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冰柔性跨接线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90459发布日期:2019-09-29 18:41阅读:406来源:国知局
融冰柔性跨接线夹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一般涉及架空线金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融冰柔性跨接线夹。



背景技术:

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与输电架空导线同塔架设,它与另一根架空地线架设在输电杆塔的顶部,具有架空地线和通信光缆的双重功能。

输电线路覆冰将导致冰闪、倒塔以及断线等故障,严重威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在相同气象条件下,架空导线因不间断地有电流通过而产生热能,覆冰情况较轻;正常工作时的架空地线和opgw并没有电流流过,所以温度较导线低而更容易覆冰。

在国内外多种对输电线路防冰、除冰方法和技术中,最有效的方法是热力融冰法,即在覆冰的架空线通以低压大电流,使之产生焦耳热而融化冰层。目前常用直流融冰法,根据架空线的直流电阻大小,融冰电流可大至数百安培。

在一般地区(无覆冰)工作的opgw是遂基塔接地的,而在覆冰区工作的opgw必须对地绝缘并保证全程电气连通,可以让融冰大电流通过。

opgw中含有光纤,每隔一段距离就会设置一个缆接头盒,其主要功能是连接两段被接续opgw并保护光纤接头和盘留余纤。即使采用金属材料制成的接头盒,也并不能保证两段opgw可以通过融冰大电流。

为了贯通融冰大电流,现有的技术是采用并沟线夹跨接每个接头盒两端的opgw形成回路,该线夹又常被简称为opgw融冰线夹。

并沟线夹是两片合拢后带椭圆孔的金属制件,用螺栓将两根线缆压紧,是一个刚性装置。把它用于opgw融冰跨接时,因opgw是由多股圆线绞合而成,线夹有限的内圆面积与绞线接触面积事实上很小,大电流通过时发热严重而危及缆内光纤;因线夹内圆与opgw绞线不可避免地存在较大间隙,为雨水、灰尘的滞留提供了电化学腐蚀所需要的电解液的环境,使两者接触电阻不断增大;因气象(如温度、风和冰等)和环境(振动、蠕变等)条件变化,易使其上的螺栓产生松动、脱落,导致线夹的机械和电气性能下降或失效;因线夹两个孔的间距是固定的,而接头盒两个进线孔间距随不同型号而变,从接头盒中引出的两根opgw必须屈服这个尺寸,在安装线夹时还会强制opgw在小范围内弯曲、扭转,有可能伤及缆内的光纤。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适应两根opgw的融冰柔性跨接线夹。

第一方面,一种融冰柔性跨接线夹,包括一个柔性跨接段和两个夹持段,所述柔性跨接段的两端分别通过压接管与一个所述夹持段连接,所述压接管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连接柔性跨接段,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夹持段,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若干导电弹片,若干所述导电弹片沿着所述第一连接部内壁的周向分布,所述导电弹片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内壁的一侧朝向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导电弹片倾斜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夹持段之间设置有导电胶,所述导电胶完全填满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夹持段之间的间隙。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融冰柔性跨接线夹,柔性跨接段可以根据不同距离的两根opgw夹持段去改变形状,减小夹持段的弯曲、扭转引起的变形,有效地保护了夹持段内的光纤。同时,在第二连接部与夹持段之间设置导电胶,并且导电胶完全填满第二连接部和夹持段之间的间隙,能够增加第二连接部与夹持段的导电面积,减小第二连接部与夹持段之间的缝隙,提高了跨接线夹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融冰柔性跨接线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融冰柔性跨接线夹的压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融冰柔性跨接线夹的压接管与柔性跨结构以及夹持段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融冰柔性跨接线夹的压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融冰柔性跨接线夹的第一卡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融冰柔性跨接线夹的压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为,请参考图1至6,融冰柔性跨接线夹,包括一个柔性跨接段10和两个夹持段20,柔性跨接段10的两端分别通过压接管30与一个夹持段20连接,压接管30包括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第一连接部31用于连接柔性跨接段10,第二连接部32用于连接夹持段20,第一连接部3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若干导电弹片33,若干导电弹片33沿着第一连接部31内壁的周向分布,导电弹片33远离第一连接部31内壁的一侧朝向第二连接部32,导电弹片33倾斜设置,第二连接部32与夹持段20之间设置有导电胶34。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若干导电弹片,若干导电弹片沿着第一连接部内壁周向分布,导电弹片的数量为8-20个,相邻的两个导电弹片的距离相等,在将柔性跨接段与第一连接部固定时,可以将柔性跨接段的一端插入第一连接部中,当柔性跨接段表面超过导电弹片远离第一连接部内壁的一侧后,导电弹片产生形变并会卡住柔性跨接段,防止柔性跨接段脱离第一连接部,从而将第一连接部与柔性跨接段固定,并且导电弹片能够根据不同直径的柔性跨接段产生不同程度的形变,从而固定不同直径的柔性跨接段,提高了融冰柔性跨接线夹的通用性。柔性跨接段可以根据不同距离的两根opgw夹持段去改变形状,减小夹持段的弯曲、扭转引起的变形,有效地保护了夹持段内的光纤。同时,在第二连接部与夹持段之间设置导电胶,并且导电胶完全填满第二连接部和夹持段之间的间隙,能够增加第二连接部与夹持段的导电面积,减小第二连接部与夹持段之间的缝隙,提高了跨接线夹的使用寿命。

