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交直流变换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83978发布日期:2019-08-20 23:59阅读:7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向交直流变换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交直流变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向交直流变换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储能及电动汽车行业日益发展,能量双向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尤其是隔离应用场合。目前隔离型的能量双向流动产品存在着工频隔离体积大、质量重及直流电压范围窄的缺点。

现有设备往往采用工频变压器在电网端进行隔离。而高频隔离的做法往往将交流PFC电路、隔离型LLC直流变换电路及非隔离型BUCK-BOOST DCDC变换电路单独配置成三个模块产品,有的会将交流PFC电路与隔离型LLC直流变换电路整合在一个电路里,限制了产品直流侧的电压范围。为达到直流侧宽电压范围目的,要再配置一个非隔离型BUCK-BOOST DCDC变换电路的产品,增加了通讯控制,引入了更多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双向交直流变换电路,将三种电路整合在一个电路里实现,扩展了DC侧的电压范围,达到实时控制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向交直流变换电路,包括交流PFC电路、隔离型LLC直流变换电路及非隔离型BUCK-BOOST DCDC变换电路,交流PFC电路的输入端接交流电,输出端经隔离型LLC直流变换电路与后级设置的非隔离型BUCK-BOOST DCDC 变换电路连接组成双向交直流变换电路,隔离型LLC直流变换电路能够将直流电斩波成高频脉冲波经隔离整流成直流电。

具体的,交流PFC电路正向导通为整流电路,能够将交流电经PWM整流成直流电;反向导通为全桥逆变电路,能够将直流电逆变转换成交流电。

进一步的,交流PFC电路包括电感L1和开关管Q1、Q2、Q3、Q4,其中,开关管Q1的e极与Q2的c极相连组成一条支路;Q3的e极与Q4的c极相连组成第二条支路;两个支路并联成一个H桥;开关管Q1的e极经电感L1接入 AC交流电的L,Q3的e极接入N线;开关管Q1与Q3的c极、开关管Q2与 Q4的e极与隔离型LLC直流变换电路连接。

具体的,隔离型LLC直流变换电路为带有高频隔离功能的DC/DC变换器,包括一个隔离变压器和两个H桥,一个H桥与交流PFC电路连接用于将直流电斩波成高频脉冲波,第二个H桥用于将高频脉冲波整流成直流电,并与非隔离型 BUCK-BOOST DCDC变换电路连接。

进一步的,隔离型LLC直流变换电路包括电容C1、场效应管Q5、Q6、Q7、 Q8、电感L2、电容C2、变压器T1、Q9、Q10、Q11、Q12和电容C3,其中,场效应管Q5、Q6、Q7、Q8组成一个H桥,场效应管Q9、Q10、Q11、Q12组成第二个H桥;场效应管Q5的S极与Q6的D极相连组成第一支路;Q7的S 极与Q8的D极相连组成第二支路;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并联连接;L2一端连接 Q5的S极,一端连接T1原边的一端;T1原边的另一端经由C2与Q7的S极相连;Q9的S极与Q10的D极相连组成第三支路;Q11的S极与Q12的D极相连组成第四支路;第三支路与第四支路并联连接;第三支路与第四支路的中点与 T1的副边相连,C1与第一支路并联,C3与第四支路并联。

具体的,非隔离型BUCK-BOOST DCDC变换电路包括BUCK模式和BOOST 模式,BUCK模式能够将高压直流电转换为低压直流电;BOOST模式能够将低压直流电转换为高压直流电后与直流母线连接。

进一步的,非隔离型BUCK-BOOST DCDC变换电路包括场效应管Q13、Q14、电感L3和电容C4,其中,Q13的S极与Q14的D极相连并与C3并联;L3一端与Q13的S极相连,另一端与C4和DC+相连,C4的另一端与Q14的S端及 DC-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向交直流变换电路,集成交流PFC电路、隔离型LLC直流变换电路及非隔离型BUCK-BOOST DCDC变换电路于一个功率模块中,由同一块控制板统一调配、控制三部分电路的运行,达到了宽电压范围DC电压与交流电网电压之间双向转换的效果,实现了高频隔离、能量双向转换、DC侧电压宽范围的需求。

