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散热片的光伏铝材及其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69042发布日期:2019-02-15 20:27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散热片的光伏铝材及其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组件配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散热片的光伏铝材及其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

常规的光伏组件在正常工作中其稳定可能达到50至60℃,光伏组件的温度增加会导致功率降低,功率温度系数约-0.4%至-0.45%。降低组件工作时候温度即能提高发电量,也会使整个光伏组件在安全性较高的情况下运作,所以要在保证光伏组件充分被阳光照射的同时又能尽量控制其温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带有散热片的光伏铝材及其光伏组件,提高铝材的风冷效果,能保证光伏铝材的自身温度控制在较低的范围内。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有散热片的光伏铝材及其光伏组件,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带有散热片的光伏铝材,包括:主体板,呈条形片材;凸出筋,位于主体板的同一表面,凸出筋为若干条并相互平行设置,相邻凸出筋之间构成凹槽;每条凸出筋上沿背离主体板的方向分别由实心段、散热段构成,散热段具备若干个散热片,散热片的长度方向与凸出筋的长度方向平行,散热片的厚度薄于凸出筋的厚度,相邻散热片之间具备间隙。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凸出筋与主体板一体,凸出筋增大了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散热片也进一步增大了与空气接触的面积,风冷效果好,能保证光伏铝材的自身温度控制在较低的范围内,凸出筋一方面又起到利用较少的材料强化光伏铝材的结构强度的作用,同时构成的凹槽也会铝材连接件提供了固定位置,一举三得。连接件与凸出筋的接触处可能会存在强大的相互挤压力,所以凸出筋的根部的实心段具备更强的刚性,减少凸出筋的根部的形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相邻凸出筋之间构成的凹槽与连接件装配,实心段的凸起高度等于连接件的厚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连接件与凸出筋的接触处可能会存在强大的相互挤压力,实心段的高度正好与连接件厚度齐平,保证实心段的结构强度,保证凸出筋根部与连接件紧密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存在两条凸出筋的侧边与主体板的两侧边齐平。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两侧的凸出筋等效增加了主体板两侧的厚度,使得厚度较薄的主体板也具备了较宽的侧平面,便于安装装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凸出筋的条数为五条,构成的凹槽为四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凸出筋的设置条数、造成的凹槽宽度较为合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散热段仅具备在不与主体板的两侧边齐平的凸出筋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主体板最两侧边的凸出筋不具备散热段,都是实心的,铝材两侧边的凸出筋强度更大,铝材的两侧边的受力一般比中部的受力更大,保证了铝材整体的结构强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主体板上具备若干个斜向筋,斜向筋与凸出筋处在同一表面,斜向筋与凸出筋呈角度相交。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斜向筋将若干个平行的凸起筋连接,提高铝材整体的结构强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斜向筋与凸出筋的夹角为45°。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45°的受力结构合理,同时方便人员贴着斜向筋对铝材进行切割,两个45°的斜切口对接就构成相互垂直的边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所有的斜向筋平行于两条空间直线,若干个斜向筋首尾相连,构成之字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斜向筋与凸出筋的搭配大大提高了铝材的结构强度,斜向筋还能防止铝材的扭转,斜向筋之间等距分布,也便于人员对铝材进行等距截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斜向筋的凸起高度高于凸出筋的凸起高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人员贴着斜向筋对铝材进行切割,便于切割出斜向的切口。

一种光伏组件,包括以上提到的一种带有散热片的光伏铝材。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提高光伏组件的散热效果,保证光伏组件的使用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连接件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连接件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连接件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连接件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连接件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连接件、铝材的爆炸试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连接件、铝材的装配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连接件、铝材横断面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铝材立体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铝材立体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连接件、铝材的装配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连接件、铝材的装配图。

