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散热的变频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37681发布日期:2020-02-28 11:29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散热的变频电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散热的变频电机。



背景技术:

电机在启停时由于电压和频率不能同比例的改变,容易造成磁回路饱和,严重时会烧毁电机,因此在实际使用中需要变频器连接电机,对电机进行控制,而变频器工作时又会散发大量热量,现有的变频电机散热差,在工作的过程中,容易导致变频器烧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散热差容易导致变频器烧坏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便于散热的变频电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便于散热的变频电机,包括电机本体,所述电机本体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内固定连接有变频器,所述壳体的上端开设有若干个第一固定孔,所述壳体上连接有接线头,所述接线头连接所述变频器,所述壳体的上端连接有上盖,所述上盖与所述壳体相配合,所述上盖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二固定孔,每个所述第二固定孔内均连接有固定螺栓,每个所述固定螺栓的一端均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孔,所述上盖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密封机构,所述密封机构连接所述壳体,所述上盖的两侧均开设有通孔,每个所述通孔上均开设有第二凹槽,每个所述第二凹槽内均连接有吸热板,每个所述吸热板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密封垫,每个所述第二密封垫的一侧均挤压所述第二凹槽。

优选的,所述电机本体与所述壳体为一体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二密封垫为耐高温橡胶垫。

优选的,所述密封机构包括密封框,所述密封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密封垫,所述壳体的上端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密封框与所述第一凹槽相配合。

优选的,所述上盖内固定连接有隔热板,所述隔热板的上端开设有若干个散热孔。

优选的,所述隔热板为陶瓷纤维板。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便于散热的变频电机,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通孔与吸热板结构,上盖的上端成凸起形状,变频器工作中产热的热量在上盖的内部聚集,上盖两侧开设通孔,热量通过通孔与吸热板接触,吸热板与吸热板外部相连通,快速的将热量释放,降低壳体内部的热量,保证变频器的正常工作,不会应因高温而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便于散热的变频电机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便于散热的变频电机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便于散热的变频电机中上盖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电机本体1、壳体2、变频器3、第一固定孔4、接线头5、上盖6、密封框7、第一密封垫8、第一凹槽9、第二固定孔10、固定螺栓11、通孔12、第二凹槽13、吸热板14、第二密封垫15、隔热板16、散热孔1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参照图1-3,一种便于散热的变频电机,包括电机本体1,电机本体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壳体2,电机本体1与壳体2为一体结构,壳体2内固定连接有变频器3,壳体2的上端开设有若干个第一固定孔4,第一固定孔4的作用是连接上盖6,壳体2上连接有接线头5,接线头5连接变频器3,壳体2的上端连接有上盖6,上盖6的作用是密封变频器3,上盖6与壳体2相配合,上盖6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二固定孔10,每个第二固定孔10内均连接有固定螺栓11,每个固定螺栓11的一端均连接第一固定孔4,固定螺栓11连接第一固定孔4,将上盖6固定,密封变频器3。

上盖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密封机构,密封机构的作用是密封上盖6与壳体2之间的缝隙,密封机构连接壳体2,上盖6的两侧均开设有通孔12,通孔12的作用是将热量导出,每个通孔12上均开设有第二凹槽13,第二凹槽13的作用是连接吸热板14,每个第二凹槽13内均连接有吸热板14,每个吸热板14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密封垫15,第二密封垫15的作用是密封吸热板14与第二凹槽13之间的缝隙,第二密封垫15为耐高温橡胶垫,每个第二密封垫15的一侧均挤压第二凹槽13。

实施例2

参照图1-3,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密封机构包括密封框7,密封框7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密封垫8,壳体2的上端开设有第一凹槽9,密封框7与第一凹槽9相配合。

实施例3

参照图1-3,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上盖6内固定连接有隔热板16,隔热板16的作用是将热量排出后,降低变频器3上端的温度,保护变频器3,隔热板16的上端开设有若干个散热孔17,散热孔17的作用是释放热量,隔热板16为陶瓷纤维板。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