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框光伏组件叠瓦式支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82920发布日期:2019-09-13 23:22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框光伏组件叠瓦式支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支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框光伏组件叠瓦式支架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节能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光伏产品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目前市场上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家庭用光伏产品,较常见的应用方式有利用凉棚、车棚、房顶等户外支架结构结合光伏组件制成兼具太阳能转化以及遮挡功能的光伏支架产品。光伏支架结构通常由光伏组件、主龙骨、次龙骨和立柱的零件组装拼接而成。现有的光伏支架结构,其次龙骨与光伏组件之间需要利用特制的连接件进行连接,其连接方式较为复杂不利于提高安装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新颖安装简易的带框光伏组件叠瓦式支架结构。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带框光伏组件叠瓦式支架结构,包括具有至少一坡面结构的棚顶,所述棚顶包括多根横向延伸的龙骨以及多块光伏组件;纵向相邻的龙骨之间具有高度差以形成配合所述坡面结构的坡度,每一所述龙骨均包括有龙骨主体以及扣接条,所述扣接条沿龙骨轴向延伸并且该扣接条成形于龙骨主体侧面;所述光伏组件搭接于纵向相邻的龙骨之间,并且同一坡面结构内纵向相邻的光伏组件首尾叠压,每一所述光伏组件均包括有光伏组件主体以及包围所述光伏组件主体的边框,其中所述光伏组件纵向两侧的边框底面均设置有配合所述扣接条配合扣接的卡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种带框光伏组件叠瓦式支架结构,其光伏组件与龙骨之间通过扣接条与卡扣相互扣接进行连接,其连接方式简易快捷,可有效提高安装的效率并且与传统技术相比可免除螺栓等连接配件。此外由于纵向相邻的光伏组件之间采用首尾叠压的方式,自然形成防水结构避免雨水在纵向相邻的光伏组件之间渗漏。

进一步,所述棚顶为倒“V”形双坡面结构,并且两相邻坡面之间设置有倒V形的屋脊盖板,所述屋脊盖板两侧分别叠压两坡面结构的光伏组件并与所述边框铆接。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由于屋脊盖板两侧分别叠压两坡面结构的光伏组件,其自然形成防水结构避免雨水从两坡面之间渗漏。

进一步,所述坡面结构的下侧边缘设置有横向延伸的排水槽,所述排水槽的侧部形成有与所述龙骨的扣接条配合扣接的挂槽。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可利用排水槽收集坡面结构排下的雨水并集中排放。此外,排水槽的挂槽与龙骨的扣接条配合扣接,其连接方式简易。

进一步,两所述光伏组件的叠压面之间设置有防水胶垫。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可利用防水胶垫防止雨水沿两光伏组件的叠压面反向渗漏,同时也可利用防水胶垫对光伏组件进行保护。

进一步,所述防水胶垫采用EPDM发泡胶材质。

进一步,所述光伏组件横向两侧的边框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第一扣接槽和第二扣接槽,所述第一扣接槽的上侧敞口,所述第二扣接槽下侧敞口;横向相邻的光伏组件之间第一扣接槽和第二扣接槽相互扣接。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可利用第一扣接槽和第二扣接槽相互扣接从而连接横向相邻的光伏组件,此外当第一扣接槽和第二扣接槽相互扣接后可形成防水结构防止雨水从横向相邻的光伏组件之间渗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图2中区域A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2中区域B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龙骨的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光伏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光伏组件的侧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光伏组件的主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光伏组件横向连接图。

其中,1-龙骨,11-龙骨主体,12-扣接条,2-光伏组件,21-光伏组件主体,22-边框,221-卡扣,222-第一扣接槽,223-第二扣接槽,3-屋脊盖板,4-排水槽,41-挂槽,5-防水胶垫,6-立柱,7-主龙骨。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带框光伏组件叠瓦式支架结构,包括立柱6、固定安装于立柱6上的主龙骨7以及搭建与所述主龙骨7上呈倒“V”形双坡面结构的棚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棚顶包括多根横向延伸的龙骨1、多块光伏组件2、屋脊盖板3以及排水槽4。

