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潮配电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08661发布日期:2019-11-12 23:03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潮配电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设备技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潮配电柜。



背景技术:

目前,配电柜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各个领域,在其内部设有用于电气控制的开关、控制器、断路器、继电器、变频器等各种电器设备。变压器配电柜中配置的各种原件以及配电设施对柜中的干燥度要求非常高。

现有的,公告号为CN20811193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高效散热防潮功能的配电柜,柜体两侧的壁板内部均固定安装有高密度吸水海绵,且高密度吸水海绵位于柜体壁板的中部,高密度吸水海绵的底端固定连接在导流管的一端,柜体壁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百叶窗,且百叶窗位于高密度吸水海绵的正上方。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当使用一断时间之后,海绵充满水分,海绵则不能继续对配电柜内吸水湿气和水分,较为湿漉的海绵可能使得配电柜内的原件造成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潮配电柜,当使用一断时间之后,海绵板充满水分,可以将海绵板内的水分挤出,从而排出柜体外部,避免湿润的海绵板对配电柜内的原件造成不良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防潮配电柜,包括柜体,铰接连接在柜体一侧处的柜门,所述柜体内设置有海绵板,所述柜体内设置有对海绵板挤压水分的挤压组件,所述挤压组件包括对称设置在柜体内侧壁处的安装块,所述海绵板位于两个安装块之间,所述安装块相对的一侧处均开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一腰形孔,两个所述第一腰形孔之间插接有圆杆,所述圆杆远离柜体背板的一端伸出安装块外,所述圆杆位于两个第一腰形孔之间套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与圆杆之间连接有轴承;所述柜体内部底面上位于两个安装块之间固定连接有U形框,所述U形框位于海绵板的底部,U形框的底部连通有排水管,排水管伸出柜体外,所述排水管的端部螺纹连接有堵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人手对圆杆进行下动,转动轴沿海绵板进行转动,转动轴与海绵板为抵紧状,故而转动轴在移动的同时,便可将海绵板内的水分压出,海绵板内的水分挤出至U形框内,当使用一端时间之后,需要将水从U形框内排出时,将堵头旋出,水分便可沿排水管排出柜体外部;当使用一断时间之后,海绵板充满水分,可以将海绵板内的水分挤出,从而排出柜体外部,避免湿润的海绵板对配电柜内的原件造成不良影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块远离海绵板的一侧处均固定连接有放置块,所述放置块靠近柜体顶板处设置,所述放置块上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与第一腰形孔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使用时,转动轴一直与海绵板接触,为了使海绵板可以充分弹开,吸收柜体内的湿气,设置放置块,放置块内开设有第一腰形孔连通的放置槽,转动轴在使用之后,沿第一腰形孔向上滑动,从而使圆杆位于放置槽内,从而使转动轴与海绵板为间隔设置,海绵板不受转动轴的压制,更好的吸收柜体内的水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海绵板靠近转动轴的一侧处设置有抵接板,所述抵接板上竖直开设有多个第二腰形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接板使转动轴与海绵板之间不接触,避免水花四溅,影响柜体内电子元件的使用;而在抵接板上开设第二腰形孔,不影响海绵板吸收柜体内的湿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柜体靠近海绵板的一侧处设置有波浪板,所述波浪板位于两个安装块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波浪板,使海绵板与波浪板之间接触较为紧密,从而使海绵板内的水分排入到U形框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抵接板靠近海绵板的一侧处开设有多个配合波浪板使用的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抵接板,使抵接板上的凹槽与波浪板抵接,从而使海绵板上的水分排出时较为顺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抵接板靠近安装块的一侧处均固定连接有方形块,所述安装块上开设有配合方形块使用的方形槽,所述方形槽的长度大于方形块的长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使用时,抵接板相对安装块进行移动,为了避免抵接板从安装块内滑出,故而设置方形块,方形块滑动在方形槽内,从而使抵接板不能从安装块内滑处,稳定性较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安装块相对的一侧处均安装有角块,角块通过螺钉分别与柜体和安装块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将安装块安装到柜体上,不会发生移动,稳固性较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U形框的上部固定连接有至少两个U形杆,所述海绵板位于U形杆的上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在使用时,使海绵板始终位于U形框的上部,避免海绵板内的水分溅落到到U形框外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设置海绵板,可以将柜体内的湿气吸收至海绵板内,避免湿气对原件造成不良影响;

2、在海绵板的两侧处均设置有波浪板和抵接板,使海绵板内部的水分排出的较为干净,可以更好的吸收柜体内部的水分;

