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电力计量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83548发布日期:2019-07-17 05:17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电力计量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计量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功能电力计量柜。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力计量柜是计量电力多少的一种设备,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电力计量设备,起到配电终端设备的电能分配、控制、计量以及电气设备安全保护作用,电力计量装置包括电力计量箱和放置在电力计量箱内部的电力计量设备,采用远程采集方法进行数据采集,要求全绝缘,使用安全,非金属电力计量箱外壳材料采用优异的绝缘材料,其具有高性能的绝缘电阻和击穿电压,可防止漏电事故,在高频下能保持良好的介电性能,不反射、阻断微波的传播,不生锈可长期使用,适合应用于人流密集或狭窄场所,避免触电现象,现有市面上普通的电力计量柜,长时间使用时内部可能会积尘,进而影响内部设备的使用寿命。

目前,现有的用于电力计量设备的电力计量柜,使用不便,不利于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电力计量柜,解决了现有的用于电力计量设备的电力计量柜,使用不便,不利于推广使用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多功能电力计量柜,包括柜体,所述柜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将柜体分割为第一储存室和第二储存室,所述柜体两侧的顶部均开设有第一通风口,所述第一通风口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除尘漏网,所述第一储存室内部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在第一储存室内部分隔出第三储存室,所述第三储存室的内部设置有等离子风扇,所述等离子风扇的一侧活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第一隔板的中心处开设有通风孔,所述第二储存室的底部开设有第二通风口。

可选的,所述柜体靠近第一储存室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合页,所述柜体靠近第二储存室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合页。

可选的,所述第一合页远离第一储存室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柜体们,所述第一柜体们与柜体通过第一合页活动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二合页远离第二储存室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柜体们,所述第二柜体们与柜体通过第二合页活动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二通风口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除尘漏网。

可选的,所述第二隔板的中心靠近连接杆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环形滤板,所述连接杆套接在环形滤板的中心处。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电力计量柜,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多功能电力计量柜,一方面,通过设置设第一隔板将柜体分隔为第一储存室和第二储存室两个空间,并通过在第一储存室的内部设置第二隔板,将第一储存室内部独立出第三储存室,另一方面,通过在第三储存室内设置等离子风扇,能够使该装置对内部设备进行散热,并且具有除静电的功能,防止发生触电现象,并且在柜体的顶部开设有第一通风口,等离子风扇通过第一通风口把外部空气吸引到内部,利用风力把内部的空气从第二通风口排出,给柜体内部通风,降低了内部湿度,能够有效的增加柜体内部设备的使用寿命。

(2)、该多功能电力计量柜,一方面,通过在第一通风口的内部设置除尘漏网,能够使等离子风扇在进行通风散热工作室时,对第一通风口进入的空气进行过滤,防止灰尘进入对柜体内的设备使用造成影响,进一步的提高柜体内部设备的使用寿命,有效的提高该装置的使用效果,另一方面,通过设置第二隔板将第三储存室与第一储存室分隔开来,可以在第一储存室的内部防止一些常用维修检测工具,进而能够方便该装置的使用,能够提高工作人员的使用便捷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柜体,2-第一隔板,3-第一储存室,4-第二储存室,5-第一通风口,6-第一除尘漏网,7-第二隔板,8-第三储存室,9-等离子风扇,10-连接杆,11-通风孔,12-第二通风口,13-第一合页,14-第二合页,15-第一柜体门,16-第二柜体门,17-第二除尘漏网,18-环形滤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电力计量柜,包括柜体1,柜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隔板2,第一隔板2将柜体1分割为第一储存室3和第二储存室4,柜体1两侧的顶部均开设有第一通风口5,在柜体1的顶部开设有第一通风口5,等离子风扇9通过第一通风口5把外部空气吸引到内部,利用风力把内部的空气从第二通风口12排出,给柜体1内部通风,降低了内部湿度,能够有效的增加柜体1内部设备的使用寿命,第一通风口5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除尘漏网6,通过在第一通风口5的内部设置除尘漏网6,能够使等离子风扇9在进行通风散热工作室时,对第一通风口5进入的空气进行过滤,防止灰尘进入对柜体1内的设备使用造成影响,进一步的提高柜体1内部设备的使用寿命,有效的提高该装置的使用效果,第一储存室3内部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隔板7,第二隔板7在第一储存室3内部分隔出第三储存室8,通过设置第二隔板7将第三储存室8与第一储存室3分隔开来,可以在第一储存室3的内部防止一些常用维修检测工具,进而能够方便该装置的使用,能够提高工作人员的使用便捷性,第三储存室8的内部设置有等离子风扇9,通过设置设第一隔板2将柜体1分隔为第一储存室3和第二储存室4两个空间,并通过在第一储存室3的内部设置第二隔板7,将第一储存室3内部独立出第三储存室8,另一方面,通过在第三储存室8内设置等离子风扇9,能够使该装置对内部设备进行散热,并且具有除静电的功能,防止发生触电现象,等离子风扇9的一侧活动连接有连接杆10;

第一隔板2的中心处开设有通风孔11,第二储存室4的底部开设有第二通风口1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柜体1靠近第一储存室3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合页13,柜体1靠近第二储存室4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合页14。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第一合页13远离第一储存室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柜体门15,第一柜体们15与柜体1通过第一合页13活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第二合页14远离第二储存室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柜体门16,第二柜体们16与柜体1通过第二合页14活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第二通风口1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除尘漏网17。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第二隔板7的中心靠近连接杆10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环形滤板18,连接杆10套接在环形滤板18的中心处。

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电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

综上所述,该多功能电力计量柜,使用时,使用者一方面,通过设置设第一隔板2将柜体1分隔为第一储存室3和第二储存室4两个空间,并通过在第一储存室3的内部设置第二隔板7,将第一储存室3内部独立出第三储存室8,另一方面,通过在第三储存室8内设置等离子风扇9,能够使该装置对内部设备进行散热,并且具有除静电的功能,防止发生触电现象,并且在柜体1的顶部开设有第一通风口5,等离子风扇9通过第一通风口5把外部空气吸引到内部,利用风力把内部的空气从第二通风口12排出,给柜体1内部通风,降低了内部湿度,能够有效的增加柜体1内部设备的使用寿命,一方面,通过在第一通风口5的内部设置除尘漏网6,能够使等离子风扇9在进行通风散热工作室时,对第一通风口5进入的空气进行过滤,防止灰尘进入对柜体1内的设备使用造成影响,进一步的提高柜体1内部设备的使用寿命,有效的提高该装置的使用效果,另一方面,通过设置第二隔板7将第三储存室8与第一储存室3分隔开来,可以在第一储存室3的内部防止一些常用维修检测工具,进而能够方便该装置的使用,能够提高工作人员的使用便捷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