1-第一连接臂;2-第二连接臂;3-第一固定孔;4-第二固定孔;5-圆弧缺口;6-圆角;7-加强筋;8-铝材;9-凹槽;10-锯齿面;11-下板件;12-上板件;13-螺钉;14-膨胀边;15-凸出筋;16-散热片;17-实心段;18-连接件;19-弯曲臂;19a-垂直臂;19b-平行臂;19c-斜坡;19d-圆凸条;20-散热孔;21-斜向筋;22-主体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一种带有散热片的光伏铝材,包括:主体板22,呈条形片材;凸出筋15,位于主体板22的同一表面,凸出筋15为若干条并相互平行设置,相邻凸出筋15之间构成凹槽9;每条凸出筋15上沿背离主体板22的方向分别由实心段17、散热段构成,散热段具备若干个散热片16,散热片16的长度方向与凸出筋17的长度方向平行,散热片16的厚度薄于凸出筋17的厚度,相邻散热片16之间具备间隙。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凸出筋与主体板一体,凸出筋增大了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散热片也进一步增大了与空气接触的面积,风冷效果好,能保证光伏铝材的自身温度控制在较低的范围内,凸出筋一方面又起到利用较少的材料强化光伏铝材的结构强度的作用,同时构成的凹槽也会铝材连接件提供了固定位置,一举三得。连接件与凸出筋的接触处可能会存在强大的相互挤压力,所以凸出筋的根部的实心段具备更强的刚性,减少凸出筋的根部的形变。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相邻凸出筋15之间构成的凹槽9与连接件18装配,实心段17的凸起高度等于连接件18的厚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连接件与凸出筋的接触处可能会存在强大的相互挤压力,实心段的高度正好与连接件厚度齐平,保证实心段的结构强度,保证凸出筋根部与连接件紧密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存在两条凸出筋15的侧边与主体板22的两侧边齐平。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两侧的凸出筋等效增加了主体板两侧的厚度,使得厚度较薄的主体板也具备了较宽的侧平面,便于安装装配。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凸出筋15的条数为五条,构成的凹槽9为四条。

图12与图11相比,相接触的光伏铝材可以不止利用一个连接件18来连接,图12通过两个连接件18连接,若干个凸出筋15同时提供了若干个连接件18的固定位置,固定方式多样。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凸出筋的设置条数、造成的凹槽宽度较为合理。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散热段仅具备在不与主体板22的两侧边齐平的凸出筋15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主体板最两侧边的凸出筋不具备散热段,都是实心的,铝材两侧边的凸出筋强度更大,铝材的两侧边的受力一般比中部的受力更大,保证了铝材整体的结构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主体板22上具备若干个斜向筋21,斜向筋21与凸出筋15处在同一表面,斜向筋21与凸出筋15呈角度相交。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斜向筋将若干个平行的凸起筋连接,提高铝材整体的结构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1,斜向筋21与凸出筋15的夹角为45°。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45°的受力结构合理,同时方便人员贴着斜向筋对铝材进行切割,两个45°的斜切口对接就构成相互垂直的边框。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有的斜向筋21平行于两条空间直线,若干个斜向筋21首尾相连,构成之字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斜向筋与凸出筋的搭配大大提高了铝材的结构强度,斜向筋还能防止铝材的扭转,斜向筋之间等距分布,也便于人员对铝材进行等距截断。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斜向筋21的凸起高度高于凸出筋15的凸起高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人员贴着斜向筋对铝材进行切割,便于切割出斜向的切口。

一种适合铝材的连接件,包括:连接臂,由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一连接臂1、第二连接臂2构成,连接臂呈L形;固定孔,第一连接臂1、第二连接臂2上分别具备第一固定孔3、第二固定孔4,螺钉13或铆钉穿过固定孔,将连接臂与铝材8连接固定;连接臂由上下叠加的上板件12、下板件11构成,上板件12、下板件11的轮廓相互吻合,上板件12的杨氏弹性模量大于下板件11的杨氏弹性模量。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上板件的硬度比下板件硬度大,使得上板件具备较强的结构强度,下板件则受到螺钉、铆接件的挤压时自身略微向四周膨胀,使得下板件与铝材上的凹槽的侧壁配合更加紧密,保证连接件与铝材的连接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第一连接臂1、第二连接臂2的侧边具备锯齿面10,锯齿面10的单个纹路方向与第一连接臂1、第二连接臂2自身所在平面垂直。

