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过障飞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19943发布日期:2019-04-29 12:10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快速过障飞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快速过障飞车。



背景技术:

高压架空输电线路是电能输送的重要通道,由于其实际运行环境的复杂性会遇到各种问题,如导、地线、光纤断股,导、地线、光纤缠绕异物,导、地线防震锤或间隔棒滑脱等,如果任由其发展,会导致架空输电线路发生相间短路、单相接地等故障,引起线路跳闸停运事故,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安全问题。

为了避免出现以上问题,需要及时消缺,一般需要使用飞车进行出线作业。目前常使用的为传统单线飞车。在进行出线时,需将飞车两端的滑轮挂在线上,由作业人员依靠双手把持输电线路,将飞车滑移至缺陷部位。在滑动飞车过程中会跨越防震锤、阻尼线条等防护金具,由于障碍物尺寸过大、过高以及加载在飞车上的人身重量,导致飞车无法直接跨过障碍物,常规的线上检修作业有三种方法可以跨过障碍物:

a、用杠杆反复撬起飞车前后滑轮,使其跨过障碍物。

b、作业人员直接由乘坐飞车转移至骑坐导、地线,然后再将飞车脱出导、地线越过障碍物,再将其重新安装在导、地线上继续向前滑动。

c、采用两个飞车互换的方式,当作业人员到达跨越障碍物的位置时,直接由作业人员将另一个飞车直接挂在障碍物的另一端,然后将人体从障碍后的飞车转移至另一个飞车进行障碍跨越,反复交替作业,继续移动。

上述三种方式在实际运用中存在以下问题:

a、费时费力,效率低下。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都极其消耗作业人员的体力,且耗时长,在实际作业中还会反复跨越障碍物,这也会更加加剧作业人员体力的消耗,耗时更长。

b、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因为其严重的体力消耗,作业人员随时可能因为身体状况脱力,从而发生人身伤亡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快速过障飞车,以解决现有电力飞车过障效率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快速过障飞车,包括飞车车体、设置在所述飞车车体顶部的飞车梯头以及设置在所述梯头上的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包括前轮和后轮;所述前轮和后轮之间设有可前后移动用于在过障时分别将前轮和后轮顶起的可移动式液压顶轮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前轮和后轮之间设有滑杆;所述可移动式液压顶轮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滑杆上的液压丝杆,所述液压丝杆的一端与所述滑杆滑动连接,另一端垂直向下设置,所述液压丝杆的所述另一端安装有一顶轮。

进一步地,所述飞车车体包括两个垂直设置的立柱撑管,两个所述立柱撑管的下端部连接有至少一根横向设置的连接管;两个所述立柱撑管的上端部设有一横向设置的呈U型的背靠管,所述背靠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立柱撑管的中上部活动连接,所述背靠管的两侧分别通过一铰链与其同侧的所述立柱撑管的顶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背靠管的两端分别通过活接头与两个所述立柱撑管连接,所述活接头可沿所述立柱撑管上下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的两端分别通过三通连接管与所述立柱撑管连接。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立柱撑管的上端部之间设有一个向下弯曲的弯管;所述弯管的底部设有一U形环。

进一步地,所述弯管的两端通过双联接头与所述立柱撑管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通过在飞车梯头上装设可移动式液压顶轮组件,靠近障碍物时,首先通过使顶轮组件伸长将靠近障碍的前轮顶起,将前轮承担的重力转移至顶轮组件,再滑动飞车使前轮越过障碍后,收回顶轮组件,重新由前轮受力;再顶轮组件靠近障碍物,使得顶轮组件伸长将靠近障碍的后轮顶起,重新使顶轮组件受力,将后轮的重力转移至顶轮组件,移动飞车使后轮越过障碍后,再收起顶轮组件,由飞车前后轮受力。采用此方法循环代替梯头滑轮前行,进行障碍跨越,可最大程度降低作业人员体能消耗,提高作业效率,降低安全风险。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在这些附图中使用相同的参考标号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其中:1、挡销;2、车轮;3、轮轴;4、螺母A;5、垫圈A;6、滑杆;7、螺母B;8、螺栓;9、撑杆;10、轴承;11、轴承盖;12、铆钉A;13、挡圈;14、双头丝杆;15、手柄;16、夹板;17、夹布橡胶;18、沉头螺钉;19、隔套;20、21、轮架;22、铆销;23、开口销A;24、双联接头;25、第一铰链板;26、弯管;27、第二铰链板;28、背靠管;29、三通连接头;30、铆钉B; 31、U形环;32、连接管;33、三通连接头;34、吊环;35、铆钉C;36、背靠管接头;37、销子;38、垫圈B;39、活接头;40、立柱撑管;41、铆钉D; 42、螺母C;43、垫圈C;44、连杆;45开口销B;46、轮架接头;47、套管; 48、垫块;49、液压丝杆;50、顶轮;51、第二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的快速过障飞车,包括飞车车体、设置在所述飞车车体顶部的飞车梯头以及设置在所述梯头上的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包括前轮和后轮;所述前轮和后轮之间设有可前后移动用于在过障时分别将前轮和后轮顶起的可移动式液压顶轮组件。

