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电源及移动电源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735413发布日期:2019-09-21 01:06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电源及移动电源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充电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电源及移动电源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移动电源的壳体的材料为塑料或铝合金,并通过挤压工艺一体成型。铝合金壳体和塑料壳体的缺点均为结构强度低,受到磕碰时更容易凹陷或破损,无法很好地保护内部的电池组件。采用塑料壳体的产品不够精美,产品档次低;铝合金壳体的金属光泽度不高,外形不符合高端市场的需求。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用不锈钢材料替代金属铝,以增加结构强度和金属光泽度,但是由于移动电源的尺寸不大,但弯折变形量较大,因此现有技术中的不锈钢材料在弯折处容易失效,成品率低;同时为实现弯折设计的模具结构复杂,成本较高。

因此,亟待提出一种不锈钢壳体的移动电源的结构,以及该结构的加工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移动电源,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不锈钢材壳体在弯折处易失效的问题,成品率高,外形美观。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移动电源的制造方法,加工成本低。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移动电源,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部的电池组件,

所述壳体的材质为不锈钢;

所述壳体至少包括弯折形成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搭接并通过焊接以形成收容腔;

所述缓冲件设置在收容腔内并位于壳体和电池组件之间,所述电池组件通过缓冲件与所述壳体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中至少一个在搭接处设置有折边。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上壳体在搭接处设置有折边,所述折边与下壳体的内侧搭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可选方案,还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设置在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的搭接处的内侧,并分别与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加强板与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焊接或粘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缓冲件包括第一子缓冲件和第二子缓冲件,所述第一子缓冲件与所述壳体的一部分贴合并粘接,所述第二子缓冲件与所述壳体的另一部分贴合并粘接,所述电池组件与所述第一子缓冲件和所述第二子缓冲件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第一子缓冲件和所述第二子缓冲件朝向内侧均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能容纳所述电池组件。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可选方案,还包括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二盖板被配置为封堵所述收容腔的两端开口。

一种移动电源的制造方法,用于生产上述的移动电源,包括以下步骤:

S1、对不锈钢板材进行成型操作,以形成上壳体和下壳体;

S2、将上壳体和下壳体搭接,在搭接处通过焊接以形成收容腔;

S3、将电池组件设置在收容腔内并通过缓冲件与壳体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可选方案,在步骤S1之前还包括:对不锈钢板材进行表面处理工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移动电源,由于壳体的材质为不锈钢,通过将壳体设置为至少包括弯折形成的上壳体和下壳体,在将上壳体和下壳体搭接并通过焊接以形成收容腔,与现有技术中需要整体弯折的结构相比,上壳体和下壳体分别弯折再搭接的结构,使得上壳体和下壳体各自的弯折变形量较小,因此在弯折处的不易失效,成品率高;由于弯折变形量较小,对应的用于弯折设计的模具结构较为简单,成本低。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移动电源,由于壳体是不锈钢材质,与现有技术中塑料或铝合金的壳体相比,金属光泽度更高,外形美观,外形更符合高端市场的需求。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移动电源的制造方法,用于生产上述的移动电源,步骤设置合理,加工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移动电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隐去第一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缓冲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壳体与缓冲件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壳体与加强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移动电源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中:

1-壳体;11-上壳体;12-下壳体;

2-缓冲件;21-第一子缓冲件;22-第二子缓冲件;

3-电池组件;

4-加强板;

5-第一盖板;

100-收容腔;200-折边;300-容纳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一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移动电源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隐去第一盖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图2和图3,实施例一提供的移动电源包括壳体1,以及设置在壳体1内部的缓冲件2和电池组件3。其中,壳体1用于对整个移动电源提供支撑,电池组件3用于储电和放电,缓冲件2设置在壳体1和电池组件3之间,用于对电池组件3进行缓冲保护。进一步地,壳体1的材质为不锈钢,通过将壳体1设置为至少包括弯折形成的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在将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搭接并通过焊接以形成收容腔100,将缓冲件2和电池组件3设置在收容腔100内,电池组件3通过缓冲件2与壳体1连接。与现有技术中需要整体弯折的结构相比,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分别弯折再搭接的结构,使得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各自的弯折变形量较小,因此在弯折处的不易失效,成品率高;由于弯折变形量较小,对应的用于弯折设计的模具结构较为简单,成本低。

