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防水结构的增强型电器汽管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25453发布日期:2019-08-13 21:03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防水结构的增强型电器汽管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管线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有防水结构的增强型电器汽管线。



背景技术:

管线是联结泵、阀或控制系统的管道,用于传送液体、气体或研成粉末的固体,分为连供管线,弱溶剂专用管线,万能墨水管线。它可以抗腐蚀,耐低温,耐寒冷天气,按性能和用途分类:给水管道:包括工业给水、生活给水、消防给水等管道;排水沟管:包括工业污水(废水)、生活污水、雨水、降低地下水等管道和明沟;电力线路:包括高压输电、高低压配电、生产用电、电车用电等线路;电信线路:包括市内电话、长途电话、电报、有线广播,有线电视等线路;热力管道:包括蒸汽、热水等管道;可燃或助燃气体管道:包括煤气、乙炔、氧气等管道;空气管道:包括新鲜空气、压缩空气等管道;灰渣管道:包括排泥、排灰、排渣、排尾矿等管道;城市垃圾输送管道;液体燃料管道包括石油、酒精等管道。

电力线路中电器连接用的汽管线要求较高,为了保证电力连接的稳定性,汽管线需要拥有良好的防水效果,现有的汽管线就是利用材料本身的材质进行方式,这样的防水方式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容易因为移动摩擦等情况出现老化损坏的情况,这样就需要对汽管线进行更换,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感,不能够给用户长时间的使用保障,同时更换就是直接更换整个管道,大大浪费了材料,不符合国家节能的号召。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有防水结构的增强型电器汽管线,解决了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汽管线容易因为移动摩擦等情况出现老化损坏的情况,这样就需要对汽管线进行更换,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感,不能够给用户长时间的使用保障,同时直接更换整个管道,大大浪费了材料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带有防水结构的增强型电器汽管线,包括外壳管道、内壳管道和隔离环,所述隔离环的外侧和内侧分别与外壳管道的内表面和内壳管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外壳管道外表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叉块,所述第一连接叉块一侧的表面从外至内依次开设有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所述外壳管道外表面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叉块,所述第二连接叉块的一侧从外至内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环和第二连接环,所述第一连接环的外表面与第一连接槽的内表面相适配,所述第二连接环的外表面与第二连接槽的内表面相适配,所述外壳管道一端的外表面开设有连接凸环,所述外壳管道另一端的表面开设有连接凹槽,且连接凸环的外表面与连接凹槽的内表面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外壳管道包括耐磨保护层、第一防水层和保暖层,所述耐磨保护层的内表面通过粘合剂与第一防水层的外表面贴合,所述第一防水层的内表面通过粘合剂与保暖层的外表面贴合。

优选的,所述内壳管道包括第二防水层、弹性保护层、第三防水层和防滑层,所述第二防水层的内表面通过粘合剂与弹性保护层的外表面贴合,所述弹性保护层的内表面通过粘合剂与第三防水层的外表面贴合,所述第三防水层的内表面通过粘合剂与防滑层的外表面贴合。

优选的,所述耐磨保护层采用聚酯纤维材料制作而成,所述第一防水层采用聚氨酯材料制作而成,所述保暖层采用岩棉材料制作而成。

优选的,所述第二防水层采用柔性灰浆材料制作而成,所述弹性保护层采用聚氨酯材料制作而成,所述第三防水层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制作而成,所述防滑层采用树脂材料制作而成。

优选的,所述保暖层的内表面与隔离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隔离环的内表面与第二防水层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有防水结构的增强型电器汽管线。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带有防水结构的增强型电器汽管线,通过在外壳管道外表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叉块,第一连接叉块一侧的表面从外至内依次开设有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外壳管道外表面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叉块,第二连接叉块的一侧从外至内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环和第二连接环,第一连接环的外表面与第一连接槽的内表面相适配,第二连接环的外表面与第二连接槽的内表面相适配,外壳管道一端的外表面开设有连接凸环,外壳管道另一端的表面开设有连接凹槽,连接凸环的外表面与连接凹槽的内表面相适配,配合外壳管道、内壳管道、隔离环、第一连接叉块、第一连接槽、第二连接槽、第二连接叉块、第一连接环、第二连接环、连接凸环和连接凹槽的设置,使管道整体成为组装模块,同时设置双重防水管道,进一步加强管道使用寿命,有效保证了汽管线的使用舒适度,解决了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汽管线容易因为移动摩擦等情况出现老化损坏的情况,这样就需要对汽管线进行更换,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感,不能够给用户长时间的使用保障,同时直接更换整个管道,大大浪费了材料,不符合国家节能号召的问题。

