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伺服电机机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10651发布日期:2019-01-15 22:14阅读:401来源:国知局
一种伺服电机机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伺服电机机套。



背景技术:

伺服电机是指在伺服系统中控制机械元件运转的发动机,是一种补助马达间接变速装置。伺服电机可使控制速度,位置精度非常准确,可以将电压信号转化为转矩和转速以驱动控制对象。伺服电机转子转速受输入信号控制,并能快速反应,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用作执行元件,且具有机电时间常数小、线性度高、始动电压等特性,可把所收到的电信号转换成电动机轴上的角位移或角速度输出,分为直流和交流伺服电动机两大类。电机机套套设于电机外壳上主要起到保护电机和固定电机的作用,避免裸露的电机外壳受到外界碰撞而损坏,现有一种电机与电机机套采用螺纹连接方式,将电机装于电机机套内,通过机套上的螺丝与电机外壳固定连接,在这种固定方式中,除底部外机套与电机外壳不直接接触,而是通过螺丝将电机固定在机套内,因此在安装时需要将电机设置于机套内的特定位置再通过螺丝固定,安装较不方便,另一方面,这种固定方式使得螺丝不仅受到沿轴向的力,而且电机在工作时自转产生的沿圆周方向的力也作用于螺丝上,对螺丝的损耗较大,避震和静音效果也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所述的缺点,提供一种安装方便、实用性好、避震和静音效果较好的伺服电机机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伺服电机机套,包括包裹在电机外壳的机套本体,设置在机套本体端部的通风尾罩,所述机套的内壁沿轴向的设有限制电机横向移动的横向限位柱和限制电机纵向移动的纵向限位柱,所述机套的横向限位柱和纵向限位柱处设有沿机套轴向的T字形滑槽,所述T字形滑槽开口向外,所述机套内还设有通风道。

进一步的,所述机套的截面为带有倒角的四边形结构,所述机套内壁的倒角处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与机套之间形成中空槽,所述横向限位柱和纵向限位柱分别设置于加强筋的两侧,所述通风道设于机套的四边,加强筋增加了机套的强度和稳定性,其中控槽的结构减小了机套的厚度,有利于电机的散热,节省了生产用料。

进一步的,所述T字形滑槽内设有限制电机轴向移动的机米螺丝,所述机米螺丝与机套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固定,所述机米螺丝对应的电机外壳上设有与机米螺丝配合的螺纹孔,机米螺丝主要起到限制电机轴向移动的作用,而电机自转产生的沿圆周方向的力仅作用于电机机套上,减少了对机米螺丝的损耗,增加了机米螺丝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机套底侧还设有固定机套的固定座,所述机套底侧的T字形滑槽内设有滑块,所述固定座通过螺纹连接与滑块固定,机套可通过机套底侧的固定座固定,进而将电机固定在所需的位置上。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座上设有安装孔,所述机套通过固定座上的安装孔装设于工作台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机套内设有与电机外壳相抵并限制其横向和纵向移动的横向限位柱和纵向限位柱,使其固定有效、安装方便,机套与电机外壳直接相抵,一方面有利于减小震动和降低噪音,另一方面电机自转产生的沿圆周方向的力直接作用与机套上,使机套上的机米螺丝仅受沿机套轴向的力,增加了机米螺丝的使用寿命。另外,机套底侧设有固定座可通过机套固定电机,解决了因电机外壳无法固定而造成使用的局限性,机套外表面设有T字形滑槽,可通过T字形滑槽在机套表面安装电机所需配件,不但增加了电机机套的实用性,丰富了电机机套的功能,同时也具备美观的特性。机套内还设有加强筋和通风道,加强筋增加了机套的强度和稳定性,通风道有利于电机的散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伺服电机机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伺服电机机套的尾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伺服电机机套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伺服电机机套的爆炸图;

附图序号及名称:1、电机外壳,2、机套,201、加强筋,202、纵向限位柱,203、横向限位柱,204、通风道,205、T字形滑槽,3、通风尾罩,4、滑块,5、固定座,501、安装孔,6、机米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其结构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该实施例的机套截面结构如图3所示,图4是本实施例机套的爆炸图。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伺服电机机套,包括包裹在电机外壳1的机套2本体,设置在机套2本体端部的通风尾罩3,机套2的内壁沿轴向的设有限制电机横向移动的横向限位柱203和限制电机纵向移动的纵向限位柱202,机套2的横向限位柱203和纵向限位柱202处设有沿机套2轴向的T字形滑槽205,T字形滑槽205开口向外,本实施例机套2的截面为带有倒角的四边形结构,机套2内壁的倒角处设有加强筋201,加强筋201与机套2之间形成中空槽,加强筋201与电机外壳1之间设有一定的间隙,便于电机通风散热,所述横向限位柱203和纵向限位柱202分别设置于加强筋201的两侧,所述机套2内还设有通风道204,通风道204设于机套2的四边,上述加强筋201增加了机套2的强度和稳定性,其中控槽的结构减小了机套2的厚度,有利于电机的散热,节省了生产用料,另外,外界空气流经通风道204内即可对电机进行散热,具体的,机套2本体为实心铝材制作,在保证机套2本体的强度和散热效率的同时减轻了机套2本体的重量,便于移动。

所述T字形滑槽205内设有限制电机轴向移动的机米螺丝6,本实施例中机套2的四边均装有机米螺丝6,机米螺丝6与机套2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固定,机米螺丝6对应的电机外壳1上设有与机米螺丝6配合的螺纹孔,机米螺丝6主要起到限制电机轴向移动的作用,而电机自转产生的沿圆周方向的力仅作用于电机机套2上,因此,增加了机米螺丝6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机套2底侧还设有固定机套2的固定座5,机套2底侧的T字形滑槽205内设有滑块4,所述固定座5通过螺纹连接与滑块4固定,固定座5上设有安装孔501,机套2通过固定座5上的安装孔501装设于工作台上。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