值得说明的是,电池组件3可以包括电池本体、控制器、USB输入口、USB输出口以及其他功能性部件,只要是能够实现储电和放电的结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因此在本发明中,对电池组件3的结构不做过多展开。

值得说明的是,本发明保护的是由不锈钢材料制成的壳体1,由分体式的子壳体通过焊接形成为一体,并不局限与实施例一中的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两部分,于其他实施例中,壳体1还可以由多个子壳体焊接形成。

参考图1,还可以包括第一盖板5和第二盖板(图中未示出),第一盖板5和第二盖板的目的,首先是用于封堵收容腔100的两端开口,将整个电池组件3与外部隔离,其次是第一盖板5上可以设置多个功能性接口,以图1举例说明,可以包括用于输出电流的多个USB接口,用于充电的接口,开关按键,显示电量的指示灯等,在此不做过多展开。

具体地,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3和图4可以看出,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的结构和形状相似,均包括直线段和设置在直线段两端的弧形段。对应实施例一中的壳体1的横截面呈腰型,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直线段和分别连接在两个直线段的两端的圆弧段,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在圆弧段搭接。

因此,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的加工方式可以选为,对一块平整的不锈钢板的两端进行弯折,弯折的角度为90度。现有技术中,如果同样选用不锈钢作为形成壳体1的材料,为形成图3所示的壳体形状,其加工方式可选为,一块平整的不锈钢板进行弯折,至少需要有一处弯折的角度为180度,弯折变形量较大,因此现有技术中的不锈钢材料在弯折处容易失效,成品率低。而在本发明中,由于采用了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这种分体式结构,且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在圆弧段搭接,因此对不锈钢板弯折的角度可为90度,弯折变形量较小。

值得说明的是,于其他实施例中,壳体1的横截面也可以呈矩形(边角处有圆角过渡)、圆形、椭圆或多边形等其他形状,但壳体1是一定需要弯折的,因此本发明保护的是壳体1分成至少两份,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在弯折处搭接,使得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只需分别弯折整个壳体1弯折角度的一半即可,进而减小了弯折变形量,提高了成品率。同时本发明为实现弯折设计的模具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也较为简单,成本较低。

值得说明的是,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的材料均为不锈钢,为保证连接强度,因此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之间通过焊接固定,可选从搭接处的内侧进行焊接操作,使得焊料堆叠在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的搭接处,不影响壳体1的外形美观。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缓冲件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5,缓冲件2包括第一子缓冲件21和第二子缓冲件22,实施例一中,第一子缓冲件21和第二子缓冲件22相对设置。参考图2,在安装时,第一子缓冲件21与其中一个圆弧段贴合并粘接,第二子缓冲件22与另一个圆弧段贴合并粘接,在将电池组件3与第一子缓冲件21和第二子缓冲件22连接,即可实现电池组件3在壳体1中的相对位置固定,且缓冲件2能够实现对电池组件3的保护。缓冲件2的需要具备缓冲能力,即缓冲件2的材料需选用弹性材料,可选塑胶等。

值得说明的是,缓冲件2的作用是设置在壳体1和电池组件3之间,用于缓冲,实施例一中缓冲件2仅连接壳体1的圆弧段,于其他实施例中,也可连接在直线段,也可同时连接在直线段和圆弧段上,也可以将缓冲件2设置为一种骨架结构,在此不作更多展开。只要缓冲件2的形状与壳体1和电池组件3适配,能更好地对电池组件3进行缓冲的结构,均在本发明保护范围内。

