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能全功率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73189发布日期:2019-12-10 21:45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一种磁能全功率电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磁能全功率电机。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危机的不断加剧,采用永磁励磁取代电励磁以节省能源消耗已成为全世界的共识,同时由于我国是世界上稀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开发研究和推广应用新型结构的稀土永磁电机,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

目前广泛研究的新能源动力系统,要求其中的电机体积小、效率高、可靠性强。由于目前的永磁电机自身存在着磁通线未能实现最短路径的原因,限制了现有电机效率的提高。磁能全功率电机改变了现有电机的磁路从而提高了电机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磁能全功率电机,包括上端盖、下端盖、转子输出轴、还包括:

由外向内依次分布的1个外定子和至少1个内定子磁极转子线圈组合单元,其中,内定子磁极转子线圈组合单元包括内定子和位于内定子外侧的转子线圈,内定子的上端与上端盖连接,转子线圈固定在转子输出轴上,上端盖和下端盖通过螺栓与外定子固定连接,转子输出轴穿过上端盖和下端盖,并固定在上端盖和下端盖;

或者由外向内依次分布的机壳、1个外转子和至少1个内转子磁极定子线圈组合单元,其中,内转子磁极定子线圈组合单元包括内转子和位于内转子外侧的定子线圈,定子线圈的上端与上端盖连接,内转子和外转子固定在转子输出轴上,转子输出轴穿过上端盖和下端盖,并固定在上端盖和下端盖,上端盖和下端盖通过螺栓与机壳固定连接。

优选地,内定子包括内定子导磁桥和内定子磁极,内定子磁极镶嵌在内定子导磁桥的外表面,内定子的上端与上端盖连接包括:内定子导磁桥的上端与上端盖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外定子包括外定子磁极和外定子导磁桥,外定子磁极固定在外定子导磁桥的内部。

优选地,内转子包括内转子磁极和内转子导磁桥,内转子磁极镶嵌在内转子导磁桥的外表面。

进一步优选地,外转子包括外转子磁极和外转子导磁桥,外转子磁极镶嵌在外转子导磁桥的内部。

本实用新型采取转子和定子间隔分布的方式,实现转子线圈两侧有内、外定子,或者定子线圈两侧有内、外转子,从而缩短磁路,提高电机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磁能全功率电机的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有铁芯的磁能全功率电机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铁芯的磁能全功率电机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磁能全功率电机的结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有铁芯的磁能全功率电机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无铁芯的磁能全功率电机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磁能全功率电机的结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内定子磁极转子线圈组合单元,11-转子线圈,12-内定子,121-内定子磁极,122-内定子导磁桥,2-外定子,21-外定子磁极,22-外定子导磁桥;

3-内转子磁极定子线圈组合单元,31-定子线圈,32-内转子,321-内转子磁极,322-内转子导磁桥,4-外转子,41-外转子磁极,42-外转子导磁桥;

5-上端盖,6-下端盖,7-转子输出轴,8-机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磁能全功率电机,采取转子和定子间隔分布的方式,实现转子线圈两侧有内、外定子,或者定子线圈两侧有内、外转子,从而缩短磁路,提高电机效率。

如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磁能全功率电机,包括转子和设置在转子两侧的内定子和外定子。

如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磁能全功率电机,包括上端盖5、下端盖6、转子输出轴7、1个内定子磁极转子线圈组合单元1和1个外定子2,其中,内定子磁极转子线圈组合单元1包括内定子12和转子线圈11,内定子包括内定子磁极121和内定子导磁桥122,外定子包括外定子磁极21和外定子导磁桥22。其中,由内到外依次为转子输出轴7、内定子导磁桥122、内定子磁极121、转子线圈、外定子磁极21、外定子导磁桥22,在这里,外定子导磁桥22的还充当外壳。具体连接关系如下:

转子线圈11镶嵌在转子输出轴7上,用胶粘好或用螺栓连接,起到动力输出的作用。内定子磁极121镶嵌在内定子导磁桥122的外侧,内定子导磁桥122与上端盖5用螺栓连接。外定子磁极21镶嵌在外定子导磁桥22内即镶嵌在机壳内。上端盖5和下端盖6用螺栓与外定子导磁桥22连接,转子输出轴7穿过上端盖5和下端盖6,并固定在上端盖5和下端盖6上。

转子线圈11两侧有内定子12、外定子2,所以磁路缩短,这样就达到了提高电机效率的问题。其中,内定子磁极和外定子磁极都选用永磁体。

在一个示例中,转子为线圈绕组,转子既可以是如图2所示的有铁芯绕组,也可以是如图3所示的无铁芯绕组。

图1示意的线圈部分当作转子,磁极部分当作定子,在1个转子两侧设置2个定子,也可以采取相反的措施,将线圈部分当作定子,磁极部分当作转子,即在1个定子两侧设置2个转子,如图4-6所示。

如图4-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磁能全功率电机,包括上端盖5、下端盖6、转子输出轴7、1个内转子磁极定子线圈组合单元3、1个外转子4和机壳8。其中内转子磁极定子线圈组合单元3包括内转子32和定子线圈31,内转子32包括内转子磁极321和内转子导磁桥322,外转子4包括外转子磁极41和外转子导磁桥42。由内到外依次为转子输出轴7、内转子导磁桥322、内转子磁极321、定子线圈31、外转子磁极41、外转子导磁桥42、机壳8。具体连接关系如下:

内转子导磁桥322和外转子导磁桥42镶嵌在转子输出轴7上,用胶粘好或用螺栓连接,起到动力输出的作用。内转子磁极321镶嵌在内转子导磁桥322的外侧,外转子磁极41镶嵌在外转子导磁桥42内,定子线圈31镶嵌在上端盖5上,上端盖5和下端盖6用螺栓与机壳8连接,转子输出轴7穿过上端盖5和下端盖6,并固定在上端盖5和下端盖6上。

定子线圈31两侧有内转子32、外转子4,所以磁路缩短,这样就达到了提高电机效率的问题。其中,定子采用线圈绕组,定子线圈既可以是如图5所示的有铁芯绕组,也可以是如图6所示的无铁芯绕组。

图1-3示意的实施例,以及图4-6示意的实施例,都是只有1个内定子磁极转子线圈组合单元1或者1个内转子磁极定子线圈组合单元3,在图1所示的内定子磁极转子线圈组合单元1与外定子2之间,还可以增加若干个内定子磁极转子线圈组合单元1。

如图7所示,在图1的基础上,增加了2个内转子磁极定子线圈组合单元3,每个内转子磁极定子线圈组合单元3的安装情况都相同,这里不再赘述,相对于图1的示例,图7的示例的上端盖5和下端盖6的面积做出适应性的增加。

同理还可以在图3所示的内转子磁极定子线圈组合单元3与外转子4之间,还可以增加若干个内转子磁极定子线圈组合单元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永磁电机简单、适于高速运行的优势,在性能上提高了永磁式电机转矩输出力大、功率密度高、效率高的优势。上述结构可以用于有刷电机也可以用于无刷电机。

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