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舱体内电缆防护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77472发布日期:2019-12-31 19:36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一种舱体内电缆防护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对舱体内的电缆进行固定和防护的构件。



背景技术:

现阶段方舱舱体内的电缆均是通过ω型不锈钢卡扣固定在舱体内壁上,这样存在两种风险性:第一、电缆裸露在舱体内,只能在电缆网上按1/2搭接缠绕隔热带,但隔热带在振动条件下容易脱落,同时不美观;第二、每次进行线路检修,拆装后,再布线会出现线路走向不固定,状态不一致的情况,不满足航天中标准技术状态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舱体内电缆防护件,能够快速对电缆进行固定安装。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舱体内电缆防护件,该防护件包括支撑座、管道、绑扎带、螺钉;所述管道包括上半管和下半管,上半管与下半管之间通过卡扣结构拼接成管状,所述管道具有一个大端和小端,多节管道之间可通过大小端进行穿插连接;所述管道的两端各架设于一个支撑座上,其中下半管的两端底部和所述支撑座均设有位置互相对应的螺钉通孔,所述绑扎带上也设有螺钉通孔;所述螺钉从上至下依次穿过绑扎带、下半管、支撑座三者的螺钉通孔后拧入舱体内壁进行固定。

使用时,根据电缆的走向,用螺钉将支撑座连同下半管和绑扎带固定在舱体内壁上,再将电缆放置于下半管内并用绑扎带将电缆捆扎固定,然后将上半管卡合至下半管上,使电缆包裹于管道内,从而避免电缆裸露于舱体内。需要检修时,直接将上半管从下半管上取出来,就能直接对电缆线路进行检测检修,完成后再将上半管盖至下半管上,无论安装和拆卸,都非常地方便快捷,而且拆卸检修后不会更改电缆的走向。

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支撑座的上部还安装有一个用于箍住所述管道的固定盖,所述固定盖和所述支撑座之间通过卡扣结构连接。通过增加一个固定盖能够对上半管和下半管之间的连接进行加固,避免上半管在振动条件下发生脱落。

优选地,所述管道为具有隔热功能的软管。选用软管是为了便于弯曲,尤其是在线路转角的位置,软管和其内的电缆也可以同步弯曲。

优选地,所述上半管和下半管均为半圆形,所述支撑座的支撑面具有与所述下半管相适应的圆弧面,所述固定盖的内侧也具有相应的圆弧面。

进一步地,所述下半管的大端底部螺钉通孔的位置设有向下的圆形凸起,所述支撑座的螺钉通孔内径大于所述圆形凸起的外径。采用这种结构,只需将下半管的圆形凸起嵌入支撑座的螺钉通孔内,这样就能够快速准确地将下半管的螺钉通孔和支撑座的螺钉通孔对齐。

本发明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上述技术方案中提供的电缆防护件既能快速对电缆进行固定安装,同时又能提供隔热保障,省去了隔热带的缠绕包装,使得整个舱体内电缆安装更美观,状态更确定,安装更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管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沿图1中a-a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沿图1中b-b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沿图1中c-c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绑扎带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支撑座和固定盖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防护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防护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

10——支撑座20——管道30——绑扎带

40——固定盖21——上半管22——下半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所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8所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是:一种舱体内电缆防护件,该防护件包括支撑座10、管道20、绑扎带30、螺钉(图中未示出),所述管道20包括半圆形的上半管21和下半管22,上半管21和下半管22均由具有防热功能的柔性材料制成,上半管21与下半管22之间通过卡扣结构拼接成管状;所述管道20具有一个大端和小端,多节管道20之间可通过大小端进行穿插连接,管道20的两端各架设于一个支撑座10上,其中下半管22的两端底部和支撑座10均设有位置互相对应的螺钉通孔,绑扎带30上也设有螺钉通孔;将螺钉从上至下依次穿过绑扎带30、下半管22、支撑座10三者的螺钉通孔后拧入舱体内壁进行固定。

如图3、8所示,下半管的大端底部螺钉通孔的位置设有向下的圆形凸起,支撑座的螺钉通孔内径大于所述圆形凸起的外径,下半管的圆形凸起嵌入在支撑座的螺钉通孔内。

如图6、7、8所示,在支撑座10的上部还安装有一个用于箍住所述管道20的固定盖40,该固定盖40和支撑座10之间通过卡扣结构连接,这样就能够对上半管21和下半管22之间的连接进行加固,避免上半管21在振动条件下发生脱落。

如图6、7、8所示,支撑座10的支撑面具有与下半管22相适应的圆弧面,固定盖40的内侧也具有与上半管21相应的圆弧面。这样就能对管道20提供较好的支撑和包裹,避免管道20在运输的过程中产生晃动。

使用时,根据电缆的走向,用螺钉将支撑座10连同下半管22和绑扎带30固定在舱体内壁上,再将电缆放置于下半管22内并用绑扎带30将电缆捆扎固定,然后将上半管21卡合至下半管22上,使电缆包裹于管道20内,从而避免电缆裸露于舱体内,最后再将固定盖40卡合至支撑座10上。需要检修时,先将固定盖40从支撑座10上取下,再将上半管21从下半管22上取出来,就能直接对电缆线路进行检测检修,检修完成后重新将上半管21和固定盖40安装到原来的地方。无论安装和拆卸,都非常地方便快捷,而且拆卸检修后不会更改电缆的走向。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发明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了让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更方便地理解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改进之处,本发明的一些附图和描述已经被简化,并且为了清楚起见,本申请文件还省略了一些其它元素,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意识到这些省略的元素也可构成本发明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