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集母线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36214发布日期:2019-03-19 20:52阅读:569来源:国知局
密集母线槽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母线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密集母线槽。



背景技术:

现代高层建筑和大型的车间需要巨大的电能,而面对这庞大负荷所需成百上千安培的强大电流就要选用安全可靠的传导设备,母线槽系统便是很好的选择。母线槽系统是一个高效输送电流的配电装置,且母线槽占用空间小、安装便捷,使得其适用性越来越广。

然而,在母线槽运行过程中,因出现凝露或者外部滴落水珠等原因,可能会使母线槽外壳表面聚水,势必引起母线槽的绝缘性能降低,积水流至母线槽接头处就有可能渗入导体之间,长期运行会造成短路,发生安全事故。因此,对于可能造成母线槽进水的安装方式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目前常用的防止母线槽渗水的做法有在母线槽端部连接处加密封胶、密封条的方式,但是密封条和密封胶容易受安装的条件、周围温度的变化以及自身老化的影响,难以达到最初设计的密封要求,无法完全阻止渗水现象的发生。防止母线槽渗水的做法还有在母线槽的外壳体开设导流孔将积水及时排出的方式,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5646704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一种防水母线槽,该防水母线槽在外壳的上端面设有至少一处导流面,导流面向其中心位置的高度逐渐降低,且导流面的中心位置上设有上导流孔,外壳的下端面设有与上导流孔相对应的下导流孔。这种防水母线槽通过将水分引至导流面中心位置的导流孔内将积水排出,但是母线槽的结构较为复杂,加工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保证防水性能的密集母线槽,解决积水由母线槽接头处渗入导体之间而带来的安全隐患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密集母线槽的技术方案是:密集母线槽包括母线槽主体,母线槽主体具有供导体穿过的容纳腔以及母线槽主体外侧的槽体,所述密集母线槽还包括吸水带,所述吸水带包括敷设在槽体底壁的吸水部分和伸出槽体侧壁的用于使水排出的下垂部分,下垂部分的端部低于槽体的底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密集母线槽的有益效果是:该密集母线槽设有吸水带,吸水带能够吸附母线槽外壳表面的积水,使得积水不能流至母线槽的接头处,从而避免了积水渗入导体现象的发生,保证了母线槽运行过程的安全性;同时,吸水带的下垂部分伸出槽体且下垂部分的端部低于槽体的底壁,可将吸附的积水通过下垂部分排出母线槽外,进一步减少母线槽端部连接处渗水的可能。

进一步地,限定槽体的侧壁上开有供吸水带穿过的通道,所述下垂部分通过该通道伸出槽体的侧壁。将下垂部分伸出槽体的侧壁,有利于将吸水带吸附的水分排出槽体外。

进一步地,限定所述通道的位置高于槽体的底壁,所述吸水带还包括与槽体的侧壁贴合的竖直部分,所述竖直部分延伸至所述通道位置处。吸水带通过自身的毛细作用将吸水部分吸附的积水吸至通道位置,有利于积水的排出。

进一步地,限定所述吸水带的竖直部分和下垂部分上设有隔水套,所述隔水套延伸至吸水带下垂部分的端部。隔水套能防止吸水带中的水从吸水带与槽体的接触部位下渗,起到引流的作用,并且隔水套延伸至下垂部分的底部,保证了吸水带在整个吸水过程中避免积水沿槽体内壁流下而影响防水效果。

进一步地,限定所述槽体的侧壁上还设有供吸水带的下垂部分的底部穿出的导流孔。吸水带的下垂部分的底部通过导流孔完全伸出母线槽的槽体,使滴落的水滴彻底脱离母线槽。

进一步地,所述槽体的底壁设有聚水凹槽,吸水带的吸水部分置于所述聚水凹槽内。聚水凹槽用于减缓水流并起到一定的聚水作用,使吸水带能够与聚水凹槽中的积水有更多的接触面积,达到更好的吸水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密集母线槽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密集母线槽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3为密集母线槽的横向剖面示意图;

