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干扰的民用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19760发布日期:2019-12-04 00:23阅读:478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干扰的民用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光伏并网逆变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干扰的民用光伏并网逆变器。



背景技术:

现在的逆变器一般都是长方体结构,在实际运用中,大都是将逆变器主体放置在金属外壳内,起到防电磁干扰的目的。但是,由于逆变器在长时间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故障,就需要维修。这就决定了逆变器的金属外壳设有开关门,这样就会减弱防干扰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防干扰的民用光伏并网逆变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防干扰的民用光伏并网逆变器,包括逆变器主体和逆变器主体安装板,所述逆变器主体通过螺钉安装在所述逆变器主体安装板上,所述逆变器主体安装板为竖直放置的弧形板块,还包括挡板、防干扰筒、散热柱和安装板,所述挡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挡板分别位于所述逆变器主体安装板的上端面和下端面,所述挡板为圆形板块,所述挡板水平焊接在所述逆变器主体安装板上,位于所述逆变器主体安装板下端面的所述挡板上设有连接通孔、弧形拉环,所述连接通孔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弧形拉环的数量为一个,所述弧形拉环为倒u字形,所述弧形拉环的上端面焊接在所述挡板的下端面,

所述防干扰筒为下端面开口的圆柱体形状,所述防干扰筒为一体式结构,所述防干扰筒上设有滑轨、散热孔和凸起,所述滑轨位于所述防干扰筒的内侧表面,所述滑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滑轨呈竖直方向固定在所述防干扰筒的内表面,所述散热孔位于所述防干扰筒的下端部位,所述散热孔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散热孔的下端面与所述防干扰筒的下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凸起位于所述防干扰筒内表面的下端部位,所述凸起的横向截面为圆形,所述凸起的纵向截面为圆弧形,所述凸起的下端面与所述防干扰筒的下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所述逆变器主体安装板通过所述滑轨套取在所述防干扰筒内,位于所述逆变器主体安装板下端面的所述挡板位于所述凸起的上方,所述散热柱和所述安装板位于所述逆变器主体安装板的左侧,所述散热柱为水平放置的圆柱体,所述安装板为竖直放置在长方形板块,所述散热柱的左端面固定在所述安装板的右端面上,所述散热柱的右端面固定在所述逆变器主体安装板的外表面。

本发明中,两个所述滑轨以所述逆变器主体安装板的竖直轴线对称。

本发明中,所述逆变器主体安装板的横截面为半圆形,所述逆变器主体安装板的直径小于所述防干扰筒的直径。

本发明中,所述防干扰筒的外侧表面喷涂一层屏蔽导电漆。

本发明中,所述逆变器主体包括逆变器本体、蓄电池,位于所述逆变器主体安装板上端的所述挡板的下端面安装有风扇。

本发明中,所述凸起的内直径大于所述挡板的直径,所述凸起的内直径小于所述防干扰筒的直径。

本发明中,所述逆变器主体安装板、所述挡板、所述防干扰筒、所述散热柱和所述安装板均为金属材质。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本申请装置将逆变器主体套取在防电磁干扰的套筒内,维修口设在套筒的下方,这样在装置的侧端面上不存在开口,就最大限度的隔绝了电磁干扰。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整体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整体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整体装置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防干扰筒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逆变器主体安装板与挡板连接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逆变器主体安装板下端部位挡板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逆变器主体-1;逆变器主体安装板-2;挡板-3;连接通孔-3.1;弧形拉环-3.2;防干扰筒-4;滑轨-4.1;散热孔-4.2;凸起-4.3;散热柱-5;安装板-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防干扰的民用光伏并网逆变器,包括逆变器主体1和逆变器主体安装板2,所述逆变器主体1通过螺钉安装在所述逆变器主体安装板2上,所述逆变器主体安装板2为竖直放置的弧形板块,还包括挡板3、防干扰筒4、散热柱5和安装板6,两个所述滑轨4.1以所述逆变器主体安装板2的竖直轴线对称。所述逆变器主体1包括逆变器本体、蓄电池,位于所述逆变器主体安装板2上端的所述挡板3的下端面安装有风扇。所述逆变器主体安装板2、所述挡板3、所述防干扰筒4、所述散热柱5和所述安装板6均为金属材质。

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防干扰筒4为下端面开口的圆柱体形状,所述防干扰筒4为一体式结构,所述防干扰筒4上设有滑轨4.1、散热孔4.2和凸起4.3,所述滑轨4.1位于所述防干扰筒4的内侧表面,所述滑轨4.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滑轨4.1呈竖直方向固定在所述防干扰筒4的内表面,所述散热孔4.2位于所述防干扰筒4的下端部位,所述散热孔4.2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散热孔4.2的下端面与所述防干扰筒4的下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凸起4.3位于所述防干扰筒4内表面的下端部位,所述凸起4.3的横向截面为圆形,所述凸起4.3的纵向截面为圆弧形,所述凸起4.3的下端面与所述防干扰筒4的下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防干扰筒4的外侧表面喷涂一层屏蔽导电漆。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逆变器主体安装板2通过所述滑轨4.1套取在所述防干扰筒4内,位于所述逆变器主体安装板2下端面的所述挡板3位于所述凸起4.3的上方,所述散热柱5和所述安装板6位于所述逆变器主体安装板2的左侧,所述散热柱5为水平放置的圆柱体,所述安装板6为竖直放置在长方形板块,所述散热柱5的左端面固定在所述安装板6的右端面上,所述散热柱5的右端面固定在所述逆变器主体安装板2的外表面。所述逆变器主体安装板2的横截面为半圆形,所述逆变器主体安装板2的直径小于所述防干扰筒4的直径。所述凸起4.3的内直径大于所述挡板3的直径,所述凸起4.3的内直径小于所述防干扰筒4的直径。

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挡板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挡板3分别位于所述逆变器主体安装板2的上端面和下端面,所述挡板3为圆形板块,所述挡板3水平焊接在所述逆变器主体安装板2上,位于所述逆变器主体安装板2下端面的所述挡板3上设有连接通孔3.1、弧形拉环3.2,所述连接通孔3.1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弧形拉环3.2的数量为一个,所述弧形拉环3.2为倒u字形,所述弧形拉环3.2的上端面焊接在所述挡板3的下端面。

实施例1:所述逆变器主体安装板2通过所述滑轨4.1套取在所述防干扰筒4内,所述挡板3焊接在所述逆变器主体安装板2的上端面和下端面,所述弧形拉环3.2的上端面焊接在位于所述逆变器主体安装板2下端面的所述挡板3的下端面,所述散热柱5位于所述防干扰筒4的左端部位,所述散热柱5的一侧端面焊接在所述防干扰筒4的外表面,所述散热柱5的另一侧端面焊接在所述安装板6上。

实施例2:使用时,将本申请装置通过所述安装板6安装在使用的地方。然后通过位于所述逆变器主体安装板2下端面的所述挡板3上的所述连接通孔3.1将所述逆变器主体1与太阳能电池板、电网连接即可。当需要打开维修或检查时,直接通过所述弧形拉环3.2向下拉动,使得位于所述逆变器主体安装板2下端面的所述挡板3抽出所述凸起4.3即可。当需要关闭时,只需要将所述逆变器主体安装板2向上拉起,然后将位于所述逆变器主体安装板2下端面的所述挡板3放置在所述凸起4.3之上即可。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等方案的说明。同时,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