在实施例一中,第一子缓冲件21和第二子缓冲件22上朝向内侧均开设有容纳槽300,通过设置容纳槽300,使得第一子缓冲件21和第二子缓冲件22的截面形状呈V形。安装时可将电池组件3插入容纳槽300内,容纳槽300发生弹性形变以将电池组件3更好地夹持住,以实现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上的限位。参考图2,当移动电源在厚度方向受到挤压等外力时,由于设置了容纳槽300,能够有效地对电池组件3起缓冲作用。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壳体与缓冲件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即缓冲件2可以先和壳体1粘接以形成为一体,缓冲件2的内侧设置有安装槽,可以将电池组件3插入安装槽内,通过插接或粘接方式实现缓冲件2和电池组件3的固定;也可以先将电池组件3和缓冲件2粘接以形成为一体,再将缓冲件2插入收容腔100内,实现缓冲件2与壳体1的粘接固定。值得说明的是,电池组件3和缓冲件2之间、缓冲件2与壳体1之间,可采用粘接、插接、卡接等方式实现相对固定,实施例一中为了实现更好地固定效果,电池组件3和缓冲件2之间、缓冲件2与壳体1之间均采用粘接方式固定。

实施例二

由于壳体1采用不锈钢板制成,而不锈钢板的厚度较薄,一般在实际生产中选用板厚为1mm的不锈钢板进行加工,因此实施例一采用的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搭接方式,搭接处的宽度仅为1mm。因此,为保证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焊接的结构更加稳固,实施例二还提出了一种可选方案。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参考图7和图8,在上壳体11在搭接处设置有折边200,折边200优选向壳体1内部弯折,这种结构设置,保证了实施例一的上壳体11与下壳体12搭接的基础上,折边200还能够与下壳体12的内侧搭接,进而增加了搭接处的接触面积,使得焊接时更容易操作,固定更加牢固。

值得说明的是,实施例二并不限定折边200的具体形状,折边200可以更加壳体1的形状进行适应性变化,使得折边200能更好地与下壳体12的内侧搭接,增大接触面积。同时,并不限定折边200的设置位置,折边200可以设置在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中的任意一个上,对应与另外一个搭接。

实施例三

同样为了保证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焊接的结构更加稳固,实施例三还提出了一种可选方案。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壳体与加强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9,移动电源还包括设置在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的搭接处的内侧的加强板4,即保持实施例一中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的搭接结构不变,通过在搭接处的内侧设置加强板4,加强板4分别与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连接,以实现增加接触面积。可以看出图9中,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的搭接处是平面而并非弧面,因此加强板4对应也设置为一个平面板状结构,因此加强板4的形状与搭接处适配。

加强板4与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可选用焊接或粘接。在实施例三中,优选加强板4的材料为金属,加强板4分别与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通过焊接固定,结构强度更好。当选用加强板4与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粘接时,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之间可以先采用实施例一中的焊接方案,再将加强板4与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粘接,以进一步加强连接强度;也可以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不焊接,直接通过加强板4粘接在一起,粘接的面积即为加强板4的面积。

实施例四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移动电源的制造方法,用于生产上述的移动电源,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移动电源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参考图10,包括以下步骤:

S1、对不锈钢板材进行成型操作,以形成上壳体和下壳体;

S2、将上壳体和下壳体搭接,在搭接处通过焊接以形成收容腔;

S3、将电池组件设置在收容腔内并通过缓冲件与壳体连接。

具体地,步骤S1中的成型操作,包括对不锈钢板材的剪裁以及挤压成型,以形成上壳体和下壳体。

进一步地,为了使得壳体的外形更加美观,以满足高端市场的需求,还可以在步骤S1之前对不锈钢板材进行表面处理工艺。具体可包括抛光、拉丝或压花等表面的纹理处理工艺,使得不锈钢板材在进行成型操作之前就具备一定的纹理。可选地,还可以在步骤S2焊接操作之后,对形成的壳体进行电泳等表面处理,进一步提高外形的美观程度,使得不锈钢材质的外壳更加富有金属质感。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