图3相比图2,下板件11受压,下板件11的轮廓凸出与上板件12,并构成膨胀边14。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锯齿面提高连接件与凹槽两侧壁的连接紧密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臂1、第二连接臂2的阴角交界处具备圆弧缺口5,圆弧缺口5的轮廓不小于半圆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圆弧缺口取消应力集中处,提高了连接件的结构强度,同时也便于连接件放入铝材的凹槽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臂1、第二连接臂2的阳角交界处通过圆角6过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圆角过渡不易伤人,同时也便于连接件放入铝材的凹槽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臂1、第二连接臂2上分别具备的固定孔数量为一个或两个,如图4,第一连接臂1上具备一个第一固定孔3,第二连接臂2上具备一个第二固定孔4。如图5,第一连接臂1上具备两个第一固定孔3,第二连接臂2上具备两个第二固定孔4。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每根连接臂上具备不止一个固定孔,提高连接件在铝材上的固定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固定孔的上方端口直径大于固定孔的下方端口直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固定孔的孔径上大下小,整个固定孔占据的空间呈圆台形,便于螺钉、铆钉沉头,连接件与铝材固定后不会出现凸出部,螺钉、铆钉的顶部不会凸出于上板件的上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臂1、第二连接臂2的上表面通过加强筋7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加强筋连接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的上表面,不影响连接件与铝材的装配。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加强筋7的最高处位于第一连接臂1、第二连接臂2的交界处,加强筋7的自身高度从最高处向两侧渐矮,加强筋7的在垂直于第一连接臂1、第二连接臂2所在平面的视角投影上为一段圆弧,圆弧的凹面朝向第一连接臂1、第二连接臂2的阴角交界处方向。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加强筋的最高处为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的交界处,即连接件可能受力最大的地方加强筋提供了更大的结构强度。加强筋的圆弧形状避免了自身具备应力集中处,还为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的夹角方向提供一个弹性支撑。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上板件12的材质为钢,下板件11的材质为铝。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钢的刚度、结构强度较大,铝质的相比钢材更易形变。

一种适合双玻组件的铝材,包括:主体板22,呈条形片材;弯曲臂19,由相互垂直连接的垂直臂19a、平行臂19b构成,垂直臂19a与主体板22所在平面垂直,垂直臂19a与主体板22的一侧边连接,平行臂19b在垂直于自身平面方向上的投影位于主体板22内,平行臂19b在远离垂直臂19a的一端具备凸棱19d,凸棱19d位于朝向主体板22的一侧,平行臂19b在远离垂直臂19a的一端具备斜坡19c,斜坡19c位于背离主体板22的一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保证了双玻组件带有铝材,使双玻组件在搭配铝材安装后不会出现形变,铝材整体更薄,自身更轻便。主体板、垂直臂、平行臂构成的U形结构,利用较少的材料实现提高自身抗弯强度,凸棱所在位置为弯曲臂的末端,其具备一定的弹性,适宜于双玻组件固定,斜坡起到尽量减少阴影遮挡的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平行臂19b与主体板22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30mm。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铝材整体厚度薄,提高安装的方便性,降低自重,厚度更薄,遮挡的阳光更少。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凸棱19d的横断面轮廓具备圆弧线。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圆弧线便于与光伏板固定时线接触,同时对双玻组件的压强又较小。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平行臂19b在具备斜坡19c的一段上其自身厚度沿背离垂直臂19a的方向渐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斜坡使得与凸棱圆滑过渡,斜坡用时削薄了平行臂的厚度,减少平行臂的厚度对光伏板的遮光影响。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平行臂19b上具备若干个散热孔20,散热孔20为通孔,散热孔20呈单排排列,所有散热孔20圆心的连线平行于主体板22的长度方向。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散热孔减少了铝材的材料用量,同时也增加了散热面积,起到辅助散热的作用,同时散热孔对铝材整体结构强度的弱化很小。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平行臂19b的宽度小于主体板22宽度的一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保证平行臂所占体积不大,也不会阻挡应照射到光伏板上的阳光。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垂直臂19a的一侧设有一层缓冲垫,缓冲垫位于朝向平行臂19b的一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缓冲垫可以为铝材与光伏板之间提供一层缓冲层,防止光伏板被铝材磕碰损伤。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主体板22沿自身长度方向具备弯曲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弯曲度的凸面朝向平行臂所在的方向,弯曲度相当于给一个预应力,弯曲度的程度本身也很小,当铝材装上光伏后,光伏的自身重力与铝材弯曲的预应力抵消,最后安装上光伏的铝材保持笔直的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图10相比图9,主体板22在弯曲臂19所在面的对面上具备凸出筋15,凸出筋15为若干条并相互平行设置,相邻凸出筋15之间构成凹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主体板的其他面上进行了拓展,在保证铝材轻便、厚度较薄的同时提高其结构强度,能够满足机械载荷的要求。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