其中,纵向相邻的龙骨1之间具有高度差以形成配合所述坡面结构的坡度,每一所述龙骨1均包括有龙骨主体11以及扣接条12,所述扣接条12沿龙骨1轴向延伸并且该扣接条12成形于龙骨主体11侧面,所述龙骨主体11上表面承托所述光伏组件2,并且该龙骨主体11上表面形成配合所述坡面结构的坡度。

所述光伏组件2搭接于纵向相邻的龙骨1之间,并且同一坡面结构内纵向相邻的光伏组件2首尾叠压,利用光伏组件2首尾叠压的结构形成防水结构防止雨水从纵向相邻的光伏组件2之间渗漏,此外,两所述光伏组件2的叠压面之间设置有EPDM发泡胶材质的防水胶垫5,利用防水胶垫5防止雨水沿两光伏组件2的叠压面反向渗漏,同时也可利用防水胶垫5对光伏组件2进行保护。

每一所述光伏组件2均包括有光伏组件主体21以及包围所述光伏组件主体21的边框22,其中所述光伏组件2纵向两侧的边框22底面均设置有配合所述扣接条12配合扣接的卡扣221。在本实施例中,光伏组件2横向两侧的边框22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第一扣接槽222和第二扣接槽223,所述第一扣接槽222的上侧敞口,所述第二扣接槽223下侧敞口;横向相邻的光伏组件2之间第一扣接槽222和第二扣接槽223相互扣接。利用第一扣接槽222和第二扣接槽223相互扣接从而连接横向相邻的光伏组件2,此外当第一扣接槽222和第二扣接槽223相互扣接后可形成防水结构防止雨水从横向相邻的光伏组件2之间渗漏。

在本实施例中,两相邻坡面之间设置有倒V形的屋脊盖板3,所述屋脊盖板3两侧分别叠压两坡面结构的光伏组件2并与所述边框22铆接。由于屋脊盖板3两侧分别叠压两坡面结构的光伏组件2,其自然形成防水结构避免雨水从两坡面之间渗漏。

在本实施例中,坡面结构的下侧边缘设置有横向延伸的排水槽4,所述排水槽4的侧部形成有与所述龙骨1的扣接条12配合扣接的挂槽41。排水槽4收集坡面结构排下的雨水并集中排放。此外,排水槽4的挂槽41与龙骨1的扣接条12配合扣接,其连接方式简易。

本实施例中带框光伏组件叠瓦式支架结构的安装过程如下:

S1.将各龙骨1按设计要求排列安装,构成同一坡面结构的龙骨1安装高度沿纵向变化,其产生的高度差与坡面的坡度配合。

S2.在坡面结构的下侧边缘安装排水槽4,并使排水槽4的挂槽41与龙骨1的扣接条12配合扣接。

S3.安装坡面结构低处的光伏组件2,具体地,将光伏组件2搭接于两纵向相邻的龙骨1之间,并使光伏组件2纵向两侧的边框22卡扣221分别与两龙骨1的扣接条12进行扣接,从而将光伏组件2固定安装于龙骨1上,同时该光伏组件2还叠压排水槽4进一步提高排水槽4的连接稳定性。其中横向相邻的光伏组件2之间,其第一扣接槽222和第二扣接槽223相互扣接。

S4.继续在龙骨1上安装光伏组件2,光伏组件2从坡面结构低处向坡面结构高处安装,光伏组件2两侧的卡扣221分别与两相邻的龙骨1扣接条12进行扣接,同时处于坡面结构高处的光伏组件2对处于坡面结构低处的光伏组件2进行叠压,此外两光伏组件2之间的叠压面还垫放有防水胶垫5。其中横向相邻的光伏组件2之间,其第一扣接槽222和第二扣接槽223相互扣接。

S5.当所有光伏组件2安装完毕后,将屋脊盖板3安装于两坡面结构之间,屋脊盖板3两侧分别叠压两坡面结构的光伏组件2并与所述边框22铆接。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更多可能的变动和润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故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之思路所作的等同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