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椅车驱动电机安装辅助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35652发布日期:2019-05-11 00:22阅读:429来源:国知局
轮椅车驱动电机安装辅助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架,尤其是一种轮椅车驱动电机安装辅助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对于电机本身的安装固定的装置均是装夹于电机外壳上,该种方式不仅易损坏电机外壳上的漆,而且还会因力挤压电机外壳,影响美观的同时还会影响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轮椅车驱动电机安装辅助支架,不仅便于电机的安装,而且还不会破坏电机外壳,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轮椅车驱动电机安装辅助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支架本体设有间隔分布的第一横杆、第二横杆,第一横杆与第二横杆之间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置于第一横杆与第二横杆的后端,连接板上开有U型槽,连接板的上端安装有一对以U型槽为分界线间隔分布的夹块,第一横杆与第二横杆的前端端头上均转动连接有置于第一横杆与第二横杆内侧面的第一支脚,两第一支脚上连接有连接片,连接片置于第一支脚后端,两第一支脚之间安装有置于连接片前端的连接杆,连接杆的中心位置与两第一支脚之间的间隔距离一致,连接杆上转动连接有第二支脚,第二支脚偏离连接杆中心位置靠近第一横杆,第二支脚的上端内侧面上转动连接有安装杆,安装杆的上端安装有摆放板,其中安装杆与连接杆的中心位置一致;第一支脚与第二支脚的下端均转动连接有垫轮。这样,该装置用于托举电机,整体为支架形,第一横杆、第二横杆、连接板、夹块构成上摆放部分,第一支脚,第二支脚构成下支撑部分,且该部分为活动设置,可以根据使用者的习惯高度来调节,同时考虑到第一支脚有两根,分开调节过于繁琐,且摆放稳定性差,故通过连接片以及连接杆实现两第一支脚同步运动,使得操作更加简易,两夹块供电机的转轴插接于内,且外壳托于连接板上,如此一来不仅安装稳定性好,而且不会破坏电机外壳,使用效果好。

进一步完善,安装杆上开有插于连接杆上的插槽。这样,通过插槽与连接杆的配合,即可将本装置折叠成简易形态,便于携带。

进一步完善,安装杆与第二支脚连接的端头为弧形设置。这样,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不会对工人造成磕碰。

进一步完善,第一横杆、第二横杆的前端端头为弧形设置。这样,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不会对工人造成磕碰。

进一步完善,第一支脚、第二支脚两端的端头为弧形设置。这样,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不会对工人造成磕碰。

进一步完善,夹块以及摆放板上设有海绵垫。这样,海绵垫避免硬接触,保护电机外壳不受磕碰,提高美观度。

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便于电机的安装,而且不费力,且安装稳定型好,不会破坏电机外壳,值得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使用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左侧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安装杆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简易状态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支架本体1,第一横杆2,第二横杆3,连接板4,U型槽5,夹块6,第一支脚7,连接片8,连接杆9,第二支脚10,安装杆11,摆放板12,垫轮13,插槽14,海绵垫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附图:这种轮椅车驱动电机安装辅助支架,包括支架本体1,支架本体1设有间隔分布的第一横杆2、第二横杆3,第一横杆2与第二横杆3之间连接有连接板4,连接板4置于第一横杆2与第二横杆3的后端,连接板4上开有U型槽5,连接板4的上端安装有一对以U型槽5为分界线间隔分布的夹块6,第一横杆2与第二横杆3的前端端头上均转动连接有置于第一横杆2与第二横杆3内侧面的第一支脚7,两第一支脚7上连接有连接片8,连接片8置于第一支脚7后端,两第一支脚7之间安装有置于连接片8前端的连接杆9,连接杆9的中心位置与两第一支脚7之间的间隔距离一致,连接杆9上转动连接有第二支脚10,第二支脚10偏离连接杆9中心位置靠近第一横杆2,第二支脚10的上端内侧面上转动连接有安装杆11,安装杆11的上端安装有摆放板12,其中安装杆11与连接杆9的中心位置一致;第一支脚7与第二支脚10的下端均转动连接有垫轮13。

安装杆11上开有插于连接杆9上的插槽14。

安装杆11与第二支脚10连接的端头为弧形设置。

第一横杆2、第二横杆3的前端端头为弧形设置。

第一支脚7、第二支脚10两端的端头为弧形设置。

夹块6以及摆放板12上设有海绵垫15。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通过参考优选的实施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是,本专业普通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作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各样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