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充气柜负荷开关的机架总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37183发布日期:2019-10-09 05:55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充气柜负荷开关的机架总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充气柜负荷开关的机架总装。



背景技术:

充气柜是新一代开关设备,主开关既可以用永磁机构真空断路器也可以用弹簧机构的真空断路器,整柜采用空气绝缘与六氟化硫气体隔室相结合,既紧凑又可扩充,适用于配电自动化。充气柜使用负荷开关来切断额定负荷电流和一定的过载电流,负荷开关是介于断路器和隔离开关之间的一种开关电器,其主要由开关主体部件、灭弧装置和机架总装组成,开关主体部件和灭弧装置都需要安装在机架总装上。

现有一种用于充气柜负荷开关的机架总装,如图1所示,包括相对设置的前侧板01和后侧板02,连接于前侧板01和后侧板02底面的底横梁,连接于前侧板01和后侧板顶面02的顶横梁,还包括连接于前侧板01和后侧板02的一侧、用于安装接地触头的接地触头横梁,前侧板和后侧板分别呈平板结构,上述三个横梁都是直接插入到前、后侧板的安装孔中相互焊接。但通过上述负荷开关机架总装的结构可以看出,其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以下问题:三个横梁与前、后侧板焊接时会产生多个焊接点,这些焊接点凸起于前、后侧板表面,造成前、后侧板表面不平整,并需要对焊接点进行磨平处理,既增大工人劳动强度,操作过程繁琐,还可能对前、后侧板造成磨损伤还而得不偿失,并且前、后侧板的结构强度较差,易在安装、运输过程中发生变形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横梁与前、后侧板焊接产生的焊接点凸起于前、后侧板的表面,处理焊接点既增大工人劳动强度,又可能对对前、后侧板造成磨损伤害,以及前、后侧板结构强度低易发生变形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无需处理焊接点,操作省时省力,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增强前、后侧板强度且不易变形的用于充气柜负荷开关的机架总装。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充气柜负荷开关的机架总装,包括相对设置的前侧板和后侧板,和连接所述前侧板和所述后侧板的横梁结构,所述前侧板和所述后侧板与所述横梁结构的相连位置分别对应成型有凹型板结构,所述凹型板结构低于所述前侧板或所述后侧板的表面设置,其上设置有适合连接所述横梁结构的连接孔,所述横梁结构穿入所述连接孔中焊接固定;所述前侧板和所述后侧板相对于所述凹型板结构分别设置有加强筋结构。

上述用于充气柜负荷开关的机架总装中,所述横梁结构包括连接在所述前侧板和所述后侧板的上端的顶横梁,和对应所述顶横梁连接在所述前侧板和所述后侧板的下端的底横梁,以及连接在所述前侧板和所述后侧板的一侧用于安装接地触头的接地横梁。

上述用于充气柜负荷开关的机架总装中,所述凹型板结构包括连接所述顶横梁的第一凹型板部,和连接所述底横梁的第二凹型板部,以及连接所述接地横梁的第三凹型板部,所述第一凹型板部和所述第二凹型板部分别对应成型在所述前侧板和所述后侧板的上下两端,所述第三凹型板部对应成型在所述前侧板和所述后侧板的一侧侧边。

上述用于充气柜负荷开关的机架总装中,所述横梁结构包括设置其两端的连接凸起,通过所述连接凸起嵌合在所述连接孔中。

上述用于充气柜负荷开关的机架总装中,所述顶横梁、所述底横梁和所述接地横梁上分别设有若干螺栓孔。

上述用于充气柜负荷开关的机架总装中,所述前侧板上设置有主轴螺套,所述后侧板设置有与所述主轴螺套相对应的主轴后套。

上述用于充气柜负荷开关的机架总装中,所述加强筋结构包括对应设置在所述前侧板和所述后侧板的上半部的上加强筋,和对应设在所述前侧板和所述后侧板的下半部的下加强筋,以及连接所述上加强筋和所述下加强筋的中间加强筋。

