于隧道内的电缆较多且杂乱,因此卡线环2沿着所述支撑管1的长度方向竖直设置有多个,多个卡线环2相互间隔设置且等间隔分布。设置多个卡线环2能够对更多的电缆进行挂设,方便收纳,进一步地,卡线环2选用弹性材料且绝缘防火材料制成。

将隧道内设置的各种电缆穿过卡线环2中的穿线孔21,穿线孔21能够对各种电缆进行支撑,且电缆不会从卡线环2中滑落,减少对施工人员造成的危险,且各种电缆被固定在墙壁上,能够为施工人员提供一个顺畅的通道,方便工作人员走动或者运输材料。

进一步地,卡线环2的圆周内壁沿着平行与卡线环2轴向的长度为3cm~5cm,该长度既能保证对电缆的支撑效果,同时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对电缆外皮造成的摩擦损坏较少,防止电缆损坏产生漏电等现象对施工人员造成危险。

如图2所示,卡线环2包括设置在加强板3上的定环22以及与定环22的其中一端相连接的动环23,动环23与定环22远离连接端的一端形成能够开合的缺口,当缺口关闭时,定环22与动环23围合呈一个圆环状。在加强板3上设置有插接条31,插接条31水平设置,插接条31朝向远离加强板3的方向延伸,插接条31远离加强板3的一端设置有至少两个弹性条32,该实施例中采用两个弹性条32,两弹性条32朝向靠近加强板3的方向且逐渐远离插接条31的方向延伸,弹性条32与插接条31之间存在距离,且朝向靠近定环22的方向距离越来越大,两弹性条32绕着插接条31的轴向均匀阵列分布。结合图3,在支撑管1的外壁上上开设有插接孔11,弹性条32以及插接条31能够插设在插接孔11内,插接孔11沿着水平方向的宽度小于两弹性条32之间的最远距离。

如图2和图3所示,将弹性条32以及插接条31插入插接孔11内,由于插接孔11沿着水平方向的宽度小于弹性条32之间的最远距离,在伸入插接孔11的过程中,弹性条32受到挤压时,两弹性条32会朝着相互靠近的方向运动,当弹性条32全部进入插接孔11内后,由于挤压力消失,弹性条32会恢复原状,此时,两弹性条32之间的最大距离恢复到大于插接孔11的状态,因此,弹性条32无法再伸出插接孔11,从而将卡线环2与固定管连接为一体,此时,加强板3靠近支撑管1的一侧抵接在支撑管1的外壁上,使卡线环2固定的更加牢固,使用较为方便,且实用性强。

如图2所示,为了方便在电缆的任意位置都能固定,不需要从电缆的端部穿进穿线孔21,卡线环2设置为能够开合的。在定环22远离连接端的一侧外壁上开设有凹槽221,凹槽221平行于穿线孔21的轴线设置,在动环23远离连接端一侧的内壁上设置有和凹槽221相适配的凸块231,凸块231能够卡接在凹槽221内。

在需要将电缆固定时,转动动环23使其打开,将电缆放进穿线孔21内,使动环23上的凸块231卡在定环22的凹槽221内,此时,穿线孔21呈闭合状态,从而将电缆固定住,电缆不会从穿线孔21中滑落,使用方便,能够较好的对电缆进行收纳固定,也方便将电缆从卡线环2内取出。

进一步地,由于隧道内各种电缆的数量大小各不相同,因此,穿线孔21的直径大小能够调节。定环22上的凹槽221设置有多个,多个凹槽221沿着定环22的圆周面相互隔开且等间距分布。

将动环23转动打开,将电缆放置在穿线孔21内,根据电缆的大小以及数量,调节穿线孔21的直径,转动动环23,使动环23上的凸块231卡进合适的凹槽221内,以适应电缆的粗细,实用性较强,不容易对电缆造成损坏,制作成本低。

如图2所示,为了更进一步提高卡线环2在闭合时的稳固性,在动环23远离连接端的一侧外壁上设置有阶梯槽232,在加强板3上且位于卡线环2的上端水平固定连接有一固定板12,固定板12朝向远离支撑管1的方向延伸,固定板12远离支撑管1的一端设置有插接板13,插接板13垂直于固定板12的板面设置,插接板13靠近卡线环2的一端设置有与阶梯槽232相适配的凸起131,凸起131能够卡接在阶梯槽232上。

在对穿线孔21的直径进行调节时,凸块231卡进合适的凹槽221内的同时,凸起131能够卡接在合适的阶梯槽232上,阶梯槽232与凸起131之间的配合,能够使卡线环2闭合的更加牢固,在电缆的重力作用下,凸起131与阶梯槽232之间顶触的反而更加紧密,能够防止电缆从穿线孔21中滑落,避免对施工人员造成危险。

如图2所示,了由于动环23的转动,动环23与定环22连接处很容易发生磨损,可能会造成折断,因此在连接处设置一加强块24,加强块24沿着平行于穿线孔21的轴线设置。加强块24能够对定环22与动环23之间的连接处进行加固,使其不易损坏,延长卡线环2的使用寿命。

在将动环23转动打开时,手与动环23之间的摩擦力较小,手可能会从动环23上滑落,不易将动环23打开或者关闭,因此在定环22的外壁上设置有拨片233,拨片233沿着平行于穿线孔21的轴线设置且朝向远离定环22的方向延伸。在需要打开或者关闭动环23时,工作人员可以手握拨片233,能够更加方便省力的将卡线环2打开或关闭,操作方便快捷。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