图中,1-槽体,2-吸水带,3-聚水凹槽,4-吸水带端头,5-隔水套,6-导流孔,7-吸水带的水平部分,8-吸水带的竖直部分,9-吸水带的下垂部分,10-母线槽接头,11-容纳腔,12-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但并不以此为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密集母线槽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该密集母线槽包括由两侧的型材和上下布置的型材拼接而成的供导体穿入的容纳腔11和母线槽外部的槽体1,槽体1的表面靠近母线槽接头10的位置处设有一条由可被水浸润的由植物纤维材质制成的吸水带2,吸水带2包括与槽体1的底部贴合的水平部分、与槽体1的两侧部贴合的竖直部分,以及伸出槽体1的下垂部分。吸水带的水平部分7的下侧设有与聚水凹槽3,聚水凹槽3用于减缓水流并起到一定的聚水作用,吸水带的水平部分7置于聚水凹槽3中,且吸水带的水平部分7的厚度大于聚水凹槽3的深度,这样使吸水带2与聚水凹槽3中的积水有更多的接触面积,达到更好的吸水效果。

吸水带的竖直部分8上套有软质的隔水套5,隔水套5能防止吸水带2中的水从吸水带2与槽体1的接触部位下渗。槽体1的两侧部的上侧分别开设有供吸水带2穿出的穿孔12,吸水带的竖直部分8延伸至穿孔12的位置并且其高度满足根据吸水带2自身的材质将吸水带的水平部分7吸附的水吸至穿孔12的位置。吸水带的下垂部分9从穿孔12处伸出槽体1外,吸水带的下垂部分9包括与穿孔12平齐的部分和与平齐部分垂直的引出部分,引出部分的长度要大于竖直部分的高度,隔水套5从吸水带的竖直部分8延伸套至引出部分,有效的避免了水沿着槽体1的内壁流下而影响防水效果。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隔水套5的内壁和型材贴合,因此在附图中,仅用一条线来表示。引出部分的最下端设有吸水带端头4,槽体1的两侧部的下侧还分别设有供吸水带端头4穿出的导流孔6,吸水带端头4从导流孔6处完全伸出槽体1外,使吸水带2吸附的水彻底排出母线槽外。在本实施例中,吸水带端头4的位置要低于吸水带的水平部分7的位置,利用吸水带2的毛细作用将积水沿吸水带2排出槽体1的外侧,加快积水的排出速度,以进一步减少母线槽端部连接处渗水的可能。

在上述实施例中,吸水带具有水平部分、竖直部分和下垂部分,通过吸水带自身的毛细作用将水排出母线槽的槽体外,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的吸水带。例如,采用只有水平部分的吸水带,此时,在母线槽的槽体的两侧部于水平的吸水带对应位置处分别开设导流孔,吸水带两端的端头直接通过导流孔伸出母线槽的槽体外。

在上述实施例中,吸水带的下垂部分是通过槽体侧部上开设的穿孔穿出槽体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将吸水带伸出槽体外。例如,可以将吸水带的下垂部分直接从槽体的两侧部的顶部外延处绕出槽体外。

在上述实施例中,吸水带采用内部包含毛细孔的材质制成,在其他实施例中,吸水带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材质制成,例如,采用玻璃纤维、棉质布条或海绵等具有较强吸水特性的材质,且吸水带不限两条。

在上述实施例中,吸水带的下垂部分通过穿孔穿出母线槽的槽体外,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穿孔设置成槽来穿出吸水带,并用螺钉将吸水带固定在槽中,或者将槽的深度与吸水带的厚度匹配,这样可以不用将吸水带固定。

在上述实施例中,吸水带的水平部分下设有聚水凹槽,在其他实施例中,吸水带的水平部分下也可以不设置聚水凹槽,或者将聚水凹槽设置成两个倾斜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