夹持段是两组预绞丝,用于夹持接头盒两端的opgw,该预绞丝的导电率不低于40%iacs的铝包钢线单线预制,螺旋节距不少于3个,其握力不小于被夹持opgw破断强度(rts)的15%,为保证与opgw的电接触,预绞丝内层不刷胶,每组预绞丝分为两股,可以不用任何工具而用手工方便地缠绕在opgw上。

进一步的,压接管30包括第一转动部41以及第二转动部42,第一转动部41与第二转动部42铰接,第一转动部41转动连接有第一卡接件43,第二转动部42固定连接有第二卡接件44,第一卡接件43与第二卡接件44卡接。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将压接管与柔性跨接段以及夹持段固定之前,分开第一卡接件和第二卡接件,转动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使得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彼此分离,将柔性跨接段以及夹持段分别放入压接管内,转动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使得压接管紧压并固定柔性跨接段以及夹持段,第一卡接件与第二卡接件卡接固定,不需要使用液压钳压紧压接管来固定柔性跨接段和夹持段,现场安装方便,同时,也能够减少对柔性跨接段以及夹持段内线缆的损伤。

进一步的,第一卡接件43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卡接口45,第二卡接件42通过卡接口45与第一卡接件43卡接固定。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能够根据实际的柔性跨接段以及夹持段的直径,去选择第一卡接件穿过哪个卡接口来固定第二卡接件,提高了融冰柔性跨接线夹通用性。

进一步的,第二卡接件44包括固定部46以及与固定部46转动连接的转动卡接部47,转动卡接部47从卡接口45伸出并锁紧第一卡接件43。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转动卡接部从卡接口伸出,然后对转动卡接部进行转动,使得转动卡接部无法从卡接口脱离,结构简单,便于将第一卡接件与第二卡接件进行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任一压接管30朝向另一压接管3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调节板51,两个调节板51的重叠部分均设置有腰孔,螺栓穿过两个腰孔螺接有螺母,螺母和螺栓用于固定两块调节板51。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将柔性跨接段以及夹持段固定在压接管上之后,调整两块调节板的重叠位置,使得两个压接管能够保持固定的距离,降低由于两个压接管相互靠近或者远离引起夹持段的形变,导致的夹持段内的光缆变形。

进一步的,柔性跨接段10为一段连结电缆,连结电缆的芯为多股良导体单线绞合而成。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连结电缆的芯为多股的电工铝、软铝或铝合金等良导体单线绞合而成。

进一步的,柔性跨接段10外包覆有绝缘层。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绝缘层为聚乙烯层,绝缘层能够将柔性跨接段与外界电气隔绝,能够适应有绝缘要求的安装环境。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