3、在放置块上开设放置槽,当圆柱使用完成之后可以放置在放置槽内,使转动轴与海绵板分离,使海绵板可以充分的吸收柜台内的湿气。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用于表现挤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2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1、柜体;11、柜门;12、排气扇;121、遮雨板;13、通气孔;13、海绵板;2、挤压组件;21、安装块;211、第一腰形孔;212、放置块;213、放置槽;214、方形槽;22、波浪板;23、抵接板;231、凹槽;232、第二腰形孔;233、方形块;24、圆杆;241、转动轴;242、把手;243、限位板;25、角块;3、U形框;31、排水管;32、堵头;33、U形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防潮配电柜,包括柜体1,铰接连接在柜体1一侧处的柜门11,柜体1一侧处安装有两个排气扇12,排气扇12的底部开设有多个竖直设置的通气孔13,柜体1外侧壁处位于排气扇12的上部固定连接有遮雨板121。

参照图2,柜体1内部远离排气扇12的一侧处设置有一块海绵板13,海绵板13与柜体1侧板平行设置;柜体1内设置有对海绵板13挤压水分的挤压组件2,挤压组件2包括对称安装在柜体1侧板处的安装块21,其中一个安装块21与柜体1背板间隔设置,另一安装块21与柜门11间隔设置;柜体1与海绵板13之间设置有波浪板22,波浪板22靠近柜体1的一侧为平直状,靠近海绵板13的一侧为波浪状;海绵板13远离波浪板22的一侧处设置有抵接板23,抵接板23靠近海绵板13的一侧处开设有配合波浪板22使用的凹槽231;两个安装块21之间均对称开设有第一腰形孔211,第一腰形孔211的顶部与柜体1的顶板贯通;两个第一腰形孔211之间插接有圆杆24,圆杆24靠近柜门11的一侧处伸出安装块21外部;圆杆24上套接有转动轴241,转动轴241的两端分别与两侧安装块21的侧壁抵接,圆杆24与转动轴241之间套接有两个轴承,对圆杆24进行下移即可使转动轴241沿抵接板23进行转动,使抵接板23向海绵板13一侧移动,从而使海绵板13内的水分被挤压出来。

参照图2-3,抵接板23上竖直开设有多个第二腰形孔232,使柜体1内的湿气与海绵板13接触,同时避免转动轴241与海绵板13直接接触,水溅开从而影响柜体1内的电子元件;圆杆24靠近柜体1的一端处固定连接有一把手242,圆杆24远离柜门11的一端处固定连接有限位板243。

参照图1和图3,柜体1内部的底面上固定连接有U形框3,海绵板13内的水分流入至U形框3内;U形框3位于波浪板22的底部;U形框3的底部连接有排水管31,排水管31与U形框3连通,排水管31伸出柜体1外部,排水管31的端部螺纹连接有堵头32,对堵头32进行旋转,即可将U形框3内的水分排出。

参照图4,为了使海绵板13在未使用的时候,可以充分展开吸收柜体1内部的水分,在安装块21靠近海绵板13的一侧处均固定连接有放置块212,放置块212靠近柜体1顶板处设置,放置块212相对的一侧处均开设有与第一腰形孔211贯通的放置槽213,当转动轴241使用完之后,转动轴241放置在放置槽213内,此时转动轴241与抵接板23为间隔设置,海绵板13便可充分的吸收柜体1内的湿气。

参照图4,为了避免抵接板23从两个安装块21之间脱离,故而在抵接板23靠近安装块21的一侧处均固定连接有方形块233,安装块21上开设有配合和方形块233使用的方形槽214,其中方形槽214沿安装块21开设的长度大于安装块21的长度,从而使得抵接板23在移动时,不会受到不良影响。

参照图3,为了方便将安装块21安装到柜体1内部,故而在两个安装块21相对的一侧处均固定连接有角块25,角块25的横截面呈L形,角块25一端与柜体1抵接,另一端与安装块21抵接,角块25通过螺钉分别与柜体1和安装块21固定连接。

参照图3,由于在使用时,为了想让海绵板13板始终位于U形框3的上部,故而在U形框3的上部固定连接有三个U形杆33,海绵板13位于U形杆33的上部。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人手对圆杆24进行移动,使圆杆24从放置槽213内滑动至第一腰形孔211内,此时转动轴241与抵接板23为抵紧状,人手推动圆杆24进行下移,转动轴241沿抵接板23进行移动,抵接板23向海绵板13一侧进行倾斜,抵接板23的凹槽231与波浪板22配合使用,使海绵板13内的水分排入至U形框3内,水分沿U形框3内部的底面排入至排水管31内,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堵头32旋出,将U形框3内的水分排出。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