进一步的,设置的交流PFC电路实现了将电能从交流到直流或从直流到交流之间的转换,并改善了功率因数。

进一步的,设置的隔离型LLC直流变换电路实现了高频隔离的功能,在 DCDC的转换中加入了高频隔离,避免了传统工频隔离的体积大、质量重、响应慢的缺点。

进一步的,设置的非隔离型BUCK-BOOST DCDC变换电路大大加强了DC 侧的电压适配性,使得整个产品拥有了宽范围DC电压输入、输出的特性,扩展了产品的使用范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不但解决了工频隔离所带来的产品笨重的缺点,还保留了隔离的特性及能量双向转换的功能,同时拓宽了DC侧电压范围,扩展了产品使用范围。集三种电路于一个模块,加强了实时控制效率,加快了响应速度,减少了物料成本。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路拓扑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向交直流变换电路,包括交流PFC电路、隔离型LLC直流变换电路及非隔离型BUCK-BOOST DCDC变换电路,交流 PFC电路的输入端接交流电,输出端经隔离型LLC直流变换电路与后级设置的非隔离型BUCK-BOOST DCDC变换电路连接组成双向交直流变换电路。

交流PFC电路包括电感L1和开关管Q1、Q2、Q3、Q4,其中,开关管Q1 的e极与Q2的c极相连;Q3的e极与Q4的c极相连;开关管Q1、Q2组成的支路与Q3、Q4组成的支路并联连接组成一个H桥;开关管Q1的e极经电感L1 接入AC交流电的L,Q3的e极接入N线,开关管Q1与Q3的c极、开关管Q2 与Q4的e极与隔离型LLC直流变换电路连接。

从左往右看,交流PFC电路是一个整流电路,能将交流电经PWM整流成直流电,同时调节电能质量,校正功率因数。从右往左看,交流PFC电路是一个全桥逆变电路,能将直流电逆变转换成交流电。

隔离型LLC直流变换电路包括电容C1、场效应管Q5、Q6、Q7、Q8、电感L2、电容C2、变压器T1、Q9、Q10、Q11、Q12和电容C3,其中,场效应管 Q5、Q6、Q7、Q8组成一个H桥,场效应管Q9、Q10、Q11、Q12组成另一个H 桥;场效应管Q5的S极与Q6的D极相连;Q7的S极与Q8的D极相连;两个支路并联;L2一端连接Q5的S极,一端连接T1原边的一端。

T1原边的另一端经由C2与Q7的S极相连;Q9的S极与Q10的D极相连; Q11的S极与Q12的D极相连;两个支路并联。两个支路的中点与T1的副边相连。

C1与场效应管Q5、Q6支路、开关管Q1、Q2支路以及开关管Q3、Q4支路并联,C3与Q11、Q12支路并联。

隔离型LLC直流变换电路是一个带有高频隔离功能的DC/DC变换器,有一个H桥将直流电斩波成高频脉冲波,经由变压器隔离,再由另一个H桥把高频脉冲波整流成直流电。

非隔离型BUCK-BOOST DCDC变换电路包括场效应管Q13、Q14、电感L3 和电容C4,其中,Q13的S极与Q14的D极相连,此支路与C3并联。

L3一端与Q13的S极相连,另一端与C4和DC+相连,C4的另一端与Q14 的S端及DC-相连。

电路由左往右看,工作在BUCK模式,将高压直流电转换为低压直流电,适配各种负载。由右往左看,工作在BOOST模式,将低压直流电转换为高压直流电,接入直流母线。

整个电路从左往右看,交流电压经由交流PFC电路整流成直流电,再经由隔离型LLC直流变换电路将直流电进行隔离,最后由非隔离型BUCK-BOOST DCDC变换电路将直流电降压成符合需求的DC电,达到由交流到直流的变换效果。从右往左看,直流电经由非隔离型BUCK-BOOST DCDC变换电路升压,再通过隔离型LLC直流变换电路将直流电隔离,最后经过交流PFC电路逆变成交流电,达到由直流到交流的变换效果。此电路具备高频隔离、双向变换、实时控制的能力,使得功率模块产品具备体积小、重量轻、响应快的优点。

以上内容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