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三极管的高压取能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85593发布日期:2019-07-17 05:21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三极管的高压取能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取能电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三极管的高压取能电路。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取能电路有两种方案,方案1、采用变压器进行降压、整流、滤波、稳压后输出直流电压供后端电子电路工作;方案2、采用整流、开关调制、开关变压器、整流、滤波、稳压输出直流电压供电子电路工作。

但是,目前以上两种方案都只适用于市电取能,如以上两种方案使用在高压取能电路中,那么,第一、需要定制变压器等相关器件;第二、由于采用了变压器,势必带来EMC相关干扰问题,且电路变的复杂,不利于产品安装。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三极管的高压取能电路。

一种基于三极管的高压取能电路,包括电阻R1、R2、R3、二极管D1、D2、稳压管D3、D4、三极管Q1、电容C1,电阻R1的一端与交流电源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阻R2串联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稳压管D3的负极与二极管D1的负极和三极管Q1的集电极之间的公共连接点连接,正极与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与电阻R3的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负载连接,稳压管D4的负极与稳压管D3和二极管D2之间的公共连接点连接,正极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电容C1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电阻R3和负载之间的公共连接点连接。

其中一个实施例为,一种基于三极管的高压取能电路还包括电阻R4,R4的一端与稳压管D4和三极管Q1的基极之间的公共连接点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1与地极之间的公共连接点连接。

其中一个实施例为,三极管Q1为NPN型三极管。

上述一种基于三极管的高压取能电路,高压交流电经过电阻R1、电阻R2、二极管D1、稳压管D3整流稳压后,再经过二极管D2、电阻R3、电容C1整流滤波后,输出稳定的直流电压以供后端电子电路或者负载使用,本电路直接将高压交流电转换低压直流电供电子电路或者负载使用,无需额外增加供电支路,提高了电路的可靠性,同时,本电路省略了变压器,降低了电路成本,让电路变的更轻便,便于产品安装调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一种基于三极管的高压取能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如附图所示: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二极管D1、二极管D2、稳压管D3、稳压管D4、三极管Q1、电容C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三极管的高压取能电路,包括电阻R1、R2、R3、二极管D1、D2、稳压管D3、D4、三极管Q1、电容C1,电阻R1的一端与交流电源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阻R2串联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稳压管D3的负极与二极管D1的负极和三极管Q1的集电极之间的公共连接点连接,正极与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与电阻R3的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负载连接,稳压管D4的负极与稳压管D3和二极管D2之间的公共连接点连接,正极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电容C1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电阻R3和负载之间的公共连接点连接。

本电路采用分立器件组成高压取能电路,高压交流电经过电R1、电阻R2、二极管D1、稳压管D3、稳压管D4到三极管Q1基极,电流由三极管Q1的基极流向发射极再到地极形成回路。A点电位为交流全波电位,B电点位为正半波电位22.3V,C点位为正半波电位11.3V,C电位电压11.3V经过二极管D2、电阻R3、电容C1整流滤波后输出稳定的11V电压供后端电子电路或者负载使用。

二极管D1只在交流电的正半轴工作,负半轴处于截止状态,三极管Q1在负反馈开关状态下工作保持B点和C点电位稳定。本电路中三极管Q1反馈工作原理:当外部高压交流工作在正半轴时,C点电位大于11.3V,三极管导通。三极管导通后,当B电位低于22.3V,三极管截止。三极管作为开关使用,保持C点电位稳定在11.3V。当外部高压交流工作在负半轴时,三极管Q1处于截止状态。

上述一种基于三极管的高压取能电路,高压交流电经过电阻R1、电阻R2、二极管D1、稳压管D3整流稳压后,再经过二极管D2、电阻R3、电容C1整流滤波后,输出稳定的直流电压以供后端电子电路或者负载使用,本电路直接将高压交流电转换低压直流电供电子电路或者负载使用,无需额外增加供电支路,提高了电路的可靠性,同时,本电路省略了变压器,降低了电路成本,让电路变的更轻便,便于产品安装调试。

进一步地,为了确保开关信号传送的准确性,一种基于三极管的高压取能电路还包括电阻R4,R4的一端与稳压管D4和三极管Q1的基极之间的公共连接点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1与地极之间的公共连接点连接。

这样,电阻R4用于吸收三极管Q1基极和发射极之间的寄生电容,避免了开关信号延时从而导致开关信号变形,确保开关信号传送的准确性。

进一步地,三极管Q1为NPN型三极管。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