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09540发布日期:2019-11-12 23:09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无线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智能化的发展,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常常需要长时间手持手机看电影,容易出现手臂酸痛,而且手机长时间工作需要充电。针对该问题,市面上出现了很多款可立无线手机充电支架,现有的充电支架以单转轴为主,单转轴结构简单,但支撑手机时不稳定,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线充电装置,结构简单,充电板和支撑板形成的三角支撑结构更稳定,方便对移动终端进行充电。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充电板、支撑板、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充电板内设有为移动终端充电的无线充电模组,充电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充电板上设有贯穿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通孔,支撑板的一端穿过通孔,并与第一表面配合承载移动终端,支撑板与充电板可转动地连接,第一连杆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充电板,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结构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二连杆,第二连杆远离第一连杆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支撑板,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的连接处设有定位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定位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转动结构包括连接轴和连接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支撑板包括承载部、连接部和支撑部,该连接部连接于该承载部与该支撑部之间,该连接部设置于该通孔中,该连接部与该充电板之间通过转轴与轴孔配合实现可转动地连接,该承载部与该第一表面配合承载移动终端;该承载部平行于该支撑部,该承载部与该支撑部分别位于该连接部的两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二表面的局部凹陷形成容置槽,当该连接部绕着连接处转动时,该支撑部可移入该容置槽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容置槽的底部设有容纳该第一连杆的避让槽,该支撑部上设有避让该第二连杆的避让缺口,当该支撑部移入该容置槽中时,该第一连杆位于该避让槽中,该第二连杆位于该避让缺口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连杆包括第一侧杆和第二侧杆,该第一侧杆与该第二侧杆相对设置,该第一侧杆和该第二侧杆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该充电板,该第一侧杆和该第二侧杆的另一端设有该连接孔,该第二连杆的一端设置于该第一侧杆与该第二侧杆之间,该第二连杆的两侧设有该连接轴,该连接轴设置在该连接孔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连杆上设有定位孔,该定位孔与该连接孔连通,该连接轴上设有安装孔,该定位结构包括弹性件和定位柱,该弹性件设置在该安装孔内,该定位柱的一端连接于该弹性件,该定位柱的另一端抵靠于该连接孔的孔壁,当该第一连杆与该第二连杆绕着连接处转动时,该定位柱通过该弹性件的弹力移入该定位孔中实现定位该第一连杆和该第二连杆。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定位结构包括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该第一螺纹设置在该连接孔的孔壁上,该第二螺纹设置在该连接轴上,该第一连杆与该第二连杆之间通过该第一螺纹和该第二螺纹配合实现定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定位结构为挡块,该挡块连接于该第二连杆的一侧,该挡块靠近该转动结构设置,该第一连杆与该第二连杆之间的夹角大于180°时,该第一连杆与该挡块抵接从而实现定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与该无线充电模组电性连接的充电线。

本实用新型的无线充电装置结构简单,充电板和支撑板形成的三角支撑结构更稳定,方便对移动终端进行充电。

附图说明

图1至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无线充电装置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无线充电装置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的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无线充电装置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所示的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无线充电装置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所示的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描述。

第一实施例

图1至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无线充电装置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无线充电装置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至图4,无线充电装置10包括充电板11、支撑板12、第一连杆13、第二连杆14和充电线16。在本实施中,无线充电装置10包括两根第一连杆13和两根第二连杆14,但并不以此为限。

充电板11内设有为移动终端(手机、平板电脑等)充电的无线充电模组(图未示),充电线16的一端与无线充电模组电性连接,充电线16的另一端与电源连接。充电板11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11a和第二表面11b,优选地,第一表面11a平行于第二表面11b。充电板11上设有贯穿第一表面11a和第二表面11b的通孔101,该通孔101靠近充电板11的端部。第二表面11b局部凹陷形成容置槽102,容置槽102的一端延伸至通孔101。容置槽102的底部设有容纳第一连杆13的避让槽103,避让槽103的一端延伸至通孔101,且容置槽102的底部设有两条避让槽103。

支撑板12的一端穿过通孔101,并与第一表面11a配合承载移动终端,支撑板12与充电板11可转动地连接。支撑板12包括承载部121、连接部122和支撑部123,连接部122连接于承载部121与支撑部123之间,其中,承载部121平行于支撑部123,承载部121与支撑部123分别位于连接部122的两侧,承载部121与支撑部123也可互成角度设置。连接部122设置于通孔101中,连接部122与充电板11之间通过转轴与轴孔配合实现可转动地连接,具体地,连接部122的两端设有转轴,通孔101两端的孔壁上设有轴孔,或者连接部122的两端设有轴孔,通孔101两端的孔壁上设有转轴。当连接部122绕着连接处转动时,支撑部123可移入容置槽102中,此时支撑部123的背面与第二表面11b共面或者相互平行,无线充电装置10处于折叠状态,如图4所示。承载部121与第一表面11a配合承载移动终端。支撑部123上设有避让第二连杆14的避让缺口104,且支撑部123的两侧均设有避让缺口104。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所示的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的拆分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至图6,第一连杆13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充电板11,第一连杆13的另一端通过转动结构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二连杆14,第二连杆14远离第一连杆13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支撑板12,第一连杆13与第二连杆14的连接处设有定位第一连杆13和第二连杆14的定位结构15。当支撑部123移入容置槽102中时,第一连杆13位于避让槽103中,第二连杆14位于避让缺口104中,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转动结构包括连接轴141与连接孔105,该连接轴141可以为万向球头,或者圆柱形的轴;该连接孔105可以为球形孔,或者圆形孔,但并不以此为限。