上述用于充气柜负荷开关的机架总装中,所述加强筋结构与所述前侧板或所述后侧板是一体结构成型。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充气柜负荷开关的机架总装中,通过在前侧板和后侧板上分别设置低于前、后侧板表面的凹型板结构,并相对于凹型板结构在前、后侧板上设置加强筋结构,横梁结构穿入凹型板结构的连接孔中焊接固定,采用本技术方案,使横梁结构与前、后侧板的焊接点位置容纳于凹型板结构中,根据凹型板结构下沉深度的合理设计,保证焊接点不高出前、后侧板的平面,这样就无需再对焊接点进行磨平处理,也就避免对前、后侧板造成磨损伤害,操作省力省力,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提高安装效率,还能借助加强筋结构提高前、后侧板的整体强度,使其在安装、运输过程中不易发生变形,从而有助于提升机架总装的结构稳定性。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充气柜负荷开关的机架总装中,所述连接凸起嵌合在所述连接孔中,这种结构设置,对横梁起到预装位置定位连接的作用,防止发生位置偏移,便于横梁与前、后侧板之间的后续焊接操作,安装方便。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充气柜负荷开关的机架总装,所述加强筋结构由设置在前、后侧板的上加强筋、下加强筋和中间加强筋构成,这些加强筋是按照前、后侧板轮廓形状进行分布,极大增强了前、后侧板的结合面强度,克服前、后侧板因跨度过大带来的应力不均而造成的歪扭变形,大大提升前、后侧板的负荷承受能力,结构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的一种用于充气柜负荷开关的机架总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充气柜负荷开关的机架总装的立体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横梁结构和凹型板结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前侧板;11-主轴螺套;2-后侧板;21-主轴后套;3-横梁结构;31-连接凸起;32-顶横梁;33-底横梁;34-接地横梁;4-凹型板结构;41-连接孔;42-第一凹型板部;43-第二凹型板部;44-第三凹型板部;5-加强筋结构;51-上加强筋;52-下加强筋;53-中间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如图2-3所示的一种用于充气柜负荷开关的机架总装,包括相对设置的前侧板1和后侧板2,和连接所述前侧板1和所述后侧板2的横梁结构3,所述前侧板1和所述后侧板2与所述横梁结构3的相连位置分别对应成型有凹型板结构4,所述凹型板结构4低于所述前侧板1或所述后侧板2的表面设置,其上设置有适合连接所述横梁结构3的连接孔41,所述横梁结构3穿入所述连接孔41中焊接固定;所述前侧板1和所述后侧板2相对于所述凹型板结构4分别设置有加强筋结构5。

上述实施方式是本实施例的核心技术方案,通过在前侧板1和后侧板2上分别设置低于前、后侧板表面的凹型板结构4,并相对于凹型板结构1在前、后侧板上设置加强筋结构5,横梁结构3穿入凹型板结构4的连接孔41中焊接固定,采用本技术方案,使横梁结构3与前、后侧板的焊接点位置容纳于凹型板结构4中,根据凹型板结构4下沉深度的合理设计,保证焊接点不高出前、后侧板的平面,这样就无需再对焊接点进行磨平处理,也就避免对前、后侧板造成磨损伤害,使两侧板表面保持光洁,操作省力省力,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提高安装效率,还能借助加强筋结构提高前、后侧板的整体强度,使其在安装、运输过程中不易发生变形,从而有助于提升机架总装的结构稳定性。

下面结合图3对所述横梁结构3的具体结构做详细说明:

所述横梁结构3包括连接在所述前侧板1和所述后侧板2的上端的顶横梁32,和对应所述顶横梁32连接在所述前侧板1和所述后侧板2的下端的底横梁33,以及连接在所述前侧板1和所述后侧板2的一侧用于安装接地触头的接地横梁34,上述这三个横梁分别用来安装动触头、静触头和接地触头,作为一种具体结构设置,所述顶横梁32、所述底横梁33和所述接地横梁34上分别设有若干螺栓孔,这样设计为顶横梁32、底横梁33和接地横梁34提供用于安装相应触头结构所需的安装位置,从而能够满足负荷开关的三相回路的配置要求,实用性好。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作进一步优选,所述横梁结构3包括设置其两端的连接凸起31,通过所述连接凸起31嵌合在所述连接孔41中,这种结构设置,对横梁起到预装位置定位连接的作用,防止发生位置偏移,便于横梁与前、后侧板之间的后续焊接操作,安装方便。

如图2所示,所述前侧板1上设置有主轴螺套11,所述后侧板2设置有与所述主轴螺套11相对应的主轴后套21,将主轴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主轴螺套11和所述主轴后套21中,并在主轴上安装动触头拐臂,可以自由转动,同时所述前侧板1和所述后侧板2对应以主轴为中心位置可划分成上下两半部分。

下面结合图3对所述凹型板结构4的具体结构做详细说明:

所述凹型板结构4包括连接所述顶横梁32的第一凹型板部42,和连接所述底横梁33的第二凹型板部43,以及连接所述接地横梁34的第三凹型板部44,所述第一凹型板部42和所述第二凹型板部43分别对应成型在所述前侧板1和所述后侧板2的上下两端,所述第三凹型板部44对应成型在所述前侧板1和所述后侧板2的一侧侧边,所述的凹型板结构4与所述前侧板1或所述后侧板2是一体结构成型的,通过成型设备对前、后侧板的安装位置施工压成凹型结构,成型制造方便,结构稳定性好。

下面结合图3对加强筋结构5的具体结构做详细说明:

所述加强筋结构5包括对应设置在所述前侧板1和所述后侧板2的上半部的上加强筋51,和对应设在所述前侧板1和所述后侧板2的下半部的下加强筋52,以及连接所述上加强筋51和所述下加强筋52的中间加强筋53,这些加强筋是按照前、后侧板轮廓形状进行分布,极大增强了前、后侧板的结合面强度,克服前、后侧板因跨度过大带来的应力不均而造成的歪扭变形,大大提升前、后侧板的负荷承受能力,结构稳定性好。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加强筋结构5与所述前侧板1或所述后侧板2是一体结构成型,省去了固定加强筋的步骤,并在不加大前、后侧板壁厚的条件下,增强产品的强度和刚性,以节约材料用量,减轻重量,降低成本。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