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带输入过欠压判断功能的辅助电源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82712发布日期:2019-08-20 23:53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带输入过欠压判断功能的辅助电源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辅助电源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带输入过欠压判断功能的辅助电源电路。



背景技术:

辅助电源广泛应用于各种开关电源,包括AC/DC电源、AC/AC电源、DC/DC电源以及DC/AC电源,为开关电源内部各种控制电路、保护电路、通信电路提供必需的供电。

目前的辅助电源刚开始工作时,控制芯片的供电由输入电压分压后来提供,如图1所示,分压电路由电阻R1、电阻R2和电容C4组成,刚开始工作时,输入电流经过分压电阻R1和R2后,向电容C4充电,当电容C4电压达到控制芯片低压锁定门限后,控制芯片开始输出驱动信号,辅助电源开始正常工作,因为电阻、电容和控制芯片电气参数的离散性,辅助电源开始工作电压各不相同,甚至有非常大的差异,使得不具备输入欠压和过压保护功能。

可见,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缺陷:辅助电源开始工作电压差异较大和不具备输入欠压和过压保护功能。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技术手段以解决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一种自带输入过欠压判断功能的辅助电源电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辅助电源开始工作电压差异较大和不具备输入欠压和过压保护功能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自带输入过欠压判断功能的辅助电源电路,包括:

第一比较器U2A、第二比较器U2B、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8和二极管D3,所述电阻R12通过1脚连接在第一比较器U2A一端,所述电阻R11和电阻R13均通过3脚连接在第一比较器U2A的同相输入端,所述电阻R11与电阻R13串联,所述电容C8连接在电阻R11与电阻R13之间,所述电阻R16通过7脚连接在第二比较器U2B一端,所述电阻R17和电阻R18均通过6脚连接在第二比较器U2B的反相输入端,所述电阻R17与电阻R18串联,所述电容C10连接在电阻R17与电阻R18之间,所述二极管D3连接在电阻R12与电阻R16之间,所述电阻R14连接在二极管D3的输出端,所述电阻R15和电容C9均连接在电阻R14的输出端。

具体地,所述电容C8、电容C9和电容C10均为滤波电容。

进一步地,所述电阻R12为第一比较器U2A的上拉电阻,所述电阻R16为第二比较器U2B的上拉电阻。

具体地,所述电阻R14和电阻R15为分压电阻。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比较器U2A包括基准VREF1(3V),所述第二比较器U2B包括基准VREF2(2V),所述基准VREF2的电压值低于基准VREF1的电压值。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种自带输入过欠压判断功能的辅助电源电路,控制芯片的8脚基准电压作为控制电路的供电,通过增加比较器、电阻、电容和二极管,组成辅助电源输入过压和欠压保护电路,当输入电压低于设定值或高于设定值时,辅助电源均不工作,使得解决了辅助电源开始工作电压差异较大的问题,实现了辅助电源的输入欠压和过压保护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辅助电源控制芯片外围电路;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辅助电源电路实现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是,一种自带输入过欠压判断功能的辅助电源电路,包括:第一比较器U2A、第二比较器U2B、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8和二极管D3,所述电阻R12通过1脚连接在第一比较器U2A一端,所述电阻R11和电阻R13均通过3脚连接在第一比较器U2A的同相输入端,所述电阻R11与电阻R13串联,所述电容C8连接在电阻R11与电阻R13之间,所述电阻R16通过7脚连接在第二比较器U2B一端,所述电阻R17和电阻R18均通过6脚连接在第二比较器U2B的反相输入端,所述电阻R17与电阻R18串联,所述电容C10连接在电阻R17与电阻R18之间,所述二极管D3连接在电阻R12与电阻R16之间,所述电阻R14连接在二极管D3的输出端,所述电阻R15和电容C9均连接在电阻R14的输出端,所述电阻R14和电阻R15为分压电阻,所述第一比较器U2A包括基准VREF1(3V),所述第二比较器U2B包括基准VREF2(2V),所述基准VREF2的电压值低于基准VREF1的电压值,当辅助电源输入电压缓慢上升时,控制芯片的7脚电压首先达到低压锁定门限(8.7V)然后芯片内部开始建立基准电压,8脚电压稳定在5V,此时输入欠压判断电路开始工作,电阻R18和电阻R17所分电压送入第二比较器U2B反相输入端,电压低于第二比较器U2B的基准电压VREF2(正相输入端),第二比较器U2B输出高电平,二极管D3导通,控制芯片的3脚电平高于1V,控制芯片不会输出驱动信号,辅助电源不工作,当输入电压继续上升,直到电阻R18和电阻R17所分电压高于第二比较器U2B基准电压VREF2,第二比较器U2B输出低电平,二极管D3截止,控制芯片的3脚电平低于1V,控制芯片输出驱动信号,辅助电源开始工作,输入到电阻R14和电阻R15使得欠压保护电路正常工作,而当辅助电源正常工作时,电压低于第一比较器基准电压(反相输入端),电阻R11和电阻R13所分电压输入第一比较器U2A正相输入端,当电压低于第一比较器U2A基准电压VREF1(反相输入端)时,第一比较器U2A输出低电平,二极管D3截止,控制芯片的3脚电平低于1V,控制芯片输出驱动信号,辅助电源正常工作;当输入电压继续上升,直到电阻R11和电阻R13所分电压高于基准电压VREF1,第一比较器U2A输出高电平,二极管D3导通,控制芯片的3脚电平高于1V,控制芯片不能输出驱动信号,辅助电源停止工作,输入过压保护电路正常工作。

作为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容C8、电容C9和电容C10均为滤波电容,通过电容C8,可对电阻R11输入的电压进行滤波,而通过电容C10,可对电阻R17输入的电压进行滤波,然后通过电容C9,可对电阻R14输出的电压进行滤波。

作为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电阻R12为第一比较器U2A的上拉电阻,所述电阻R16为第二比较器U2B的上拉电阻,通过电阻R12可将第一比较器U2A钳位在高电平,而通过电阻R16则可将第二比较器U2B钳位在高电平。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而已,其结构并不限于上述列举的形状,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