进一步地,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连杆13包括第一侧杆131和第二侧杆132,第一侧杆131与第二侧杆132相对设置,第一侧杆131和第二侧杆132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充电板11,第一侧杆131和第二侧杆132的另一端设有该连接孔105,连接孔105沿着垂直于第一侧杆131和第二侧杆132的方向贯穿第一侧杆131和第二侧杆132。第二连杆14的一端设置于第一侧杆131与第二侧杆132之间,第二连杆14的两侧设有该连接轴141,连接轴141的轴线方向垂直于第二连杆14的长度方向,连接轴141设置在连接孔105内。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杆13上设有定位孔105,具体地,第一侧杆131和/或第二侧杆132上设有定位孔106,定位孔106与连接孔105连通,定位孔106的轴线方向垂直于连接孔105的轴线方向。连接轴141上设有安装孔107,安装孔107的轴线方向垂直于连接轴141的轴线方向。定位结构15包括弹性件151和定位柱152,弹性件151例如为弹簧、弹片等,弹性件151设置在安装孔107内,定位柱152的一端连接于弹性件151,定位柱152的另一端抵靠于连接孔105的孔壁,当第一连杆13与第二连杆14绕着连接处转动时,定位柱152通过弹性件151的弹力移入定位孔106中实现定位第一连杆13和第二连杆14,此时第一连杆13平行于第二连杆14,第一连杆13和第二连杆14用于支撑充电板11,如图1、图2和图3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无线充电装置10用于为移动终端充电。当无线充电装置10为移动终端充电时,展开支撑板12,使第一连杆13平行于第二连杆14,定位结构15定位第一连杆13和第二连杆14,将移动终端的背面放置在第一表面11a上,使移动终端的端部抵靠在承载部121上,此时无线充电模组为移动终端充电;当无线充电装置10无需充电或闲置时,翻转支撑板12,使支撑部123翻转至容置槽102中,此时第一连杆13位于避让槽103中,第二连杆14位于避让缺口104中,如图4所示。

第二实施例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无线充电装置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所示的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如图7、图8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无线充电装置10与第一实施例的无线充电装置10的结构大致相同,不同点在于第一连杆13与第二连杆14之间的定位结构15不同。

具体地,定位结构15包括第一螺纹153和第二螺纹154,第一螺纹153设置在连接孔105的孔壁上,第二螺纹154设置在连接轴141上,第一连杆13与第二连杆14之间通过第一螺纹153和第二螺纹154配合实现定位。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杆131的连接孔105内的第一螺纹153为正螺纹,第二侧杆132的连接孔105内的第一螺纹153为反螺纹,即正螺纹与反螺纹的螺旋方向刚好相反,靠近第一侧杆131的连接轴141上的第二螺纹154为正螺纹,靠近第二侧杆132的连接轴141上的第二螺纹154为反螺纹,当第一连杆13与第二连杆14绕着连接处转动时,第一侧杆131与第二侧杆132依靠第一螺纹153与第二螺纹154配合可相互靠拢夹紧第二连杆14,或者相互远离松开第二连杆14;例如,当无线充电装置10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侧杆131与第二侧杆132依靠第一螺纹153与第二螺纹154配合夹紧第二连杆14;当无线充电装置10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侧杆131与第二侧杆132依靠第一螺纹153与第二螺纹154配合松开第二连杆14。

第三实施例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无线充电装置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1所示的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如图10、图11和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无线充电装置10与第一实施例的无线充电装置10的结构大致相同,不同点在于第一连杆13与第二连杆14之间的定位结构15不同。

具体地,定位结构15为挡块,挡块连接于第二连杆14的一侧,挡块靠近转动结构设置,当第一连杆13与第二连杆14绕着连接处转动,使第一连杆13与第二连杆14之间的夹角大于180°时,第一连杆13与挡块抵接从而实现定位,如图10所示,上述夹角为第二连杆14未设置挡块的一侧与第一连杆13之间的夹角。

本实用新型的无线充电装置10结构简单,充电板11和支撑板12形成的三角支撑结构更稳定,方便对移动终端进行充电。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