本专利通过在飞车梯头上装设可移动式液压顶轮组件,靠近障碍物时,首先通过使顶轮组件伸长将靠近障碍的前轮顶起,将前轮承担的重力转移至顶轮组件,再滑动飞车使前轮越过障碍后,收回顶轮组件,重新由前轮受力;再顶轮组件靠近障碍物,使得顶轮组件伸长将靠近障碍的后轮顶起,重新使顶轮组件受力,将后轮的重力转移至顶轮组件,移动飞车使后轮越过障碍后,再收起顶轮组件,由飞车前后轮受力。采用此方法循环代替梯头滑轮前行,进行障碍跨越,可最大程度降低作业人员体能消耗,提高作业效率,降低安全风险。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前轮和后轮之间设有滑杆6;所述可移动式液压顶轮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滑杆6上的液压丝杆49,所述液压丝杆49的一端与所述滑杆6滑动连接,另一端垂直向下设置,所述液压丝杆49的所述另一端安装有一顶轮50。其中液压丝杆49采用现有手动式液压丝杆49,使用时,通过摇动第二手柄51控制液压丝杆49的伸缩带动顶轮上下运动。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飞车梯头包括两个前后对置的轮架(20、 21),前后两个所述轮架(20、21)上分别设有一个车轮2组件和(分别为前轮组件和后组件轮);所述轮架(20、21)呈倒U型,其两端通过连杆44连接;所述前轮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轮架(20、21)之间的双头丝杆14、设置在所述双头丝杆14上的车轮2,所述车轮2通过轴承10安装在所述双头丝杆14上,且所述轴承10两端均设有轴承盖11;所述轴承盖11远离所述轴承10的一侧设有隔套19;所述双头丝杆14的一端延伸出所述轮架(20、21)外侧通过轮轴和螺母4锁紧,另一端延伸出所述轮架(20、21)外侧与第一手柄15连接,所述第一手柄15与轮架(20、21)之间设有挡圈13,所述第一手柄15通过铆钉A固定在所述双头丝杆14的所述另一端。轮架(20、21)的一端向下延长形成轮架接头46,两个轮架接头46之间设有一套管连接,所述套管的两端分别通过一挡销1固定在轮架接头46之间,所述第一吊耳安装在所述套管上。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飞车车体包括两个垂直设置的立柱撑管 40,所述立柱撑管40的底部分别设有一个吊环34,两个所述立柱撑管40的下端部连接有至少一根横向设置的连接管32;两个所述立柱撑管40的上端部设有一横向设置的呈U型的背靠管28,所述背靠管28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立柱撑管40的中上部活动连接,所述背靠管28的两侧分别通过一铰链与其同侧的所述立柱撑管40的顶部连接,所述铰链包括铰接的第一铰链板25和第二铰链板27。所述横杆不仅可以作为工作人员的落脚点,还可提高飞车车体的稳定性。此外,所述连接管32可以设置多个,以适用与不同身高的工作人员。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背靠管28的两端分别通过活接头39与两个所述立柱撑管40连接。图3所示,所述活接头39通过背靠管接头36与背靠管28连接,所述背靠管接头36通过铆钉与背靠管28连接,通过销子37与所述活接头39连接,所述销子37的凸台与所述活接头39之间设有垫圈。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管32的两端分别通过三通连接管32 与所述立柱撑管40连接。使连接管32通过三通连接管32与立柱撑管40连接,其稳固性好,且便于拆装。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两个所述立柱撑管40的上端部之间设有一个向下弯曲的弯管26;所述弯管的底部设有一U形环31,所述U形环31的两端与弯管固定连接。弯管26可使飞车车体更加稳固的同时,还可便于工作人员手抓以维持平衡,U形环31用于悬挂起吊滑车及绳索,起吊滑车及绳索以便于从地面向该飞车传递物品。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弯管的两端通过双联接头24与所述立柱撑管40连接。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