(2)、该带有防水结构的增强型电器汽管线,通过外壳管道包括耐磨保护层、第一防水层和保暖层,耐磨保护层的内表面通过粘合剂与第一防水层的外表面贴合,第一防水层的内表面通过粘合剂与保暖层的外表面贴合,内壳管道包括第二防水层、弹性保护层、第三防水层和防滑层,第二防水层的内表面通过粘合剂与弹性保护层的外表面贴合,弹性保护层的内表面通过粘合剂与第三防水层的外表面贴合,第三防水层的内表面通过粘合剂与防滑层的外表面贴合,配合耐磨保护层、第一防水层、保暖层、第二防水层、弹性保护层、第三防水层和防滑层的设置,不仅增大了汽管线的耐磨度,同时设置三重防水结构,有效保证了汽管线的防水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外壳管道的截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内壳管道的截面图。

图中:1—外壳管道、2—内壳管道、3—隔离环、4—第一连接叉块、5—第一连接槽、6—第二连接槽、7—第二连接叉块、8—第一连接环、9—第二连接环、10—连接凸环、11—连接凹槽、12—耐磨保护层、13—第一防水层、14—保暖层、15—第二防水层、16—弹性保护层、17—第三防水层、18—防滑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带有防水结构的增强型电器汽管线,包括外壳管道1、内壳管道2和隔离环3,外壳管道1包括耐磨保护层12、第一防水层13和保暖层14,耐磨保护层12的内表面通过粘合剂与第一防水层13的外表面贴合,第一防水层13的内表面通过粘合剂与保暖层14的外表面贴合,耐磨保护层12采用聚酯纤维材料制作而成,第一防水层13采用聚氨酯材料制作而成,保暖层14采用岩棉材料制作而成,内壳管道2包括第二防水层15、弹性保护层16、第三防水层17和防滑层18,第二防水层15的内表面通过粘合剂与弹性保护层16的外表面贴合,弹性保护层16的内表面通过粘合剂与第三防水层17的外表面贴合,第三防水层17的内表面通过粘合剂与防滑层18的外表面贴合,配合耐磨保护层12、第一防水层13、保暖层14、第二防水层15、弹性保护层16、第三防水层17和防滑层18的设置,不仅增大了汽管线的耐磨度,同时设置三重防水结构,有效保证了汽管线的防水效果,第二防水层15采用柔性灰浆材料制作而成,弹性保护层16采用聚氨酯材料制作而成,第三防水层17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制作而成,防滑层18采用树脂材料制作而成,防滑层18可以防止溅入物品划破第三防水层17,隔离环3的外侧和内侧分别与外壳管道1的内表面和内壳管道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保暖层14的内表面与隔离环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隔离环3的内表面与第二防水层1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外壳管道1外表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叉块4,第一连接叉块4一侧的表面从外至内依次开设有第一连接槽5和第二连接槽6,外壳管道1外表面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叉块7,第二连接叉块7的一侧从外至内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环8和第二连接环9,第一连接环8的外表面与第一连接槽5的内表面相适配,第二连接环9的外表面与第二连接槽6的内表面相适配,外壳管道1一端的外表面开设有连接凸环10,外壳管道1另一端的表面开设有连接凹槽11,且连接凸环10的外表面与连接凹槽11的内表面相适配,配合外壳管道1、内壳管道2、隔离环3、第一连接叉块4、第一连接槽5、第二连接槽6、第二连接叉块7、第一连接环8、第二连接环9、连接凸环10和连接凹槽11的设置,使管道整体成为组装模块,同时设置双重防水管道,进一步加强管道使用寿命,有效保证了汽管线的使用舒适度,解决了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汽管线容易因为移动摩擦等情况出现老化损坏的情况,这样就需要对汽管线进行更换,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感,不能够给用户长时间的使用保障,同时直接更换整个管道,大大浪费了材料,不符合国家节能号召的问题。

工作时,将一个管道上的第一连接环8和第二连接环9分别插入第一连接槽5和第二连接槽6中,使连接凸环10滑入连接凹槽11中,然后在缝隙处涂上密封胶,完成安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